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36-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736-2020
中文名称: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610863
相关标签:
国家
公园
总体规划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9736-202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national park master plan.
1范围
GB/T 39736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定位、原则、程序、目标、内容、生态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文件组成等要求,明确了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的指标与方法,提出了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体系等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
GB/T 39736适用于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管理和实施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 符号
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538综合水 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8317专题地图信息分类 与代码
GB/T 20257.2国家 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 部分:1 : 5000 1 : 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图式
GB/T 24354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GB/T 39737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GB/T 39738国 家公园监测规范
GB/T 39740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LY/T 1821林业 地图图式
TD/T 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标准内容
ICS65.020
CCS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36—2020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national park master plan2020-12-2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7-01实施
GB/T39736—2020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规定
现状调查与评价
范围界定和管控分区
保护体系规划
服务体系规划
社区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管理体系规划
近期规划及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
规划文件组成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规范性)
参考文献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文本概要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附表格式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专题图制图要求次
GB/T39736—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小平、蒋亚芳、孙鸿雁、陈耀华、彭蓉、吴承照、崔国发、梁兵宽、刘增力、陈君帜、王梦君、张谊佳、彭杨靖、焦梦菲、马炜、岳建兵、张璧君、赵依丹、张武元、王丹彤、蔺琛、张天星、邱胜荣、罗伟雄、邵炜、尹志坚、孔颖、陈飞、田静1
1范围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GB/T39736-—2020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定位、原则、程序、目标、内容、生态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文件组成等要求,明确了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的指标与方法,提出了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体系等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管理和实施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4538
GB/T18317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20257.2
GB/T20257.3
GB/T20257.4
图图式
GB/T24354
GB/T39737
GB/T39738
GB/T39740
LY/T1821
TD/T1055
术语和定义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监测规范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林业地图图式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公园管控区nationalparkcontrolzone国家公园范围内以管理目标为依据,以用途或管控强度为基础,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的空间单元。注: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3.2
国家公园功能区nationalparkfunctionzone国家公园管控区下细分的具有不同主导功能、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的空间单元注:一般可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科教游憩区和服务保障区等1
GB/T39736—2020
生态系统保护ecosystemconservation采取严格保育措施,使生态系统保持自然演替状态。3.4
生态修复ecologicalrestoration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措施,促进退化、受损或被毁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3.5
核心资源keyresources
国家公园在全球、全国或生态地理区中,能够体现其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的自然和文化资源。3.6
核心价值keyvalue
在全球、全国或生态地理区中,国家公园在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生物物种代表性、自然景观独特性等方面突出的价值。
国家公园社区nationalparkcommunity国家公园范围内或周边区域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3.8
入社区entrancecommunity
位于国家公园周边,为国家公园提供服务的社区。3.9
特许经营
concessionmechanism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依法授权特定主体在政府管控下开展非资源消耗性经营活动,并向政府缴纳一定费用的过程
4一般规定
规划定位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是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国家公园范围内其他各类规划应遵从总体规划,国家公园周边区域相关规划应与总体规划协调。4.2规划原则
4.2.1科学保护
尊重自然规律,根据国家公园资源特点、功能,立足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合理确定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范围和分区,彰显国家公园价值,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
