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4092-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4092-2024
中文名称: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 for sports-park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5-28
实施日期:2024-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675068
相关标签:
体育
公园
配置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97.220运动设备和设施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文教、体育、娱乐用品>>Y55体育设施及器械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宋云飞 侯亮 阳琳赟 陈晓巍 朱美倩 李玮 于小鸥 罗倩 吴宝智 孙晓磊 吴楠 韩旭 李晓峰 申宝华 王峰 陶文宇 蒙漓波 李鸣 杨改荣 刘巍 黄易 王福 赵鹏 路源 刘秀平 胡时辉 郑磊 刘辉 王国正 朱倩雯
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西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江苏省体育装备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56)
提出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体育公园的基本要求、体育项目和场地设施配置要求,给出了根据陆地面积予以的体育公园的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公园的体育项目配置和场地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
标准内容
ICS97.220
CCS Y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092——2024
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 for sports-park2024-05-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9-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
基本要求
规划设计
用池配比
6体育项目配置
场地设施配置
健身设施
标识系统
安全设施
信息化设施
其也配置
附录A(规范性)
常规运动场地尺寸要求
附录B(资料性)单位运动人群数量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参考文献
GB/T44092—2024
GB/T44092—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体育示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标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西省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江苏省体育装备中心、贵州省体育文化宣传信息中心、华舰体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什土要起草人;宋云飞、侯亮、阳琳、陈晓巍、朱美倩、李玮、于小鸥、罗倩、吴宝智、孙晓磊、吴楠、韩旭、李晓峰、申宝华、王峰、陶文宇、蒙漓波、李鸣、杨改荣、刘巍、黄易、王福、赵鹏、路源、刘秀平、胡时辉、郑磊、刘辉、王国正、朱倩雯。Ⅲ
GB/T44092—2024
体育公园建设是破解群众“健身去那儿”问题、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满足群众运动需求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制定本文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第八十五条的规定,通过实施本文件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关干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本文件是指导我国体育公园建设的基础性标准,旨在构建普遍适用于体育公园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配置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公园条件等公共场所配建健身设施,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V
1范围
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GB/T 44092—2024
本文件规定了体育公园的基本要求、体育项目和场地设施配置要求,给出了根据陆地面积予以的体育公园的分类。
木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休育公园的休育项目配置和场地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干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GB/T15566.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7部分:运动场所GB17498(所有部分)固定式健身器材GB19079(强制性部分)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GB19272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24436
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
GB/T34279笼式足球场围网设施安全通用要求GB/T34419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配置要求GB/T44090登止健身步道配置要求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G/T191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JGJ153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体育公园
sports-park
以体育健身、运动休闲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
GB/T 44092—2024
4分类
体育公园根据陆地面积进行分类,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体育公园分类
5基本要求
5.1选址
公园陆地面积(A)
0.4≤A<4
4≤A<6
6≤A<10
A≥10
主要服务半径(R)
5.1.1项目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应符合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5.1.2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空间,采用复合利用的方式建设体育公园。应融入城镇绿地系统或慢行网络。
