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标准(NB) > NB/T 20233-2013 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的清洁和清洁度要求
NB/T 20233-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B/T 20233-2013

中文名称: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的清洁和清洁度要求

标准类别:能源标准(N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4132738

相关标签: 压水堆 核电厂 蒸汽 供应 系统 设备 清洁 清洁度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NB/T 20233-2013.Requirements of cleaning and cleanliness for components in steam supplying system of PWR nuclear power plant.
1范围
NB/T 20233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清洁的技术要求、清洁度的分级及工作区的定义、清洁后的检验及相关准则、防污染及清洁方法的要求、清沽度保持及现场建造期间最终清洁操作的要求。
NB/T 20233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在制造、运输、贮存、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前的清洁与清洁度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一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共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49纤维 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393覆盖奥 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NB/T 20002.6压水堆核电/ 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6部分:产品焊接
3术语和定义
3.1流体fuids
3.1.1工作流体process fluid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系统或设备中的液体或气体。
3术语和定义
3.1流体fluids
3.1.1工作流体process fluid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系统或设备中的液体或气体。
3.1.2一回路 流体和注入流体primary fluid and injected fluids
保证堆芯冷却的工作流体,包括来自于补充流体、仪表和安全系统的流体。
3.2表面surfaces
3.2.1关键性表面critical surfnces
热交换器传热管内外表面及承受摩擦的表面,诸如:轴承、枢轴、支承表面、密封接触面等。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120.20
备案号:41464-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233—2013
代替EJ433-1989和EJ434-1989
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的清洁和清洁度要求
Requirements of cleaning and cleanliness for components in steam supplyingsystem ofPwR nuclear power plant2013-06-08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3-10-01实施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清洁基本要求
4.1清洁的目的
4.2清洁时机要求
4.3文件要求
5分级
5.1清洁度等级
5.2工作区等级
5.3工作地带
5.4建造现场的工作区和工作地带的关系6清洁度检查
6.1一般要求
6.2与工作流体接触的设备表面清洁度的检查6.3其它检查
6.4清洁检查报告
7防污染