4.2.2统筹协调
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充分对接,并统筹考虑一定时期内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等相协调。4.2.3全面系统
从体现“多规合一”的要求出发,对国家公园资源、生态、社会、经济进行整体、全面和综合规划,作为国家公园范围内空间管理和发展建设最基本的遵循,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2.4多方参与
GB/T39736-—2020
规划过程应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不违背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意见和建议。
4.2.5切实可行
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将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充分利用已有建设基础,确保资源保护行为有效,建设项目可行,各项措施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4.3规划程序
4.3.1前期准备
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自的、任务、分工、计划等相关要求,组织多专业、多领域规划团队。制定总体规划技术方案,明确规划研究重点、基础数据要求、规划内容、规划深度等,确定规划技术路线、研究重点,以及其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研究基础上,明确规划研究评估区域,开展科学考察或补充调查,收集自然、社会、经济等有关资料,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应按照GB/T39737要求,进一步明确国家公园的核心资源、核心价值,提出规划范围、区划、建设布局等研究意见。对于重大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
4.3.2大纲编制
编制总体规划大纲提出国家公园的范围、管控分区方案及规划关键内容,征求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和经营相关单位以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4.3.3规划编制
在总体规划大纲基础上,编制总体规划文本和图件等成果文件。征求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当地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和经营相关单位以及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按程序向社会公示,修改完善后送审。
4.3.4审查报批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组织审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4.3.5实施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评估。4.4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5年~2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规划期可分近期和中远期,近期规划一般5年。4.5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公园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提出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目标体系,包括近期和中远期阶段目标。GB/T39736—2020
规划内容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现状和建设管理条件,明确问题及解决思路:确定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等核心资源的种类、状态、保护价值、分布范围等;明确国家公园的战略定位、建设性质,保护、建设、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指标;界定国家公园边界范围;
确定管控分区与功能区划,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总体布局;制定国家公园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土地利用协调以及管理体系等规划:明确近期建设与管理重点:
测算国家公园近期建设项目投资;进行国家公园保护建设的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建议。7规划深度
总体规划深度应满足编制专项规划、分区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需要,具体要求为:
主要管控要求、措施应明确到管控区或功能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应明确位置、规模、规格、用途和实施期;保护管理重大专项应明确目标、范围、实施年限和主要措施一近5年的建设工程项目和专项应在明确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协调土地利用类型,测算投资:保障区、游憩区、人口集中社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可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分区规划;重点保护管理任务可根据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5现状调查与评价
5.1现状调查
地理环境和资源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水质、气候气象、土壤等:自然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生物、景观、水体、矿产等;一生物多样性,包括自然植被、野生动植物种、遗传基因,重点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与原生地状况等;
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生态文化等。5.1.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一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居民点,包括社区、居民点数量、规模、分布情况等;主地利用,包括主地利用类型、数量、权属等基本情况;自然保护地,包括原有保护地类型、等级、规模等基本情况:文物保护,包括文物保护对象、级别、状态、范围、单位性质,以及文化遗产等情况;产业情况,包括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情况,农、林、牧、渔、水电、风电、矿产等产业情况:经济状况,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社区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给排水、环境、卫生、生活能源配套等基本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当地政府部门能提供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游憩活动等服务设施的4
现状。
5.1.3管理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GB/T39736-—2020
一管理情况,国家公园公园范围内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法制法规建设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管理机构,现有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资源确权、综合执法情况等;一运行机制,国家公园协同管理、权责划分以及特许经营等情况5.2现状评价
