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3671-2017 梅雨监测指标
GB/T 33671-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671-2017

中文名称:梅雨监测指标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eiyu monitoring indic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05-12

实施日期:2017-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390KB

相关标签: 监测 指标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23-12-28

起草人:周兵、梁萍、王东阡、周月华、徐敏、项瑛、秦铭荣

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上海市区域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安徽省气候中心、江苏省气候中心、扬州市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

提出单位:中国气象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33671-2017 梅雨监测指标 GB/T33671-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流域梅雨发生、间断、结束以及梅雨期强度等的定义、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梅雨监测、预报预测、评估及服务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671—2017
梅雨监测指标
Meiyu monitoring indices
2017-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GB/T33671—2017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上海市区域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安徽省气候中心,江苏省气候中心、扬州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兵、梁葬、王东阡、周月华、徐敏、项瑛、秦铭荣。I
iiKAoNhiKAca
GB/T33671—2017
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6月~7月中国江准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江准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梅雨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区域性特点明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为促进江准流域梅雨判定工作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特制定本标准。HiiKAoNhiKAca
1范围
梅雨监测指标
GB/T33671—2017
本标准规定了江准流域梅雨发生、间断、结束以及梅雨期强度等的定义、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梅雨监测、预报预测、评估及服务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梅雨Meiyu
主要出现在6月7月江淮流域一带雨期较长的连续降水过程。2.2
日降水量dailyaccumulatedprecipitation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的累积降水量。[QX/T52—2007,定义3.2]
注:单位为旁米(mm)。
日平均气温dailyaveragetemperature当日02时、08时、14时、20时4个时次的平均气温。[QX/T50—2007定义3.1]
注:单位为摄氏度(℃)。
雨日rainday
观测到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o.1mm的日子。2.5
副高线
ridgeof subtropical high
110°~130°E范围内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平均位置。[QX/T304—2015,定义4.3]
3梅雨监测指标
3.1监测范围与分区
将江淮流域梅雨分成3个区域进行监测,即江南区(I),长江中下游区(Ⅱ)、江淮区(Ⅲ)参见附录A中图A.1。各分区的梅雨监测区域代表站分别为:江南区65站、长江中下游区157站、江淮区55站,见附录B中表B.1。
HiiKAoNhi KAca
GB/T33671—2017
3.2监测指标
3.2.1区域雨日
某日监测区域中有1/3以上监测站出现大于或等于0.1mm的降水,且区域内日平均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mm。
3.2.2雨期开始日
从第1个雨日算起,往后2日、3日,,10日中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例≥50%,则第一个雨日为雨期开始日。7月20日之后不再有新的雨期开端日。3.2.3雨期结束日
从雨期的最后1个雨日算起,往前2日、3日、….、10日的雨日数占相应时段内总日数的比例大于或等于50%,则最后一个雨日为雨期结束日。对雨期异常长的情况,在雨期进人8月后第一个非雨日的前一天为雨期结束日,若此不能满足雨期结束日条件,则需要往前推算确定雨期结束日。雨期结束日应出现在立秋之前。
3.2.4雨期
一个雨期需满足以下条件:任何连续10d的雨日比例大于或等于40%、雨日数大于或等于6d且没有连续5d(含5d)以上的非雨日,站平均降水强度大于或等于5mm/d。一个雨期长度为该雨期的开端日到结束日所经历的日数。3.2.5入梅日
第一个雨期的开始日即为人梅日,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副高脊线位于相应的南界和北界之间(见表1)。梅雨最早开始于5月下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
表1梅雨期副高脊线活动范围
区域选择
江南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淮区
3.2.6出梅日
≥18°NbzxZ.net
≥19°N
≥20N
<25°N
<26°N
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即为出梅日,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二次北跳,副高脊线位置超出北界范围。
3.2.7梅雨期
梅雨期内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雨期,梅雨期长度为人梅日到出梅日前一天的累计日数。3.2.8梅雨期副高脊线
梅雨期内,副高脊线5d滑动的位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见表1)。当副高脊线5d滑动的位置有12
HiiKAoNhiKAca
GB/T33671—2017
候超过北界位置2个纬度,且没有继续出现雨日,监测区域出现高温干热天气,该区域梅雨期结束。3.2.9空梅
依据监测指标在6月7月间无法确定有效梅雨期,判定为空梅。3.2.10二度梅
进人梅雨期后,第一个雨期确认结束,出现梅雨期中断,随后又出现持续性降水,且副高脊线位置能满足表1的判别条件,可以进人第二个雨期,即“二度梅”。3.2.11区域梅雨期
江南区(I)、长江中下游区(Ⅱ)和江淮区(Ⅲ)等3个区域的梅雨期,分别依据其监测区域的人梅日、出梅日确定为该区域梅雨期的开始(结束)日。人梅日至出梅日前一天的累计日数即为区域的梅雨期长度。
3.2.12梅雨降水集中期
由多段雨期累计构成(不包括雨期间断)的时期称之为梅雨降水集中期。3.2.13梅雨季节
将所划分的3个区域梅雨期最早开始的人梅日期作为江准流域梅雨季节的人梅日,以其中最晚的出梅日期作为梅雨季节的出梅日。出梅日前一天与人梅日的时间长度即为梅雨季节。3.2.14梅雨季节平均降水量
梅雨季节内梅雨区域平均累计日降水量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平均降水量。3.3梅雨强度计算
3.3.1区域梅雨雨强
梅雨期内区域平均降水量,即区域内所有梅雨监测站的梅雨期总降水量的平均值为该区域梅雨雨强。其计算见式(1):
式中:
P—某区域梅雨期的雨强;
P,该区域内第i站的梅雨期总降水量;N——该区域内总站数。
3.3.2区域梅雨强度指数
区域梅雨强度指数(M)的计算见式(2):M=
L+0.5(R/L)+R
+(R。/L)
式中:
M区域梅雨强度指数
L—某一年梅雨期的长度(日数):L。—历年梅雨期的平均长度(日数);R。
.(1)
.(2)
HiiKAoNhiKAca
GB/T33671—2017
—某一年梅雨期内监测站总降水量;R
R。—一历年梅雨期监测站总降水量的平均值。表2
M界值
梅雨雨强
M≤-1.25
区域梅雨强度指数的等级划分
-1.25-0.375以3个区域梅雨雨强的平均值为江淮流域梅雨雨强。3.3.4
梅雨强度指数
以3个区域梅雨强度指数的平均值为江准流域梅雨强度指数。4
0.375≤M<1.25
iikAoNniKAc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梅雨监测区域划分及监测站点空间分布梅雨监测区域划分及监测站点空间分布见图A.1。36N
115°E
图A.1梅雨监测区域划分及监测站点空间分布示意图口
GB/T33671—2017
一般站
基本站
基准站
HiiKAoNhiKAca
GB/T33671-2017
梅雨监测站点信息表见表B.1。
景德镇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梅雨监测站点信息表
梅雨监测站点(277站)信息表
表B.1(续)
徐家汇
GB/T33671—2017
GB/T336712017
马鞍山
芜潮县
黄山区
表B.1(续)
马坡岭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