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0.1-2018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0.1-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0.1-2018

中文名称: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903234

相关标签: 金属材料 氏硬度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230.1-2018
标准名称: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英文名称:Metallic materials-Rock well hardness test-Part 1 Test method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8-05-14
实施时间:2018-12-01
标准大小:5.31M
标准介绍:GB/T230《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分为以下3部分:
第1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本部分为GB/T23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与GB/T230.1-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球形标准型洛氏硬度压头的材质(见第1章,2009年版第1章);
修改了钢球压头的使用范围(见第1章注,2009版第1章);修改了洛氏硬度HRA、HRB的适用范围(见表1,2009版表1);修改了洛氏硬度HRC适用范围延伸至10HRC的规定(见表1注,2009版表1注);
修改了初试验力F0和主试验力F1的保持时间(见76和7.9,2009版7.3和7.5);修改了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7.13,2009版78)
删除了洛氏硬度值修约的要求[见2009版第9章d)];
删除了试样粗糙度的要求(见2009版6.1);
修改了附录A中薄产品HR30TSm和HR15TSm使用的压头(见附录A注1,2009版附录A中A.1);
附录C由资料性附录改为规范性附录,同时修改了附录C日常检查程序的内容(见附录C,2009版附录E);
附录D由资料性附录改为规范性附录(见附录D,2009版附录F);
修改了附录G硬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见附录G,2009版附录G)。 GB/T230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尺为A、B、C、D、E、FG、H、K、15N、30N、45N、15、30T和45T的金材料洛氏硬度和表面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式和便携式洛氏硬度计。对于特定的材料或产品,适用其他特定标准,例如:GB/T3849.0、GB/T9097121。
注:碳化钨合金球形压头为标准型洛氏硬度压头,钢球压头仅在满足附录A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2-2012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GB/T230.2-2012,ISO6508-2:2005,MOD)
GB/T230.3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F、F、G,H、K、N、T标尺)的标定(GB/T230.3-2012,ISO6508-3:2005,MOD)
JG112金属洛氏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7.040.10
iiikAa~cJouakA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0.1--2018
代替GB/T230.1--2009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Metallic materiais--Rockwell hardness test---Part 1.Test methud(ISO6508-1:2016MOD)
2018-05-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符号、缩写术语和名称·
试验设备
试验程序
结果的不确定度
9试验报告
iiiKAa~cJouaKAa
10换算成其他硬度或抗拉强度值次
附录A(规范性附录)薄产品HR30TSm和HR15TSm试验附录B(规范性附录)洛氏硬度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日常检查程序
金刚石压头的检查
在凸圆柱面上试验的洛氏硬度修正值在凸球面上试验C标尺洛氏硬度修正值硬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GB/T230.12018
iiiKAa~cJouaKAa-
GB/T230《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分为以下3部分:第1部分:试验方法;
一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本部分为GB/T23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230.1—2018
