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631-2023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GB/T 4263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631-2023

中文名称: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Guideline for marine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n nearshore area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3-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8786788

相关标签: 近岸 海洋 生态 健康 评价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07.060;13.060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采样、分析测试方法>>Z17海洋环境物质分析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2页

标准价格:54.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马明辉、洛昊、黄晖、汤坤贤、范航清、兰冬东、于春艳、梁斌、郑新庆、鲍晨光、李冕、许妍、梁雅惠、朱容娟、隋伟娜、余东、张志锋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提供了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健康分级和评价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管辖海域内的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7.060:1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31—2023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Guideline for marine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in nearshore area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生态健康分级
生态健康评价
珊瑚礁生态系统评价
海草床生态系统评价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
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评价附录A(规范性)
参考文献
各类群生物评价依据
珊瑚礁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
珊瑚礁水环境评价指标
珊瑚礁柄息地评价指标
珊瑚礁生物群落评价指标
海草床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
海草床水环境评价指标
海草床沉积环境评价指标
海草床栖息地评价指标
海草床生物群落评价指标·
红树林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
红树林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红树林生物质量评价指标
红树林栖息地评价指标
红树林生物群落评价指标
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次
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水环境评价指标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栖息地评价指标河口生态系统和海湾生态系统生物群落评价指标表A.1
各区域四个季节浮游植物密度(A)评价标准值各区域四个季节浮游动物密度(B)评价标准值GB/T42631—2023
GB/T:42631-2023
各区域平幸节学游动非翻量评价标准值各区域四中大型底插动数密爱()评价标摊值裁
各区域创千享节大型底销动物生物量(评价标推道·各区域闻奇密教素
......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42631—2023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白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明辉、洛昊、黄晖、汤坤贤、范航清、兰冬东、于春艳、梁斌、郑新庆、鲍晨光李冕、许妍、梁雅惠、朱容娟、陷伟娜、余东、张志锋。1范目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本文件提供了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健康分级和评价方法的指导和建议,GB/T42631—2023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管辖海域内的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378.2
GB17378.3
GB17378.4
GB 17378.5
GB17378.6
GB17378.7
HY/T081
HY/T082
HY/T083
HY/T084
HY/T085
术语和定义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第4部分:海水分析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近岸海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海湾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河口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健康
ecosystem health
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3.2
充coralreefecosystem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热带、业热带海域,由造礁珊瑚、造礁生物等所形成的珊瑚礁生境与生物群落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
seagrassbedecosystem
海草床生态系统
在近岸浅水区域生长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以及其他生物群落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1
GB/T42631—2023
红树林生态系统
mangroveecosystem
生长在热带利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及其他生物群落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
estuarineecosystem
河口生态系统
在河流入海口.淡水与海水混合并相互影响的水域环境与生物群落组成的统一的自然整体。3.6
bayecosystem
海湾生态系统
在近岸由附地围成的半封闭水域环境与生物群落组成的统一的白然整体。生态健康分级
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为如下三个级别:健康: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人为活动所产生的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一业健康: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白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尚能正常发挥.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一不健康:生态系统自然属性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较大程度改变,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生态压力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在短期内难以恢复。5生态健康评价
珊瑚礁生态系统评价
评价指标类别与权重分值
珊瑚礁生态健康评价包括水环境、柄息地、生物群落三类指标,各类指标的权重分值见表1。表1珊瑚礁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指标
