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611-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611-2020
中文名称:滚动轴承 损伤和失效术语、特征及原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9359312
相关标签:
滚动轴承
损伤
失效
术语
特征
原因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4611-2020.Rolling bearings-Damage and failures-Terms ,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1范围.
GB/T 24611对采用标准轴承钢制造的滚动轴承在使用中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类。对每一失效模式的特征、外观变化及可能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定义和描述,这有助于基于外观来鉴别各种失效模式。
对于本标准,下列术语解释如下:
一“滚动轴承失效":由于损伤而使轴承不能满足预定的设计性能要求或标志使用寿命终止;
一 “使用中”:轴承离开制造厂;
一“可见特征”:能直接目视或使用放大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特征,也可来自照片,但都只能是采用无损方法获得的特征。
GB/T 24611仅对具有意义明确的外观、并且能够高度确定地归因于某一特定原因的外观变化的特征形式和失效模式加以考虑,并对反映轴承变化和失效的特别重要的特征加以描述。各种失效模式用照片和图表说明,并且给出了最常见的原因。
如果通过检查和根据本标准给出的可见特征的特性描述,仍不能可靠地确定根本原因,则要考虑进行附加调查。这些方法在附录A的A.3中进行了总结,例如可能涉及使用破坏性方法获取截面,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以及化学和光谱分析。这些专业方法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
通常,推荐使用条标题中给出的失效模式术语,而描述其子模式的合适的其他表述或同义词,则在A.4中给出并解释。
滚动轴承失效示例以及失效原因的描述、建议的改进措施在A.2中给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5593滚 动轴承词汇 (Rolling bearings-Vocabulary)
标准内容
ICS21.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611—2020/IS015243:2017代替GB/T24611-2009
滚动轴承
损伤和失效
术语、特征及原因
Rolling bearings-Damage and failures-Terms,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ISO15243:2017IDT)
2020-11-1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6-01实施
-nKaeerKAca-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滚动轴承失效模式分类
失效模式
滚动接触疲劳
塑性变形
开裂和断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失效分析
损伤图例
其他调查
rKaeerKAca-
GB/T24611—2020/ISO15243:201712
术语解释
-nKaeerKAca-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24611—2020/ISO15243:2017本标准代替GB/T24611—2009《滚动轴承损伤和失效术语、特征及原因》,与GB/T24611-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明确了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更换了大部分照片和图(见正文及附录A,2009年版的正文及附录A);一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扩充和修改(见第3章及A.4,2009年版的第3章及A.3);修改了“电蚀”失效模式的子模式“电压过大”的名称(见5.4.2,2009年版的5.4.2);一增加了损伤分析系统程序(见表A.1)和其他调查(见A.3):扩充了损伤原因矩阵表(见表A.22009年版的表A.1);