本部分代替GB/T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与GB/T230.1-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球形标准型洛氏硬度压头的材质(见第1章,2009年版第1章):修改了钢球压头的使用范围(见第1章注,2009版第1章);修改了氏硬度HRA,HRB的适用范围(见表1,2009版表1);修改了洛氏硬度HRC适用范围延伸至10HRC的规定(见表1注,2009版表1注);一修改了初试验力F。和主试验力F,的保持时间(见7.6和7.9,2009版7.3和7.5):修改了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见7.13,2009版7.8):删除了氏硬度值修约的要求[见2009版第9章d)];删除了试样粗糙度的要求(见2009版6.1);修改了附录A中薄产品HR30TSm和HR15TSm使用的压头(见附录A注1,2009版附录A中A1;
一附录C由资料性附录改为规范性附录,同时修改了附录C日常检查程序的内容(见附录C,2009版附录E);
附录D由资料性附录改为规范性附录(见附录D,2009版附录F):修改了附录G硬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见附录G,2009版附录G)。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508-1:2016《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本部分与ISO6508-1:2016相比结构基本一致。本部分与ISO6508-1:2016相比存在技术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本部分与ISO6508-1:2016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0.2代替了ISO6508-2;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0.3代替了ISO6508-3增加引用了JJG112(见第5章)
●增加引用了JF1059.1(见第8章)。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附录G中增加了图G.1和相应的注;按照附录在标准中出现的次序调整了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编号;一删除了国际标准的附录H和附录I。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田
GB/T230.1—2018
iiikAacJouakAa
本部分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尚材试验机有限公司、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分起草人:杜小强、高怡斐、董莉、袁月兰、钱宝根、张凤林、吴益文、方健、李璞、张娟、王萍。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30—1983.GB/T230—1991.GB/T230.1—2004,GB/T230.1—2009;-GB/T1818-1979.GB/T1818-1994。1范围
iiiKAa~cJouakAa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0.1—2018
GB/T230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尺为A、B、C、D、E、F、G、H、K、15N、30N、45N、15T、30T和45T的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表面洛氏硬度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式和便携式洛氏硬度计。对于特定的材料或产品,适用其他特定标准,例如:GB/T3849.11],GB/T9097[2]。
注:碳化钨合金球形压头为标准型洛氏硬度压头,钢球压头仅在满足附录A的情况下才可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0.2-2012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GB/T230.2—2012,ISO6508-2:2005,MOD)GB/T230.3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GB/T230.3—2012,ISO6508-3:2005,MOD)JG112金属洛氏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原理
将特定尺寸、形状和材料的压头按照第7章的规定分两级试验力压人试样表面,初试验力加载后,测量初始压痕深度。随后施加主试验力,在卸除主试验力后保持初试验力时测量最终压痕深度,洛氏硬度根据最终压痕深度和初始压痕深度的差值h及常数N和S(见图1、表1和表2)通过式(1)计算给出:h
洛氏硬度=N-
4符号、缩写术语和名称
....1)
4.1本部分使用的符号、缩写术语和名称见图1、表1、表2及表3。如产品标准或协议允许,直径为6.350mm和12.70mm的压头也可以使用。参见ASTME1810)中其他标尺所使用的压头。注1:对于某些材料,适用范围可能比表中所示要窄。注2:试验力以前使用kgf为单位。例如:30kgf的总试验力换算为294.2N。1
GB/T230.1—2018
说明:
时间:
压头位置:
iiiKAa~cJouaKAa-
在初试验力F。下的压人深度;