7.1概述..
7.2材料要求。
7.3防污染要求
7.4制造和现场安装的防污染措施8清洁方法
8.1机械清理,
8.2化学清洁..
8.3洗涤和干燥。
9清洁度的保持
9.1试验用水水质
9.2防护和保养
9.3存放要求
运输。
NB/T20233—2013
NB/T20233—2013
9.5现场的最终安装
9.6安装后清洁的保持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清洁度的检查和验收准则.
保温材料选择和安装的特殊要求(防腐鉴定和验收试验)确定氯、氟和硫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1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NB/T20233213
本标准代替EJ4331989《核供汽系统的设备清洗和包装要求》和EJ434一1989《核供汽系统’备在处存、制造、安装和启动期间的清洁度要求》。本标准与EJ433一1989和EJ434一1989的相关内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内容编排作了较大结构性调整:删除了清洗程序中的内容要求;一删除了清洁区和备用区的区域划分和要求删除了水压试验阶段以及热功能试验后清洁堆内构件的特定程序内容;删除了有机溶液蒸汽除汕的清洁方法要求;根据系统类型和工作流体类别重新规定了设备的清洁度等级要求,清洁度检验准则也进”了相应修改:
增加了工作区、工作地带的要求:-增加了现场工作地带的图表说明:增加了保温层选择和安装的特殊要求:删除了附录中用于核供气系统设备奥氏体不锈钢部件和系统的压敏带的氯化物和瓶化物的测定方法:
增加了确定氮、氟和硫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本标准主要参考了EJ433、EJ434和RCC-MF6000,与之相比,除内容结构不同外,主要差异为将RCC-M标准中的引用标准改为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根据国内设计与制造的经验,将RCC-M标准中的名词术语改为国标常用名词术语。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英、张亚斌、杨敏、王眉、周高斌、李长香、谢国福。本标准代替了EJ433—1989利EJ434—1989。EJ433—1989和EJ434—1989均于1989年首次发布。III
1范围
NB/T20233—2013
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的清洁和清洁度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清洁的技术要求、清洁度的分级及工作区的定义清洁后的检验及相关准则、防污染及清洁方法的要求、清洁度保持及现场建造期间最终清洁操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在制造、运输、贮存、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前的清洁与清洁度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月期的引用文件,仪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一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549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17393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NB/T20002.6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6部分:产品焊接3术语和定义
流体fluids
工作流体processfluid
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系统或设备中的液体或气体。3.1.2
回路流体和注入流体primaryfluidandinjected fluids保证堆芯冷却的工作流体,包括来自于补充流体、仪表和安全系统的流体。3.2
表面surfaces
关键性表面critical surfaces
热交换器传热管内外表面及承受摩擦的表面,诸如:轴承、枢轴、支承表面、密封接触面等。3.2.2
可见表面visiblesurfaces
以肉眼或借助内窥镜能看得见的表面。3.2.3
不可见表面non-visiblesurfaces不符合3.2.2定义的表面。此外,所有公称直径不大于150mm管的内表面也认为是不可见表面。1
