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8361-2019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GB/T 38361-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8361-2019

中文名称: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784278

相关标签: 玉米种子 疫情 监测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38361-2019
标准名称: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英文名称:Guidelines for quarantine surveillance on imported maize seeds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12-31
实施时间:2020-07-01
标准大小:801K
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进境玉米种子种植后的监测对象、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进境玉米种子的疫情监测。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守歧、王琳、罗金燕、刘慧、闫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5.020.20
iikAa~cJouakAa-wwW.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61-2019
进境玉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Guidelines for quarantine surveillance on imported maize seeds2019-12-3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7-01实施
iiiKAa~cJouaKAa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GB/T38361—2019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越守歧王琳,罗金蕉,刘慧,闫硕。1
1范围
iiiKAa~cJouakAa
进境宝米种子疫情监测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进境玉米种子种植后的监测对象、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进境玉米种子的疫情蓝测。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38361—2019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217—2006境外引进植物隔离检疫规程3原理
危险性有害生物可随玉米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是其监测的重要依据。监测对象
玉米种子国(境)外引进农业种苗检疫审批单中提出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潜在的具重大威胁的其他有害生物。
监测工具及试剂
剪刀。
5.2放大镜。
5.3镊子。
5.4标签纸。
5.5塑封袋。
乙醇:浓度75%。
监测时期
苗期、抽雄期分别监测1次。
监测方法
隔离试种疫情监测
按NY/T12172006第4章规定的隔离检疫程序进行疫情监测。1
GB/T38361—2019
2集中种植期疫情监测
iiiKAa~cJouaKAa
在苗期和抽雄期进行踏查。
在田间踏查的基础上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1hm2以下的地块调查不少于10个样点,1hm~10hm的地块调查不少于15个样点.10hm以上的地块调查不少于20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10株。
发现植株矮化、姜笃、黄化等生长不良,或者出现花叶、斑驳、皱缩、斑点、腐烂等典型症状,采集病样。
室内鉴定
填写\取样记录表”(参见附录B)。将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疫情监测报告
记录监测结果并填写“疫情监测记录表”(见附录C)。植物检疫机构依据监测结果出具“境外引进种苗植物疫情监测报告”。样本保存
检出本标准规定监测对象的样本.保存1a。11
档案管理
各项调查监测的原始记录,以及其他材料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2
A.1真菌类
iiiKAa~cJouaK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主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A.1.1玉米霜霉病菌(非中国种)Peronosclerospora spp.(non-Chinese species)GB/T38361—2019
