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24550-2024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GB 24550-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4550-2024

中文名称: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rotection of motor vehicle for pedestrians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发布日期:2024-05-28

实施日期:2025-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9038706

相关标签: 汽车 碰撞 保护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车辆综合>>T09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24550-200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页

标准价格:70.0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的技术要求、试验规定、试验程序以及冲击器的标定、同一型式判定和标准的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M1 类和N1 类汽车,但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 点在前轴中心横向平面之前或驾驶员座椅R 点与前轴中心横向平面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 100 mm,且最大总质量大于2 500 kg 的M1 类车辆;也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 点在前轴中心横向平面之前或驾驶员座椅R 点与前轴中心横向平面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 100 mm 的N1类车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20
CCST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4550—2024
代替GB/T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Protection of motor vehicle for pedestrians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2024-05-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5-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规定
试验程序
冲击器的标定
同一型式判定
标准的实施
GB24550—2024
GB24550—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550一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与GB/T24550—2
2009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
2009年版的第1章);
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2009年版的第3章);更改了部分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9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更改了下腿型试验要求(见4.1.2,2009年版的5.1.1);更改了下腿型冲击器(见5.3.1,2009年版的6.3.1.1);更改了下腿型的试验程序(见6.1.1,2009年版的7.1.1);更改了下腿型冲击器的标定(见7.1,2009年版的8.1);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见第8章);增加了标准的实施(见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H
1范围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GB24550—2024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的技术要求、试验规定、试验程序以及冲击器的标定、同一型式判定和标准的实施。
本文件适用于M1类和N1类汽车,但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点在前轴中心横向平面之前或驾驶员座椅R点与前轴中心横向平面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100mm,且最大总质量大于2500kg的M1类车辆;也不包括驾驶员座椅R点在前轴中心横向平面之前或驾驶员座椅R点与前轴中心横向平面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100mm的Ni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84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ISo3784道路车辆碰撞试验中冲击速度的测量(Roadvehicles—Measurementofimpactvelocity in collision tests)
ISO6487道路车辆碰撞试验中的测量技术设备(Roadvehicles一Measurementtechniquesinimpact tests—Instrumentation)3术语和定义
GB150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正常行驶姿态
normal rideattitude
车辆处于40km/h速度正常行驶时的状态。注1:处于整车整备质量状态的车辆置于水平面上,模拟驾驶员和一个乘员的配重分别放置于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上,前排座椅放置于前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后的第一个锁止位置,轮胎气压为制造厂规定的轮胎气压,前轮处于直线行驶的位置,车辆悬架处于制造厂规定的状态。电子和辅助设备(如液体、工具、灭火注2:整车整备质量为带有车身以及确保车辆正常运行所需全部装配设备、器、标准备件、轮挡、备胎等),燃油箱(如有)加入占总容量90%的燃料,其他液体加到制造厂所规定容量的车辆质量。驾驶员和乘员的配重质量均为75kg,由座椅上的模拟人体质量68kg和7kg模拟行李质量组成,模拟行李放置在后行李舱(或放置在前行李舱)。3.2
groundreferenceplane
地面基准平面
在车辆正常行驶姿态下,过车辆所有轮胎最低接触点的水平面。注:该平面是真实的或是假想的。如果车辆静止于地面上,则与地面水平面是同一平面;如果车辆从地面上举起以便获得保险杠下部的额外间隙,则高于地面水平面。1
GB24550—2024
前部结构
frontstructure
车辆所有前端外部结构,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不包括前风窗上横梁、A柱以及A柱后面的结构注:包括但不限于保险杠、发动机罩、翼子板、流水槽、刮水器转轴、前风窗玻璃、前风窗下横梁等。3.4
保险杠bumper
位于车辆前部且具有装饰、吸收和缓解冲击功能的外部构件。注:包括在低速正面碰撞时保护车辆的所有结构及其附件。3.5
wraparounddistance;WAD
包络线
在车辆正常行驶姿态下,使用软尺在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前部结构横向移动,软尺的一端在车辆前部结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几何轨迹。注1:软尺的一端与地面基准平面接触且处于拉紧状态,垂直地落在保险杠前表面的下面,软尺的另一端与车辆前部结构接触(见图1)。
注2:选择适当长度的软尺来确定1000mm包络线(WAD1000)、1700mm包络线(WAD1700)、2300mm包络线(WAD2300)。
包络线确定方法
侧视图
包络线
b)俯视图
包络线确定方法示意图
发动机罩前缘bonnetleadingedge车辆前部结构上部外侧边缘。
注:包括发动机罩、翼子板、前照灯上部和侧面组件以及其他附件。3.7
bonnetleadingedgereferenceline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