由主试验力F,引起的压人深度;卸除主试验力F,后的弹性回复深度;残余压痕深度h
试样表面:
测量基准面:
压头位置:
压头深度相对时间的曲线。
图1洛氏硬度试验原理图
洛氏硬度标尺
硬度符
号单位
压头类型
金刚石圆锥
直径1.5875mm球
金刚石圆锥
金刚石圆锥
直径3.175mm球
直径1.5875mm球
直径1.5875mm球
直径3.175mm球
直径3.175mm球
初试验力F。
总试验力F
标尺常数S
全量程
常数N
适用范围
20HRA~95HRA
10HRBW100HRBW
20HRC~70HRC
40HRD~77HRD
70HREW-100HREW
60HRFW~100HRFW
30HRGW~94HRGW
80HRHW~100HRHW
40HRKW~100HRKW
当金刚石圆锥表面和顶端球面是经过抛光的,且抛光至沿金刚石圆锥轴向距离尖端至少0.4mm,试验适用范围可延伸至10HRC。
硬度符号
压头类型
金刚石圆锥
金刚石圆锥
iiiKAacJouaKAa-
表2表面洛氏硬度标尺
初试验力F。总试验力F
标尺常数S
金刚石圆锥
HR15TW直径1.5875mm球
HR30TW直经1.5875mm球
HR45TW直径1.5875mm球
符号/缩写术语
表3符号及缩写术语
初试验力
主试验力(总试验力减去初试验力)总试验力
给定标尺的标尺常数
给定标尺的全量程常数
全量程
常数N
GB/T230.1—2018
适用范围
(表面洛氏硬度标尺)
70HR15N~94HR15NWww.bzxZ.net
42HR30N~86HR30N
20HR45N~77HR45N
67HR15TW~93HR15TW
29HR30TW~82HR30TW
10HR45TW~72HR45TW
卸除主试验力,在初试验力下压痕残留的深度(残余压痕深度)h
洛氏硬度=100
洛氏硬度=130-
表面洛氏硬度=100-
洛氏硬度的表示方法如下示例。4.2
示例:
GB/T230.1—2018
iiiKAa~cJouakAa-
70HR30TW
使用球形压头的类型
W=碳化钨合金
洛氏标尺符号(见表1或表2)
洛氏硬度符号
洛氏硬度值
注1:GB/T230的以前版本充许使用钢球压头,并加后缀S表示。注2:HR30TSm和HR15TSm在附录A进行了定义,使用大写S和小写m来表明使用钢球压头和金刚石试样支撑台。
5试验设备
5.1硬度计
硬度计应能按表1和表2的部分或全部标尺及第7章的要求施加试验力,并符合GB/T230.2-2012或JJG112的规定。
5.2金刚石圆锥体压头
金刚石圆锥压头应满足GB/T230.2—2012或JG112的要求,压头锥角应为120°,顶部曲率半径应为0.2mm,可以证实用于以下试验:一仅作为落氏硬度标尺使用;
仅作为表面落氏硬度标尺使用;一同时作为洛氏硬度标尺和表面洛氏硬度使用。5.3球形压头
碳化钨合金球形压头的直径为1.5875mm或3.175mm,并符合GB/T230.2一2012的要求。注1:球形压头通常由一个压头球和压头体组成。如果接触试样的端部为球形的单体压头满足GB/T230.2一2012中6.3.1尺寸、形状、抛光、硬度的要求以及满足GB/T230.2一2012中6.3.2的性能要求,这种端部为球形的单体压头也可以使用。
注2:碳化钨合金球形压头为标准型洛氏硬度压头,钢球压头仅在HR30TSm和HR15TSm时使用,见附录A。6试样
6.1除非材料标准或合同另有规定,试样表面应平坦光滑,并且不应有氧化皮及外来污物,尤其不应有油脂。在做可能会与压头粘结的活性金属的硬度试验时,例如钛;可以使用某种合适的油性介质,例如煤油。使用的介质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6.2试样的制备应使受热或冷加工等因素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减至最小。尤其对于压痕深度浅的试样应特别注意。
6.3附录B给出了洛氏硬度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图。对于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进行的试验,试样或试验层厚度应不小于残余压痕深度的10倍;对于用球压头进行的试验,试样或试验层的厚度应不小于残余压痕深度的15倍。除非可以证明使用较薄的试样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通常情况下,试验后试样的背面不应有变形出现。对于特别薄的薄板金属,应符合HR30TSm和HR15TSm标尺的特别要求,见附4
录A。
iiiKAa~cJouaKAa-
6.4在凸圆柱面和凸球面上进行试验时,应采用洛氏硬度修正值,见7.11。7试验程序
CB/T230.1-2018
7.1试验一般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当环境温度不满足该规定要求时,试验室需要评估该环境下对于试验数据产生的影响。当试验温度不在10℃~35℃范围内时,应记录并在报告中注明。注:如果在试验或者校准时温度有明显的变化,测量的不确定度可能会增加,并且可能会出现测量超差的情况,7.2使用者应在当天使用硬度计之前,对所用标尺根据附录C进行日常检查。金刚石压头应按照附录D的要求进行检查。
7.3在变换或更换压头、压头球或载物台之后,应至少进行两次测试并将结果舍弃,然后按照附录C进行日常检查以确保硬度计的压头和载物台安装正确。7.4压头应是上一次间接校准时使用的,如果不是上一次间接校准时使用的,压头应按照附录C中对常用的硬度标尺至少使用两个标准硬度块进行核查(硬度块按照GB/T230.2--2012表1中选取高值和低值各1个)。该条款不适用于只更换球的情况。7.5试样应放置在刚性支承物上,并使压头轴线和加载方向与试样表面垂直,同时应避免试样产生位移。应对圆柱形试样作适当支承,例如放置在洛氏硬度值不低于60HRC的带有定心V型槽或双圆柱的试样台上。由于任何垂直方向的不同心都可能造成错误的试验结果,所以应特别注意使压头、试样、定心V型槽与硬度计支座中心对中。7.6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无冲击、振动、摆动和过载地施加初试验力F。,初试验力的加载时间不超过25,保持时间应为3±S。
