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4108-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4108-2017
中文名称: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628KB
相关标签:
金属材料
应变
速率
室温
压缩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4108-2017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GB/T34108-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7.0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108—2017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High strain rate compression test method at ambienttemperature
2017-07-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说明
试验原理
试验设备
试验程序
试验数据处理
10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
数据测试系统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起点的确定方法附录D(资料性附录)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数据处理方法.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示例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测试异常示例GB/T34108—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GB/T34108—2017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卫洲、胡文军、高怡斐、胡时胜、徐伟芳,郭伟国、方健、董莉。m
GB/T34108—2017
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参数是研究交通碰撞、空间碎片撞击、武器毁伤等结构冲击响应的基础数据。高应变速率下金属材料的压缩性能反映了材料在动态压缩载荷下的塑性流动、应变速率效应等力学特征,是结构设计、优化和制造中的关键材料参数,是建立材料塑性大变形本构模型与失效判据的重要参量,也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金属材料结构冲击行为进行模拟不可缺少的基本依据。当金属材料处于高应变速率变形时.许多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失效应变)表现出应变速率相关性。高速撞击条件下金属材料经历的应变速率高达10°S-110s-1,远高于GB/T7314一2005中的应变速率(10-5s-1~10-s-1)。因此通过高应变速率压缩试验方法测试金属材料动态压缩力学特性,对于金属结构设计的选取材料,优化、加工和数值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霍普金森压缩试验是研究材料在应变速率范围为10s-1~10s-内力学性能的主要试验方法,基于一维弹性应力波和试样应力、应变分布均勾性假定,根据一维波传播理论求解波导杆与试样端面的应力一位移-时间关系从而得到试样的应力一位移应变关系。其试验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测量方法精巧,操作方便、加载波形容易控制的特点,通过设计加载脉宽和试样尺寸,使试样在变形过程中处于动平衡状态,从而在试样变形分析中无需考虑波动效应,将应力波效应与应变速率效应成功解耦,获得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
本标准和GB/T7314共同构成了评价金属材料在室温低应变速率和高应变速率压缩加载下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1范围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GB/T34108—2017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压缩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说明、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室温下金属材料在10°s-1~10s-1应变速率范围内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等力学性能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件制备GB/T7314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1062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13992金属粘贴式电阻应变计GB/T32967.1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扭转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JJG623电阻应变仪
3术语和定义
GB/T10623和GB/T3296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弹性纵波elasticlongitudinal wave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的弹性应力波3.2
纵波波速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Cb
弹性纵波波阵面的传播速度。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种用于测试高应变速率下试样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等力学性能的霍普金森杆。3.4
波导杆barforwavetransmit
试验装置中的输人杆和输出杆:用于弹性应力波的传导,实现对试样的加载。GB/T 34108—2017
输入杆input bar
试验装置中用于传导人射波和反射波信号的波导杆。3.6
输出杆
outputbar
试验装置中用于传导透射波信号的波导杆。3.7
撞击杆striker
试验装置中撞击输人杆的短杆,用于在波导杆中产生弹性应力波3.8
吸收杆
absorption bar
试验装置中用于吸收输出杆动能的金属杆。符号和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其说明见表1。表1符号和说明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
输人杆中应变计中心离试样端的距离输出杆中应变计中心离试样端的距离波导杆中纵波波速免费标准bzxz.net
波导杆材料的密度
波导杆半径
波导杆直径
波导杆材料的弹性模量
波导杆的长度
撞击杆、输人杆和输出杆的长度波导杆中的应力
波导杆材料的届服强度
撞击速度
撞击杆允许的最大速度
试样初始长度
试样初始半径
试样初始直径
试样材料的密度
试样中弹性纵波波速
eTERser
5试验原理
表1 (续)
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工程压缩应变速率
平均工程塑性应变速率
工程压缩应变
工程压缩应力
应变测试系统
第通道的应变标定时的电压,=1,2第通道测试信号的电压,=1.2
应变计测试输出电压
测试信号
GB/T34108—2017
人射波、反射波、透射波起点对应的数据点序号入射波的脉冲宽度
应力波在波导杆中传播的距高
应力波作用时间
工程压缩应力一时间曲线中届服强度对应的时刻采样时间间隔
时间积分变量
弹性压缩波产生的弹性应变
第j通道的应变测量值,j=1,2.n分别由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产生的弹性应变在室温条件下,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和应力均匀假定,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试样进行加载获得高应变速率下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6
试验设备
设备组成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主要由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和数据测试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3
