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5810-2018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10-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5810-2018

中文名称: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272KB

相关标签: 红茶 加工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5810-2018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10-2018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7.1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810—2018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black tea2018-02-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6-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GB/T35810—2018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新坦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福州市华茗茶业研究所、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安市茶业管理局、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怡缘茶叶有限公司、江西井冈红茶业有限公司、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威江、林馥茗、林影、翁昆、董青华、李立祥、陈林海、王登良、余步贵、王兴进黄艳、江元勋、张亚丽、王兵、蔡红兵,李方、尹钟、林文友、唐潮、陈加友。1
1范围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10—2018
本标准规定了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工艺流程、初制技术、精制技术、质量管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红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GB2762
GB2763
GB7718
GB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30375
GB/T30766
GB/T31748
GH/T1070
GH/T1077
GH/T1124
茶叶贮存
茶叶分类
茶鲜叶处理要求
茶叶包装通则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茶叶加工术语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
3术语和定义
GB/T30766、GH/T11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熏烟smoking
利用松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气,使茶叶吸收烟味,形成小种红茶特殊松烟香味的工序。3.2
re-firing
茶叶在制品或需勾堆装箱的茶叶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以控制产品的安全含水率。4要求
4.1鲜叶
4.1.1鲜叶质量要求芽、叶、嫩茎新鲜、匀净,无污染和无其他非茶类夹杂物,采摘标准以单芽、一芽一1
KAOIKAca
GB/T35810—2018
叶、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为宜。4.1.2鲜叶中出现的红变叶应栋出单独加工:腐败变质、受污染的鲜叶,应剔除。4.2
鲜叶装运
应符合GB/T31748的规定。
4.3加工场地、用水
茶叶加工场地、加工用水、厂区布局和加工车间等应符合GH/T1077的要求。4.4加工条件
加工过程中的设备、用具和人员的要求应符合GHT1077的规定
5:工艺流程
初加工工
红碎茶初制工艺流程
解块筛分
工夫红茶初制工艺流程
小种红茶初制工艺流程
菱满(熏烟)
精加工工艺流程
红碎茶精制工艺流程
毛茶一筛分
5.2.2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
拼配匀堆一补火一成品。
毛茶筛分风选栋剔拼配勾堆一补火一成品,5.2.3小种红茶精制工艺流程
毛茶一筛分一风选一栋剔一拼配勾堆一补火(熏烟)一成品。6
初加工技术
6.1萎凋
红碎茶菱凋
摊叶厚度
摊叶厚度为15cm~30cm,嫩叶薄摊、老叶厚摊,雨水叶及露水叶薄摊。摊叶时要求抖散摊平呈蓬2
KAONIKAca
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6.1.1.2加温萎调温度
GB/T358102018
进风口温度,中小叶种宜控制35℃~38℃,大叶种应低于35℃,温度先高后低,下叶前10min~15min停止加温,只鼓冷风。若是雨水叶(即雨水或露水打湿的鲜叶),应先用冷风吹干表面水,再进行加温萎凋。
6.1.1.3菱调时间
萎调时间宜控制在8h12h。
6.1.1.4菱凋程度
根据揉切方式不同进行掌握,盘式揉切机萎凋叶含水率以58%62%为官,转子揉切机菱调叶含水率以58%~64%为宜C.T.揉切机菱调叶含水率以62%~68%为宜。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菱凋
摊叶厚度
自然萎满摊叶厚度应小
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菱调温度
自然菱调适宜温度20
3em至内加温美调摊叶厚度有为10cm-20cm,摊时要求抖散摊平;日光蒸调叶温不育超过30加温菱调温度:进风口温度min~15min停正加温只鼓冷风,若是雨水叶,应先用冷风吹25℃~35,温度先高后低,
啡前10
干表面水,再进行加温菱洞。
萎调时间
车产声小种红杀的可利用松柴燃烧产生的热量,提高室内的菱调温度。白然菱调时间宜为12h~24h,加温萎调时间宜为8h~16h。6.1.2.4萎凋程度
萎凋叶含水率以60%64%为宜其感官特征为:叶面失去光译,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级慢散开。6.2揉捻(切)
红碎茶揉切
采用C.T.C揉切机或转子式揉切机组进行揉切,将萎凋叶切细,并使茶颗粒紧卷重实。或采用大型揉捻机(如90型)进行,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以揉抢叶紧卷成条,有少量茶汁溢出为宜;时间宜30min~40min,成条率80%以上,叶色绿中带黄,发出浓烈的青草气。筛分后,筛下茶为叶茶,直接发酵;筛上茶用揉切机揉切,切后筛分,筛头进入转子机反复揉切,直到仪有少量茶头为止。
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揉捻
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先不加压揉抢10min~15min,再掌握“轻一重一轻”原则交替进3
KAONKAca
GB/T35810—2018
行,时间宜在45min~120min,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成条率90%以上(叶脉微红),条形紧结茶汁外溢而不滴流。嫩度不一的揉捻叶经解块筛分后,筛面茶需进行复揉。6.3发酵
