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标准(NB) > NB/T 20370-2016 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布置准则
NB/T 20370-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B/T 20370-2016

中文名称: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布置准则

标准类别:能源标准(N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2525070

相关标签: 压水堆 核电厂 主要 系统 布置 准则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NB/T 20370-2016.Nuclear island general layout criteria for passive PWR nuclear power plant major systems.
1范围
NB/T 20370规定了非能动乐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设备和|管道布置的总体技术要求。
NB/T 20370适用于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的布置,其他压水堆核屯厂相关系统的布置司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EJ/T335压水堆核电厂假想管道破损事故防护准则
EJ/T 337压水堆核电厂核供汽系统电加热保温设计准则
NB/T 20010.8压水堆核电厂阀门 第8部分:安装和维修技术条件
NB/T 20190核电厂 生产厂房的噪声控制
NB/T 20191压水堆核电厂 结构设计中在役检查可达性准则
NB/T 20194压水堆 核电厂辐射屏蔽设计准则
NB/T 20258.1压水堆核电厂 模块设计要求第1部分:札械模块
NB/T 20268压水堆核 电厂安全阀和卸压阀管系设计准则
NB/T 20273压水堆核 电厂放射性疏水和排气设计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能动安全系统passive safety system
不依赖外米的触发和动力源(如泵、风机或柴汕发电机)运行,而是依靠可靠的非能动设备和一次性动作的阀门,并用自然力(如冷却剂的蒸发冷凝、热辐射、白然循环和自然对流、重力疏水等)和贮能(如压缩气体的膨胀和蓄电池等)驱动的安全系统。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120.20
备案号:54712-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370—2016
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布置准则
Nuclear island general layout criteria for passive PWRnuclearpowerplantmajorsystems2016-02-05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6-07-01实施
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布置准则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布置要求
通用布置要求
热交换器
楚槽(或箱)
树脂床
放射性过滤器
6核岛主要系统布置要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
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CVS)
蒸汽发生器系统(SGS)
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
之燃料池冷却系统(SFS)
安全壳氢气控制系统(VLS)
一回路取样系统(PSS)