玉米霜霉病菌指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霜毒科(Peronosporaceae)霜指霉属(Peromosrlerospora),主要有4种病菌侵染玉米,分别是高粱霜指霉(蜀柔霜指霉)[Peronosclerosporasorghi (W.Weston &.Uppal C.G.Shaw.甘蔗霜指霉[Peromoscleros pora sacchari (T.Miyake) Shi-rai &HaraJ.菲律宾霜指霉[Peronosclerospora philippinensis(W.Weston)C.G.Shaw]、玉蜀季霜指霉(K哇霜指等)[Peronosclerosporamaydis(Racib.)C.G.Shaw.高梁霜指霉为专性寄生菌系统侵染兼局部侵染。美国1961年首先在得克萨斯州发现此病,1970年扩大到11个州,1980年达到16个州。病菌引起的系统症状可出现在幼苗至开花期。玉米被系统侵染,病株第1片叶基部黄化,与健康部分之间有明显边界,此后客叶片,发病部分扩大,以至整个叶片出现黄白色长条纹。在潮湿条件下,病叶正面和背面的退绿条纹上长出白色霜状物。条纹可互相汇合,使叶片的下半部分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淡黄色以致枯死。叶鞘与苞叶发病,症状与叶片似。重病株矮小,叶片较宰而且直立,不能正常抽穗·或雌雄花序畸形。在玉米上不产生卵孢子,而高桑叶片上则大量生成卵孢子而使叶片破裂。该病菌在玉米上很少产生卵孢子,高粱叶片的竭色条斑中能产生大量卵孢子,这些卵孢子可附在种子表面或随种子夹带的病残体传播。甘煎霜指霉是玉米和甘蔗上的严重病害,玉米最易感病。在玉米上,早期被侵染的幼苗矮小,死亡。一股在侵染后2d~4d,叶片上生园形褪绿病班,很小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症状,下部第3至第6叶片生儿条淡黄色至白色条纹或条斑,较觉,儿乎与叶片等长。某些品种的叶片上·以及老叶上,条斑较窄且不连续。侵染较晚或中期侵染的病株,成熟前条斑可能消失。叶片两面以及叶鞘,苞叶上生白色霜霉层。病株畸形,可产生多数小型不饱满的果穗,苞叶延长,雄花不正常,有些病株不育,玉米种子不传病,带菌的甘煎插条是病害远距高传播的重要方式。菲律宾霜指等慢染寄主后,幼苗叶片失绿或产生趣绿条斑,后发展成为淡黄色或巷白色条斑叶片背面生白色霜毒层。雄德畸形,果穗全部或部分不音,早期发病植株锈小,枯死。田间耀病玉米,玉米以外的多年生寄主,杂草寄主提供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病原菌可在客季玉米以及不同寄主间交复感染,镶转危害。分生抱子随风雨传插。玉米种子带菌,新鲜种子可以传插病,但种子干燥后病原菌失活。玉蜀泰霜指霉引起的玉米霜毒病是印度尼西亚玉米最严重的病害,年损失高达40%。幼苗发病后全株读绿色,黄白色活白色,送新枯死。成株多自中部叶片的基部开始发病,遂新向上发展,叶上初生读绿色长条纹,可互相汇合,失叶片下半部或全叶变为读绿色,读黄色。高湿条件下,褪绿条纹上长出白色毒层。叶鞘与叶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病株矮小,偶尔抽雄,一股不结果穗,提早枯死,轻病株虽可抽排结穗,但籽粒不饱满。在热带和亚热带病区病原菌在各季玉米之间交互感染,镶转危害。分生抱子不断再侵染。野生寄主也是重要侵染菌源,A.1.2玉米褐条霜毒病菌Brown stripe downy mildew of maize;Sclerophthora rayssiae KennethKaltin et Wahl var.zeae Kenneth,Koltin,Payak et Renfro玉米褐条霜霉病菌属藻菌界Chromista,卵菌门Oomycota,霜霉纲Peronosporea+腐霉目Pythiales.腐3
GB/T38361—2019
iiiKAa~cJouaKAa-
科Pythiaceae.指梗疫霉属Sclerophthora。主要寄主为玉米(Zea mays)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玉米褐条霜霉病最早于1962年在印度发生,1967年首次报道,发生普道·流行范围广,破坏性强,经济影响大。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病斑狭长,颜色为黄色或褪绿色长度不一,宽3mm~7mm。受叶脉限制边缘明显·随后病斑变红紫色·使病叶似日灼状。病斑两面密布霜霉状物一一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早期发病使籽粒发育受阻,种子不饱满,植株提前死亡。病菌可以卵孢子的形态在土壤内或在野生马唐草内越冬,在土壤病残体中至少存货3,抗逆性强。该病菌可以种苗,混杂于货物中的土壤颗粒和病残体作远距离传播。
A.2病毒类
A.2.1玉米视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MCMy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属香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Machlomouirus)
1973年程鲁首次报道该病毒:美国相维报道该病毒的发生,1976年在琪萨斯州爆发,造成严重危害。该病毒的自然寄主有玉米,小麦,,大麦等。据报道,自然侵染情况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可引起10%~15%的产量损失。
