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324-2024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GB/T 5324-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24-2024

中文名称: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tton and polyester blended grey yar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4-25

实施日期:2024-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6393303

相关标签: 涤纶 混纺 纱线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20纱线

中标分类号:纺织>>棉纺织>>W12棉纱、线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5324-200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吉宜军 吴加顺 段丽慧 李晓章 李洋 郑洪 陈文 赵黎新 景慎全 王立永 赵洁 李雪见 刘建忠 方斌 徐炯炯 刘春国 李琪 苏学良 郑敏博 崔益怀 刘冰

起草单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省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9)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9.080.20
CCSW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24—2024
代替GB/T5324—2009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Cotton and polyester blended grey yarn2024-04-2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11-01实施
GB/T5324—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324一2009《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与GB/T5324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产品分类、标记(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3章);更改了分等规定(见5.1,2009年版的4.5);-一更改了公称线密度划分(见5.2,2009年版的第4章);一删除了黑板条干均匀度、黑板棉结粒数考核项目(见2009年版的4.1~4.4);一增加了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见5.2.1);一增加了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千米棉结(十200%)、抢度变异系数、毛羽数考核项目(见5.2.1):
-一更改了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疵考核指标(见5.2.2,2009年版的4.1~4.4);—增加了千米棉结(十200%)、抢度变异系数、毛羽数的试验方法(见6.3、6.5、6.6);一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试验条件、试验周期及试样的规定、纱线成包净重量试验、试验结果的表示(见2009年版的5.1、5.2、5.3、5.10、5.11);-增加了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见附录B);删除了强力修正系数值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附录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省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吴忠德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林芬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邢台恒进纺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枣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段丽慧、李晓章、李洋、郑洪、陈文、赵黎新、景慎全、王立永、赵洁、李雪见、刘建忠、方斌、徐炯炯、刘春国、李琪、苏学良、郑敏博、崔益怀、刘冰。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5年首次发布为GB/T5324一1985,1989年第一次修订,1997年第二次修订,2009年第三次修订;
—本次为第四次修订。
1范围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GB/T5324—2024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43.1
GB/T2910.11
GB/T3292.1
GB/T3916
纱线抢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纺织品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6529
GB/T8170
GB/T43955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数值修药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检验、标志与包装FZ/T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01086
3术语和定义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生产工艺、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AA,紧密纺代号为JM,赛络紧密纺代号为AAJM,传统环锭纺生产工艺代号不作标识;棉(普梳棉)代号为C,精梳棉代号为JC,涤纶代号为T。
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
4.4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
示例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8.5tex,涤纶含量为65%,棉含量为35%,可写为:T/C65/3518.5tex。示例2:赛络紧密纺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3.1tex,精梳棉含量为60%,涤纶含量为40%,可写为:AA1
GB/T5324—2024
JMJC/T60/4013.1tex
5要求
5.1分等规定
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技术要求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5.2.1.1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3规定。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4规定。表1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公称线密度/
11.1~14.0
14.1~17.0
17.1~21.0
21.1~25.0
25.1~32.0
32.1~36.0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
强度*/
(eN/tex)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
纱疵/
(个/105m)
毛羽数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公称线密度
36.1~50.0
50.1100.0
GB/T5324—2024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
强度*/
(cN/tex)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1.0cN/tex。b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0.5。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毛羽数d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千米棉结在本表对应数值上优等品减15%,一等品减10%,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个数位。
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纱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考核毛羽数。d
公称线
密度/
11.1~14.0
14.1~17.0
17.1~21.0
21.1~25.0
25.1~32.0
线密度
偏差率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强度
(eN/tex)≥
30%≤涤
纶<50%
单纱断
裂强力
变异系
条干不勾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毛羽数“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GB/T5324—2024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公称线
密度/
32.1~36.0
36.1~50.0
50.1100.0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强度
(cN/tex)≥
30%≤涤
纶<50%
单纱断
裂强力
变异系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1.0cN/tex。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0.5。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毛羽数。
2mm毛羽
毛羽指数
数/(根/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千米棉结在本表对应数值上优等品减15%,一等品减10%,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个数位。
d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纱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考核毛羽数。表3
公称线密度/
8.1×211.0×2
11.1×2~14.0×2
14.1×2~17.0×2
17.1×2~21.0×2
21.1×225.0×2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线断裂
强度/
(eN/tex)
单线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捻度变异
系数/
毛羽数?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GB/T5324—2024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续)表3
线密度
公称线密度/
25.1X232.0×2
32.1X2~50.0X2
50.1×2100.0×2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线断裂
强度?/
(eN/tex)
单线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0.5cN/tex。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0.5。b
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线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考核毛羽数表4
公称线密度/
8.1×2~11.0X2
11.1×2~14.0×2
14.1×2~17.0×2
17.1×2~21.0×2
21.1×2~25.0×2
捻度变异
毛羽数
毛羽指数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线密度
偏差率
变异系
单线断裂强度/
(eN/tex)
30%≤涤
纶<50%
单线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捻度变异
系数/
2mm毛羽
数/(根/m)
毛羽数
毛羽指数2mm毛羽
数/(根/m)
GB/T5324—2024
公称线密度/
25.1×2~32.0×2
32.1×2~50.0×2
50.1×2~100.0×2
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线密度
偏差率
变异系
单线断裂强度-/
(eN/tex)
30%≤涤
纶<50%
单线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0.5cN/tex。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0.5。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线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线考核毛羽数、e
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5.2.2.1
捻度变异
系数/
毛羽数。
毛羽指数2mm毛羽
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5规定。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6规定。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7规定。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8规定。表5
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公称线密度/
11.1~14.0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
强度-/
(eN/tex)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数/(根/m)
毛羽数d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公称线密度/
14.1~17.0
17.1~21.0
25.1~32.0
32.1及以上
GB/T5324—2024
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续)线密度
偏差率
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
强度*/
(cN/tex)
单纱断裂
强力变异
系数/%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1.0cN/tex。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0.5。b
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毛羽数d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千米棉结在本表对应数值上优等品减15%,一等品减10%,结果按GB/T8170修约e
至个数位。
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纱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考核毛羽数。d
公称线
密度/
11.1~14.0
线密度
偏差率/
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线密度
变异系
单纱断裂强度-
(cN/tex)>
30%涤
纶<50%
单纱断
裂强力
变异系
条干不匀
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
纱疵/
(个/10°m)
毛羽数d免费标准bzxz.net
毛羽指数
2mm毛羽
数/(根/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