NB/T20233--2013
工作区workarea
设备或设备零件(例如内表面或外表面)所临近的周围环境。3.4
工作地带
workzone
在建造现场,指定的核岛厂房的若干房间(例如:同一层高的不同房间)的统称。3.5
耐腐蚀表面corrosion-resistantsurfaces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的表面。
非耐腐蚀表面
non-corrosion-resistant surfaces碳钢、低合金钢和一些铬不锈钢的表面。3.7
敏化奥氏体不锈钢sensitizedaustenitic stainlesssteel不符合品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4清洁基本要求
清洁的目的
清洁的目的是限制回路存在杂质而引起的下列危害:反应堆堆芯沉积物的活化:
沉积物对运动部件的不利影响:对不锈钢合金的局部(或均勾)腐蚀:c
沉积物造成的热交换能力下降。4.2清洁时机要求
设备要求的清洁度应在制造的最后阶段(能够验证适用准则)达到,并应维持到系统灌充工作流体之前。
除特殊要求外,清洁操作应在制造车间完成。清洁完成后的制造、运输、处存、现场安装、调试等操作应包括维持或恢复设备清洁度的要求。在对设备进行清洁之后到给该设备所在系统灌充工作流体之前这段时间内,允许清洁度略有暂时性降低,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设备保存无不利的影响,如材料不受腐蚀:b)所要求的清洁度可通过后续的正常清洁操作恢复。4.3文件要求
设备清洁前应编制相应的清洁、检查、保护、保养、包装、此存和运输等操作规程。规程文件应由承担相关操作的单位缩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针对给定的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制造车间或建造现场。5分级
5.1清洁度等级
5.1.1概述
NB/T20233—213
根据系统类型和工作流体类别,清洁度等级划分为A级、B级、C级三个等级,其严格程度依次降·清洁度分级适用于设备直接与工作流体接触的表面。512A级
与一回路流体或注入到一回路中的流体接触的所有设备表面属于A级。按照设备表面的可接近性,又将A级细分为两级:A1级:适用于在建造最终阶段能直接进行清洁和检查的设备表面:A2级:适用于A1级以外的设备表面。其中,A2级可进一步划分为:
-A21级:适用于要求特殊清洁条件的精密或形状复杂的设备表面:-A22级:适用于其它A2级的设备表面,除A23级所包括的管道及其配件例外。对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外表面,在蒸汽发生器制造完成前,都定为A22级:一A23级:适用于管道及其配件。5.1.2B级
与以下介质接触的所有设备表面属于B级:蒸汽发生器::次侧的水或蒸汽(再循环除外):设备冷却水系统的水:
回路的下泄流体(不再注入的)和废液(不锈钢设备表面)或未混入空气的废气。5.1.3C级bzxz.net
与废液(非不锈钢设备表面)或混入空气的废气接触的所有设备表面属于C级5.2工作区等级
5.2.1分类
按照对清洁度要求的严格程度依次递降的顺序,将工作区划分为I级、I级和IⅢI级工作区:一I级工作区:A21级设备与工作流体接触的表面所要求的环境。II级工作区:A1级、A22和A23级设备与.T作流体接触的表面所要求的环境。-IⅡI级工作区:B级和IC级设备与工作流体接触的表面所要求的环境。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外部要求为Ⅱ级工作区。5.2.2基本要求
5.2.2.1概述
工作区仅适用于设备(或其零部件)的初始清洁工作之后和可能对设备清洁度有不利影响的后续作。
工作区可以是常设或者是临时性的,且适用于制造车间和建造现场。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在临近设备的区域设定工作区。工作区可以是整个厂房或车间:也可以是车间或建造现场内的划定部分,或者是采取适当方法遮蔽的相对于内表面的设备外壁环境。5.2.2.2I级工作区
NB/T20233—2013
I级工作区的要求如下:
a)隔离室,在设备周围应长期或临时设立封闭或增压的隔离室,该隔离室应能很好地防止外界的污染并具有规定的清洁度:
b)专用工作服,工作人员应穿外面无扣(尽可能用拉链)、口袋应能完全封闭的白色工作服。工作人员应戴帕子和不起毛的白手套,穿干净的鞋或套鞋。参观者须穿白色工作服或工作罩衣及套鞋(如接触设备应戴不起毛的白手套)方能进入工作区:增压隔离室的空气过滤,增压隔离室的补充空气应是经过滤的清洁、干燥的空气。空气应先经c)