我国口岸机构从来自德国的玉米种子中检出该病毒。该病毒侵染玉米会引起叶片褪绿斑驳,节间变短、植株矮化、穗发育差或无穗、成熟前植株死亡等症状。通常受侵染的玉米植株越矮小发病越严重。该病毒能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更大损失。例如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uarfmosaicvirus)小麦条纹花叶病毒(uheatstreakmasaicwirus)或甘薰花叶病毒(sugarcanemo-saicirus)复合侵染.作物产量损失最高可达91%,平均损失75%。该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种子携带,机械传播等方式蔓延扩散。其中种子带毒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且种子传毒率与种子的质量无相关关系。A.2.2玉米裙绿矮缩病毒Maizechlorotiedwarfvirus:MCDy玉米褪绿矮缩病毒为Picornavirales,水稍矮化病毒属Waikauirus。主要寄主有玉米(Zeamays)玉蜀黍属(Zeaspp)谷子(Setariaitalica)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石茅(Sorghumnalepense),狗尾草属(Setariaspp.),草穆属(Eleusimespp.)。主要分布在美国。为害根,花、茎,枝、叶及种子,发病早期,在幼小叶片的叶轮处表现褪绿,被害叶不卷曲,在叶上的二级脉和三级脉之间趣绿条纹明显,叶片黄化或变红,节间中度至严重锈化。玉米染病后症状明显,黄化或变红,节间中度至严重矮化。若与玉米粗缩病毒(MaizeroughdearfirusMRDV)复合侵染·危害更严重。在田间,叶蝉作为媒介传播病毒,主要传毒介体为Graminellanigrifrons(黑脸叶蝉),Graminellasomora(索诺拉叶蝉)和Eritian择seritiesas(顶带叶蝉)等.以半持久方式传播。昆虫脱皮时病毒消失·病毒不在昆虫体内繁殖。雕维著虫都能传毒,不经卵传運病毒。毒不能通过虫体传给下一代,机械接种,植袜间接触,种子,花粉均不能传播病毒。
A.3原核生物类
玉米细菌性枯菱病菌Bacterial wilt of maize:Pantoed stewurtii subsp.stewirtii(Smith)MergaertA.3.1
玉米细菌性枯姜病又称斯氏细菌枯姜病(Stewartdisease),是由斯氏泛菌斯氏亚种引起,属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泛菌属Pantoea,1895年Stewart首次在美国长4
iiiKAa~cJouaKAa
GB/T38361—2019
岛的甜玉米上发现该病。主要侵染玉米,特别是甜玉米,同时也侵染马齿玉米,粉质玉米,硬粒玉米和爆双玉米。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期均能发生危害,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最初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灰绿色至黄色线状条斑,有不规则形或波浪形的边缘,与叶脉平行,严重的可延伸到全叶。这些条斑迅速变黄裙干枯,在近地面处茎的髓部变为中空。细菌通过维管束扩展,有时从维管束切口处流出黄色细菌脓液。有的还能进人籽粒。受害株变矮或雄花过早变白死亡。在田间,带菌媒介昆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远距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带菌种子的调运。A.3.2玉米内州菱燕病苗Goss's bacterial wilt &leaf blight Claw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ne-braskensis (Vidaver et Mandel) Davis et al玉米内州菱慧病菌文名密热安棒形杆菌内布拉斯加亚种,東居于厚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纸Firmibacteria,棒型杆菌属Clauibacter,可为害玉米(Zeamays)狗尾草(Setariauiridis),稗子(Echinochlodcrusgalli)和甘蓝(Saccharum sinemsis),美国于196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可造成玉米矮缩和枯差的维管束病害·我国口岸机构曾在从美国进口饲用玉米中检出该病菌。该病菌可随种子传播。A.3.3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Dickeyazede(Sabet)Samsonetal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玉米迪基氏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溃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d~4d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病菌可能在土填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人。玉米60Cm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人。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和接种的作用·如玉米螺,棉铃虫等虫口数量大则发病重。
A.4杂草类
A.4.1不实野燕麦Animated oat:Avena sterilisL不实野燕麦为禾本目Cyperales.禾本科Gramineae.燕麦属Avena。主要在谷类田间为害。不实野燕麦为一年生草本,种子紫殖,易混生于粮食作物播种地,是最常见和最密集的杂草,曾经被当作牧草种植。如今在北非、西班牙的南部、意大利、黎巴嫩,土耳其和希腊,是为害冬小麦最严重的寄主。不实野燕麦主要以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生命力强,生长快,具有极强的竞争性,能快速形成优势种。一旦进人农田,很难防治,且影响机械化收制作业。我国口岸结构曾多次在进口货物中截获不实野燕麦种子。