6.3.1红碎茶发酵
大叶种发酵叶温控制在22℃~28℃,中小叶种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90%;摊叶厚度8cm~12cm,中小叶薄摊,大叶厚摊,厚薄均勾,保持通气良好(如采用输送带式连续发酵机摊叶厚度为0.5cm~1cm,送风式发酵车摊叶厚度45cm~60cm)。时间30min~60min,至发酵叶青草气基本消失,呈现花果香味时为宜。
6.3.2工夫红茶发酵
发酵室温度宜在22℃~32C,温度先高后低,相对湿度≥90%,堆叶厚度6cm20cm,时间宜在3h~6h,并保持空气流通,以满足发酵过程所需氧气,叶面积70%~80%的色泽达到红黄色至黄红色透露花果香为适度。
6.3.3小种红茶发酵
发酵室温度宜在20℃~32℃,温度先高后低,相对湿度≥90%,堆叶厚度6cm~30cm,时间宜在4h~10h,并保持空气流通,以满足发酵过程所需氧气;叶面积50%~80%的色泽达到红黄色至黄红色,透露花果香为适度
6.4干燥
6.4.1红碎茶干燥
分为毛火和足火。采用烘干机进行,毛火进风温度以110℃~120℃为宜,均勾摊叶,厚度:1cm~2cm;烘至含水量18%~20%,颗粒紧实,有较强刺手感,手抢成片为宜,及时摊凉。足火温度100℃~110℃,厚度:2cm~3cm;烘至含水量4%~6%为宜,用手指碾茶即成粉末。6.4.2工夫红茶干燥
6.4.2.1毛火bZxz.net
温度:110℃~130℃,均匀摊叶,厚度:1cm~2cm;时间宜在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20%左右,手握有刺手感。
6.4.2.2摊凉
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6.4.2.3足火
温度:80℃~100℃,均匀摊叶,厚度:2cm~3cm;烘至毛茶含水量6%~8%,用手指碾茶可成碎末。
6.4.3小种红茶熏焙
熏焙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干燥工序,将发酵叶薄摊于竹筛上,利用松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气,进行4
KAONiKAca
干燥。温度宜保持在70℃左右,历时6h~12h,毛茶含水量7%左右。7精加工技术
7.1红碎茶精制
7.1.1筛分
GB/T35810—2018
使用平面圆筛机配筛网12目、14目、18目、24目进行筛制,12目头子茶付切后复筛;24目底茶配筛网18目、24目、36、40目进行二次分筛;40目底茶配筛网(36目、40目、60目、80目)进行第三次分筛,筛分出各号茶。
7.1.2风选
分筛所确定的各号茶通过风选机选别,分出正口茶、子口茶及副茶。7.1.3抖筛、飘筛
将正口茶及子口茶经抖筛机分出少数条茶并抖出茶头及茶尾,再经飘筛分离轻质朴片、毛衣等次杂物,以补风选的不足。
7.1.4栋剔
采用机栋、电栋、色选,剔除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只要不影响茶叶净度,一般尽量不栋或少栋。7.1.5拼配匀堆
根据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要求,选择各筛号茶拼配勾堆,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各等级的感官指标。7.2工夫红茶精制
7.2.1筛分
7.2.1.1毛茶精制先经滚筒圆筛机(筛网配备4目、5目、7目、9目、10目)或抖筛机(筛网配备8目、9目初步分离长短、粗细、老嫩。7.2.1.2筛下茶经平面圆筛机(配备5目~10目筛网)进一步分清长短,10日以下茶再经平面圆筛机(筛网配备12目、14日、16日、18目)分清碎片茶以及配备24目~50目的筛网分出末茶。筛面茶经齿切机切细后,再经平面圆筛机反复操作。7.2.1.3经第二道工序得到的5目~6目茶和7目~8目茶经过紧门抖筛机分清粗细、进行外形定级(根据各等级茶的外形感官条形指标要求配备筛网,特级配备11目、12目筛网,一级配10目、11目筛网,二级配9目、10目筛网,三级配8目、9目筛网)。7.2.1.4将各筛号茶经风选机(轻重定级)选出正身茶、轻身茶(需根据各等级的外形感官条形指标要求复选)、筋梗及片茶。
7.2.2栋剔
采用机抹、电抹、色选,根据各等级的外形感官条形指标要求剔除非茶色老梗或非茶类夹杂物,提高茶叶净度。
KAoNiKAca
GB/T35810-—2018
7.2.3拼配匀堆
根据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要求,选择半成品筛号茶,按比例拼配勾堆,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各等级的感官指标。
7.2.4补火
补火温度80C~110℃,以透发香气,防止高火,保证含水量符合产品标准。7.3小种红茶精制
7.3.1筛分
筛制时配置4.5目筛网,筛上茶经切筛,使全部在制品通过筛网,反复三次,以整饰外形,分出不同筛号茶。
7.3.2栋剔
采用机抹、电栋、色选,剔除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提高茶叶净度。7.3.3风选
经清风除去断碎和片末。
7.3.4拼配匀堆
根据产品各等级的感官指标要求,选择各筛号茶拼配勾堆,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各等级的感官指标,7.3.5熏烟
若毛茶烟味不足,则置熏烟房中,经1h~4h熏烟,熏至茶叶烟味足、含水量≤7%。8质量管理
8.1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质量安全应符合GB14881的要求,加工过程不能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8.2鲜叶、毛茶、在制品应按批次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人下一生产工序,并做好检验记录,8.3企业应对出厂的产品逐批进行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品质、净含量、水分、碎茶和粉末。8.4产品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产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购存9
9.1标志、标签
毛茶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产地、加工日期、等级、数量等内容。产品标签应符合GB7718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相关规定,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9.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H/T1070的要求。6
-KAoNiKAca
9.3运输
GB/T35810—2018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净、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不得与其他物品混装混运。
9.4贮存
毛茶、平成品、成品茶应分别存放,贮存应符合GB/T30375的要求。KAoNiKAca
GB/T35810-2018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10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6千字2018年2月第一版
2018年2月第一次印刷
号:155066·1-58879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