5.1.3应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和发展趋势相适应.优先布局建设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5.1.4应符合GB501802018中5min生活圈、10min生活圈、15min生活圈的规划要求,均衡布点。5.1.5应避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区域:a)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等地质和自然灾害高发地区;b)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自然生态红线保护区;c)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地区。5.2规划设计
5.2.1应统筹考虑城镇规划布局、土地占用规模、居住人口规模、区域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地区功能、产业布局、场所定位、可持续发展等情况。沿城镇主,次干道的体育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和规模,应与城镇交通和行人走向、流量相适应。5.2.2体育公园的整体空间效果应和谐美观,应因地制宜布局健身设施,体育元素与公园风貌协调互适。健身设施的建设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破坏自然景观,5.2.3应统筹考虑体育公园与服务半径内其他健身设施之间的功能协调和面积配比。宜通过设置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灵活设计场地尺寸等方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5.2.4体育公园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见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5.2.5公园和各类健身设施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无障碍设计应符合GB50763的规定。5.2.6应通过控制健身设施与建筑物的距离、设置动静分区、绿化种植等方式降低体育公园使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2.7应采用绿色、生态的工程设计手段和施工方式,采用节地、节能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2
5.2.8应体现体育文化元素,体现地域性、民族性和我国传统文化特征。GB/T 44092—2024
5.2.9宜为运动人群提供舒适的运动环境,包括必要的冬季日照和夏季遮阴、较高的绿视率水平。5.2.10公园和各类健身设施宜满足适儿化和适老化设计的要求。5.3用地配比
体育公园用地应包括绿化用地、健身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体育公园用地配比应以公园陆5.3.1
地面积为基数进行计算,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体育公园用地配比
公园陆地面积(A)
0.4≤A<4
4≤A<6
6≤A<10
A≥10
绿化月地占比
注1:体育公园中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运动场地,计人园内绿化用地面积。健身设施用地
注2:公园中实际开展水上运动的水域面积计入健身设施用地,并根据水上运动面积配建配套设施(包括船艇码头,艇架、艇库,修理和维护设施,公共厕所、更衣室、淋浴间等公共卫生设施,救援站点)。5.3.2体育公园应分别计算绿化用地、健身设施月地、配套设施用地和水上运动用地的面积及配比。体育公园月地面积应按照表3的规定进行统计。表3体育公园用地面积统计
用地类型
绿化用地
健身设施用地
健身步道用地
健身广场用地
健身器材用地
运动场地用地免费标准bzxz.net
配套设施用地
水上运动用地
注1:开展水上运动的公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以公园陆地面积和水体面积的和为基数进行计算。注2。如有其他用地,在“备注”一栏中注明内容,5.4命名
体育公园宜采用以下命名法:【特征要素]+体育公园,其中“[特征要素]”为专名,“体育公园”为通名。特征要素宜选择园区内主要景观名称、主题体育项目名称或省、市、区(县)等各级行政区域名称。3
GB/T440922024
体育项目配置
6.1体育公园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数量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体育项目数量
体育公园分类
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数量
“体育项目具体见《关于重新公布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通知》。6.2经营高危险性休育项目应符合GB19070的规定。6.3各地方体育公园宜设置符合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7
场地设施配置
7.1总则
7.1.1场地设施的规格、数量、材质、标识、性能、功能等应满足开展体育项目的规则要求。7.1.2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物理隔离。7.1.3可具备举办赛事活动的场地,并配备相应设施条件。7.2健身设施
7.2.1一般要求
7.2.1.1体育公园健身设施配置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体育公园健身设施配置
体育公园分类
健身步道
≥1(线性)或≥0.3(环形)
≥1(线性)或≥0.3(环形)
健身广场
运动场地
单位为个
健身器材
包括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各类体育公园应建设常规健身设施不少于1项,7.2.1.2
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7.2.2健身步道
7.2.2.1健身步道按照运动形式主要分为健走步道、登山步道和骑行道。7.2.2.2健走步道规定如下:
a)道路本体的宽度不应少于2m,坡度不宜大于8°;GB/T 44092—2024
b)线性健走步道的长度不应少于1km,环形健走步道的长度不应少于300m;c)道路面层应采用合成材料、彩色沥青、木制材料等;d)步道宜申接各类健身设施,并应避免健身设施问的互相干扰;e)健走步道不应与机动车混行,宜根据路面材料和使用情况,限制非机动车通行;健走步道宜在距离3km之内设置休息区。f
登山步道应符合GB/T44090的规定。7.2.2.3
骑行道规定如下:
a)道路本体单行线宽度不应少于2m;b)道路面层可用彩色沥青、合戌材料等骑行道不应与机动车道混用;
d)骑行道最小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m,骑行道与其他道路交叉时,路口应有减速标志牌及5m以上开阔视野;
e)骑行道宜在距离6km之内没置休息区。7.2.3健身广场
7.2.3.1广场地面应平整,无明显凸起和凹陷,可预留灯光和音响的接入条件,7.2.3.2宜使用防滑铺地材质铺设场地。7.2.3.3宜根据当地气侯环境综合考虑夏季遮阴和冬季日照条件,7.2.4运动场地