注:初试验力的保持时间范围是不对称的。例如:3±!s表示3s是理想的保持时间,可接受的保持时间范围是1s~4s。7.7初始压痕深度测量。手动(刻度盘)硬度计需要给指示刻度盘设置设定点或设置零位。自动(数显)硬度计的初始压痕深度测量是自动进行,不需要使用者进行输人,同时初始压痕深度的测量也可能不显示。
7.8无冲击、振动、摆动和过载地施加主试验力F1,使试验力从初试验力F。增加至总试验力F。洛氏硬度主试验力的加载时间为1s~8s。所有HRN和HRTW表面洛氏硬度的主试验力加载时间不超过4s。建议采用与间接校准时相同的加载时间。注,资料表明,某些材料可能对应变速率较敏感,应变速率的改变可能引起届服应力值轻微变化,影响到压痕形成,从而可能改变测试的硬度值。
7.9总试验力F的保持时间为5±s,卸除主试验力F1,初试验力F。保持4s后,进行最终读数。对于在总试验力施加期间有压痕变的试验材料,由于压头可能会持续压入,所以应特别注意。若材料要求的总试验力保持时间超过标准所允许的6s时,实际的总试验力保持时间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例如65HRF/10s)。
7.10保持初试验力测量最终压痕深度。洛氏硬度值由式(1)使用残余压痕深度h计算,相应的信息由表1、表2和表3给出。对于大多数氏硬度计,压痕深度测量是采用自动计算从而显示洛氏硬度值的方式进行。图1中说明了洛氏硬度值的求出过程。7.11对于在凸圆柱面和凸球面上进行的试验,需要按附录E(表E.1、表E.2、表E.3和表E.4)和附录F(表F.1)进行修正,修正值应在报告中注明。未规定在凹面上试验的修正值,在凹面上试验时,应协商解决。
7.12在试验过程中,硬度计应避免受到冲击或振动。7.13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3倍,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至少应5
GB/T230.1—2018
为压痕直径的2.5倍。
结果的不确定度
iiikAacJouakAa
-次完整的不确定度评定宜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JJF1059.1进行。对于硬度,与来源类型无关,有以下两种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可供选择:基于在直接校准中对所有出现的相关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参考EURAMETGuidecG-16[3]
基于用标准硬度块(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间接校准[2.3.4],测定指导参见附录G。试验报告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GB/T230的本部分编号;
与试样有关的详细资料,包括试样表面的曲率;如果试验温度不在10℃~35℃之间,应注明试验温度;以4.2的格式表示的试验结果;
不在本部分规定之内的操作或可选操作: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细节;如果总试验力的保持时间超过6s,应注明总试验力的保持时间;g)
试验日期;
如果转换成其他硬度,转换的依据和方法应注明(参见GB/T33362[11])。10
换算成其他硬度或抗拉强度值
尚无普遍适用的方法将洛氏硬度值精确地换成其他硬度或抗拉强度,因此应避免这种换算,除非通过对比试验得到可比较的换算方法(参见GB/T33362[11)。6
A.1一般要求
iiikAacJouak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薄产品HR30TSm和HR15TSm试验
GB/T230.1-—2018
本试验适用于最大厚度为0.6mm至产品标准所示最小厚度、最高硬度值为82HR30TSm或93HR15TSm的薄金属片。产品标准应规定何种情况下采用HR30TSm或HR15TSm进行硬度试验。本附录的条件与本部分中规定的HR30TW或HR15TW试验条件相似,但允许在压痕背面出现变形痕迹。
注1:标尺中Sm表示在试验中使用钢球压头和金刚石试样支座。注2:试验之前,需要在已知硬度值的薄样品上进行硬度测试,以确保试样支座表面不会影响测量结果。除按本部分试验外,还应满足以下各项要求。A.2球形压头
试验使用的硬化钢球直径为1.5875mm,并符合GB/T230.2一2012的要求。A.3
试样支座
试样支座应包含直径约为4.5mm经抛光和光滑平整的金刚石平板。支座面应与压头轴线垂直,支座轴线应与主轴同轴,并能稳固精确地安装于硬度计试样台上。A.4
4试样制备
如有必要减薄试样,要对试样上下两面进行加工,加工中应避免如发热或冷作硬化等对基体金属性能的影响。基体金属不应薄于最小允许厚度。5压痕距离
如无其他规定,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或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不小于5mm。7
GB/T230.1—2018
iiiAa~cJouaKAa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洛氏硬度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
图B.1.图B.2和图B.3给出了试样或试验层的最小厚度Y
说明:
X—路氏硬度;
Y——试样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50
用金刚石圆锥压头试验(AC、和D标尺)图B.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