放射性气体废物处理系统(WGS)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WLS)
放射性废水疏排系统(WRS)
NB/T203702016
NB/T20370—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参照了EJ/T336-1988《压水堆核电厂核供汽系统布置准则》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本标准生要起草人:关岭松、马娟、徐刚、韩鹏、胡波、徐英虎、李逸、刘冰、王芳、吴辉平、蔡友强、戴兴国、詹敏明、李挺。I
1范围
NB/T20370—2016
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布置准则本标准规定了非能动乐水堆核电厂核岛土要系统、设备和管道布置的总体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主要系统的布置,其他压水堆核电厂相关系统的布置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EJ/T335压水堆核电厂假想管道破损事故防护准则EJ/T337压水堆核电厂核供汽系统电加热保温设计准则NB/T20010.8压水堆核电厂阀门第8部分:安装和维修技术条件NB/T20190
NB/T20191
NB/T20194
核电厂生产厂房的噪声控制
压水堆核电厂结构设计中在役检查可达性准则乐水堆核电厂辐射屏蔽设计准则NB/T20258.1
NB/T20268免费标准bzxz.net
第1部分:机械模块
压水堆核电厂模块设计要求
压水堆核电厂安全阀和卸压阀管系设计准则压水堆核电厂放射性疏水和排气设计准则NB/T2027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文件。3.1
非能动安全系统
passivesafetysystem
不依赖外米的触发和动力源(如泵、风机或柴汕发电机)运行,而是依靠可靠的非能动设备和一次性动作的阀门,并用自然力(如冷却剂的蒸发冷凝、热辐射、白然循环和自然对流、重力疏水等)和能(如压缩气体的膨胀和蓄电池等)驱动的安全系统。3.2
高能管道highenergypiping
最高运行温度超过100℃或最高正常运行压力超过2.0MPa(表压)的管道,且在上述温度或压力下运行时间人于系统运行时间的2%。3.3
NB/T20370—2016
实体分隔physicalisolation
由几何分隔(距离、方位等)、适当的屏障或二者结合形成的隔离3.4
共因故障commoncausefailures
由特定的单一事件或起因导致若干装置或部件功能失效的故障。3.5
冰塞freezeplug
为了检修无法局部隔离的部件,利用液氮或干冰等对需要隔离的系统管道进行局部冷却,使该管段内的液体介质冻结成一段能承受高压的隔离措施。3.6
自动卸压系统automaticdepressurizationsystem(ADS)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一部分,与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连接,由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控制实现自动触发,降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以实现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为堆芯提供长期冷却。4总体布置要求
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核岛系统的总体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布置设计应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洪水、狂风、龙卷风、海啸和极端气象条件等,确保在此影响下不丧失其执行安全功能的能力;b)布置设计应考虑到潜在的外部人为事件对电厂所造成的危害,如有害气体的释放、气体爆炸、火灾、蓄意破坏、电磁辐射、飞机撞击、运输事故等,确保在此影响下不丧失其执行安全功能的能力:
布置设计应考虑到所有假定内部事件对电厂造成的影响,如发生火灾和爆炸、内部水淹、飞射物、管道甩击、喷射流冲击或现场其他设施中的流体释放等事件时,不丧失执行其安全功能的能力:
d)布置设计宜将安全和非安全系统分区布置,从而避免安全相关和非安全相关的设备相互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余安全系统的布置设计,应对系统中相互亢余设备或部件进行实体分隔,从而确保该系e)
统能执行其安全功能:
布置设计应考虑辐射分区,对于功能相近的系统宜集中布置,同时放射性设备或部件和非放射性设备或部件宜分开布置,并分别为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提供独立的人员通道;布置设计应考虑设备安装、维修和拆除的运输通道,通道的尺寸取决于通过的最大设备(最大g)
可拆除部件)在初始安装后拆除和再安装所需要的最大空间,同时应为设备的调试、维修、放置、检查、试验和退役提供足够的空间,必要时,可以设置活动式屏蔽墙及吊具:h)放射性设备房间宜设置迷宫式通道,相应管道应合理布置并满足屏蔽要求,确保人员放射性照射满足合理可行尽量低(ALARA)的原则i)布置设计应考虑为地面蔬水和设备疏水设置地坑或者地漏,有安全相关设备房间的地漏应保证2
不会在其他房间被水淹后,引起该房间的水淹:NB/T203702016
布置有供氢管道或者可能产生氢气的房间,宜采取通风、监测等措施,避免氢气积累,防止氢爆:
与模块连接的管道布置应便于模块现场就位后的安装:k)
对于模块内的设备、管道、阀门的布置,应满足NB/T20258.1规定的相关要求;m)
布置设计应考虑噪声对电厂运行人员的影响,具体要求按NB/T20190的规定执行:布置设计应充分考虑在役检查可达性和相应检验的可实施性,具体要求按NB/T20191的规定n)
执行。
5通用布置要求
5.1.1安装位置
5.1.1.1泵房的布置应当紧凑,并应充分考虑泵及电机的调试、运行、检查和维修空间,特别注意要为多级泵拉出转子提供足够的空间。5.1.1.2泵通常应安装在其入口水源以下足够低的位置,以满足泵的有效净正吸入压头要求。5.1.2入口/出口管道
5.1.2.1泵的入口管道应尽可能短,以减少压头损失。泵入口处的管段宜为直管,其长度宜大于等于管道公称直径的五倍(包括安装临时滤网所需的短管段),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应尽量避免泵入口处的流体发生端流。
5.1.2.2泵入口管道应尽量采用弯曲半径人的弯头或弯管,且避免在入口管附近安装三通或支管。5.1.2.3入口管道的布置应向泵的方向下倾,异径管宜用偏心管,以避免产生气阱。泵的出口管线上宜设置止回阀或隔离阀,避免产生倒流。5.1.2.4
5.1.2.5泵出入口管的支撑和连接方式应避免泵壳上所受的力超过泵允许的最人接管载荷,特别应注意出口管或入口管热膨胀引起的管道反作用力。5.1.3
临时过滤器
安全级辅助泵,调试运行时其入口应装设临时过滤器;其他辅助泵入口宜装设临时过滤器。5.1.3.1
临时滤网宜采用锥形滤网,必要时也可使用“二通”型、“Y”型或其他型式滤网。滤网使用5.1.3.2
应满足下列要求:
滤网开孔总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流通截面的三倍:a)
滤网宜用0.25mm直径的金属丝(或其他相当的材料)织成的40目丝网、背衬多孔板或强度较b)
高的网:
滤网应由不锈钢材料制造:
临时过滤器应该标识,从而可以明显得知其是否已经安装d)
滤网的上游和下游的压力表应监测滤网的压降,以确保足够的有效净正吸入压头:e)
管道布置应考虑方便临时滤网的拆除:f
模块内设置的泵临时过滤器应与模块一起运输到现场就位安装。厂房和模块布置应考虑提供通g)
道方便拆除过滤器。
5.1.4水淹和喷射流的防护
NB/T20370--2016
安全级的泵,应考虑水淹和喷射流的防护,其布置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a)任一台泵或与之相连的管道和阀门损坏时,不会导致其他相同功能的泵失效;b)泵房内管道破裂时,泵的电机不应被水没。防止水淹的办法是:提高泵的基座、安装有足够排水容量的地面疏排水设施(依靠重力或多重的地坑泵)和(或)将这些泵分别布置在独立的房间内:
管道的布置应能防止其破裂时射出的水流直接喷到泵的电机、传动机构、润滑油系统中米加保护的部分,或漏进设备的敏感部位。5.1.5其他要求