7.2.4.1常规运动场地的建设应符合JG/T191的规定,场地尺寸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7.2.4.2其他运动场地的建设应符合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相关要求7.2.4.3可根据公园实际情况,在保障运动安全的前提下建设非标准运动场。7.2.4.4场地应有给水设施,保证场地的清洗和维护保养,应保证设施安全性,北方地区应考虑冰冻对给水管线、闸阀的影响。
7.2.4.5场地应有排水设施,应根据场地使用的面层材料和基础的渗水性能,设置明排水或暗排水设施,不应造成活动人员伤害的隐患或影响场地划线。7.2.4.6对天气条件有要求的运动场地应提供当日天气、环境、水文等情况报告。7.2.4.7球类场地可采用建设下沉广场、种植自然植被、设置围网等方式加以防护。如建设笼式足球场,围网应符合GB/T34279的规定。7.2.4.8宜利用公园自然场地开展体育运动,宜多功能复用场地。运动场地在同一时间开展两项及以上体育项目时,各体育项目之间应设置连续性隔离带。注:不同时间在同一空间开展不同运动的,做好场地复用设计和场地划线工作。7.2.4.9宜在符合相关防洪标准、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公园白然水域空间,建设码头,开展水上运动,冬季宜在保证运动者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临时冰上运动场地7.2.4.10具备山地条件的场地宜因地制宜设置山地户外体育项目。7.2.4.11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场地条件设置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配置应符合GB/T34419的规定。
7.2.5运动器材
7.2.5.1应配备与所开展体育项目配套的器材装备。器材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体育项目S
GB/T44092—2024
竞赛规则的要求。
7.2.5.2可配备供运动人群租赁的器材装备。7.2.6健身器材
7.2.6.1室外健身器材应符合GB19272(所有部分)的规定。同定式健身器材应符合G317498的规定。
7.2.6.2健身器材配置应合理划分运动功能区域,适用于各类运动人群。宜布局在临近公园出入口、健身广场或主要运动人群活动区域,且与城镇道路保持一定距离。7.2.6.3青少年体育锻炼器材的配置应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7.2.6.4器材用于残疾人使用时应符合GB24436的规定。7.3标识系统
7.3.1应在明显位置配置公共信息标识,如位置引导标识、安全警示标识、信息提示标识等,各类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4的规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应符合GB/T15566.7的规定。
7.3.2应设置标牌对以下内容进行公示:a)运动人群安全须知;
b)场地、器材使用须知
c)场地开放信息(场地功能介绍、开放时间、使用途径等):d)体育文化宣传、运动宣传信息:c)场地、器材建设管理信息(建设单位、维护管理单位、报修电话等);f)健身步道起点、终点、距离、方位、路况等信息7.4安全设施
7.4.1应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安全操作、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巡检、设备维修等各项管理制度;并有紧急疏散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事故处理制度等。7.4.2应具有场地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疏散标识醒目,位置合理。7.4.3应有救护车、消防车等可直接到达的应急通道,应急通道畅通。7.4.4应有广播、照明、消防、安防、应急、疏散等设备和设施。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照明应符合CJ45中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明要求,运动场地照明应符合JGJ153的规定。7.4.5应有视频监控、紧急报警、应急广播等安全保障设施,应覆盖出入口集散区、主要健身场地和运动人群密集活动区等重要场所。7.4.6应有医疗救护设施、常规医疗急救药品及设备,宜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7.5信息化设施
7.5.1应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的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体育公园数据应符合数据分级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共享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7.5.2宜建立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客流监测、安全应急、消防联动、环境管理、进出人员追溯等功能。
7.5.3宜建立体育公园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场地预定、电子导航、健身指导、科学健身宣讲、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公共服务功能,并集成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7.5.4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体育公园的统计,包括体育公园用地面积统计、运动人群数量统计、运营管理数据统计。运动人群数量统计可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或实时监测的方式,单位运动人群数量的数学6
统计分析方法见附录B
GB/T44092—2024
7.5.5宜配置智慧场地、智慧步道、智慧显示屏、智慧健身器材、智能体质监测设备、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等智慧化辅助设施。
7.5.6宜配置智能淋浴、更衣、储物、自助售货等智慧化服务设施。7.6其他配置
7.6.1其他公园设施的设置应符合GB51192的规定,7.6.2应根据体育公园所开展的体育项目配备足够的从业人员。有职业资格要求的特殊岗位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正书。
7.6.3应有公共厕所、饮水设施或平介矿泉水、纯净水售卖机、售卖区域等公共卫生设施,宜根据公园实际情况配备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设施宜布局在健身设施附近。7.6.4宜具备公众责任险,向运动人群宣传投保意识。7.6.5宜配置综合性体育文化宣传教育场馆或长廊,设置体育文化相关雕塑等。7.6.6宜使用固定的时间段,划分固定区域,为服务半径内的中、小学生提供长短跑、引体句上、仰卧起坐、实心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对应项目的活动场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