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428.2-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9428.2-2014
中文名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3129242
相关标签:
地震
灾害
紧急
救援
行动
程序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9428.2-2014.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earch and rescue team-Part 2 : Procedures and methods.
1范围
GB/T 29428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工作场地开展评估.搜索.营教及现场急救的程序和方法。
GB/T 29428.2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行动,其他从事地震灾害救援的队伍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2-1985 起重 吊运指挥信号
GB/T 29428.1-2012地震灾害 紧急救援队伍教援行动第1 部分: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29428.1-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营救通道 rescue path
为营救受困人员选择或创建的安全路径。
3.2
支撑 shoring
通过增加构件稳定建(构)筑物受损部位的过程。
3.3
破拆 breaching
通过切割、钻凿、破碎、打孔等对障碍物进行拆除或局部分解的过程。
3.4
顶撑 uplifting
通过抬升、扩张障碍物,扩大空间的过程。
3.5
移除 remove
通过牵拉.吊升.起重等移动障碍物的过程。
3.6
现场急救 working site first aid
在工作场地对伤者进行稳定生命体征及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过程。
3.7
检伤分类 triage
对群体伤员伤情轻重程度进行快速分类及标识。
标准内容
ICS91.1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428.2—2014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earch and rescue team-Part2:Proceduresandmethods
2014-12-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作场地评估
现场急救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常用建筑材料密度表
木料支撑系统参考数值
检伤分类方法.
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创伤急救方法
-rrKaeerKca-
GB/T29428.2—2014
GB/T29428《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授行动》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基本要求;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为GB/T29428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GB/T29428.2—2014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6150部队、武警总部司令部、武警总医院、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四川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杰、贾群林、陈虹、顾建华、彭碧波、刘向阳、王亮、曲晏皓、王念法、韩文东、何红卫、胡杰、昊新燕、程永、李尚庆、杨阳、张健强。m
rrKaeerkAca-
GB/T29428.2—2014
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实践表明,地震灾情复杂,救援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于参与救援的队伍多,且队伍能力、技术和方法、装备、信息和安全管理各异,往往导致救援行动协调难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GB/T29428旨在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施救,安全第一,营救与医疗救援相结合。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搜索和营救
GB/T29428的本部分在系统总结了汶川、玉树等一系列地震救援经验,研究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N
-riKaeerKAca-
1范围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GB/T29428.2—2014
GB/T29428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工作场地开展评估、搜索、营救及现场急救的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行动,其他从事地震灾害救援的队伍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T29428.1一2012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第1部分: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
GB/T29428.1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营救通道