A.4.2葵蒙草(属)(非中国种)Cenchrus spp.(non-Chinesespecies)蔡草居是禾本科泰族蒙草亚族,约有23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葵蒙草居(非中国种)是容物、甘薰,棉花、大豆、紫花首猪,咖啡,可可和果园,葡萄园的有害杂草,刺苞还直接伤害人,备,是很难防治的一类杂草。
据统计,2009一2011年在全国进境货物中共截获菱黎草属8种,主要有印度菱黎草(Cenchrusbiflorus),美洲英蒙草(Cenchrusciliaris)、刺英藜草(Cenchrusechinatus)蔬花藜草(Cenchruspauci-fRorus)等。2013年,我国口岸机构首次截获鼠尾蒙草(Cenchrusmyosuroides)。鼠尾蒙草为多年生杂卓在我国设有发生分布,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星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和阿根廷·整个南美洲更常见。该杂草是进口阿根廷大麦双边议定书上重点关注的检疫对象。鼠尾英蒙草识别特征:小穗一枚生5
GB/T38361—2019
iiiKAa~cJouaKAa-
于刺状总苞内,刺状总苞近圆简形长约5.5mm.具多枚硬刺状刚毛,基部具短而粗的总梗:刚毛圆形仅基部合生,表面具小倒刺,边缘无毛,直立或斜向上分散:结实小花外荐革质,背面平坦先端尖,长约4.5mm宽约1.7mm.5脉:内荐革质.具2脉。题果卵形,两侧扁.长2.34mm.宽1.37mm,胚大占颖果总长度的2/3。
A.4.3匍甸矢车菊Creepingknapweed;Centaured repensL.匍鼠矢车菊属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raceae),矢车菊属(Centazrea),是多年生杂草,具有发达的匍甸状根系,主根能深人土壤(超过10m)并以根系快速定植,繁殖和扩散。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严重影响其他作物生长,化学防治和土壤处理也非常困难,是一种能造成田园荒芜的恶性杂草。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瘦果倒卵形,长3mm~4mm.宽2mm~3mm项端较宽而截平,中央具1短喙,喙长约0.3mm,果皮表面乳白色,约有10条不清楚的纵肋条,有蜡光泽,。果内含1粒种子,呈棕红色,胚体大直生,无胚乳。匍甸失车菊主要随粮食和牧草等携带远距离传播。我国口岸曾在进口小麦、大豆、玉米中均有截获,广西口岸在2013年首次从进口澳大利亚燕麦中截获匍车菊。A.4.4北美刺龙葵Horse-netle Solanmm carolinense L北美刺龙葵(SolanumcarolinenseL.)属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国东南部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区。当前,北美刺龙菱已折散至美国全境以及大洋洲,欧洲,中南美洲,亚洲,非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北美刺龙菱人侵定植后被易通过分论化感物质等途径形成单优势群落,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被大威助,如人侵农由后可造成农作物减产35%~60%。北美刺龙募还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寄主,对性畜和人类有毒。北美刺龙葵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每株每年可产生1500粒~7200粒种子,种子可随风力,水流,动物交通工具等途径进行自然和人为固素主导的扩散蔓延。种子护散到新地区后,其体眠特性体眠期可送10a)能极大地提高定植能力。
A.4.5异株苋亚属杂草Amaranthus subegen AcnidaL.异株苋亚属植物是原产北美洲的特有觉种·共有10个种,其中代表性种类:长芒克(AmaranthuspalmeriS.Wats.),西部觉(AmaranthusrudisJ.D.Sauer),糙果觉(Amaranthustuberculatus(Moq.)Sauer).目前美国农田中最具危害性的杂草。长芒莞分布于美国南部地区棉花、玉米和大豆产区。糙果觉和西部苋及两者杂交种的多态性类群(waterhemp复合群)则是美国中西部棉田和豆田的主要有害杂草
长芒荧東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莞属Amaranthus L.、异株苋亚属Amaranthus subgen.AcaaL.。茎直立,粗壮·具棱角·黄绿色,具绿色条纹,有时变淡红色·无毛或上部被稀蔬柔毛·分枝斜升,叶无毛.叶片邱形至菱状卵形.茎上部叶呈披针形,长c2cm一)5cm~8cm,宽(0.5cm一)2cm~4cm·先端钝、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锲形.略下延边缘全缘。穗状花序生于茎顶和侧枝顶部直立或俯垂.长7cm->10cm25cm,宽1cm~1.2cm.下部花序也见团簇状。苞片长4cm~6cm,雄花中脉伸出皇芒刺状,雄花花被片5,内侧花被片长2.5mm~3mm,钝状至微凹,外侧花被片长3.5mm~4mm.新尖具显著伸出的中脉:雄蕊5:雌花苞片更坚硬.雌花花被片5.略外展,不等长,最外一片具宽周中脉·倒披针形,长3mm~4mm.先端急尖.其余花被片匙形.长2mm~~2.5mm,先端截形至微凹,有时呈啮齿状,花柱2(3)。胞果近球形,长1.5mm~2mm.果皮膜质,周裂。种子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直径长1mm~1.2mm,深红褐色.具光泽。长芒觉危害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几乎所有重要作物,与作物争夺生长空间和资源,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同时因其抗多种常用除草剂。目前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中(棉花和大豆)的主要问题,经济损失6