国家公园规划应对资源价值、社会经济和管理体系分别进行评价:资源价值评价,对资源分布、景观格局情况进行梳理,明确国家公园核心资源与核心价值,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方面,明确其在典型性、代表性、原真性、完整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并提出资源潜在受胁迫情况;社会经济评价,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国家公园建设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需要解决和降低的社会风险以及与社会、经济互相适应所需要的成本;管理体系评价,对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机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国家公园建设在管理方面临的优势、潜力和问题。
5.3综合评价
可采取GIS空间分析法、生态地理区划法、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法(见LY/T2649201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见GB/T38582—2020)和自然风景评价法(见GB/T50298—2018)等方法,对国家公园在保护、服务、社区发展、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优势和动力、矛盾与制药因素等,以便合理划定范围和管控分区、提出各分项规划具体目标和措施6范围界定和管控分区
6.1范围界定
6.1.1确定原则
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划定应遵从以下原则:原真性原则。依据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的自然特征和演替状态,优先划人原生态区、基本保持自然风貌的区域,以及可以恢复到自然状态的区域一一完整性原则。依据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连通性,保护1个或多个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使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生物群落、种质资源及未受影响的自然过程在自然状态下长久维持一协调性原则。在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应考虑原住居民的基本生活和传统利用生产的需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全民共享与国民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一一可操作性原则。国家公园范围划定应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回避城镇、开发区、人口密集区、基本农田集中区:以现有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为核心,整合优化周边生态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的生态系统;边界走向充分考虑应有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明确的界线坐标。6.1.2边界方案
在现地勘察和全面收集区域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现状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空间5
GB/T39736—2020
图形数据综合分析,提出国家公园边界方案,应执行GB/T39740,具体包括:一一明确并勘定国家公园边界走向和拐点经纬度坐标;一依据勘定的坐标标绘到地形图上;一依据勘定的国家公园边界界线和标志物的位置,制作公园范围矢量图。6.2管控分区
6.2.1管控区
6.2.1.1管控区划
国家公园管控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管控区边界应在现地勘定形成失量数据。
管控区保护管理要求,以及管控措施、强度可编制分区规划进行明确。6.2.1.2核心保护区
应将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核心资源集中分布,或者生态脆弱需要休养生息的地域纳入核心保护区。可根据迁徒或洞游野生动物特征与保护需求,划建一定范围的季节性核心保护区,规定严格管控的时限与范围。核心保护区的面积一般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0%以上。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除巡护管护、科研监测,以及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按程序规定批准的人员活动外,原则上禁正其他活动和人员进人。充许规划管护点、临时底护所、防火曦望塔、野生动物监测样线、植被监测样地、红外相机等涉及生态保护和管理的设施设备。
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应制定有序搬迁规划。对暂时不能搬迁的,可以设立过渡期,允许开展必要的、基本的生产活动,但应明确边界范围、活动形式和规模,不能再扩大发展。6.2.1.3一般控制区
国家公园范围内除核心保护区之外的区域按一般控制区进行管控,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下,一般控制区允许适量开展非资源损伤或破坏的科教游憩、传统利用、服务保障等人类活动,对于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区域,应尊重自然规律,采取近自然的、适当的人工措施进行生态修复。一般控制区的管控具体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6.2.2功能区
6.2.2.1功能区划
国家公园为广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可在管控区的基础上根据管理自目标进一步划分功能区。国家公园功能区可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科教游憩区等(参见LY/T2933一2018)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特定保护目标,划定服务保障区等其他功能区。功能区可根据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功能发挥情况进行调整完善。6.2.2.2严格保护区
严格保护区一般位于核心保护区,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下列区域应划为严格保护区:
具有自然生态地理区代表性且保存完好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其面积应能维持自然生态系6
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完整性;旗舰种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境;GB/T39736-—2020
一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特殊自然遗迹的区域;一生态脆弱的区域。
6.2.2.3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主要是对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维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以及隔离或减缓外界对严格保护区的干扰。该区域以自然力恢复为主,必要时辅以人工措施。下列区域可划为生态保育区:
需要修复的退化自然生态系统集中分布的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需要人为干预才能维持的区域;一大面积人工植被需要改造的区域及有害生物需要防除的区域;被人为活动干扰破坏的区域;
一隔离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分布区之间的生物廊道区域;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演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散等需要,确定生物廊道的位置、长度和宽度等参数。6.2.2.4生产生活区
生产生活区主要为原住居民使用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用于基本生活和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生产生活的区域,下列区域应划为生产生活区:一原住居民农、林、牧、渔业等生产区域;一较大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域;
一农事体验;
一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当地居民所需的生活空间。6.2.2.5科教游憩区