权重分值
5.1.2水环境
5.1.2.1评价指标及赋值
水环境
栖息地
生物群落
水环境评价指标包括pH值、悬浮物、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叶绿素a五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2。水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值为10,按照1级、Ⅱ级、川级进行赋值。其中各指标级赋值为10.Ⅱ级赋值为5、级赋值为1。样品采集宜按GB17378.3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宜按GB17378.4的有关规定执行,富营养化指数计算方法宜按HJ442.10执行。2
悬浮物
活性磷酸盐
无机氮
叶绿素”
珊瑚礁水环境评价指标
8.0·≤8.3
评价指标赋值及计算方法
水环境各项评价指标按公式(1)计算:式中:
第g项评价指标数值:
评价区域监测点位总数:
7.8<·≤8.0或8.3<·≤9.0
10<·≤20
5<·≤15
40<·≤120
2<·≤4
第:个点位第9项评价指标赋值。水环境健康指数
水环境健康指数按公式(2)计算:Winds
式中:
水环境健康指数;
评价区域评价指标总数:
第项评价指标数值。
GB/T42631—2023
≤7.8或>9.0
·(1)
..(2)
当Wmdx≥7.5时.水环境为健康;当3≤Wmd<7.5时.水环境为亚健康:当Wmlx<3时.水环境为不健康。
栖息地
评价指标及赋值
栖息地评价包括指标造礁珊瑚覆盖率、大型底栖藻类与造礁珊瑚比值、沙底质覆盖率三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3。栖息地指标的权重分值为60,按照I级、\级、川级进行赋值。其中各指标「级赋值为60,Ⅱ级赋值为40、川级赋值为20。造礁珊瑚覆盖率指标权重为0.8、大型底栖藻类与造礁珊瑚比值指标权重为0.1、沙底质覆盖率指标权重为0.1。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宜按HY/T082的有关规定执行。3
GB/T42631—2023
造礁珊瑚覆盖率
表3珊瑚礁栖息地评价指标
大型底柄藻类与造礁珊瑚比值
沙底质覆盖率
栖息地健康指数
栖息地健康指数按公式(3)计算:式中:
Endx——-栖息地健康指数:
一—栖息地评价指标总数;
一第1项栖息地评价指标赋值;
WE,--第i项栖息地评价指标权重。≤5
15<·<35
5<·<30
15<·<35
.·(3)
当Endx≥50时.栖息地为健康:当30≤Emdx<50时.栖息地为亚健康:当Eimlx<30时.栖息地为不健康。5.1.4生物群落
评价指标及赋值
生物群落评价包括硬珊瑚补充量、鹿角珊属占比、滨珊瑚属占比、角孔珊瑚属占比、盔形珊瑚属占比、珊瑚礁鱼类密度、珊瑚敌害生物密度七大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4。生物群落指标的权重分值为30,按照」级、Ⅱ级、川级进行赋值。除长棘海星外,各指标的1级赋值为30、Ⅱ级赋值为20、Ⅲ级赋值为10.长棘海星1级、Ⅱ级评价指标赋值均为30。其中.硬珊瑚补充量指标权重为0.1、鹿角珊属占比权重指标为0.3、滨珊瑚属占比权重指标为0.1、角孔珊瑚属占比指标权重为0.1、盔形珊瑚属占比指标权重为0.1、珊瑚礁鱼类密度指标权重为0.1、珊瑚敌害生物长棘海星密度指标权重为0.1、珊瑚敌害生物核果螺密度指标权重为0.1。样品采集和分析宜按HY/T082的有关规定执行。表4
硬珊瑚补充量
个/m2
鹿角珊瑚属占比
滨珊瑚属占比
角孔珊瑚属占比
盔形珊瑚属占比
珊瑚礁生物群落评价指标
5<·<20
珊瑚礁鱼类密度
个/hm
表4珊瑚礁生物群落评价指标(续)[级
≥3000
长棘海星
珊瑚敌害
生物密度
个/hm2
核果螺
个/hm2
计算硬珊瑚补充量时宜去除黑星珊瑚。5.1.4.2
生物群落健康指数
生物群落健康指数按公式(4)计算:式中:
生物群落健康指数:
生物群落评价指标总数:
第:项生物群落评价指标赋值:WB.—-第i项生物群落评价指标权重。≤10
ⅡI级
1600<·<3000
≤140
10<·<50
GB/T42631—2023
≤1600
(4)
当Bmdx≥25时,生物群落为健康;当15≤Bml<25时,生物群落为亚健康:当Bmdx<15时,生物群落为不健康。
生态健康指数
珊瑚礁生态健康指数按公式(5)计算:CEH indx = Wiedlx + Eindx + Bindx式中:
CEHndx
珊瑚礁生态健康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依据CEHmdx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a)
当(EHndx≥80时,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当45≤CEHinlx<80时.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b)
当(EHx<45时。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评价
评价指标类别与权重分值
海草床生态健康评价包括水环境、沉积环境、栖息地、生物群落四类指标,各类指标的权重分值见表5。
权重分值
水环境
海草床生态系统指标权重分值
沉积环境
栖息地
生物群落
GB/T42631-2023
5.2.2水环境
评价指标及赋值
水环境评价包括透光率、悬浮物、富营养化指数三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6。水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值为15,按照1级、Ⅱ级、Ⅲ级进行赋值。其中各指标1级赋值为15.Ⅱ级赋值为10、Ⅲ级赋值为5。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宜按GB17378.3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宜按GB17378.4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草床水环境评价指标
透光率
悬浮物
富营养化指数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水环境各项评价指标赋值及计算方法见5.1.2.2。5.2.2.3
水环境健康指数
水环境健康指数按公式(2)计算。Ⅱ级
10≤·<20
15<·≤25
3<·≤9
当Wmdx≥12.5时,水环境为健康:当7.5≤Wmlx<12.5时,水环境为亚健康:当Wmdx<7.5时,水环境为不健康。
5.2.3沉积环境
评价指标及赋值
沉积环境评价包括有机碳含量、硫化物含量两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7。沉积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值为10.按照I级、Ⅱ级、Ⅲ级进行赋值。其中各指标「级赋值为10.IⅡI级赋值为5、Ⅲ级赋值为1。样品采集宜按GB17378.3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宜按GB17378.5的有关规定执行。表7
有机碳含量
硫化物含量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各项评价指标按公式(6)计算:6
海草床沉积环境评价指标
2<·≤4
300<.≤600www.bzxz.net
(6)
式中:
沉积环境中第项评价指标数值:评价区域监测点位总数:
沉积环境中第:个点位第9项评价指标赋值。沉积环境健康指数
沉积环境健康指数计算按公式(7)计算:S
式中:
S indx
沉积环境健康指数:
评价指标总数;
第项评价指标数值。
GB/T42631—2023
(7)
当Sindx≥7.5时,沉积环境为健康:当3≤Sindx<7.5时,沉积环境为亚健康:当Sindx<3时,沉积环境为不健康。
栖息地
评价指标及赋值
栖息地评价包括海草分布面积变化、表层沉积物主要粒径组分含量年度变化两类指标.各评价指标见表8。栖息地指标的权重分值为25,按照1级、ⅡI级、Ⅲ级进行赋值。其中各指标1级赋值为25,I级赋值为15、Ⅲ级赋值为5。海草分布而积宜按HY/T083的有关规定计算,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分析宜按GB17378.3的有关规定计算。表8海草床栖息地评价指标
海草分布而积变化”
表层沉积物主要粒径组分含量年度变化1级
无变化或增加
海草分布而积宜按海草覆盖度超过5%的区域而积计算。5.2.4.2
5.2.4.2.1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海草分布面积变化
海草分布面积变化按公式(8)计算:SA
式中:
分布面积变化:
前1年的分布面积;
SA----
5.2.4.2.2
评价时的分布面积。
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变化
沉积物主要组分含量年度变化赋值按公式(9)计算:X100%
减少≤10%
5%<·≤10%
减少>10%
(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