5.1.5.1为保护泵,系统设计应考患(尤其是离心泵)所有运行工况的流量不低于泵最小流量值。如果需要设置小流量回流管线,这些管线的尺寸应确保在旁路持续运行时不会导致泵性能降级,且应满足定期试验要求以验证泵的流量。小流量管线上禁止使用阻塞阀。5.1.5.2泵及电机周用应通风良好,特别是空冷电机。泵电机冷却风机山风口不能直接对着电气设备。泵及电机周用的区域应保证足够的空问用于常规操作、监视和检查。5.1.5.3若泵需设置就地电气开关,则应尽可能安装在泵的附近,使运行人员在就地启动过程中能观察到泵租相关仪表。如果泵布置在屏蔽房间内,则电气开关应装在泵房外。5.1.5.4应为泵的维修提供足够的空间,并提供维修吊装所用的设备工具(如单轨吊、吊钩等)。泵的周围应提供足够的空间,以确保空冷电机的拆装。电机冷却扇的拆卸方向不应正对电气设备。5.1.5.5对于立式泵,应考虑设置平台或其他措施以便机组检修及维护。5.2热交换器
5.2.1应为热交换器的维修(例如拉出管束或壳体)留有足够空间,可按需设置永久的维修吊装工具(单轨吊、吊钩等)。
5.2.2应确保热交换器壳侧进、口管道的正确连接,以避免壳侧挡板或传热管损环。5.2.3进、出口管的布置应避免形成不利的流动状态(例如高流阻管件、突然收缩或扩大)。5.2.4管道的支承件应合理布置,以减少管道对热交换器所施加的载荷(例如升温和振动时)。5.2.5如果立式热交换器需要安装特殊的抗震支耳,则应在现场安装与支耳匹配的支承结构。5.2.6放射性高的热交换器应布置在屏蔽房间内,与热交换器进出管道上相连的阀门应布置在屏蔽房间外,以便于维修。
5.3贮槽(或箱)
5.3.1一般贮槽
5.3.1.1卧式或平底贮槽安装,一般应使其向贮槽排水口方向倾斜,坡度宜为1/100。5.3.1.2人孔盖附近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维修。同时,应为贮槽上某些部件(例如安全阀和爆破盘)的安装和维修留有足够的空间。5.3.1.3化学试剂添加箱的布置应能使箱内溶液依靠重力流入有关设备。有毒化学试剂添加箱的布置应确保安全进料,减少溅泼的可能性。5.3.1.4常压贮槽排气管的管径设置应合理,防止贮槽在最大充排流量时因超压或过度抽空而损坏。5.3.1.5贮槽的排气管应防止流道面积减少或因冷凝液冻结而引起的堵塞。5.3.1.6位丁安全壳外的放射性液体槽的溢流应加以收集,并排向放射性疏水地漏。5.4树脂床
5.4.1树脂床应集中布置。
NB/T20370—2016
树脂床层面的标高宜高于废树脂暂存箱,且应低于树脂添加箱,以便于树脂的充排。5.4.2
树脂床内常积聚人大量放射性核素,宜单独布置在分隔的屏蔽房间内。5.4.3
5.4.4树脂输送管道应满足下列要求:a)避免形成树脂阱;
管道及管道部件的连接应采用对接焊,以使减少放射性核素累积和泄漏管道布置应采用弯管,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道公称直径:d)管道敷设宜有坡度,并尽可能短:放射性废树脂输送管道不应通过人员经常活动区域(如走道等),否则应予以屏蔽。e)
阀门的操作部件应布置在树脂床屏蔽房间之外,使丁操作和维修。5.4.5
5.4.6除必要的工艺管道外,其他管道不应进入或穿过树脂床房间。贯穿树脂床屏蔽墙的管道不应朝向操作区。5.4.7
5.5孔板
5.5.1孔板的布置一般应使其上游容纳高压流体的管道尽可能短,但孔板距其上游设备、管件或阀门宜有一段长度不小于·10倍公称直径的直管段。5.5.2为防止孔板下游管道(弯头)由于水流冲击而引起过度冲刷,孔板下游至少有一段长度不小于5倍公称直径的直管段。对于高压降压孔板,此要求应严格执行。5.5.3孔板可以安装在水平或乘百管道上,但乘直安装时介质流方尚应向上,以尽可能减少孔板小孔堵塞的可能性。
5.5.4应为所有孔板拆装和维修留有足够的空间。5.5.5所有孔板应有标记,标识规格和流向。5.6放射性过滤器
放射性过滤器应在分隔的屏蔽房间内尽可能集中布置,以便丁拆卸和更换5.6.1
5.6.2阀门的操作部件和仪表均应布置在屏蔽房间之外,便于操作和维修。相关建筑结构应能承受过滤器吊运设备、废过滤器芯子和屏蔽容器所施加的载荷。5.6.3
5.6.4应为过滤器芯子的拆除、装入转运容器和运往固体废物处置区留有足够空间(尤其是吊装滤芯的顶部空间和开启过滤器顶盖的侧面空间):在废过滤器芯子屏蔽容器的运输路线上不应有障碍物。5.6.5为减少操作人员辐照剂量,应提供过滤器芯子的远距离装卸工具,并设置足够的屏蔽。5.6.6过滤器的排气管应通向指定的排气装置。5.7阀门
阀门的布置位置
