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47013.4-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B/T 47013.4-2015
中文名称: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标准类别:能源标准(NB)
英文名称: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Part 4: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5-04-02
实施日期:2015-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1164013
相关标签:
承压
设备
无损
检测
磁粉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金属材料试验>>77.040.20金属材料无损检测
中标分类号:冶金>>金属理化性能试验方法>>H26金属无损检验方法
标准简介
本部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板材、复合板材、管材、管件和锻件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铁磁性材料对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标准内容
ICS77.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47013.4—2015
代替JB/T4730.4—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Part 4: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2015-04-02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5-09-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检测方法
磁痕显示分类、观察和记录
8退磁
质量分级
10在用承压设备的磁粉检测
11检测记录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各类焊接接头的典型磁化方法
NB/T47013.4—2015
NB/T47013.4—2015
本标准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以下13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
第9部分:声发射检测;
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第11部分: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一第12部分:漏磁检测;
第13部分:脉冲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NB/T47013的第4部分:磁粉检测。本部分按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JB/T4730.4—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与JB/T4730.4一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原JB/T4730.1一2005关于磁粉检测的术语与定义放在本部分;-增加了检测工艺规程的内容,规定了工艺规程的相关因素;增加了标准试片使用、交叉磁轭法检测的相关内容;增加了按经验公式确定磁化电流后,并应经标准试片验证的相关规定;根据GB/T12604.5一2008,将偏置芯棒法改为偏心导体法;调整了磁轭法检测的有效宽度和重叠范围;-调整了带非导电涂层磁粉检测的相关内容,放宽其检测的限制条件;调整了线圈法磁化的有效磁化区域;根据我国承压设备的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结合ASME和ISO等国外标准,调整了焊接接头、受压机加工部件和材料的质量分级要求;-调整了记录显示的相关规定,增加了记录显示的方式;增加了磁粉检测安全方面的内容;调整了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的相关内容,提高了在用承压设备内壁磁粉检测的灵敏度要求。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206
NB/T47013.4—2015
本部分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文虎、周裕峰、郭伟灿、朱从斌、王笑梅、程华云、张佩铭。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4730—1994、JB/T4730.4—2005。207
1范围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47013.4—2015
1.1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焊缝及其原材料、机加工部件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
1.2本部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板材、复合板材、管材、管件和锻件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铁磁性材料对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1.3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也可参照本部分进行磁粉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97
GB11533
GB/T12604.5
GB/T23906
GB/T23907
JB/T6063
JB/T8290
NB/T47013.1
3术语和定义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标准对数视力表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磁粉检测用试片
磁粉检测用材料
无损检测仪器磁粉探伤机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2604.5和NB/T470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相关显示relevantindication
磁粉检测时由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而形成的磁痕显示,一般也称为缺陷显示。3.2
非相关显示
non-relevantindication
磁粉检测时由截面变化或材料磁导率改变等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而形成的磁痕显示。3.3
伪显示falseindication
不是由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显示。3.4
combinatorialmagnetization
复合磁化
在工件中产生一个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成圆形、椭圆形或螺旋形变化的磁场的磁化方法。209
NB/T47013.4—2015
纵、横向缺陷longitudinal/transverseflaw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4一般要求
4.1检测人员
4.1.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的有关规定。4.1.2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4.2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如下:
a)预处理;
b)磁化;
c)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缺陷评级;
f)退磁;
g)后处理。
4.3检测工艺文件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4.3.1
4.3.2工艺规程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下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当相关因素的一项或几项发生变化并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过程。a)
被检测对象(形状、尺寸、材质等);b)磁化方法;
检测用仪器设备;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参数;
表面状态;
磁粉(类型、颜色、供应商);磁粉施加方法;
h)最低光照强度;
非导电表面反差增强剂(使用时);黑光辐照度(使用时)。
4.3.3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
a)检测区域和表面要求;
b)检测环境要求;
检测技术要求:灵敏度试片显示,磁化方法,磁化规范,磁化时间等;c)
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方法;
e)磁痕观察条件;
f)退磁要求。
NB/T47013.4—2015
4.3.4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工艺验证,以确认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4.4安全要求
4.4.1电流短路引起的电击或在所用相对较低电压下的大电流引起的灼伤。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激发的黑光对眼晴和皮肤产生的有害影响。4.4.2
