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089-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4089-2017
中文名称: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711KB
相关标签:
无线电
监测
测向
系统
开场
测试
参数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4089-2017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GB/T34089-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089-2017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Test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for VHF/UHF frequency band radiomonitoring and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 in OATS2017-07-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11-01实施
GB/T34089—2017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bZxz.net
3.2缩略语
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要求
测试系统及要求
测试场地要求
工作频率
5测试设置
5.1测试频点选择
方位间隔选择
被测系统状态
6测试方法
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
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
监测系统频率测量精度
监测系统识别信号能力
测向系统测向灵敏度
测向系统测向精度
测向系统带内抗扰度
测向系统互调抑制度
系统对瞬时信号的监测、测向能力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4089—201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敬焘、王爱举、宋起柱、陶洪波、薛永刚、戴晓放、王俊峰、张莎、崔晓曼、赵越、刘新浩、尹玉昂、闫肃、张科。I
Hii KAoNhi KAca
HiiKAoNniKAca
1范围
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参数和测试方法
GB/T34089—2017
本标准规定了VHF/UHF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开场测试的测试条件,测试设置和测试参数及方法,包括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监测系统频率测量精度、监测系统识别信号能力、测向系统测向灵敏度、测向系统测向精度,测向系统带内抗扰度、测向系统互调抑制度和系统对瞬时信号的监测、测向能力等。
本标准适用于VHF/UHF频段内的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的开场测试,包括移动监测测向系统,可搬移监测测向系统、固定监测测向系统的参数测量和在用移动监测测向系统、在用可搬移监测测向系统的参数校验。本标准不适用于固定监测测向系统固定安装后的现场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03一2010VHF/UHF频段无线电监测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开阔场openareatestsite
平坦、空旷、电导率均勾良好、无任何反射物的试验场地。3.1.2
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radiomonitoringanddirectionfindingsystem由无线电监测系统,无线电测向系统组成的用于无线电频谱监测与测向工作的测试系统。3.1.3
监测系统频谱发现灵敏度spetrumdiscoveryingsensitivityof monitoringsystem监测系统在规定工作模式和工作带宽的条件下,通过系统提供的频谱功能,系统获得一定载噪比情况下所需的开场信号场强。
测向系统互调抑制度intermodulation rejection of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当系统接收多个较大信号时,测向系统抑制其非线性原因引起互调信号的能力。3.1.5
信号最小驻留时间minimum signal duration监测系统能够正确捕获到目标信号所需的信号驻留时间的最小值,以及测向系统获得一个达到标1
HiiKAoNhiKAca
GB/T34089—2017
称测向精度要求的示向度需要的信号驻留时间的最小值。3.1.6
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field strengthaccuracy of monitoring system监测系统在规定的信号电平范围内,测量的信号场强值与到达被测系统天线实际的信号场强值之差。
监测系统频率测量精度frequencyaccuracy ofmonitoring system监测系统测定的信号频率值与该信号频率的实际值之差。3.1.8
监测系统识别信号能力signal identificatingabilityof monitoringsystem监测系统对各种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能力。3.1.9
测向系统测向精度
direction finding accuracy of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测向系统所测得的示向度与被测辐射源的真实方位之间的角度差。3.1.10
测向系统测向灵敏度direction finding sensitivity of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在规定的测向精度内,测向系统能测定的辐射源来波方向的最小信号场强值。3.1.11
测向系统带内抗扰度in-bandimmunityofdirectionfindingsystem在同信道内有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测向系统对主信号保持一定测向精度的能力。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FC:
AGC:
BPSK:
OATS:
UHF:
4测试条件
自动频率控制
自动增益控制
幅度调制
二相相移键控
频率调制
开阔场
特高频
甚高频
测试环境要求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utomatic Gain Control)
(Amplitude Modulation)
(BinaryPhaseShiftKeying)
(Frequency Modulatio)
(Open Area Test Site)
(Ultra High Frequency)
(Very High Frequency)