rescuepath
为营救受困人员选择或创建的安全路径。3.2
支撑shoring
通过增加构件稳定建(构)筑物受损部位的过程。3.3
破拆breaching
通过切割、钻凿、破碎、打孔等对障碍物进行拆除或局部分解的过程。3.4
顶撑uplifting
通过抬升、扩张障碍物,扩大空间的过程。3.5
移除remove
通过牵拉、吊升、起重等移动障碍物的过程。3.6
文working sitefirst aid
现场急救
在工作场地对伤者进行稳定生命体征及创伤的止血、包、固定与搬运过程。3.7
triage
检伤分类
对群体伤员伤情轻重程度进行快速分类及标识。1
rKaeerkca-
GB/T29428.2—2014
4工作场地评估
4.1评估程序
4.1.1救援队进人工作场地前,应首先确定工作场地范围,并设置警示带。警示带宜按图1方法设置。图1工作场地警示带设置方法
4.1.2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评估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出现塌、坠落、危化品泄漏等危险的区域,并沿危险区边缘设置警示隔离带。危险区警示隔离带宜按图2方法设置。图2危险区警示带设置方法
3工作场地评估后,救援队应按GB/T29428.1—2012附录B填写工作场地评估表。4.1.3
4.2评估方法
救援队进人工作场地前,应评估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宜采用下列方法:4.2.1
宜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标注受损建(构)筑物及危险区域;应向现场指挥部和当地居民询问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信息。b)
对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评估的内容包括:a)
受困人数和位置;
受损建(构)筑物对施救的不利影响;危险品及危险源;
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等潜在危险因素。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评估受损建(构)筑物结构,主要评估以下内容:a)
用途;
结构类型、层数;
承重体系、基础类型;
空间与通道分布;
倒塌类型及主要破坏部位;
二次倒塌风险及影响范围;
施救可能对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rrKaeerkAca-
GB/T29428.2-—2014
4.2.4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侦检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的危险品和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氧气浓度;
b)物质或周围空气易燃性;
c)漏电;
d)毒性;
e)可燃性气体浓度;
f)放射线。
4.2.5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绘制工作场地草图,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定位标记,定位标记宜按下列方法进行:
建(构)筑物外部定位标记:建(构)筑物结构标有道路或有明显标识的一侧为第1侧面,其他侧面从第1侧面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计数,详见图3;第3面
第2面
受损建(构)筑物
第1面
道路或有明显标识的一面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第4面
图3建(构)筑物结构外部定位标记b)建(构)筑物内部定位标记:建(构)筑物内部被分成若干象限,象限按字母顺序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交处顺时针标记,四个象限相交的中心区域定义为E象限(通常为中心大厅),详见图4;
第2象限
第1象限
第3象限
第4象限
图4建(构)筑物结构内部定位标记c)建(构)筑物层数标记:多层建(构)筑物每一层应清晰标记,层序从地面一层开始,向上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等,从地面一层向下依次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等,见图5。当层数从建(构)筑物外部可以数出时,可不标记。3
KaeerkAca-
GB/T29428.2—2014
地下1层
地下2层
5建(构)筑物层数标记
4.2.6救援队在开展搜救行动前,宜在工作场地安装结构稳定性监测装置,监测建(构)筑物二次倒塌风险。
5搜索
5.1搜索程序
开展搜索行动前,救援队应根据工作场地评估情况制定搜索方案。搜索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按GB/T29428.1—2012附录C确定优先搜索区域;b)
确定搜索方法;
人员编组和任务分工;
搜索装备数量和性能要求;
搜救犬数量和状态要求;
后勤、通讯保障和资源需求;
信号规定;
紧急撤离路线。
开展搜索行动前,应控制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的声源和振动源。5.1.3搜索人员确定受困人员位置后应向指挥员报告,并与营救人员交接受困人员及工作场地相关信息,按GB/T29428.1—2012附录D填写搜索情况表。5.2搜索方法
搜索人员开展搜索行动时,应将人工搜索、犬搜索和仪器搜索等方式结合使用,宜按人工、搜救犬和仪器搜索的顺序展开。
2人工搜索应询问知情者并核实信息。主要询问以下内容:是否存在受困人员;
如果有受困人员,应详细了解受困人员的数量、位置、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信息;受困人员所处位置的危险信息。c
3采用敲击、喊话等方式进行人工搜索时,宜采用一字形、弧形或环形等队形,应多人反复监听5.2.3
确认。
5.2.4搜救犬搜索应采用多条搜救犬进行搜索确认,宜按先对整个工作场地进行快速搜索、确定重点目标位置,再次确认的顺序进行搜索。4
-rKaeerkca-
GB/T29428.2—2014
