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9149-2020 回收碲原料
GB/T 39149-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149-2020

中文名称:回收碲原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88639

相关标签: 回收 原料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9149-2020.Recycled tellurium material.
1范围
GB/T 39149规定了回收碲原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质量预报单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GB/T 39149适用于回收碲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综合回收利用及贸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3分类
原料按照物理形态及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按照每类原料的来源及化学成分分为不同级别,具体见表1。
4技术要求
4.1 原料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类别、级别进行回收和贸易,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原料不应相互混合。本标准中未列出的其他原料,可归人相近的类别中。
4.2 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
b)原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0.25μGy/h;
c) 原料表面a、β放射性污染水平:表面任何部分的300 cm2的最大检测水平的平均值a不超过0.04 Bq/cm2 ,β不超过0.4 Bq/cm2 。
4.3块状原料表 面不应含有渣尘、油污等杂质。原料中不准许混有易燃、易爆的物品。
4.4块状原料最大外形尺寸 及单块重量不做具体规定,但在不妨碍运输的情况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4.5需方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5试验方法
5.1原料的形状及夹杂情况应通过目视检验。
5.2原料 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的检测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5.3 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7.15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149—2020
回收碲原料
Recycledtelluriummaterial
2020-10-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9-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GB/T39149—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金润碲业有限公司、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荣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永兴鑫裕环保镍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水林、李俊、李杰、周宇飞、杨安福、刘文文、李红贵、罗细兰、郭承学、谭小雄李振国、陈庚龙、朱赞芳、郑林、侯千驹、谷丽、张凡。I
1范围
回收碲原料
GB/T39149—2020
本标准规定了回收碲原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质量预报单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回收碲原料(以下简称原料)的综合回收利用及贸易。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分类
原料按照物理形态及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按照每类原料的来源及化学成分分为不同级别,具体见表1。
表1原料的分类、级别、来源
1类:
Ⅱ类:
碲氧化物
Ⅲ类:
碲化物免费标准bzxz.net
IV类:含碲
的盐类
直接利用原料:金属碲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块、屑、粉等二次加工原料:电子行业产的制冷片物料等多次富集原料:铅铋铜碲合金等处理处置原料:含碲特种钢物料直接利用原料:冶金行业产的亚酸盐溶液中和沉淀物等二次加工原料:碲电积阳极泥(三氧化碲)等多次富集原料:冶金行业产的合碲氧化物酸泥、烟灰等二次加工原料:电子行业产的合碲原料,薄膜太阳能行业产的碲化镉、锌铺、导电银浆等
多次富集原料:冶金行业产含碲化物(碲化铅、碲化铋等)物料处理处置原料:光电行业含碲废电池玻璃等二次加工原料:冶金行业产的合碲酸盐碱渣(亚碲酸钠)等多次富集原料:含碲酸盐碱性环保泥、碱性污泥及碱性废水等含量(质量分数)/%
≥30.0~55.0
≥10.0~30.0
≥40.0~78.0
≥30.0~50.0
≥2.0~18.0
≥5.0~55.0
≥10.0~50.0
≥2.0~40.0
≥2.0~15.0
GB/T39149—2020
4技术要求
4.1原料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类别、级别进行回收和贸易,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原料不应相互混合。本标准中未列出的其他原料,可归人相近的类别中。4.2原料中放射性污染物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
b)原料(含包装物)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不超过所在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值十0.25μGy/h;c)原料表面α、β放射性污染水平:表面任何部分的300cm2的最大检测水平的平均值α不超过0.04Bq/cm2,β不超过0.4Bq/cm2。4.3块状原料表面不应含有渣尘、油污等杂质。原料中不准许混有易燃、易爆的物品4.4块状原料最大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不做具体规定,但在不妨碍运输的情况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5需方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4.5
5试验方法
5.1原料的形状及夹杂情况应通过目视检验。5.2原料的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及单块重量的检测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5.3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原料应由供方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或委托其他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其质量符合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并提供质量预报单。6.1.2需方应对收到的原料按本标准及订货单(或合同)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或订货单(或合同)规定不符时,应单独封存,并在收到之日起30天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6.2组批
原料应成批提交检验,每批应由同一类别、级别的原料组成,批重不限6.3取样
根据含原料的性质、状态可分为固态原料、液态原料两种。取样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预报单7.1标志
每批原料均要附有标签,其上注明:a)供方名称;
b)原料名称;
原料类别、级别;
批号;
批重;
本标准编号。
2包装
GB/T39149—2020
经供需双方确定,原料可以打包或压块方式供货,碲及碲合金屑、碲渣均应包装后交货废液应有良好的包装,防止废液的泄漏7.2.3
包装方式、尺寸与重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7.3运输和存
不同类别的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混装。7.3.1