开场测试是在露天的开阔场环境下进行,测试时场地天气应符合被测系统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开场测试的环境要求如下:
环境温度:-10℃~45℃。
环境湿度:10%~80%。
—大气压强:86kPa~106kPa。
4.2测试系统及要求
测试系统要求如下:
HiiKAoNhiKAca
GB/T34089—2017
发射系统包括信号发射设备、馈线、发射天线、发射塔等装置,其中发射天线的极化应有垂直和a)
水平两种方式,架设高度不低于被测系统的天线高度,且与被测系统天线间的传播路径无遮挡。
注:为减少对空中的电磁辐射,同时降低对信号源发射功率的要求,可采用3dB波瓣角度不小于30°的定向天线。b)场强测量系统包括信号电平测量设备、接收天馈线、固定装置等。所使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的频率范围、功率容量、输出功率、信号类型等应满足被测系统c)
的要求。
所使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均应取得计量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度,具体要求如下:e)
转台和转台位置指示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2°;测试仪器仪表的测量误差频率、测量误差要优于被测系统允许误差1个数量级,场强测量误差要优于被测系统允许误差的1/3。4.3测试场地要求
测试场地应地面平坦,周围没有高大遮挡物,大小至少要有20A长和15入宽(a指被测系统最低测试频率的波长)。测试场地应远离强辐射源,无再次辐射场;在测试频点上,干扰信号应不高于被测系统标称灵敏度,电磁环境应符合GB/T25003一2010中对VHF/UHF频段无线电监测站电磁环境干扰允许值和周边障碍物的限制要求。每次测试前,应对电磁环境进行测量,以避开空中干扰信号。4.4工作频率
VHF/UHF频段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的工作频率:30MHz~3000MHz。5测试设置
5.1测试频点选择
频点设置适用于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测向系统测向灵敏度、测向系统测向精度的测试,其他项目的频点设置为被测系统工作频段的高、中、低三个频点。确定频点时,在标称频点士5MHz范围内随机选择,且要避开空中信号,具体频点选取方法见表1。表1测试频点划分列表
频段范围
30MHz~50MHz
50MHz~150MHz
150MHz~500MHz
500 MHz~3000 MHz
3000MHz以上
频率间隔
100MHz
每段频率的频点选择应从该段频率的起始点开始选择,频点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5.2方位间隔选择
在开展和测试角度有关的项目测试时,测试方位间隔为15°。频点数”
至少5个题点
至少10个频点
至少18个频点
至少51个频点
HiiKAoNhi KAca
GB/T34089—2017
5.3被测系统状态
被测系统应满足如下状态:
被测系统天线架设高度应为正常工作时的高度(执行固定监测测向站测量时,其天线的架设高a)
度参考中型移动监测测向车天线的架设高度);针对移动监测测向车的测试,要在车辆启动后进行测试;b)
c)在开展和测试角度无关的项目测试时,设置被测系统标称0°对准发射系统;d)
测试前,应对被测系统进行充分预热。6测试方法
6.1概述
测试主要采用三角法场强测试,被测系统天线、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和发射系统天线组成等腰三角形,发射系统天线位于三角形的顶点,被测系统天线和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分别位手三角形的两个底点,发射系统天线到被测系统天线的距离与到场强测量系统天线的距离应相同,两者之间距离为D,D不小于101(指被测系统最低测试频率的波长),被测系统,场强测量系统及发射系统至场地边缘的距离为5入,具体如图1所示。发射系统天线发出的信号到达被测系统天线和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处的信号场强相等,此时场强测量系统处的场强值即为被测系统处的场强值。被测系统
场强测量系统
图1通用测试场地布局
6.2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
6.2.1测试布局
测试场地布局和要求如下:
a)按图1布置被测系统。
发射系统
b)测试前,应确认发射系统所发信号到达被测系统天线和到达场强测量系统天线所在位置的场强相等,或做相应校准补偿。
c)场强测量系统天线与被测系统天线应保持适当距离,最大可能避免场强测量系统和被测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图1中夹角α应不小于30°。4
HiiKAoNhi KAca
6.2.2测试步骤
发射系统发射天线与被测系统天线极化方式应一致。具体测试步骤如下:GB/T34089—2017
a)被测系统AFC打开,衰减为零。根据被测系统工作率范围,按照表1选择测试频率f.(i=1.2n),测试频点上应无外界干扰。以监测系统的频谱载噪比达到6dB为目标,查验此时被测系统需要输人的信号场强大小(如b)
果被测系统不具备频谱功能,则不执行该项测量,但要在报告中对该情况予以标注)。设置其他参数,使被测系统处于最佳接收状态。设置发射系统输出为标准单载波信号,并按照上述测试频点设置发射系统与被测系统工作频点f:,调整发射系统输出功率直至被测系统处监测到的频谱载噪比为6dB(要在系统取10次平均情况下测量,如系统无平均值功能,不执行该项测量,但要在报告中对该情况予以标注)。c)开启场强测量系统,置其工作频率为当前测试频率于.,记录此时场强测量系统的读数(计算其10次平均值),此数值即为被测系统在该频点的系统频谱发现灵敏度。d)改变测试频率f,重复步骤b)、步骤c)。注:监测系统频谐发现灵敏度主要通过监测系统提供的频谱功能,考察整体系统(包括天线、馈线、接收设备)发现小信号的能力。
3测试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记录见表2。
表2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测试数据记录表序号
测试频率
频谱发现灵敏度
dBμV/m
注:监测系统监测灵敏度取以上数值的平均值,计算方差,并标注对应的频谱分辨率带宽(或频谱SPAN和额谱点数)。
6.3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
6.3.1测试布局
按图1布置被测系统,测试场地布局和要求见6.2.1。6.3.2测试步骤
发射系统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与被测系统天线的极化方式应一致。具体测试步骤如下:a)根据被测系统工作频率范围,按照表1设置测试频率f.(i=1、2-.***n),置被测系统分辨率带宽为最小,自动增益控制AGC打开,自动频率控制AFC打开。b)开启发射系统,设置发射系统工作频率为当前测试频率f:,设置发射系统输出为标准单载波信号。
HiiKAoNniKAca
GB/T34089—2017
开启场强测量系统,置其工作频率为当前测试频率。调整发射系统输出功率,使得场强测量系统测得的电平值高于被测系统标称灵敏度20dB,读出(计算其10次平均值》测量结果E(dBμV/m)
开启被测系统的场强测量功能,读出(计算其10次平均值)测量结果E:(dBuV/m)。d)
计算系统场强测量精度△E(dB)见式(1),记录测量结果。AE=E,-E!