GB/T 34108—2017
说明:
驱动装置:
撞击杆;
测速装置;
输入杆;
应变计:
试样,
输出杆;
吸收杆,
阻尼器,
数据采集与存储装置;
动态应变仪。
图1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示意图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主要由驱动装置、撞击杆、输人杆、输出杆、吸收杆等部分组成(见图1),且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数据测试系统主要由测速装置、应变计、动态应变仪、数据采集与存储装置及其连接的导线等部分组成(见图1),用于测试和记录试验过程中撞击杆速度、波导杆上的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信号,且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6.2试验系统检验
6.2.1波导杆同轴度
波导杆的同轴度可通过无试样的压缩试验检测,具体方法是:将输人杆和输出杆直接同轴接触,施加载荷,检测人射波和透射波状态。当入射波,透射波的波形相同,且两曲线平台值相差小于5%时,则波导杆的同轴度满足试验要求。6.2.2应变计
通过对粘贴应变计的波导杆施加已知静态力来标定应变计的输出信号;在动态压缩试验中,根据撞击杆速度、波导杆密度和纵波速度,应用式(1)计算杆中应力理论值:根据应变计测试信号e·应用式(2)计算杆中应力测试值。当理论计算与测试结果相差小于5%满足试验要求。Ppcho
R=Erej
6.2.3波速标定
在波导杆上选取一定距离的两点分别粘贴应变计,根据两应变计间的距离和应力波传播时间来计算波导杆中的弹性纵波传播速度;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公式(3)计算值进行对比,当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4
相差小于2%满足试验要求。
7试样
7.1试样形状、尺寸
GB/T 34108—2017
(3)
7.1.1试样采用圆柱体,试样直径应小于波导杆直径,且试样长径比为0.5~1.0,其要求见图2。7.1.2试样直径和长度的尺寸公差不大于Js9级,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执行。@
图2试样几何形状及加工要求
7.2试样制备
7.2.1样坏切取
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或GB/T2975的要求切取样坏,制备过程中应避免加工硬化或过热影响试样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7.2.2试样制作
试样制作应符合7.1的规定。
7.3试样尺寸测量
测试并记录试样直径和长度,测量装置分辨力应不低于0.02mm。8试验程序
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8.2测量系统建立
按附录B要求在波导杆中部位置粘贴应变计,布置应变计引线连接数据采集与存储装置。5
GB/T34108—2017
8.3数据采集系统设置
开启测速装置,应变信号采集与存储装置预热至设备稳定。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参数设定,以保证记录信号的完整性。
8.4撞击杆安装
将撞击杆置于驱动装置内。
8.5试样安装
将待测试样两端均匀涂抹一层润滑剂,置于输入杆和输出杆中间,与波导杆同轴,推荐采用凡士林润滑。
8.6驱动撞击杆
将测速装置和应变信号采集系统置于待触发状态,驱动撞击杆,速度应符合附录A中A2规定。8.7数据采集
记录撞击杆速度、波导杆应变信号。8.8测量与记录
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和记录以下信息:a)撞击杆与波导杆的尺寸、弹性模量和弹性纵波波速;应变计的型号、灵敏系数和电阻值等参数及其在波导杆中的粘贴位置;b)
数据测试系统的参数(测试电路、应变的标定值等);d)撞击杆速度;
试样尺寸;
输入杆和输出杆原始波形;
试验后试样破坏情况。
9试验数据处理
9.1波导杆中的应变
波导杆中的应变按式(4)计算:e(0)-U,()/U, ()
9.2波形处理
9.2.1波形基线的确定
(4)
当采用对称贴片时,应分别取对称应变计测试信号的平均值作为数据处理时的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
取人射波起点前平直段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基线值:取透射波起点前平直段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透射波的波形基线值。数据处理时,应使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波形基线归零。9.2.2波形起点的确定
根据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波形,确定对应的波形起点。所确定的起点应在对应波形的基线上GB/T34108—2017
且靠近波形的起跳点,推荐采用附录C中的方法确定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起点。9.2.3对齐波形起点
移动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使其起点位于相同的时刻,并以此时刻作为数据处理中的起始时刻。起点对齐后的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应满足均匀化假设,即满足式(5):er()+er(t) =eT()
9.2.4应力波作用时间tw的确定
+*(5)
宜以波形进人下降沿前的最后一个极大值点作为人射波的末点,确定应力波的作用时间1,并以此作为数据处理的结束时刻,如在附录D中工程压缩应变公式(D.3)式(D.7)、式(D.10)中,设定1=lw.
9.3力学性能的测定
基于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信号计算试样材料应变速率、应变、应力曲线,获得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屈服强度。9.3.1工程压缩应变速率
工程压缩应变速率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D.推荐采用式(D.2)9.3.2工程压缩应变
工程压缩应变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D,推荐采用式(D.3)。9.3.3工程压缩应力
工程压缩应力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D,推荐采用式(D.4)。9.3.4工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利用9.3.3的工程压缩应力和9.3.2的工程压缩应变,获得工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9.3.5平均工程塑性应变速率
按照式(6)对9.3.1中的工程应变速率历程曲线确定平均工程塑性应变速率:1
e(t)dt
e.=i.-toJ
9.3.6压缩属服强度
.(6)
根据工程压缩应力-工程应变曲线形式,参照GB/T7314的方法确定压缩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室温条件下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测试金属材料压缩力学性能示例参见附录E。9.4试验结果有效性评估
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压缩试验中,波导杆中的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典型波形图如图3所示。若试验装置与数据采集设备设置不当将引起测试信号异常,导致试验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材料力学性能。数据处理前需对试验记录信号进行分析,评估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几类典型试验测试异常示例参见附录F。
GB/T34108—2017
试验报告
0一幢人杆
一输出杆
高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的典型波形图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
材料名称和来源;
试样形状及尺寸: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设备;
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如原始波形、平均工程塑性应变速率、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