用长1000mm的直尺与发动机罩前表面的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注1:几何轨迹由当直尺平行于车辆的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50°以及直尺底端距地面为600mm时与发动机罩前缘接触点所构成(见图2)。对于发动机罩上表面倾斜50°的车辆,直尺是连续接触或多点接触而2
不是一点接触,此时直尺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40°来确定基准线。GB24550—2024
注2:如果在该横向位置上直尺底端首先与车辆接触,则这些接触点作为基准线的构成部分。如果在该横向位置上直尺项端首先与车辆接触,则WAD1000几何轨迹作为基准线的构成部分。如果保险杠上缘与直尺接触,则保险杠上缘为发动机罩的前缘部分。直尺
发动机罩前缘
侧面基准线sidereferenceline
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示意图
用长700mm的直尺平行于车辆横向垂直平面且向内倾斜45°,并保持与车辆前部结构的侧面相接触时,直尺与车辆侧面最高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注:见图3。
侧面基准线
侧面基准线示意图
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
bonnetrearreferenceline
在拆除刮水器的刮片和刮臂的状态下,用直径为165mm的球与前风窗玻璃保持接触,在车辆前部结构上横向滚动时,球与车辆前部结构(前风窗玻璃除外)的最后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注1:见图4。
注2:当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与侧面基准线没有交叉时,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延伸和/或改用半径为100mm的半圆模板来确定。模板由薄的柔性材料制成,在任何方向能弯曲为单曲面。模板防止形成双曲面或复杂的曲面,导致模板褶皱。模板材料推荐使用泡沫覆以薄的塑料板,以便模板紧贴车辆表面。将模板放置于水平平面上,在模板上从A到D标记四个点(见图5)。将模板放置在车辆上使点A和点B与侧面基准线重合。在保证点A和点B与侧面基准线重合的条件下,使模板逐渐向后滑动直到模板的圆弧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相接触。在整个过程中,模板尽可能沿着车辆发动机罩上部区域的外部轮廓进行曲线移动,不使模板产生褶皱或折叠。如果模板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的接触线是切线并且切点位于点C和点D所围圆弧的外侧圆弧上,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延伸和/或改用沿着与侧面基准线相接触的模板的圆周圆弧来确定(见图6)。注3:
如果模板点A和点B与侧面基准线相接触的同时,模板不能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相切或模板与发动机罩后3
GB24550—2024
面基准线的接触点位于点C和点D所围成的圆弧内,则使用另外的模板,该模板的半径以20mm的增量逐渐增大,直到模板能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相切且模板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的接触点位于点C和点D所围成的圆弧外。
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
图4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示意图
R100mm
标引序号说明:
1-角A;
2-角B;
3-点C;
4-点D。
5半圆模板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1-前风窗玻璃;
2一修正前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3一修正后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4-半圆模板;
5一侧面基准线;
6一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
5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和侧面基准线的相交示意图3.10
角点 corner reference point
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与侧面基准线的最外侧交点。示例:见图7。
图7角点示意图
发动机罩上部区域bonnettoparea由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和侧面基准线所围成的区域。3.12
third of the bonnet top
发动机罩上部区域三等分
GB24550—2024
在车辆横向平面内,用软尺沿发动机罩上部区域外轮廓将侧面基准线之间的区域三等分,5
GB24550—2024
成人头型发动机罩上部试验区域adultheadformbonnettoptestarea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区域的界限是:前边界:WAD1700或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在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外部轮廓向后移动a)
82.5mm,在车辆同一横向方向上取最后位置;b)后边界:WAD2300或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向前82.5mm,在车辆同一横向方向上取最前位置;c)侧边界:侧面基准线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外部轮廊向内移动82.5mm。3.14
childheadformbonnettoptestarea儿童头型发动机罩上部试验区域车辆前部结构的外表面区域,区域的界限是:a)前边界:WAD1000或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在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外部轮廓向后移动82.5mm,在车辆同一横向方向上取最后位置;b)
后边界:WAD1700(含WAD1700)或发动机罩后面基准线向前82.5mm,在车辆同一横向方向上取最前位置;
c)侧边界:侧面基准线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沿着车辆外部轮廓向内移动82.5mm。3.15
发动机罩上部试验区域bonnettoptestarea由成人头型发动机罩上部试验区域和儿童头型发动机罩上部试验区域共同构成的区域。3.16
不透光遮蔽区域
opaqueobscuration
防止光线穿过的区域。
注:包括玻璃黑色喷涂区域,但不包含遮阳涂层区域(减少光线穿过的区域)、点状喷涂区域、文字或图片。3.17
前风窗玻璃试验区域windscreentestarea车辆前风窗玻璃外表面区域,区域的界限是:a)前边界:不透光遮蔽区域与透光区域的交接处沿着玻璃外部轮廊向后移动100mm的位置,若不存在不透光遮蔽区域,则从玻璃材料前部可见边界开始测量;b)后边界:WAD2300或前风窗玻璃材料后部可见边界向前移动130mm,在玻璃同一横向方向上取最前位置;
侧边界:不透光遮蔽区域与透光区域的交接处沿着前风窗玻璃外部轮廓向内移动100mm,若不c)
存在不透光区域,则从玻璃材料侧面可见边界向内开始测量。注1:当测量点位于前风窗玻璃测试区域内并处于WAD1700之前(含WAD1700)时,进行儿童头型试验;当测量点位于前风窗玻璃测试区域内并处于WAD1700之后时,进行成人头型试验注2:对于a)和c),100mm的距离是通过软尺垂直于不透光遮蔽区域边界线的切线并沿着车辆外表面拉紧确定;对于b),130mm的距离是通过软尺垂直于前风窗玻璃后部边缘切线并沿着车辆外表面拉紧确定。3.18
保险杠上部基准线upperbumperreferenceline;UBRL行人与保险杠有效接触点的上部界限。注1:长700mm直尺平行于车辆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20°,沿着车辆前部横向移动并保持与地面和保险杠表面相接触时,直尺与保险杠最高接触点所形成的几何轨迹(见图8)。注2:为避免直尺与保险杠以上结构接触,可缩短直尺长度。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