改变测试频率f:,重复步骤b)~步骤e)。6.3.3
测试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记录见表3。
表3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测试数据记录表序号
测试频率
场强测量系统测量结果
dBμV/m
注:监测系统场强测量精度取最差值,并标注对应频点。6.4监测系统频率测量精度
测试布局
按图1布置被测系统,测试场地布局和要求见6.2.1。6.4.2
测试步骤
被测系统测量结果
dBμV/m
*.*.*-(1
场强测量精度AE
被测系统设置为最佳频率测量工作状态,发射系统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与被测系统天线的极化方式应一致。具体测试步骤如下:a)设置测试频率f,为被测系统工作频段内高、中、低三个频点之一,自动增益控制AGC打开。b)开启发射系统,设置发射系统工作频率为当前测试频率f:,设置发射系统输出为标准单载波信号,调整其输出功率,使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处的接收电平高于被测系统标称灵敏度20dB。从被测系统读出接收到的信号频率f计算绝对频率测量精度Af:和相对频率测量精度Af.,见式(2)和式(3),记录测试结果:Af=f.-
4f=lfi-fil
.(3)
d)设置被测系统工作频段中高、中、低的另外两个频点,重复步骤b)、步骤c),记录测试结果。6.4.3测试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记录见表4。
表4监测系统频率测量精度测试数据记录表发射系统频率
被测系统读出频率
注:绝对和相对测量精度均取最差值,并分别标注对应频点。6.5监测系统识别信号能力
测试布局
按图1布置被测系统,测试场地布局和要求见6.2.1。6.5.2
测试步骤
本测试方法基于人工统计模式进行。绝对测量精度
GB/T34089—2017
相对测量精度
10-—
在被测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内设置频点,按标称的信息设置被测系统参数,发射系统发射天线与被测系统天线极化方式应一致。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a)开启发射系统,设置发射系统矢量信号源输出频率f,为被测系统工作频段中的高、中、低三个频点之一,设置发射系统输出为标准单载波信号,调整发射系统输出功率,使得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处的接收电平高于被测系统标称灵敏度30dB;设置发射系统信号源调制方式为被测系统标称的调制识别方式,并调整其他调制参数,如调制b)
频率、调制频偏、调制速率等;启动被测系统的信号调制方式识别功能,此时被测系统应显示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结果,记录测试结果,并记录完成识别需要的时间长度:依次改变失量信号源的调制方式(应覆盖被测系统标称的所有调制识别方式),重复步骤b),d)
步骤c):
设置被测系统工作频段中高、中、低的另外两个频点,重复步骤b)一步骤d),记录测试结果。e)
6.5.3测试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记录见表5
表5!
监测系统识别信号能力测试数据记录表识别结果
工作频率
是否正确
识别时长
是否正确
识别时长
是否正确
识别时长
GB/T34089—2017
工作频率
是否正确
表5(续)
识别时长
是否正确
识别结果
识别时长
是否正确
识别时长
注:T为本调制方式下,完成所有频点测试所用识别时间(含错误识别所占用的时间)的平均时长,要在测试报告中将该参数予以标注。
统计标称信号(调制方式)在不同频率时的正确识别次数,按式(4)计算正确识别率:P
式中:
P,—某种调制方式的正确识别率;N,—一某种调制方式的正确识别次数;N—某种调制方式的识别总次数。6.6测向系统测向灵敏度
测试布局
按图1布置被测系统,测试场地布局和要求见6.2.1。6.6.2测试步骤
发射系统发射天线与被测系统测向天线的极化方式应一致。具体测试步骤如下:(4)
a)开启发射系统,设置其信号输出类型为标准单载波;设置被测系统衰减为零,并根据被测系统工作频率范围,按照表1选择测试频率f.(i=1、2...n),测试频点上应无外界无线电信号干扰。
b)按照上述测试频点设置发射系统与被测系统工作频点,调整发射系统输出功率,使得场强测量系统天线处的接收电平高于被测系统标称灵敏度20dB。设置被测系统测向带宽为10kHz~15kHz(一般选择10kHz~15kHz,如果被测系统不支持,则选择大于该参数的最近数值),测向平均时间为2S,测出此时稳定示向度。。逐步减小发射系统输出功率,直到示向度偏离。的角度为6时(6一般取3°,以10%的示向度结果在士3°之外为准),此时场强测量系统测出的场强值(计算其10次平均值)即为测向系统在此频点上的测向灵敏度。c)根据测试频率f,改变发射系统信号频率,重复上述步骤b),直至所有测试频点测试完毕。6.6.3测试数据记录
测试数据记录见表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