7.3.2原料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严禁混入爆炸物、易燃物、垃圾,也不得用以上物品污染的装卸工具装运,有特殊要求时,应有防雨、防雪、防火设施7.3.3如涉及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应按照GB18599、GB18597的规定进行。7.4
质量预报单
每批原料在交货时,应附有质量预报单,其上注明:a)
供方名称;
原料名称、类别、级别;
批号及批重;
检验结果;
发货日期;
质量检验部门印记;
本标准编号。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所列原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原料类别、级别;
化学成分等特殊要求;
重量;
本标准编号;
e)其他。
GB/T39149—2020
A.1检验仪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污染检验方法
检验用仪器应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规定A.2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
A.2.1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测量
A.2.1.1在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前,应先测量并确定当地的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A.2.1.2选择能够代表当地正常天然辐射本底状态,无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旷地面的3个~5个点(可作为固定调查点)作为测量点。A.2.1.3将测量仪之测量探头置于测量点上方距地面1m高处,测定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每10s读取测量值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量值,取各测量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常天然辐射平均值。
A.2.2巡回检测
A.2.2.1原料在经口岸通道前,应进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检测。巡回检测时,尽可能地将测量仪器接近被测物表面或装载原料的集装箱、车体、仓体等的表面,对被测物的周体表面进行巡回检测。A.2.2.2在巡回检测时已发现放射性明显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判定为不合格。对已发现放射性污染超过三项检测指标管理限值时,不再进行分检或挑选A.2.3测试点分布
A.2.3.1对于装运原料的汽车、火车、集装箱、轮船或成堆摊放的散装原料,均可按网格法布点(见图A,1)。用直接测量法进行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检测放射性污染测量布点示意图
GB/T39149—2020
A.2.3.2汽车按车厢纵向2线和横向3线的网格法布点,于网格的6个交点上布点和测量A.2.3.3火车、集装箱按纵、横2个方向的网格法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0个点,A.2.3.4轮船船舱根据舱面大小,按舱面的前、中、后3线和左、中、右3线布网格,与网格的交点上布点测量,但不少于12个点。
A.2.4测量
A.2.4.1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A.2.4.2将仪器探头尽可能贴近被测物表面A.2.4.3待仪器的显示值稳定后开始测量和读数,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该测点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测量值。注:检测中,对管类、容器等包容体的检验,特别注意其内部可能存在的因屏蔽而从外部不易检测到的α、β表面污染。
A.2.5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A.2.5.1在役测量仪器应使用校验源进行跟踪校验(如早、中、晚各1次)。A.2.5.2将仪器探头置于无污染质干燥地面上方,稳定后每10s读数1次,取10次读数的平均值D为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
A.2.5.3根据校验源之净源值(R)调整仪器之挡位,将校验源扣置于探头上并立于原处,而后同样读数10次,测得校验源之平均值D2。A.2.5.4按式(A.1)计算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K,:K.=
式中:
K,—一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R——校验源之净源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D,——校验源10次读数的平均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D1——天然环境辐射本底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A.2.6测量值的修正
按式(A.2)计算修正后的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D:D=Ki·K,·D
式中:
D—一测量仪器修正后的测量值,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K,—一测量仪器的刻度因于(由仪器的检定证书给出);K,测量仪器的效率因子;
D。—一测量仪器的测量值读数,单位为微戈瑞每小时(μGy/h)。A.3α、β表面污染检验
A.3.1检测要求
.....(A.1)
......(A.2)
一般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巡测和布点测量应与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率的测量同时进行,必要时也GB/T39149—2020
可分别进行该项目的巡测和布点测量。A.3.2测试点布置
对α、β表面污染水平检测应按A.2.3的规定进行测试点布置,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A.3.3α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用α表面污染测量仪测得天然环境留射本底10min的计数No。。A.3.3.1
测定仪器校正源5min,得计数Ni.α。A.3.3.2
将仪器探头反转180°后再测定5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A.3.3.3
按式(A.3)计算仪器的效率因于n4(a):A.3.3.43
(N..+ N..)-N..-×100%
N4x(a)=
式中:
n4nfe)
α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对校正源先前5min测得的计数;仪器探头反转180°后测得的计数;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α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
A.3.4β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测定A.3.4.1
用β表面污染测量仪器测得天然环境辐射本底4min的计数No.8。测定校正源2min,得计数Ni.β。将仪器探头反转180°,测定2min得校正源的计数N2.g(考虑平面源的不均匀性)。按式(A.4)计算仪器的效率因于n4m():A.3.4.4
(Ni.β+Ne.p)-No.×100%
式中:
β表面辐射污染检测仪器效率因子;对校正源先前2min测得的计数;仪器探头反转180°后2min测得的计数;No.
仪器对本底的辐射计数;
β校正源(平面源)的活度值。A.3.5
α、β表面污染水平测量
..(A.3)
...(A.4)
A.3.5.1α、β表面污染仪器探头尽可能接近被测物表面(仪器距被测物表面的距离分别不大于20mm和50mm),测量面积应大于300cm。以不大于100mm·s-1的速度移动仪器,进行α、β表面污染水平的检测。A.3.5.2
每个测试点应进行2~3次读数,每次间隔1min并读取其累积计数值N。A.3.5.3
按式(A.5)计算α、β表面污染水平CC(a/p)
n4n(a/p).S.t
.(A.5)
式中:
74 (e/))
GB/T39149—2020
-α或β(其中之一)表面污染水平,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Bq/cm\)检测仪器的计数;
α或β表面污染测量仪的效率因子;检测仪器探测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