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7327-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GB/T 37327-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7327-2019

中文名称: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常压 储罐 完整性 管理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7327-2019.Integrity management of atmespheric storage tanks.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1范围
GB/T 37327规定了立式圆简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GB/T 37327适用于立式圆简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其他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于0.1MPa)储罐的完整性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610.1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0578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GB/T 35013 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GB/T 50393 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AQ/T 304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
JB 4732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 30578和GB/T 35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常压储罐完整性 atmospheric storage tank integrity
常压储罐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态。主要包括:
a)常压储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
b)常压储罐处于风险受控状态;
c) 常压储罐的状态可满足当前安全运行要求。
3.2
完整性评价 integrity assessment
通过检验检测、充水试验、合于使用评价或其他e证实的可以确定常压储罐状态的适用技术,确定
常压储罐当前完整性状态的过程。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3.0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327—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atmospheric storage tanks2019-03-25发布
涂管R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9-10-01实施
GB/T37327-—2019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完整性管理体系
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数据采集与整合
风险评估
完整性评价
降险措施
效能评价
应急管理
失效管理
停用或报废
记录和文档管理
变更管理
培训和技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GB/T37327—2019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分公司、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高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光海、刘德宇、赵彦修、方舟、邵珊珊、赵文静、王笑梅、陈彦泽、常彦衍、汪剑波、金强、业成、于永亮、张志超、张一平、孙松岭、杨瑞增、刘玉力、孙炯明、余东升、胡明忠、李寰、徐如良、关卫和。
1范围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GB/T37327—2019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圆简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常压储罐,其他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于0.1MPa)储罐的完整性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610.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0578
GB/T35013
GB/T50393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钢质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AQ/T3043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JB4732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
GB/T30578和GB/T35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atmospheric storagetankintegrity常压储罐完整性
常压储罐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态。主要包括:a)常压储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b)常压储罐处于风险受控状态;常压储罐的状态可满足当前安全运行要求。3.2
integrityassessment
完整性评价
通过检验检测、充水试验、合于使用评价或其他已证实的可以确定常压储罐状态的适用技术,确定常压储罐当前完整性状态的过程。3.3
完整性管理integritymanagement对常压储罐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采取各种降险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证常压储罐安全、经济运行的管理活动。3.4
integritymanagementprogram
完整性管理方案
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活动作出针对性计划和安排的文件,系统地指导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维1
GB/T37327-—2019
修与降险、效能评价等完整性管理工作。3.5
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integrity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常压储罐数据采集、风险评估、完整性评价、维修与降险、效能评价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management of change
变更管理
系统地认知技术、程序或组织的变更对储罐系统完整性产生的影响,并将其传达给相关部门的过程。
效能评价performancemeasurement对常压储罐执行某项活动的结果或者进程的质量好坏、作用大小、自身状态等效率指标的量化计算或结论性评价。
4完整性管理体系
4.1一般要求
4.1.1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以预防为主。有效的完整性管理应能够在危害因素导致常压储罐发生失效前有效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4.1.2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a)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应覆盖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直至报废的过程;
数据采集、文件管理工作应从设计期开始,并在完整性管理全过程中持续进行;b)
应明确完整性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职费要求,并对完整性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d
应建立针对完整性管理工作内容和效果的效能评价方法,并通过持续评价不断改进完整性管理工作。
4.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可以单独建立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或使现有管理体系包含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相关要求。