5.7.1.1辐射水平较高的区域不宜布置阀门(尤其是手动阀门),若必须布置,应设置远程操作机构或提供必要的辐射屏蔽(取样阀等小阀门不应设延伸操纵杆,以免阀门扭矩过人而损坏)。5.7.1.2如果在手动探作阀门的同时,还需观察仪表读数,则该阀门与有关就地仪表应靠近布置。5.7.1.3阀门布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相应安装及维修空间要求详见NB/T20010.8的规定。5.7.1.4安全壳内安全相关的电动和气动阀门的安装高度应能使它们在LOCA事故后的堆芯长期冷却期间不会被水没,亦不致受到水流或安全壳喷淋液的直接冲击。5.7.2阀杆方位
NB/T20370—2016
阀门安装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规定,若设计文件不明确时,一般应布置在水平流向的管道上,并使阀杆处丁垂直向上的位置(Y型阀门和蝶阀除外),否则应采取措施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如下:a)进行管系分析和确定管道限位装置,应考虑非水平流向导致抗震能力降低的可能性:维修时疏排水量较多,阀门拆装亦较困难:b)
悬浮物或溶解物易沉积在垂直流向阀门的阀座上:阀杆、填料、阀座和阀芯等处可能出现较水平流向的阀门更快的磨损;d)
对丁垂直流向的旋启式止回阀,应考虑压降和阀瓣碰击:e)
阀门行程时间可能增加约10%,这对与安全有关的阀门尤为不利:如果阀门的安装方位影响正常润滑的可靠性,则将增加传动机构使用寿期内的维修次数;g)
应防止阀杆处泄漏的水流入阀门传动机构而引起腐蚀(对任何安装方位的阀门均适用)。5.7.3
阀门的安装
阀门应按照阀体所指示方向安装。阀门与阀门之间不能直接焊接,中间需设置短管连接。5.7.3.2
5.7.3.3压降人的阀门,其上游直管段的长度应不小于10倍的管径: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不小于5倍的管径。并应尽可能使阀门安装于管路上游,使背压达到最大值,以避免阀门内部介质的急骤蒸发和汽蚀。
管道所需的支承不应设置在阀盖组件(如螺栓、阀盖)、电动装置或气动装置上:为满足抗要求,允许在阀门特定位置安装阻尼器和支承,但应不影响阀门可能产生的位移。管段上的较大、较重的阀门(尤其是带有驱动装置的人阀门)应设置支承,以避免该管段和阀5.7.3.5
门连接处负载过人。
5.7.3.6阀门安装应考虑阀杆引漏和阀体疏水,宜将其纳入到疏水系统中。5.7.4安全阀和卸压阀
5.7.4.1安全阀和卸压阀布置时应尽可能缩短高压入口管道的长度。5.7.4.2当介质为蒸汽时,卸压阀的泄放管应从阀门处向下游倾斜,以免泄放管内积水:对垂直向上的排放管应设置疏水管。卸压阀前的管段根据需要设置U形存水弯。5.7.4.3布置泄放管散开的卸压阀时,应注意防止该阀的泄放物冲击到未加保护的电气设备、仪表、其他卸压阀或有人的地方。
5.7.4.4安全阀和卸压阀应远离其他阀门和管件布置以减小端流和波动的影响。安全阀和卸压阀应垂直安装。
泄放总管的布置应考虑儿只卸压阀同时动作的工况。5.7.4.5
5.7.4.6安全阀和卸压阀的管系布置要求应符合NB/T20268的相关规定,安全壳隔离阀
用于安全壳隔离的阀门,应靠近安全壳布置,且应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在役检查。5.7.5.1
隔离阀试验时所需充气的管道长度(试验容积)应尽可能短。5.7.5.2
5.7.5.3试验管道和阀门的布置应便于试验介质的疏排。5.7.6调节阀
5.7.6.1用于减压、流量控制、液位控制等调节阀的布置设计应符合阀门规格书规定的要求。5.7.6.2应为拆除和维修调节阀内部元件(如阀芯、阔和密封面)提供足够的空间。6
5.8管道
5.8.1一般布置要求
管道的布置应能确保系统在各种设计基准况下的安全运行。5.8.1.2管道布置应能确保系统功能的实施,并满足系统的特殊要求。NB/T20370—2016
管道布置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互不干扰。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相连接的重要管道,尤其是专设5.8.1.3
安全设施的管道应尽可能彼此分随布置,避免因共因故障损环而影响安全功能的实施管道的布置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尽可能平行敷设、集中布置,便于设置共用支架。5.8.1.4