“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加了大量实例(见A.22009年版的A.2)。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5243:2017《滚动轴承损伤和失效术语、特征及原因》。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69302002滚动轴承词汇(ISO5593:1997.IDT)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慈兴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天虹微型轴承有限公司、杭州驰创轴研科技有限公司、捷姆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耀中、李飞雪、康乃正、刘斌、张迅雷、张恒、郭平、赵兴新、葛世东、钟原、陈彦、周小林、张天平、樊麟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46112009。
rrKaerKAca-
GB/T24611—2020/IS015243:2017引言
实际上,轴承的损伤或失效往往是几种机理同时作用的结果。失效可能是由于运输、搬运、安装或维护不当造成的,或是由于轴承或其相邻部件的加工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失效也可能是由于考虑经济效益、无法预见的运转条件以及环境条件而采取的折设计造成的。由于轴承失效是由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维护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确定失效的根本原因,常常是十分困难的。
注:市场上流通的假育轴承要引起注意,假育轴承可能看起来像原产轴承,但其使用时经常导致过早损伤或失效如果轴承损伤严重或突然失效,证据可能丢失,就不可能确定失效的根本原因。因此,及时关停设备以进行适当的轴承损伤分析(参见图1)是十分重要的。在所有情况下,解轴承的实际运转工况和维护历史至关重要。
注:紧靠滚道压痕后沿开始剥落(a):经过一段时间,剥落加重(b、c);如果不及时停机,发生剥落的根本原因的证据将消失(d)。
图1轴承损伤进展示例
本标准对轴承失效的分类,主要是基于滚动体接触表面和其他功能表面上可见的特征。为了准确地判定轴承失效的根本原因,需要对每一种特征都加以考虑。由于不止一种机理可对这些表面造成相似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失效原因时,仅对外观进行描述有时是不充分的,此时,还需要考虑运转工况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所分析的损伤太严重,且可能起源于不同的主要原因,在这些情况下,要寻找同时出现的多种迹象来确定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标准涵盖具有钢制套圈和滚动体的轴承。陶瓷滚动体轴承的套圈损伤显示相似的失效模式。本标准中,轴承寿命如ISO2811所述,ISO281给出了轴承寿命计算公式,其考虑了多种因素,如轴承承载能力、轴承载荷、轴承类型、材料、轴承疲劳载荷极限、润滑条件和污染程度IN
-nKaeerKAca-
1范围
GB/T24611—2020/ISO15243:2017滚动轴承损伤和失效
术语、特征及原因
本标准对采用标准轴承钢制造的滚动轴承在使用中发生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类。对每一失效模式的特征、外观变化及可能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定义和描述,这有助于基于外观来鉴别各种失效模式。对于本标准,下列术语解释如下:“滚动轴承失效”:由于损伤而使轴承不能满足预定的设计性能要求或标志使用寿命终止;二\使用中”:轴承离开制造厂;一“可见特征”:能直接目视或使用放大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特征,也可来自照片,但都只能是采用无损方法获得的特征。
本标准仅对具有意义明确的外观、并且能够高度确定地归因于某一特定原因的外观变化的特征形式和失效模式加以考虑,并对反映轴承变化和失效的特别重要的特征加以描述。各种失效模式用照片和图表说明,并且给出了最常见的原因。如果通过检查和根据本标准给出的可见特征的特性描述,仍不能可靠地确定根本原因,则要考虑进行附加调查。这些方法在附录A的A,3中进行了总结,例如可能涉及使用破坏性方法获取截面,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以及化学和光谱分析。这些专业方法超出了本标准的范围。
通常,推荐使用条标题中给出的失效模式术语,而描述其子模式的合适的其他表述或同义词,则在A,4中给出并解释。
滚动轴承失效示例以及失效原因的描述、建议的改进措施在A2中给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5593滚动轴承词汇(Rollingbearings—Vocabulary)3术语和定义
ISO559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注:与损伤和失效相关的术语解释列于A.4。ISO和IEC维护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的术语数据库网址如下: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s://iso.org/obpIEC电工百科:http://electropedia.org3.1
特征characteristics
由使用过程产生的可见外观,
注:表面缺陷和几何形状变化的类型定义于ISO8785[8],与磨粒磨损有关的部分定义于ISO6601[3]。-nKaeerKAca-