网眼公称尺寸不大于20um的过滤装置方能鼓入隔离室;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进出口,工作人员和参观者应通过密封舱或邻近配备有更衣装备的房间进d)
入。进山工作区前、后,人员应更衣:禁止事项,禁止吸烟、进食和便溺:e)
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地面要有光滑的覆层(固定的或可拆卸的)。永久性隔离室的墙壁和天f)
花板材料本身不得产生灰尘:
防尘,应严格限制在隔离室内进行各种加工及一切可能产生微尘的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安装g
吸排尘系统:
地面清扫,地面应始终保持清洁。由于特殊活动产生的无用物应立即清除:h)
机械防护,应装有足够的机械防护装置以保护设备免受重物坠落撞击。在建造现场,反应堆堆i)
内构件必须有机械防护设施。
5.2.2.3I级工作区
II级工作区的要求如下:
专用工作服,工作人员应穿清洁的衣服和鞋(或套鞋):a)
防污染,应采取一切措施限制人为(食物、饮料、香烟等)的污染:b)
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地面应有光滑的覆层(固定的或可拆卸的)。永久性隔离室的墙壁和天c
花板材料本身不得产生灰尘:
防尘,在工作区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尘土进入已清洁过或正在清洁的设备。建造现场应避免进行浇灌混凝工作:
地面清扫,地面应每日清扫,可根据所进行的工作类型缩短或延长清扫时间间隔:e)
f)工作区的标志,应采用实体隔离出工作区的边界。5.2.2.41
II级工作区
II级工作区的要求如下:
防污染,应采取一切措施限制人为(食物、饮料、香烟等)的污染:a)
防尘,在制造、安装和十建施工同时进行时,应对该操作加强管理:b)
地面清扫,地面应每周清扫,可根据所进行的工作类型缩短或延长清扫时间间隔:c
d)工作区的标志,在建造现场,应采用实体隔离出工作区的边界(在制造车间内,为非强制性的)。5.3工作地带
在建造现场,应指定工作地带。随着建造现场工作的进展,应升级组成工作地带的房问的清洁度。这些房间构成逐步重新分级的工作地带。在各个建造现场,主承包商应制定指明N级工作地带如何重新划为N-1级工作地带的图表,如图1所示。此图应发送给有关制造商。根据要求的严格程度的递降顺序,划分为「级~IV级4个工作地带。4
建筑物
反座堆厂房
核辅助厂房
燃料厂房
I级工作地带
图1N级工作地带定名为N-1级工作地带的典型流程图I级工作地带要求为:
隔离室,隔离室应为封闭式:
NB/T20233—213
专用工作服,1作人员应穿外面无扣(尽可能用拉链)、口袋应能完全封闭的白色工作服:小戴帽子和不起毛的白手套,穿干净的鞋或套鞋:人员和设备的进入口,工作地带的警卫应持有在此工作的人员及其带进工具的清单。工具和议备在搬进工作地带前须经清洁:禁止事项,禁止吸烟、进食和便溺:地面清扫,地面应始终保持清洁,产生的无用物应立即清除:工作地带的标志,应采用实体隔离出工作地带的边界。IⅡI级工作地带
Ⅱ级工作地带要求为:
专用工作服,人员应穿干净的服装和鞋或套鞋,此要求应逐步满足:人员和设备的进入口,工作地带的警卫应持有在此工作的人员名单。只允许携带必要的设备扣工具进入工作地带:
防污染,应采取一切措施限制人为(食物、饮料、香烟等)的污染:c
地面清扫,地面应每日清扫,可根据进行的工作类型缩短或延长清扫时间间隔:d)
e)工作地带的标志,应采用实体隔离出工作地带的边界。5.3.3III级工作地带
NB/T20233—2013
Ⅱ级工作地带要求为:
a)人员和设备的进出口,人员和设备的进入应予以管理,但不需系统性的控制:b)
地面清扫,地面应每周清扫,可根据进行的工作类型缩短或延长清扫时间间隔:c)工作地带的标志,应采用实体隔离出工作地带的边界,设有限的进入口。5.3.4IV级工作地带
IV级工作地带要求为:
a)人员和设备的进入口,人员和设备的进入应予以管理,但不需系统性的检查:b)地面清扫,地面应定期清扫,清除垃圾。5.4建造现场的工作区和工作地带的关系在安装操作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设备表面清洁度的场合,应围绕工作地点建立临时工作区。
当需要在建造现场I级工作地带内建立I级工作区时,如已满足5.2.2.2中列项c)、f)、g)、i)的要求,则无需建立临时工作区。
当需要在建造现场ⅡI级工作地带建立IⅡI级工作区时,如已满足5.2.2.3中列项a)、c)、d)的要求,则无需建立临时工作区。
当需要在建造现场IⅢI级工作地带建立Ⅲ级工作区时,如已满足5.2.2.4中列项a)、b)的要求,则无需建立临时工作区。
6清洁度检查
6.1一般要求
在设备清洁工作完成后,应立即实施检查以验证设备表面达到的清洁度。检验内容、验收准则和力法见附录A。