管道布置力求短、直、简单,以降低管材消耗量。5.8.1.5
5.8.1.6工艺管道通道与电气电缆通道应尽量分开,以减少电缆损坏的可能性。放射性流体管道的布置应避免可能积聚颗粒物的陷阱,尤其对输送放射性废树脂的管道特别重5.8.1.7
管道布置设计中宜采用长半径弯头或弯管。5.8.1.8
为保证安装管道保温层,管道布置时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为了排空和冲洗长期积存在安全相关系统管道内的放射性液体,应在管道上合理设置疏水及5.8.1.10
排气接管,其设计要求见NB/T20273的规定。5.8.1.11工艺流程图上从某根管道引出的支管顺序和监测仪表顺序原则上不应颠倒。5.8.1.12
管道布置应尽量避免造成水/汽锤现象。如果不能完全避免,则应在相应力学分析中进行考虑5.8.1.13对丁抗震囊管道,管道(包括保温)和临近设备及结构间留有的间距宜满足以下要求:管道与管道:150mm:
管道与构筑物和临近结构模块:150mm。b)
管道在穿墙、穿楼板时,需根据设计要求对穿墙(穿楼板)的套管进行必要的封堵,以满足5.8.1.14
防火、防水、辐射屏蔽等要求。5.8.1.15管道穿过不同构筑物时,需要考虑构筑物变形或沉降对管道的影响。5.8.2
电加热保温管道
需要电加热保温的管道应尽可能短和直。由电加热保温管道连接的设备,彼此应尽可能靠近管道的布置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安装加热保温电路和以后的检查与维修。其他可参照EJ/T337的有关要求,5.8.2.3
需安装约束件的管道
管道应尽可能靠近染或柱布置,以便满足支撑载荷要求,且应满足在役检查要求。管道应按照EJ/T335的要求进行约束。5.8.3.2
可能产生异常振动的管道
管道支撑型式、数量、间距须合理设置,从而使管道在侧向和轴向上都有较高的白振频率。应对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以尽量减少疏水和放气接管。5.8.4.2
疏水和放气阀门应尽可能靠近母管,且阀门的支承方式应能防止其发生管线甩动。5.8.4.3
5.8.4.4压力缓冲器应尽量设置在泵的附近,以达到最大稳压效果。5.8.4.5为了减弱振动和减轻可能产生的疲劳损坏,所有仪表阀均应刚性地固定在母管上。要求在役检查的管道
NB/T20370--2016
5.8.5.1管道上需要进行检查的焊缝部位,应留有足够空间,以便检查人员至少能从一侧接近该管道。具体详见NB/T20191具体规定。
5.8.5.2支承件和(或)约束件的设置不应影响焊缝的在役检查5.8.5.3为便于检查,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整体焊接的支承件。5.8.5.4管道的环焊缝不应设置在墙内或楼板的贯穿件套管内。5.8.5.5管道设计应避免在有在役检查要求的支管焊缝处设置耐磨衬垫或垫块5.8.5.6当管道布置在管沟中,或者一组管道并排布置时,需要进行在役检查的管道应布置在外侧,从而保证在役检查时不需要拆除其他管线。5.8.6水锤效应
管道布置和支架布置设计时,应考虑压力波动效应引起的水锤效应。典型的水锤事件包括止回阀的关闭、泵的启动、快速动作隔离阀的动作、蒸汽的冷凝以及不凝气体的捕集。以下布置原则可以减少水锤现象的发生:
a)管线上高点设有收集蒸汽的气袋:b)尽量减少从管嘴到向下弯头间的水平管段的长度;管道的坡度不能向下朝向设备,从而避免水排放到设备中,d)管道需要设计合理,从而减少潜在的分层流,e)需要考在排放管线上使用真空破坏器来限制因蒸汽冷凝导致的压力下降。5.8.7辐射屏蔽
管道和设备的屏蔽设计应满足NB/T20194的相关要求。5.8.7.1
所有带放射性或潜在放射性的管道要求考虑特殊布置,从而降低核电厂操作人员的辐照剂量。5.8.7.2
5.8.7.3管道的布置应考虑最有利于辐射防护,满足ALARA原则和屏蔽设计的要求。5.8.7.4放射性工艺管道应布置在屏蔽管廊、管沟、竖井中,或者布置在与管道辐射水平一致的放射性区域内。
5.8.7.5为了防止杂质在放射性及潜在放射性T.艺管道中积累,应避免设置锐角弯管、堵头以及其他可能积累杂质的部件。