4.1.4为满足完整性管理的要求,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可以自行开发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满足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应用等功能需求。4.2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流程
4.2.1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基本要素与流程如图1所示。4.2.2常压储罐的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一般分为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使用单位应设定规范的流程,将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涵盖于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2
应急管理
失效管理
风险评估
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数据采集与整合
完整性评价
停用或报废
技术要素
效能评价
降险措旗
图1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的要素与流程4.3完整性管理的要素
4.3.1范围和目标
GB/T37327—2019
范围和目标
组织结构、岗位
和职责
记录和文件管理
变更管理
培训和技能
管理要素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设定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覆盖范围、风险可接受水平、失效事件控制程度等完整性管理目标,设定的目标应与常压储罐现状和现有技术条件相符。4.3.2组织结构、岗位和职责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确定完整性管理的组织结构。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工作应由明确的部门和人员组织进行,参与完整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4.3.3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常压储罐建设期应考虑完整性管理要求。建设期的完整性管理包括以下阶段a)设计期管理;
施工期管理:
试运行期管理。
4.3.4数据采集与整合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一般应建立并维护用于收集常压储罐运行和历史数据的信息系统。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从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以及失效中收集、分析和整合相关信息。4.3.5风险评估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开展常压储错的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常压储罐的介质、操作工艺发生改变,导致损伤机理或损伤速率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常压储罐的风险评估应进行损伤机理分析和风险计算,根据风险的高低以及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确定常压储罐的检验策略,指导检修维护和完整性评价工作。
GB/T37327—2019
4.3.6完整性评价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并应用合适的完整性评价方法。完整性评价方法包括针对性的检验检测、合于使用评价等。完整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识别出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能准确判定储罐的完整性状态。
4.3.7降险措施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通过检验、维护和修理措施保证常压储罐的完整性,降低安全使用风险。主要措施包括常压储罐检验、监测、修理和其他措施。常压储罐上不同部位实施维修与降险措施的优先级应通过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的结果确定。4.3.8效能评价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结合收集的信息定期对常压储罐完整性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等的效能进行评价。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编制常压储罐基础信息资料、完整性管理方案、常压储罐检验评价报告、应急管理方案等材料,并根据效能评价的结果改进完整性管理工作,提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3.9应急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根据常压储罐可能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后果制定包括应急物资准备、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的应急管理方案。
4.3.10失效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储罐失效管理的信息数据档案和调查处理程序。数据档案包含失效预测和实际出现的失效两部分。失效事件发生后,按规定程序进行事件分析和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偏离完整性管理预期的事件。4.3.11停用或报废
如常压储罐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修复也不具备经济性,应通过安全和环保的方式对常压储罐进行停用或报废处理。
4.3.12记录和文件管理
对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应记录和管理,内容包括:完整性管理范围和目标的陈述
b)实施完整性管理的流程;
确保完整性管理有效实施和进行过程控制的相关文件和记录。4.3.13沟通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和保持与员工、管理层、上下游客户、相关部门、公众、应急队伍等的联系和沟通机制。沟通包括日常报告、信息交流以及变更、发现异常和应急相关的通知。4.3.14变更管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建立变更管理计划,以保证在常压储罐变更实施前,有效识别变更对常压储罐安全运行的潜在影响,并对变更内容进行记录和评估。4
4.3.15培训和技能
GB/T37327—2019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规定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各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明确常压储髓完整性管理各岗位的培训要求并制定培训计划。4.4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数据和功能:a)基础数据。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修理和改造等基础数据。b)常压储罐评价。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方案、常压储罐风险评估、检验检测评价、辅助设施评价、合于使用评价等常压储罐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功能。管理决策支持、日常管理、检修维护、应急处置、事件管理、效能评价等常压储罐管理决策提供c
技术支持。
5建设期完整性管理
5.1一般要求
5.1.1建设期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目标是提升新建常压储罐的本质安全,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导致常压储罐风险偏高或存在难以消除的缺陷。常压储罐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应以支持运行中的完整性管理为目标,设计和施工按照现行标准执行的同时,可以进行过程中的完整性评价,以发现与长期安全运行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及时改进。5.1.2建设期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a)新建常压储罐在最初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试运行过程中应考虑完整性管理的功能需求;b)将完整性管理的要求作为常压储罐建设期各阶段技术方案优化和决策的依据;在建设期各阶段进行设计工况和施工质量状态下的风险评估;c
将建设期各阶段的数据完整、准确地移交至下一阶段,并最终移交至常压储罐的使用单位;d)
充分利用已有同类储罐的失效信息,在建设期加以改进。e
5.2数据管理
对建设期数据管理要求如下:
a)充分考虑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试运行各阶段的数据要求,为使用阶段中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建设期的数据应实时采集和整合,保持最新的版本并具有可追溯性;b)
