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276-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276-2023
中文名称: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Lithium ion battery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2-28
实施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42245539
相关标签:
电力
储能
锂离子
电池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180风力发电系统和其
中标分类号:能源、核技术>>能源>>F19新能源及其他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4页
标准价格:97.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官亦标、郭翠静、沈进冉、周灵刚、刘家亮、江钰锋、苑丁丁、李歆纾、张万财、苏岳锋、付金建、刘庆、杜荣华、樊义兴、瞿毅、周淑琴、许君杰、闫雪生、刘超群、高飞、谢佳、惠东、王萌、刘小锋、刘施阳、王垒、傅凯、胡娟、刘长运、朱静、杨桃、谢学渊、王荣、孙树敏、徐勇等
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坑梓分公司、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0)
提出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离子电池”)外观、尺寸和质量、电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能、安全性能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维护和检修。
标准内容
ICS27.180
CCSF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276—2023
代替GB/T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Lithium ion battery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2023-12-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36276—2018
2024-07-01实施
GB/T36276—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电池工作参数
附录B(资料性)
电池规格参数表
GB/T36276—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与GB/T36276—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与DL/T2528重复的内容(见2018年版的3.1);更改了相关符号,增加了标称电压的符号(见3.2,2018年版的3.2);将“规格”更改为“编码”(见第4章,2018年版的第4章);将“一般要求”“基本性能”“循环性能”“安全性能”更改为“正常工作环境”“外观、尺寸和质量”“电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能”及“安全性能”,更改了技术要求(见第5章,2018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功率特性”(见5.3.2)、“高温适应性”(见5.4.1)、“低温适应性”(见5.4.2)、“过载性能”(见5.6.1.3)、“振动性能”(见5.6.2.3)、“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见5.6.2.4)、“高海拔绝缘性能”(见5.6.3.3)、“高海拔耐压性能”(见5.6.3.4)及“报警和保护功能”(见5.6.5)技术要求;册删除功率型电池的技术要求(见2018年版的5.21.2、5.21.4、5.2.22、5.3.1.2、5.3.1.4、5.3.2.2)将“初始充放电能量”更改为“初始充放电性能”,更改了技术要求(见5.3.1,2018年版的5.2.1.1、5.3.1.1、5.4.1);
将“低气压”更改为“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更改了技术要求(见5.4.3,2018年版的5.2.3.6)删除了“加热”技术要求(见2018年版的5.2.3.7);更改了“倍率充放电性能”技术要求(见5.3.3,2018年版的5.2.1.2、5.3.1.2);更改了“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技术要求(见5.3.4,2018年版的5.2.1.6、5.3.1.5),删除了“室温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技术要求(2018年版的5.2.1.6.1、5.3.1.5.1);更改了“存性能”技术要求(见5.5.1,2018年版的5.2.1.7、5.3.1.6);更改了“循环性能”技术要求(见5.5.2,2018年版的5.2.2、5.3.2);将“盐雾与高温高湿”更改为“盐雾性能”“交变湿热性能”,更改了技术要求(见5.6.3.1、5.6.3.22018年版的5.3.3.6);
更改了试验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见6.1.2,2018年版的A.1.2);更改了“试验样品准备”的要求(见6.2.1,2018年版的A.1.3.4);增加了“试验线路连接”的要求(见6.2.2);将“电压和温度限值设定”更改为“试验参数设定”,更改了要求(见6.2.3,2018年版的A.1.3.3);将“电池单体试验”“电池模块试验”“电池簇试验”更改为“外观、尺寸和质量检验”“电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耐久性能试验”及“安全性能试验”,更改了试验方法(见6.3、6.4、6.5、6.6、6.7,2018年版的A.2、A.3、A.4);增加了“功率特性试验”(见6.4.2)、“高温适应性试验”(见6.5.1)、“低温适应性试验”(见6.5.2)、“过载性能试验”(见6.7.1.3)、“振动性能试验”(见6.7.2.3)、“液冷管路耐压性能试验”(见6.7.2.4)、“高海拔绝缘性能试验”(见6.7.3.3)、“高海拔耐压性能试验”(见6.7.3.4)及“报警和保护功能试验”(见6.7.5)的试验方法;将“初始充放电能量试验”更改为“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更改了试验方法(见6.4.1,见2018年版GB/T36276—2023
的 A.2.4);
一一将“低气压试验”更改为“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试验”,更改了试验方法(见6.5.3,见2018年版的A.2.17);
一一删除了“加热试验”的试验方法(见2018年版的A.2.18);一将“盐雾与高温高湿试验”更改为“盐雾性能试验”“交变湿热性能试验”,更改了试验方法(见6.7.3.1、6.7.3.2,2018年版的A.3.18);更改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的规则(见7.2、7.3,2018年版的6.2、6.3);增加了“抽样检验”规则(见7.4);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见第8章,2018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附录A(规范性)电池工作参数”(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坑梓分公司、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官亦标、郭翠静、沈进冉、周灵刚、刘家亮、江钰锋、苑丁丁、李歆纤、张万财、苏岳锋、付金建、刘庆、杜荣华、樊义兴、翟毅、周淑琴、许君杰、闫雪生、刘超群、高飞、谢佳、惠东、主萌刘小锋、刘施阳、王垒、傅凯、胡娟、刘长运、朱静、杨桃、谢学渊、王荣、孙树敏、徐勇、黄海宁、成玲、张俊英、蒙玉宝、陈彬彬、陈国强、谭建国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8年首次发布为GB/T36276—2018;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范围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36276—2023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离子电池”)外观、尺寸和质量、电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能、安全性能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工作环境、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运行、维护和检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2828.1
