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J 130-19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 130-199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J 130-1990

中文名称: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raised slab structur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0-05-18

实施日期:1991-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00770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工程结构>>P25混凝土结构工程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JGJ 8-1-1976 JGJ 8-2-197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91页

标准价格:2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维、董石麟、施炳华、陈芮、陈力、杨福海、梁瑞庭、陈效中

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屋面高度不超过50m和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GBJ 130-19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130-199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130-90
1990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130-9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手发布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的通知
(90)建标字第249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一90为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〇年五月十八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本规范是在部标准《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GJ8(一)一76)和《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JGJ8(二)一79)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和修改,吸收了近十几年来的设计、施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增加了密肋板、格梁板设计计算和构造、盆式升板法设计与施工、现浇柱与工具柱施工以及墙体和筒体的施工等内容。在编制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二章十一个附录。其中设计部分六章,施工部分四章,验收部分一章。这三部分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板、柱、板柱节点、抗侧力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及升板结构工程的质量标准与验收。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时参考。建设部
一九九〇年五月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
第二章
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
第三章
板的设计
第一节
般规定
第二节
提升阶段计算
第三节
第四节
使用阶段计算
构造与配筋·
第四章
柱的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提升阶段验算
使用阶段计算…
第三节
第五章板柱节点设计
第一节板柱节点
第二节提升环和承重销·
第六章升板结构的抗侧力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bzxZ.net
第二节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三节构造要求
第七章柱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预制柱的施工
第三节现浇混凝土柱的施工
第四节工具柱的施工
第八章板的制作
第一节胎模施工
第二节隔离层
工程6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节提升环制作与安装
第四节模壳和模板
第五节混凝土施工·
第九章板的提升与固定
第一节
提升设备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提升单元与程序
提升准备
板的提升
群柱的稳定措施
板的就位与固定·
第十章
墙体和筒体的施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般规定
升提、升滑施工
升层施工
质量标准与结构验收
第二节
技术复核与隐蔽工程验收
附录一
等代梁的升差内力的计算
附录三
平板配筋构造
附录三
格梁板的次梁有效刚度系数α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变刚度等代悬臂柱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群柱与内竖简或剪力墙共同工作时的计算长度系数
板柱节点图
板柱结构及板柱一
一壁式框架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68附录八板柱一一剪力墙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附录九带刚域杆件的线刚度修正系数·等代框架梁和柱的刚域长度系数表附录士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录十二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81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主要符号
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N——轴向力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W、o-
Go、go
一作用,力
垂直分布活荷载设计值
集中和分布风荷载
-构件自身所受的重力和分布重力计算指标
短期荷载作用下的等代梁刚度
K——等代框架梁的线刚度
一等代框架柱的线刚度
总框架顶点的水平刚度
总剪力墙顶点的水平刚度
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a——型钢的弹性模量
f.——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几何参数
I—一等代梁的截面惯性矩
1。混凝土板或柱的截面惯性矩
I——型钢的截面惯性矩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等代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bx、by
等代框架柱的截面惯性矩
各片剪力墙等效惯性矩之和
等代梁的计算宽度
柱帽的有效宽度
房屋总宽度
板的截面高度
柱的截面高度
截面的有效高度
柱的全高
墙体的悬臂高度
房屋总高度
-柱距
l、ly
u或ot
QA~P
等代梁的计算跨度
柱的计算长度
偏心距
基本周期
-柱帽倾斜面与柱轴线的夹角
冲切破坏锥体面的平均周边长度建筑物顶点X或Y方向的位移
-X或Y方向的层间位移
支座A~F的竖向位移
计算系数
次梁的有效刚度系数
F——折算荷载修正系数
s——变刚度等代悬臂柱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偏心距增大系数
一计算长度系数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acb——柱帽半宽与等代框架梁跨度之比入e——柱帽计算高度与柱高之比%、%一一等代框架梁左、右端刚域长度与梁跨度之比侣、一一柱上、下端刚域长度与柱高之比、——带刚域梁左、右端的线刚度修正系数、
一一带刚域柱上、下端的线刚度修正系数工程10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屋面高度不超过50m和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升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采用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
第1·0·4条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结合升板结构的特点而编制的。在设计与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其它规范的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W.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章设计计算与施工的基本规定第2·0·1条升板结构的整体布置应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建筑物中的电梯井、楼梯间等可作为抗侧力结构,在提升过程中尚可利用相邻坚固建筑物作为升板结构的临时支撑。
第2·0·2条升板结构的平面与柱网可灵活布置,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其刚度中心宜与质量中心重合。
第2·0·3条升板结构的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设计和计算:
一、非抗震设计时:
oS≤R
二、抗震设计时:
S≤R/RE
(2·0.3-1)
(2 · 0·3-2)
0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结构构件,应分别取1.1、1.0、0.9。结构安全等级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确定;
S一一内力设计值。包括轴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扭矩设计值等。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构件,按施工和使用两个阶段分别计算确定;R—一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RE
一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三、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按表2·0·3取用。工程2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结
受弯梁板和轴压比不大于0.15的柱偏压轴压比大于0.15的柱偏压
剪力墙偏压、偏拉
各类构件受剪
表2·0·3
注:本规范中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抗震墙”
升板结构应按提升与使用两个阶段设计。结第20·4条
构的截面尺寸、配筋宜由使用阶段的内力控制。提升阶段的提升程序及板柱节点的连接固定措施,应由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商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