科教游憩区主要是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的场所,可开展自然教育、游憩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科教游憩区面积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应高于5%。下列区域可划为科教游憩区:
科教游憩体验场所、设施区;
具有理想的科学研究对象,便于开展长期研究和定期观测的区域;一一适宜开展科普、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等活动的区域;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
一拥有较好的自然游憩资源、人文景观和宜人环境,便于开展自然体验、生态旅游和休憩康养等活动的区域。
服务保障区
服务保障区主要是管理局、管理站、后勤基地等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区域,应尽量与当地城镇、科教游憩区等相结合,依托入口社区和国家公园社区布局服务保障设施。6.3定标
依据勘定的并标绘到地形图上的范围边界、管控区边界、功能区边界,确定定标点坐标并设置边界标志,包括界碑、界桩、标识牌、电子围栏等,具体应执行GB/T39740。GB/T39736—2020
7保护体系规划
7.1生态保护
7.1.1以调查和监测为基础,按照适应性管理的要求制定各类资源的保护管理目标,着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具体措施可包括: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应制定系统的保护措施,既要突出区域综合和景观层次管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系统保护,又要突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河流、湖泊、海洋各类生态系统的内在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对于迁徙、洞游的野生动物栖息区域,应制定季节性管控措施,营造适宜环境;对地处边境的国家公园,可规划跨国境联合保护措施,建设跨境调查监测网络、跨国生态廊道等,联合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赖以生存的珍稀危野生动物资源。7.1.2规划应构建完善的巡护体系,具体包括:根据重要自然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地质景观以及传统利用区、科教游憩区分布情况,与已有道路系统相结合,设置野外巡护线路;制定科学的巡护制度,明确巡护内容,实行分片负责:一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通讯、交通和野外巡护、检查、救护等。7.1.3在国家公园重要的交通要道、人员进出频繁地段或岔路口,应设置必要的检查哨卡,必要时可设置瞭望塔和视频监控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7.2生态修复
7.2.1生态系统修复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修复应以调查和监测为基础,制定修复目标,着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系统修复措施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近自然的工程措施,包括退耕(牧)还林(草、湿)、抚育改造、补植改造、人工促进更新、河湖海岸线保护、湿地植被恢复、人工鱼礁(巢)建设、藻场(草床)建设、产卵场底质修复、生态补水、岸线修复、水系沟通、水污染治理、黑土滩综合治理、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等人工干预措施,逐步优化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7.2.2栖息地恢复
按照自然规律改善栖息地条件,扩大栖息地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态廊道建设。在调查评估旗舰种、伞护种分布区及种群扩散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内容,通过采取近自然的工程措施,建设栖息地连通廊道和生境廊道,并视需求辅助建设人行通道,减少人为活动对动植物的干扰,恢复物种关键扩散廊道和生境,使野生动植物从现有栖息地(生境)向周边潜在栖息地(生境)扩散,联通现有分布区与潜在分布区,实现隔离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重要栖息地恢复。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国家公园内重要栖息地恢复的优先区域。对因种植养殖、居民点、水电工程、航道整治、挖砂采石、旅游和矿产开发等人为活动影响受损的栖息地,实行生态修复,对矿产开发受损栖息地加强边坡稳固和尾矿治理,通过改良土壤基质、种植重金属耐性植物、构筑人工湿地、净化地下水以及微生物修复等措施,使其逐步恢复自然状态,促进栖息地斑块间融合,提升栖息地质量。7.3生物资源保育
对国家公园内的珍稀濒危和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旗舰物种,应根据生物学特性和受威胁现8Www.bzxZ.net
GB/T39736-—2020
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或野外回归等保育规划内容,逐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对野外趋于灭绝的物种按照国家有关物种保护规划有计划采取拯救措施。对国家公园的种质资源建立档案,制定种质资源保护措施。7.4风景资源保护
应根据国家公园内天景、地景、水景、生景等自然风景资源全面调查的评价结果,对具有保护和展示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提出保护规划内容。加强对地质遗迹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根据监测信息调整和采取保护措施,对于突发性破坏的地质遗迹实施抢救性保护,并对其周边地质环境实施修复,提高稳定性。
7.5文化遗产保护
在全面调查评估国家公园范围内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与人地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历史遗迹、园林景观、民俗风物等文物和人文资源提出保护规划内容,并侧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整体保护。
7.6环境保护
在对国家公园内的各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评估基础上,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处理等,应提出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具体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灯光和噪声污染控制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7.7防灾减灾
在对森林火灾、草原火灾、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地质灾害、洪涝和台风、暴雨(雪)、强雷电等极端天气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防灾减灾规划措施和建设内容,包括构建防控预警体系、完善各类灾害防治设施、建设急救援安全设施、配备野外救护必要装备等,提高防灾及应急救援能力。
8服务体系规划
8.1科学研究
根据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等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国家公园管理、运行、监测、社区发展等需求,确定科学研究规划内容,包括:提出国家公园科学研究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包括研究机构、技术队伍、专家库、科研站所、研究基地等,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一明确制定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和相关机制,包括科研项目申报和审批机制、合作研究机制、成果验收和共享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8.2自然教育
8.2.1区域和布局规划
在不影响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按照国家公园管控-功能区划分,明确国家公园内适合开展自然教育的点、线、面的区域。N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