常压储罐建设期所产生的数据应根据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数据要求,及时完整地纳人数据管c
理系统。
5.2.2常压储罐建设期的数据包括:设计数据、施工数据、检测与验收数据及试运行数据等。数据采集的内容及要求见第6章。
5.2.3常压储罐建设期数据质量要求如下:a)保证数据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b)建设期的数据应满足完整性管理对数据的统一要求,建立起变化趋势的逻辑关联。5.3建设期的风险评估
5.3.1将基于风险的完整性管理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试运行等建设期的全过程。各阶段应依据风险评5
GB/T37327—2019
估的结果进行设计、施工和检修优化。5.3.2依据设计资料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一般包括如下内容,8)考虑腐蚀、疲劳、热应力等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常压储罐材质、壁厚、防腐等,并依据设计考虑的工况,对常压储罐材质及壁厚进行校核:考虑材质及焊接工艺对环境温度、湿度等的敏感性,保证储罐材料及焊缝在以后的运行环境中不产生异常损伤;土壤特性、基础类型等外部环境可能导致的储罐基础及罐体的损伤;b)
使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对完整性的影响;e)
施工中焊接缺陷,外观、几何尺寸和结构的偏差对完整性的影响:d
施工和运行阶段可能导致风险的其他因素。e)
5.3.3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应逐一评估、落实各个风险点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并为常压储罐运行中完整性管理所需检测、监测等风险减缓措施提供方案。5.3.4工程变更时应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工程变更对今后运行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提出消除危害和预防风险的措施。
5.3.5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试运行阶段应开展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降险措施和应急预案。分析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失效的可能性、失效的后果,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需要投人的安全成本。5.4建设期的检测与评价
试运行前,应确认施工验收结果,依据相应施工验收标准或规范,对超出要求的缺陷进行修复和修复后的检测与评价。经使用单位确认难以修复的,应按第8章的要求进行完整性评价。记录所有未修复和已修复缺陷的详细信息。
5.5试运行前审查
5.5.1常压储罐试运行前应对设备设施、管理资源及前期准备情况等进行审查和验收,重点审查影响使用的关键设施、监控仪表、安全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料等,并给出审查结果,保证试运行期间常压储端安全稳定运行。
5.5.2试运行前审查的目的是对常压储罐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所有程序是否都落实到位,员工培训工作是否完成以及所有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是否落实等工作的最终确认。6数据采集与整合
6.1一般要求
6.1.1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制定详细方案来采集和管理所有完整性管理要求的数据,并尽量采用实测数据开展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工作。6.1.2常压储罐完整性的数据管理包括常压储罐设计、施工、试运行和使用等阶段产生数据的采集和维护工作。
6.1.3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明确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产生的数据种类和属性,并按照源头采集的原则进行采集,各阶段数据应尽可能完整,便于追溯和分析。6.1.4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对数据管理建立专门的流程,并且考虑常压储罐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所采集的数据类型差异。
6.2数据采集wwW.bzxz.Net
6.2.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检验、维护和修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及储罐运行过GB/T37327-—2019
程中异常事件和事故的统计数据,还包括测绘记录、环境数据、财务数据、失效分析、合于使用评价、应急预案等。
6.2.2数据流程
常压储罐施工单位和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对数据流程进行识别,并进行数据存储和维护。典型的数据采集流程如图2所示。
设计资料
数据采集
损伤模式
数据采集内容
教工资料
数据整合
风险评估
移交数据
储罐完整性
数据库
检验策略
试运行
运行数据
维护数据
决策支持
完整性评价
图2常压储罐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数据流程事故数据
应急、修复
维护、修理
常压储罐使用单位应确定开展完整性管理所需的数据采集内容,所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可能影响常压储罐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的全部数据,数据采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常压储罐(包括涂层、保温和衬里)投用、修理、改造日期;常压储罐涂层、保温和衬里的安装质量;b)
常压储罐的最高工作液位、操作温度及其他运行数据d)
常压储罐中可能存在的工艺介质种类(包括罐底水层)、各工艺介质的相对含量(包括腐蚀介质):
常压储罐各层壁板和底板的建造材料、名义厚度;常压储罐基础类型、底板类型、衬垫类型、阴极保护类型、土壤电阻率、排放雨水能力;常压储罐排水设施以及是否安装盘管加热器;常压储罐历次检验和检测的记录和报告;常压储键建造、修理、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标准规范及相应记录和报告;常压储罐系统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常压储罐系统中的泄漏探测系统、隔离系统、减缓系统信息资料;常压储罐系统中其他相关附件的信息资料;常压储罐的规格参数(直径、高度、容积等):常压储罐的经济相关数据;
GB/T373272019
围堰的容积;
泄漏探测时间;
距地下水的距离:
常压储罐所有地区的风、雪等气象资料等。r)
6.3数据移交
6.3.1施工单位将数据移交给使用单位前,使用单位应提出相关要求以实现准确的数据移交,为初始运行提供支持。当数据不全或对数据有怀疑时,应通过现场检验检测等方式补充或确认数据。6.3.2数据形式包括纸质数据和电子数据。纸质数据可按峻工资料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提交,电子数据按使用单位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的数据要求提交。6.4数据存储与更新
6.4.1应采用结构化的实体数据模型,实现全寿命周期数据的管理和有效维护。6.4.2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宜通过基于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6.4.3文档、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应建立文件清单。非结构化数据应保证提交数据和文件清单相一致。
6.4.4应采取管理措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7风险评估
7.1定量风险计算
常压储罐定量风险计算按GB/T30578的要求进行7.2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当定量计算出的风险达到或接近使用单位可接受水平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风险。7.2.2对于以失效后果为主导的常压储罐,应重点考虑降低失效后果的风险控制措施。7.3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7.3.1当风险判定认为风险不可接受时,则需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并分析其有效性。7.3.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失效可能性的措施和降低失效后果的措施。7.4风险再评估
7.4.1常压储罐风险评估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储罐完整性管理的要求来确定。7.4.2如果常压储罐的介质、操作工艺发生改变导致损伤机理和损伤速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分析。
8完整性评价
8.1一般要求
8.1.1常压储罐一般于投用后3年~6年进行首次完整性评价。以后的评价时间由检验机构根据评价结果确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