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510-201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书号:135029-6080
标准价格:15.0
出版日期:2019-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林伟立、马志强、蒲维维、高伟、马千里、于大江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中央民族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 1)
提出单位: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 1)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 1)
标准简介
标准号:QX/T 510-2019
标准名称: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反应性气体
英文名称:Air compesition-Quality control for observational data-Reactive gases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09-30
实施时间:2020-01-01
标准大小:703K
标准介绍: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龙风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中央民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伟立、马志强、蒲维维、高伟、马千里、于大江
大气中存在的痕量反应性气体,如SO2、NOx、CO和O3等,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成分,它们参与大气气氧化能力,与人体健康、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问题紧密
化学反应,促进二次气溶胶和酸雨形成
为规范反应性气体在线觌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成分观测中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检查与标记、观測数据订正、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与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观测站点反应性气体(SO、NOx、CO、O3等)在线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其他反应性气体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3术语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反应性气体 reactive gas
大气中化学反应活性较强的、能发生较快的大气化学反应并转化为其他成分的气
[QX/T124-2011,定义3.3]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观测记录达到所要求质量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QX/T66-2007,定义3
metadata
[QX/T39—2005,定义3.3]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成分观测中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检查与标记、观测数据订正、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与标识。本标准适用于观测站点反应性气体(SO2、NOx、CO、O3等)在线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其他反应性气体可参考使用。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510—2019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性气体
Air composition-Quality control for observational data-Reactive gases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30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20-01-01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数据收集
数据检查与标记
观测数据订正
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与标识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基于观测过程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QX/T510—201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QX/T510-—2019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中央民族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伟立、马志强、蒲维维、高伟、马千里、于大江。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510—2019
大气中存在的痕量反应性气体,如SO2、NOx、CO和O等,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成分,它们参与大气化学反应,促进二次气溶胶和酸雨形成,影响大气氧化能力,与人体健康、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问题紧密关联。
为规范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特制定本标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QX/T510—2019
反应性气体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成分观测中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检查与标记、观测数据订正、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与标识。本标准适用于观测站点反应性气体(SOz、NOx、CO、O,等)在线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其他反应性气体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118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3术语和定义www.bzxz.net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反应性气体
reactivegas
大气中化学反应活性较强的、能发生较快的大气化学反应并转化为其他成分的气体。理标准信息服务平
[QX/T124—2011.定义3.3]
qualitycentrol
质量控制
观测记录达到所要求质量的操作技术和活动。3.3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
[QX/T39—2005.定义3.3]
4数据收集
4.1基本要求
4.1.1数据应包括观测数据和元数据。应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收集观测数据和元数报。4.1.2观测数据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要素数据、数据单位等。4.1.3元数据应包括观测站点信息、现场和实验室记录信息、仪器信息、观测过程质量控制信息等。1
QX/T510—2019
4.2元数据
4.2.1站点信息
包括站点名称、站号、经度纬度、海拔、站点类型、地形特征、周边污染源情况、站点历史沿革等4.2.2现场和实验室记录信息
包括仪器维护、测试、标定等过程信息4.2.3仪器信息
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系列号、仪器状态(流量、内部温度、内部压力等)等。4.2.4观测过程质量控制信息