仪器搜索应根据工作场地环境采用声波(振动)、光学、热成像、电磁波等探测仪器6营救
6.1营救程序
6.1.1救援队应根据搜索信息和评估情况制定营救方案,营救方案应由工作场地指挥员、结构工程师、医疗人员共同制定,营救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营救通道;
营救方法;
作业编组和任务分工;
营救设备;
后勤、通讯保障和资源需求;
信号规定;
进入和紧急撤离路线:
医疗救援措施;
意外事件应对措施。
2营救行动前,应在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划分营救功能区。主要包括下列区域:6.1.2
指挥区;
紧急撤离区;
装备存放区;
医疗处置区;
供电和照明区;
搜救犬活动区。
6.1.3营救过程中,安全员应巡查工作场地,检查安全防护装备,监视震损建(构)筑物二次倒塌、次生灾害等风险,发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应发出警报。哨子及其他鸣笛应按以下规定发出警报:紧急撤离:三声短,每秒一次,每次间隔1s,连续3次,重复到疏散完毕(—);a)
b)停止行动或保持安静:一声长,持续3s(-);
c)重新行动:一声长,持续3s,间隔1s,一声短,持续1s(6.1.4营救受困人员时应根据受困环境创建营救通道。6.1.5营救行动结束后应按GB/T29428.1—2012附录E完成救援行动标记,按GB/T29428.1—2012附录F填写营救情况表,按GB/T29428.1—2012附录G填写受困者救出信息表,按GB/T29428.12012附录H填写遇难人员处置信息表。6.2营救方法
6.2.1移除障碍物应按下列方法和要求进行:a)参照附录A评估障碍物的重量,选择移除装备;b)宜按从外到里,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的原则进行移除;移除作业应避免障碍物周边构件发生位移;c
d)起重吊运作业应按GB5082一1985指挥移除作业。6.2.2支撑加固不稳定建(构)筑物应按下列方法和要求进行:a)应根据支撑位置和荷载确定支撑点;支撑点应避开结构松动、移位和悬挂的部位;b)
根据支撑环境和支撑荷载宜采用垂直、水平、斜向、组合等支撑方法;c)
rKaeerkAca-
GB/T29428.2—2014
d)木料支撑材料宜选用松木或杉木,斜向支撑支柱与底部基础角度宜切割成45°~60°之间,木料支撑参考数值参见附录B。
6.2.3顶撑障碍物应按下列方法和要求进行:参照附录A评估障碍物重量,选择顶撑装备;a)
应根据顶撑位置和顶撑荷载确定顶撑点;b)
顶撑作业应避免障碍物周边构件发生位移;d)
顶撑障碍物应边顶撑边支撑。
6.2.4破拆障碍物应按下列方法和要求进行:a)
破拆作业前应确认作业场地无易燃、易爆物质,并全程监测:狭小空间、密闭空间破拆作业,应采取通风、降尘措施;b)
破拆作业时,应防止废墟掉落,避免造成人员伤害。c)
6.2.5建立绳索救援系统应按下列方法和要求进行:应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锚定点,荷载应分配在多个锚定点上,锚定点应能够承受所有荷载;a)
绳索救援系统各部件应能够承受所有荷载;b)
应建立垂直升降或穿越建(构)筑物的救援通道;c)
应运用担架、吊带、绳索等对受困人员进行固定、保护和转移。7现场急救
7.1现场急救程序
7.1.1当发现群体受困人员时,医疗人员应根据伤情记录在检伤分类卡上,卡片应固定在受困人员的肢体或额部、胸部明显位置,检伤分类方法及优先等级参见附录C。7.1.2在营救通道内接近受困人员时,医疗人员应检查受困人员伤情,全程参与移出受困人员,应包括以下内容:
对受困人员开展心理支持与医疗救护;a)
伤情严重的受困人员应先急救再移出;b)
对有肢体挤压的受困人员应先进行液体复苏,防止发生挤压综合征,经医疗人员评估后再e
移出;
对狭小空间内受困人员采取个体化医疗救助;d)
移出受困人员前应遮挡眼睛;
受困人员颈椎、腰椎损伤应固定保护,平稳移出;f
受困人员移出前,应做好急救、转移、后送准备。7.1.3当现场发现受困人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应对其立刻实施心肺复苏。7.1.4
对活动性出血或四肢骨折的受困人员应进行创伤急救。7.1.5
受困人员移出后,应转移至医疗处置区。7.1.6
对伤者采取医疗处置后应按GB/T29428.1一2012附录I填写现场医疗处置记录。7.2
2现场急救方法
7.2.1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参见附录D7.2.2
创伤急救方法参见附录E。
rKaeerkAca-
常用建筑材料密度见表A.1。
材料名称
普通粘土砖
粘土空心砖
耐火砖
土坏砖
普通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硬杂木
软木板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建筑材料密度表
18001900
900~1450
19002200
1200~1500
2200~2450
600~800
550~750
1250~1450
500~600
400500
600~700
常用建筑材料密度表
材料名称
木纤维板
刨花板
普通玻璃
花岗岩
铝合金
-iiKaeerkca-
GB/T29428.2—2014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
200~1000
300~600
2500~2700
1400~1700
8500~8900
GB/T29428.2—201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木料支撑系统参考数值
木料支撑系统参考数值见表B.1、表B.2、表B.3、表B.4。表B.1
100mm×100mm支柱系统
支撑高度
最大间距
支撑高度
支柱间距
垂直支撑参考数值表
150mm×150mm支柱系统
竖向承载力
水平桁条
150×100
150×150
150×150
支撑高度
水平支撑参考数值表
175×50
175×50
250×50
支柱规格
100×100
125×125
150×15
斜撑参考数值表
墙板规格
250×75
250×75
250×75
-rKaeerkca-
支柱间距
底板规格
250×75
250×75
250×75
竖向承载力
100×100
100×100
100×100
撑杆规格
100×50
100×50
150×1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