5.8.7.6必要时,应对放射性废物排放管道提供屏蔽(包括地面疏水和水槽疏水管道)。如果对放射性废物排放管道没有采取特殊的屏蔽措施,那么这些管线布置应考虑避免暴露在人员经常停留的区域或者人员通行道路中。没有特殊屏蔽的放射性疏水立管应靠墙布置,充分隔离并提供屏蔽。5.8.7.7在屏蔽墙中的套管应合理设计和布置,尽量减少对人员的辐照。套管的方位应避免对操作和维修人员在最有可能居留的区域内产生照射。有可能发生套管放射性泄漏以及局部屏蔽失效的地方应采取措施补偿屏蔽,以减少泄漏、
5.8.7.8放射性管道和非放射性管道不宜布置在同一个管廊、管沟或竖井中。5.8.7.9输送放射性废树脂、过滤器反冲排水、过滤器和树脂床沉积物,或其他放射性颗粒的管道,弯管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道公称直径,并避免在这些管线上设置环形水封。5.8.7.10放射性管道应避免布置在辐射监测器附近,这样可以避免高辐射读数不能代表监测器区域的辐射水平,当上述准则不能满足时,监测器应重新设置。低放管道需要布置合理,从而使操作和维修人员所受的辐照剂量最小。低放管道应位丁低放区域,应尽可能将其布置在离地面3.0m以上或屏蔽管沟内如果可行的话,离地面越高越好。同时,这些略带放射性的管线尽量不要布置在人员通道附近,或走廊及其他高架平台工作区域附近。5.8.7.11放射性阅门间应允许对阀门进行所需的维修,这些阀门应与相连的设备屏蔽隔离。8
5.8.8热管
超过65℃的管道系统,布置时应考患如下管道热胀应力内素:a)直管段上避免设置两个锚固点:b)应尽可能减少膨胀方向上周定点间柔性管段的数量(不是长度):c)推荐采用对称布置,以使受力更加均衡NB/T20370-2016
d)为充分利用扭转管段的柔性,可采用面外弯管《即采用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弯管):为了增加管道的柔性,可以适当增加管段的长度。但是应注意的是,增加管道的长度会增加材e
料费用和管路压降:
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膨胀节,以防止管道和设备过应力。5.8.9保温
设备、管道的保温层设计厚度应满足相关设计文件的要求。5.8.9.1
管道布置应考虑保温层的厚度以及保温层安装和拆卸所需的空间。5.8.9.2
5.8.9.3覆盖于有在役检查要求焊缝外部的保温层、或位于有在役检查要求的焊缝的设备和管道附近的保温层,宜设计成便丁拆除和更换的结构型式。5.8.9.4安全壳内的保温层应尽可能采用反射式金属保温层,以减少LOCA事故时产生的碎片。5.8.10高能管道隔离
5.8.10.1高能管道布置应不影响核电站中安全相关的设备和部件功能的实现。5.8.10.2为了防.止高能管道破口对安全相关设备/部件产生不利影响,安全相关区域不宜布置高能管道。若必须布置高能管道,则需要通过高能管道分析,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对安全相关设备或部件不产生影响。
5.8.10.3高能管道的防护措施应满足EJ/T335中的相关规定。5.8.11
机械贯穿件布置
5.8.11.1贯穿件应布置在靠近两面或三面屏蔽墙的结合处或者梁和柱的附近。5.8.11.2贯穿件应尽量远离地面布置,如果可能,离地至少不小于2.4m。5.8.11.3贯穿件不应靠近放射源布置,也不应布置丁频繁使用的区域。5.8.11.4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贯穿件应优先考虑穿过最薄的屏蔽墙。5.8.11.5每根工艺管道应有各白独立的套管。对于相邻的管道间距,至少满足管道间的净距离(包括保温层在内)不小于50mm。5.8.11.6
核岛主要系统布置要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
6.1.1总体要求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所有设备都应布置在安全壳厂房内。6.1.1.1
6.1.1.2RCS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应在失去所有电源,且随后主泵情转停止的情况下,可建立自然循环,其排热能力应足以带出反应堆最人预计衰变热6.1.1.3管道或部件上的疏水和排气应满足下列要求:a)疏水和排气的数量应尽可能少,以降低反应堆冷却剂泄漏的可能性: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