4.2.4.1零/跨检查信息
包括零/跨检查起止时间、跨对应的标准浓度等。注:零检查信息是指利用零空气获得分析仪器的响应信息;跨检查信息是指在零空气中加人一定量的标准气所获得的分析仪器的响应信息。
4.2.4.2多点校准信息
包括多点(不少于5个点)校准起止时间、操作者、校准数据及回归结果等。4.2.4.3标准气信息
包括标准气瓶号、生产厂家、浓度、压力、不确定度、更换时间、使用情况、标准量值传递(溯源)信息等。
4.2.4.4标准仪器信息
包括仪器系列号应系数、仪器流量、内部温度、内部压力、标准量值传递(溯源)信息等。业标准信
5数据检查与标记
5.1数据格式与时间序列检查
5.1.1应对观测数据的结构以及每条数据记录的长质进行趋查服务平台
5.1.2应按照观测频次检查数据缺失情况,补齐缺失时间别除重复记录等,缺测值用一999.9替代,5.2数据标记
应根据第4章中的信息内容对数据进行标记。标记符号见表12
标记信息
停电((PowerFail)
预热(WarmingUp)
调试(TEST)
零检查(ZeroCheck)
跨检查(SpanCheck)
多点校准(Multi-points Calibration)异常数据(CrazyData)
背景循环(BackgroundCycle)
平衡(StabilizationTag)
可疑数据(QuestionData)
缺测数据(LostData)
仪器故障数据(FailureData)
受污染数据(PollutedData)
规范性数据标记符号
标记符号
因停电导致数据缺失或失真
仪器开机预热阶段数据
仪器调试或在线维护阶段数据
进行仪器零检查期间的数据
进行仪器跨检查期间的数据
进行多点校准期间的数据
QX/T510—2019
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及已知的非正常采样数据某类仪器设定的循环检查或自调整程序不同气路间切换到气路稳定期间数据数据变化异常,可能是正常的数据也可能是不正常数据,需要进一步综合其他条件进行判断补齐缺测时间,缺测数据以一999.9替代仪器故障或仪器参数出现报警.但仍有记录的数据观测过程出现污染且影响到正常观测的数据平衡是指因重启、仪器预热、管路切换等恢复到正常观测前某段特定时间的过程6观测数据订正
6.1一般要求
6.1.1应基于多点校准的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订正,零/跨检查结果用来辅助观测数据订正。6.1.2根据零/跨检查结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数据订正方法所适用的时间区间等。标准信息
6.2基于观测过程校准信息的数据可正具体订正方法参见附录A。
基于标准量值传递结果的数据订正应根据更高一级标准溯源或量值传递结果对6.2中得到的数进行二次订正。数据订正说明文档
应编制数据订正说明文件详细描述数据订正过程,包括订正参数的选择及所应用的时间区间、订正历史版本、量值溯源情况、订正人员信息、备注等。质量控制综合分析与标识
对5.2中标记为CD和QD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其正确与否7.1.2按QX/T1182010中3.2.9的规定给出数据质量控制标识。3
QX/T510—2019
A.1临近值调整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基于观测过程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对于短期(如小于1月)数据的订正,可采用发生时间最接近的一次多点校准方程或采用零/跨检查结果对特定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订正。A.2算术平均法
对于仪器响应相对稳定(如响应漂移变化量小于2%)时,可采用此方法。分别对特定时间段内的多次多点校准方程的斜率和截距求算术平均值,重新构造一个新的校准方程进行数据订正A.3内插法
对于仪器响应没有受到人为干扰和改变时,可采用内插法获得不同时间对应的多点校准方程进行数据订正。将不同时间的零检查结果、多点校准方程斜率与时间作图,进行曲线拟合。首先将零检查值与时间拟合,根据拟合方程求得各个时刻的零值,将观测值减去相应零值得到新的时间系列值。其次,将多点校准方程的斜率与时间拟合,根据拟合方程求得各个时刻的斜率订正值,将新的时间系列值乘以相应的斜率订正值,完成数据订正。A.4区间区别法
当仪器因客观原因出现停机、重要零部件损坏、零/跨调整等导致仪器响应出现不连续变化时,采用区间区别法进行数据订正。时间区间可参考4.2.4结果来划分和确定。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根据仪器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响应的漂移情况可采用上述方法临近值调整法、算术平均法、内插法)之一进行数据订正。4
参考文献
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QX/T39—2005
QX/T66—2007
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QX/T712007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QX/T124—2011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类与编码QX/T272—2015大气二氧化硫监测方法紫外荧光法[6]
QX/T273一2015大气一氧化碳监测方法红外气体滤光相关法QX/T510—2019
[7]林伟立,徐晓斌,张晓春.反应性气体观测中标准气的误差问题及建议[J],环境化学,2011,30(6):1140-1143
[8]林伟立,徐晓斌,于大江,等.龙风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J,气象,2009,35(11):93-100
[9]]林伟立,徐晓斌,王力福,等.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门,气象科技,2010.38(6):661-667
[10]]靳军莉,张晓春,林伟立,等。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J].气象科技,2012.40(5):738-744[11]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全球大气监测观测指南[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2] ISO 4224:2000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Non-dispersive infrared spectrcmetric method
[13] ISO10498:2004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method[14] ISO 13964:1998 Ai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ozone in ambient air-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
[15]WMO.Global AtmosphereWatch Measurements Guide:WMOTDNo.1073[M],2001[i6JUSEPA,QualityAssuranceHandbookforAirPollutionMeasurementSystems,VolumeII:Part1AmbientArrQualityMonitoringProgram Quality SystemDevelopment,Officeof AirQuali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ty Planning and Standaids Reerch Triangle Park, NC 27711,EPA-454/R-98-004[MJ,1998S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反应性气体
QX/T510—2019
北京市海市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06081
服多平台
网址:http://ww.qx.rom
发行部:010-68408042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厕
开本:880mmX1230mm
2019年10月第一版
印张:0.75
2019年10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6080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5.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