4.4.3使用或去除多余磁粉时,尤其是干磁粉,其悬浮的颗粒物等被吸入或进眼晴、耳朵导致的伤害。
4.4.4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有毒磁粉等材料引起的有害影响。4.4.5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通电法和触头法引发的火灾。4.5设备和器材
4.5.1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4.5.2提升力
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包括整流电)磁轭或永久性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
4.5.3断电相位控制器
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4.5.4黑光灯
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辐照强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其波长应为315nm~400nm,峰值波长约为365nm。黑光源应符合GB/T5097的规定。4.5.5黑光辐光照度计
黑光辐光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的辐照度,其测量的波长范围应至少在315nm~400nm的内,峰值波长约为365nm。
4.5.6光照度计
光照度计用于测量被检工件表面的可见光照度。4.5.7退磁装置
退磁装置应能保证工件退磁后表面剩磁小于或等于0.3mT(240A/m)。4.5.8辅助器材
一般包括下列器材:
a)磁场强度计;
b)A1型、C型、D型和M1型试片、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c)磁悬液浓度沉淀管;
d)2倍10倍放大镜;
e)通电时间定时器;
快速断电试验器;
g)电流表。
NB/T47013.4—2015
4.6磁粉、载体及磁悬液
4.6.1磁粉
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非荧光磁粉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4.6.2载体
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载体时,应加人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必要时添加消泡剂。油基载体的运动粘度在38℃时小于或等于3.0mm2/s,最低使用温度下小于或等于5.0mm2/s,闪点不低于94℃,且无荧光、无活性和无异味。4.6.3磁悬液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表1磁悬液浓度
磁粉类型
非荧光磁粉
荧光磁粉
4.7标准试件
4.7.1标准试片
配制浓度/(g/L)
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1.2~2.4
4.7.1.1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显示被检工件表面具有足够的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标准试片有A1型、C型、D型和M1型,其规格、尺寸和图形见表2。A1型、C型和D型标准试片应符合GB/T23907的规定。表2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类型
规格:缺陷槽深/试片厚度/μm
A1:7/50
A1:15/50
A1:30/50
A1:15/100
A1:30/100
A1:60/100
C:8/50
C:15/50
D:7/50
D:15/50
Φ12mm
注:C型标准试片可剪成5个小试片分别使用。212
图形和尺寸/mm
分割线
人工缺陷
NB/T47013.4—2015
4.7.1.2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当检测焊缝坡口等狭小部位,由于尺寸关系,A1型标准试片使用不便时,一般可选用C:15/50型标准试片。为了更准确地推断出被检工件表面的磁化状态,当用户需要或技术文件有规定时,可选用D型或M1型标准试片。4.7.1.3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其使用要求如下:a)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b)试片使用前,应用溶剂清洗防锈油,如果工件表面贴试片处凹凸不平,应打磨平,并除去油污。Www.bzxZ.net
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并保持与被检工件有良好的接触。为使试片与被c
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d)试片使用后,可用溶剂清洗并擦干,干燥后涂上防锈油,放回原装片袋保存;e)标准试片使用时,所采用的磁粉检测技术和工艺规程,应与实际应用的一致。4.7.2磁场指示器
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科粗略的校验工具,但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几何尺寸见图1。缝隙最大0.8mm
无磁性手柄
人工缺陷
8块饼形低碳钢片和铜板
用炉内纤接焊在一起
厚度为0.25mm±0.025mm的铜板
4.7.3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磁场指示器
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应符合GB/T23906的规定。4.8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4.8.1电流类型
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4.8.2电流值
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参见附录A。
4.9磁化方向
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4.9.1纵向磁化
NB/T47013.4—2015
检测与工件轴线或母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线性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线圈法(见图2);
b)磁轭法(见图3)。
4.9.2周向磁化
线圈法
图3'磁轭法
检测与工件轴线或母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线性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轴向通电法(见图4);
b)触头法(见图5);
c)中心导体法(见图6);
d)偏心导体法(见图8)。
磁化电流、
轴向通电法
磁化电流
a)间距固定式触头磁化
图5触头法
磁力线
b)间距非固定式触头磁化
图6中心导体法
4.9.3复合磁化
中心导体
NB/T47013.4—2015
图7交叉磁轭法
复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轭法(见图7)、交叉线圈法和直流线圈与交流磁轭组合等多种方法。4.9.4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
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等典型磁化方法参见附录B。4.10磁化规范
4.10.1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a)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4.10.6.3~4.10.6.5所给出的公式计算;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b)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kA/m~c
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kA/m。d)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4.10.2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4.10.2.1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规范按表3中公式计算。表3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检测方法
连续法
剩磁法
交流电
I=(8~15)D
=(25~45) D
注:D为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单位为mm。磁化电流计算公式
直流电、整流电
I=(12~32)D
I=(25~45)D
4.10.2.2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环形或空心圆柱形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流向平行或夹角小于等于45°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4.10.3偏心导体法
对大直径环形或空心圆柱形工件当使用中心导体法时,如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应采用偏心导体法进行分区域检测即将导体靠近内壁放置,依次移动工件与芯棒的相对位置分区域检测。每次外表面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导体直径(见图8),且有一定的重叠,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长度的10%。其磁化电流按表3中公式计算,式中D的数值取芯棒导体直径加两倍工件壁21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