iiiKAa~cJouaKAa
GB/T38361—2019
难以评估。长芒荧通过种子扩散传播。一且传人并定植.每株雕株可产生高达几万粒种子,通过风力或人类活动、粮谷调运扩散传播的风险大。糙果苋东属于荧科Amaranthaceae.莞属AmaranthusL.异株莞亚属SubgenAcaida L.。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东部地区,从印第安纳州东部至俄亥俄州.现分布区域还有加拿大魁北克和英国。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稀斜升或平卧·高0.4m~1.5m,叶深绿色:叶柄长为叶片的1/4~1/2:叶片形态多变,较小叶片通常长圆形或匙形,较大者宽卵形至披针形,长1.5cm4cm,宽0.5cm~1.5cm,基部模形,边缘全缘,先端钝至急尖,具小短尖。圆锥花序顶生,上部弯曲或俏垂,雄花花序长约5cm,排列稀疏,常不具叶;雕花序长1cm~2cm,顶生花序常具叶。雄花苞片长1mm~1.5mm.具极细的中脉;雌花苞片具不明显龙骨突,长1mm~2mm,先端渐尖。雄花花被片5.花被等长或不等长,长2mm~3mm.先端钝至急尖或渐尖或具不明显短尖:排蕊5:雌花花被片缺失:柱头分枝近直立。胞果深褐色至红褐色,不具纵棱,倒卵状至近球状,长1.5mm~2mm,壁薄,近平滑或不规则皱缩,不开裂、不规则开裂或周裂。种子直径0.7mm~1mm,深红祸色至深褐色+具光泽。糙果觉危害热带、亚热带地区裁培的重要作物,与作物争夺生长空间和资源,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在美国,Waterhemp复合群可导致玉米减产13%~74%,与大豆同期生长时可致大豆减产56%,在豆田晚期时可致大豆减产10%。其他危害状况与长芒莞相似。此外糙果觉还是花粉致敏病中重要的过敏原。超果觉属风媒传粉植物,雄株产生花粉风携带花粉从雄株传到雌株,由雌株结出果实。雕株可产生种子近一百万(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有效地与作物争夺阳光、水,营养和空间。与长芒觉一样,糙果觉在作物收获过程中,也易同作物一起收割,混入农产品通过调运扩散,或通过国际贸易跨境传播,还可通过河流与风力扩散传播,或通过鸟龚扩散,waterhemp复合群在作物生长季其种子萌发和种苗生长还有延迟现象,与作物错开生长旺期,规避了除草剂的风险。西部觉隶属于荧科Amaranthaceae、莞属AmaranthusL.,异株莞亚属Subgen Acnida L.。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常分枝,分枝直立或斜升·高1m~2m淡绿色,常变绿色。叶柄为叶片的1/4~1/2:叶片长圆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cm~15.5cm.基部狭模形,先端长渐尖,有时顶端钝,具短尖头。圆锥花序挺直,长10cm23cm无叶段较松散,有时花族间断,下部常具叶。雄花苞片长1.5mm~2mm先端具雌花苞片长约2mm,中脉外延成小尖头。雄花花被片5.内侧花被片约2.5mm+先端钝或微凹,外侧花被片长约3mm.先端渐尖,具显著伸出尖头:雄蕊5:雌花花被片1~2.最短的一个常不完全发育·最长的约2mm,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具伸出的尖头。胞果卵球形,长约1.5mm,膜质,无棱,中部周裂,微皱缩,常带红色。种子圆形,双凸透镜状,直径0.7mm1mm.深红褐色。与长芒苋类似,西部的生长较作物和其他杂草强势,并具有抗杂草剂特性,已进化出对五种除草剂具有抗性的生物型。有报道表明,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西部苋与除草剂敏感型的同株荧亚属SubgenAmaranthusL.植物杂交.产生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杂种。这些杂种具有的除草剂抗性基因可通过花粉和种子传插,使除草剂敏感型宽属杂草演变成具有除草剂抗性种美,增加了有害杂草的扩散风险和经济危害。危害情况与糙果免类似,有报道发现·每米裁培基间西部宽发生株数为8株时·大豆减产56%.而反枝苋减产38%。
GB/T38361—2019
取样记录表见表B.1。
引种单位
审批单号
取样详细地址
取样序号
种植情况描述
生育期
引种单位联系人签名:
取样人员单位:
取样人员签名:
iikAa-cJouakA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取样记录表
取样记录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取样部位
联样数量(单危)
原产地
iikAa~cJouakAa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疫情监测记录表
疫情监测记录表见表C.1。
疫情监测记录表
审批单号
引种单位
监测植物
有害生物名称
症状描述:
发生情况
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交引种单位。一份存档,原产地
联系电话
监测地点
GB/T38361—2019
监测单位(盖章)
蓝测人(签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