对各类表面的清洁度检查应包括开展的检验和表1、表2中规定的相关准则。另外,应区分耐腐蚀表面利非耐腐蚀表面,以及关键性表面和非关键性表面。若发现清洁状况发生恶化(特别是在设备安装时和安装后),而且这种恶化足以对已获得的清洁度有影响时,则应按照6.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清洁。表1A1级、A21级、A22级、A23级的检查及其相关准则清洁度
A检查准则2
B检查准则6
关键性表面
D(或Da)检查准则8
Ab(或Aa)检查准则1
B检查准则6
D(或Da)检查准则8
耐腐蚀裂面
非关键性表面
A检查准则3
B检查准则6
D检查准则9
A检查准则1
B检查准则6
D检查
准则8
清洁度
表1A1级、A21级、A22级、A23级的检查及其相关准则(续)耐腐蚀表面
关键性表面
A检查准则2
B检查准则6
D(或Da)检查准则8
不可见表面:
F检查”准则10
热交换器管内表面:E(或Ea)检查准则6A检查
B检查
准则2
准则6
D(或Da)检查准则8
现场安装期间或安装后:
F检查准则10
A检查准则3
B检查准则6
D检查准则9
不可见表面:
F检查\
准则10
A检查
B检查
D检查
准则3
准则6
准则9
NB/T20233—2013
非关键性面
现场安装期间或安装后:
F检查准则10
1\如果不能再接近的表面的状态意外的变坏之后而不御拆卸就能达到要求的清洁度,当需要验证清洁度时则应进行这种检查。
对于不可见的管道(公称直径≤150mm),仅在管的两端进行这些检查。表2B级、C级检查及相关准则
清洁度级别
关键性表面
A检查准则2
B检查准则6
F检查2准则10
热交换器传热管道内表面:
E检查准则6
A检查准则2
F检查准则10
耐腐蚀表面
非关键性表面
A检查准则4
B检查准则6\
F检查准则11(废液回路时再加
上准则12)
A检查准则4或5
F检查”准则12
\只有在发现可疑区时,才以B检查来补充A检查。2\上述的F检查用于:
管道:现场安装期间或安装后:非耐腐蚀表面
A检查准则4
B检查准则7″
F检查准则11
热交换器传热管道内表面:
E检查准则7
A检查准则5
F检查准则12
一其它部件:如果不可达的表面状态意外的变坏之后,但设备不需拆卸就能达到要求的清洁度,此时的清洁度需要验证时应进行该检查。对于不可见的管道(公称直径≤150mm),在管的两端进行A、B检查。
6.2与工作流体接触的设备表面清洁度的检查任何给定的设备,清洁度检查A、B、D应根据制造商规定的工艺,在选取的样板表面进行。样表面应足够的宽,从而使制造商在考环境因素的条件下确保设备获得所要求的清洁度。在任何情况下,可疑部位都应进行这些检查。7
NB/T20233—2013
同一清洁类别的检查应相互补充,并应按表1或表2规定的顺序进行检查。在每项检查之间应采取措施保持先前检查所确定的清洁度。在每项检查之间不得进行加工操作6.3其它检查
6.3.1不接触工作流体的耐腐蚀表面下列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表面(一般是设备的外表面),应作目视检查:对A级清洁等级的设备:作A检查,采用准则3:对B级和IC级清洁等级的设备:作A检查,采用准则4。设备发运前应在车间进行检查。在建造现场,当检查的设备表面成为不可达之前,尤其是安装保温材料之前,应重新检查。安装保温材料之前应将设备外壁上可能有的胶带、粘性残留物或可剥落涂层清除干净。
6.3.2保护装置和包装的检查
应定期检查保护措施(包装、堵头),特别是在运输中的装、卸之后,但不必系统地检查。应经常检查贮存系统的湿度指示卡或相对湿度、气膜压力和干燥状况。如果发现清洁状态恶化,且该恶化足以影响已获得的清洁度(特别是有产生腐蚀的危险时),应按照6.1的要求进行检查和清洁操作,其后应恢复防护或包装。6.4清洁检查报告
每个设备或系统清洁后都应编制清洁检查报告,记录进行的清洁检查及结果。7防污染
7.1概述
从设备清洁及其后各阶段的操作(进一步的制造、防护、运输、建造现场安装等)应满足本章的要求。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耐腐蚀表面,当清洁前的任何制造阶段造成的污染不能由后续的操作消除时,制造商应采取措施避免此类污染。污染指设备表面接触到7.3中所列的任何一种成分。7.2材料要求
根据设计准则确定材料牌号,并考虑尺寸人小、加工制造(可焊性)和使用条件(腐蚀、辐射等)。在化学分析时,除规定元素外,应对试样补充分析以下残余元素的含量,以确保其含量对所接触的介质不会产生潜在的污染。补充分析的残余元索包括:a)与反应堆冷却剂接触的材料的残余元素:铅、汞、硫、磷、镉、锌、锡、锑、铋、砷、铜、稀土元素(铈、镧):
b)与二回路系统介质接触的材料的残余元素:低熔点元索及其化合物,特别是铅、汞、砷、硫。7.3防污染要求
7.3.1与一回路或注入到一回路的流体接触的设备严禁由铁素体钢和下列物品或元素所造成的污染: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