4857(所有部分)包装运输包装件5398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
GB/T16471
运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DL/T2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额定功率充放电循环次数
rated power charging-discharging cycles规定条件下,电池以额定功率循环充放电时,充放电能量衰减至额定充放电能量时的循环次数保证值。
电池标称电压nominalvoltageofbattery标志或识别一种电池的电压值。3.1.3
初始化充电
initialized charging
规定条件下,电池放电至放电截止条件后,再充电至充电截止条件的过程。3.1.4
initializeddischarging
初始化放电
规定条件下,电池充电至充电截止条件后,再放电至放电截止条件的过程。3.1.5
ratecharging and discharging倍率充放电
规定条件下,以高于额定功率的功率值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过程。GB/T36276—2023
壳体shell
用于防止电池单体内部材料和组件与外部直接接触的封装部件。3.1.7
起火fire
电池任何部位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注:起火不包括火花、闪燃及拉弧现象3.1.8
explosion
壳体或电池模块外壳破裂,伴随响声,且有固体物质等主要成分抛射的现象。3.1.9
漏液liquid leakage
电池内部液体泄漏到壳体外部的现象。3.1.10
绝热温升adiabatictemperaturerise电池单体在绝热环境条件下,由其内部产生或从其外部吸收的热量使电池单体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E;初始充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h,电池熊的单位为kW-h或MW-h,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Eu:初始放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h,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B,电池藤的单位为kW-h或MW-h,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B,电泄簇的单位为kW-h
E元:额定充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标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或MW-h,数值等于额定充电功率与标称充电时间的乘积,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h电池像的单位为kW-hE:额定放电能量,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h,或MW-h,数值等于额定放电功率与标称放电时间的乘积,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t:标称充电时间,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t:标称放电时间,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P:额定充电功率,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2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电池簇的单位为kW或MW,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P:额定放电功率,电池单体的单位为W,电池模块的单位为kW,电池簇的单位为kW或MW,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Un:标称电压,单位为V,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WW:体积能量密度,单位为W-h/L,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Wgd:质量能量密度,单位为W-h/kg,4编码
数值小数点后位数不超过2位。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见图1:2
EES - LiB: A1/ A2-A3 - 4l -Level_U m\P= Pard Ee Ea\ A5-AGGB/T36276—2023
-13电池型号
12电池冷却方式
-11额定放电能量
-10额定充电能量
9额定放电功率
8额定充电功率
7标称电压
-6电池层级
-5壳体类型
4电解质类型
3电池正/负极材料
2锂离子电池
4电力储能用
标引序号说明:
“EES”表示电力储能用。
“LIB”表示锂离子电池。
A1表示电池正极材料,包含:LFP一磷酸铁锂、LMO一锰酸锂类、NCM一镍钻锰酸锂、NCA一镍钴铝酸锂LFMP一磷酸锰铁锂、LVP磷酸钒锂、LVO锂钒氧化物类、Li一金属锂、X-其他;A2表示电池负极材料,包含:C一石墨及炭类、LTO钛酸锂、S硫类、Si一硅类、Air空气、Li金属锂、X一其他。一A3表示电解质类型,包含:L一液态、S一固态、SL一固液混合。5—A4
表示壳体类型,仅适用于电池单体,包含:HS一硬壳方形、HC一硬壳圆柱、SP一软包、X一其他。Level表示电池层级,包含:Cell一电池单体、Module一电池模块、Cluster一电池族,Umom表示标称电压,由数值和单位组成。P,表示额定充电功率,由数值和单位组成。9
P表示额定放电功率,由数值和单位组成,E,表示额定充电能量,由数值和单位组成,E表示额定放电能量,由数值和单位组成。12一A5表示电池冷却方式,仅适用于电池模块或电池族,包含:AC一风冷、LC液冷、ALC风液组合、X一其他。13一—A6表示电池型号,由4位~15位字母、数字或符号组成。图1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示例1: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液态电解质的硬壳方形电池单体,标称电压3.2V,额定充电功率80W,额定放电功率160W,额定充电能量320W·h,额定放电能量300W-h,A1B2C3,编码为:EES-LIB-LFP/C-L-HS-Cell_3.2V-80W-160W-320W-h-300W-h-A1B2C3。示例2:
型号为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硬壳圆柱形电池单体组成的风冷电池模块,标称电压48V,额定充电功率1.5kW,额定放电功率3kW,额定充电能量6kW-h,额定放电能量5.8kW-h,型号为D1E2F3,编码为:EES-LIB-LFP/C-S-Module_48V-1.5kW-3kW-6kW-h-5.8kW-h-AC-D1E2F3示例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钛酸锂为负极材料,固液混合电解质的软包电池单体组成的液冷GB/T36276—2023
电池簇,标称电压650V,额定充电功率250kW,额定放电功率500kW,额定充电能量1000kW-h,额定放电能量950kW·h,型号为G1H2I3,编码为:EES-LIB-LFP/LTO-SL-Cluster_650V-250kW-50CkW-1000kW-h-950kW-hLC-G1H213
5技术要求
正常工作环境
电池正常工作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温度:5℃~45℃。免费标准bzxz.net
带电部位无凝露。
海拔高度:不大于2000mg当大于2000m时,满足本文件中高海拔性能要求空气中不含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沙尘及具有导电性、腐蚀性、爆炸性的颗粒和气体。外观、尺寸和质量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外观、尺寸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外观无划痕、变形及破损,正负极无锈蚀,标识正确、清晰,a)
厚度绝对偏差不大于2mm,其他尽寸相对偏差不大于1.0%,b)
质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
体积能量密度不小于体积能量密度标称值;质量能量密度不小于质量能量密度标称值。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外观、尺寸和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外观无变形及破损,结构完整,铭牌和标识正确、清晰;尺寸绝对偏差满足表1的要求;