GB/T24611—2020/ISO15243:20173.2
5damage
轴承工作表面或结构的任何可见的劣化。3.3
事件顺序
event sequences
由轴承初始损伤(3.2)到轴承失效(3.4)的事件的顺序注:早期阶段,损伤可能导致功能丧失或失效。但在许多情况下初始损伤不会导致失效,且轴承可继续工作。继续工作通常会导致二次损伤,最终导致失效。二次损伤会引入竞争性的失效模式,使得根本原因分析变得困难3.4
failure
轴承不再能提供其设计功能的任何状态注1:失效包括重要旋转性能的退化,即将发生的更大或完全失效的报警,但也可能不会发展到目标机械零件不能旋转或失去支承作用的程度
注2:引起工作失效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应用场合。要求精密平稳旋转的场合仅可有极小的性能损失;对振动增加、噪声增大、旋转精度降低不敏感的场合或许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能够继续工作。3.5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失效模式
failuremode
轴承失效的方式。
4滚动轴承失效模式分类
轴承失效最好按照其失效的根本原因进行分类,但未必总是能够很容易地将原因与特征(症状)或者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式一一对应,大量相关的文献也都证实了这一点(见参考文献)。基于使用中的可见的明显特征外观,本标准将失效模式分为六大类和不同的小类(见图2)。2
-rrKaeerKAca-
火效戏
滚动接触瘦劳
塑性变形
失效模式
滚动接触疲劳
淡未面起源型疲劳
表面起源型毅劳
培粒解
新若磨拔
擦府油
降时出流过人屯迹
疯泄漏蚀
讨裁变形
频粒正报
过载渐想
炭步蜥梨
图2失效模式分类
GB/T24611—2020/ISO15243:20170. 3. 3. 2
微动瞬蚀
5. 3. 3. 3
讷乐狼
滚动接触疲劳由滚动体和滚道接触处产生的重复应力引起。疲劳明显地表现为组织(微观结构)变化及材料从表面剥落(宏观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剥落是组织变化的结果。rrKaeerkAca-
GB/T24611—2020/ISO15243:20175.1.2次表面起源型疲劳
根据赫兹理论,在滚动接触区的循环载荷作用下,应力及材料组织发生变化,并在某一位置及深度开始出现显微裂纹(其取决于外加载荷、工作温度、材料及其纯洁度和显微组织),显微裂纹的起源常常是由轴承钢中的夹杂物引起的。金相分析时会发现组织变化(见A.3)。微裂纹扩展至表面,发生剥落(见图3、图4)图3深沟球轴承旋转内圈上的次表面起源型剥落图4圆锥滚子轴承静止内圈上已经扩展的次表面起源型剥落5.1.3表面起源型疲劳
表面起源型疲劳一般是由表面损伤造成的表面损伤是由干滚动接触表面粗糙峰塑性变形(平滑化压光、磨光)而产生的表面起源型损伤。溶动体和滚道的粗糙峰接触常常因润滑不充分(润滑油膜厚度不足)而产生,这种接触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如润滑剂流动或可用性不充分、对于轴承应用场合润滑剂不合适、工作温度超过期望值、表面粗糙等。表面粗糙峰的接触及塑性变形会导致:粗糙峰微裂纹(见图5);
粗糙峰微剥落(见图6);
一微剥落区(暗灰色)(见图7)。油膜厚度小的情况下,滑动运动会明显加速表面损伤正常工况下,油膜厚度充足时仍可能发生表面起源型疲劳。当颗粒进入接触区(见5.5.3),极端载荷使表面塑性变形或存在搬运刻痕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以上三种情况均会在滚道上产生压痕。压痕周围的凸起超过油膜厚度时,导致表面粗糙峰变形。由塑性变形产生的压痕引起的表面起源型疲劳示于A.2.6.2.2
KaeerkAca-
GB/T24611—2020/IS015243:2017注:ISO2811包括了已知的对轴承寿命有影响的表面相关计算参数,如材料、润滑、环境、污染物颗粒和轴承载荷T0um
图5滚道上的粗糙峰微裂纹和微剥落40jum
图6滚道上的表面起源型微剥落
500 um
滚道上的微剥落区
-rKaeerkAca-
GB/T24611-2020/IS015243:20175.2磨损
5.2.1概述
磨损指在使用过程中,两个滑动或滚动/滑动接触表面相互作用造成材料的不断移失。5.2.2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颗粒磨损,三体磨损)是存在硬颗粒时由于滑动产生的材料移失,当一硬的表面或颗粒滑过另一表面时,通过切削或犁沟作用而从该表面移除材料。磨损后表面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暗,磨粒的粗细和特性不同,变暗程度不同(见图8)。由于旋转表面,可能还有保持架(见图9)上的材料被磨掉,磨粒数量逐渐增多,最终磨损进人一个加速过程,从而导致轴承失效虽然表面一般会有一定程度的变暗,但当磨粒非常细时会发生抛光效应,形成非常亮的表面(见图10)注:滚动轴承的“跑合”是一自然的短期过程,此过程之后,运转状态(如噪声或工作温度)将趋于稳定,甚至得到改善。由此,运行轨迹可见.但这并非表示轴承受到损伤。图8调心滚子轴承内圈上的磨粒磨损图9金属实体保持架兜孔上的已发展的磨粒磨损图10圆锥滚子轴承滚子大端面和内圈大挡边表面及滚道上的磨粒磨损6
niKae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