质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
体积能量密度不小于体积能量密度标称值;质量能量密度不小于质量能量密度标称值。表1外形尺寸偏差要求
单位为毫米
外形尺寸L
尺寸绝对偏差
5.2.3电池簇
L≤200
电池族外观、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200外观无变形及破损,结构完整,铭牌和标识正确、清晰;a)
b)尺寸绝对偏差满足表1的要求;c)
体积能量密度不小于体积能量密度标称值。500L>2000
5.3电性能
初始充放电性能
5.3.1.1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80.0%;c)
2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3.0%;d)
4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3.0%;e)
25℃条件下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4.0%;25℃条件下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4.0%。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85.0%;2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4.0%45℃条件下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4.0%;e)
25℃条件下初始充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充电能量平均值的4.5%;25℃条件下初始放电能量极差不大于初始放电能量平均值的4.5%。5.3.1.3电池簇
电池簇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初始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5.0%;充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不大于250mV;d)
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电压极差不大于300mV;充电结束时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不大于6℃;放电结束时电池单体温度极差不大于6℃;充电结束时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不大于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5.0%;h)
放电结束时电池模块电压极差不大于电池模块标称电压的5.0%。5.3.2
功率特性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功率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a)不同充放电功率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b)不同充放电功率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c)不同充放电功率下能量效率不小于93.0%。GB/T36276—2023
GB/T36276—2023
5.3.2.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功率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a)不同充放电功率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b)不同充放电功率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不同充放电功率下能量效率不小于94.0%。c)
5.3.3倍率充放电性能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倍率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2P充电能量相对于Pm充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b)2P放电能量相对于Pa放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c)2P、2Pr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0.0%。5.3.3.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倍率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2P充电能量相对于P充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8.5%;2Pa放电能量相对于P放电能量的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7.5%;b)2
2P、2P恒功率充放电能量效率不小于90.0%。c)
5.3.4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100%能量状态下静置30d后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100%能量状态下静置30d后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能量保持率不小于95.0%;
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5.0%。
5.4环境适应性
5.4.1高温适应性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从高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b)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4.1.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从高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
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b)
能量效率不小于94.0%。
低温适应性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从低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b
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2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从低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b)
能量效率不小于94.0%。
高海拔初始充放电性能
高海拔环境下,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初始充放电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初始充电能量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a)
初始放电能量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b)
能量效率不小于93.0%。
5耐久性能
5.5.1贮存性能
5.5.1.1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50%能量状态下贮存30d后应满足下列要求:a)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6.5%;b)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6.5%。5.5.1.2
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在50%能量状态下贮存30d后应满足下列要求:a)充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7.0%;b)放电能量恢复率不小于97.0%。5.5.2
循环性能
5.5.2.1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在额定功率条件下循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GB/T36276—202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