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6764-2024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GB/T 26764-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764-2024

中文名称: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ultifunctional high-speed highway condition monito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5-28

实施日期:2024-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6575641

相关标签: 多功能 快速 检测 设备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土木工程>>道路工程>>93.080.30道路设备和装置

中标分类号:公路、水路运输>>公路运输>>R19公路养路机械及其使用与维修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26764-201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5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常成利 车霄宇 巩建 陈洁 张凯 杜赓 毛利建 魏中华 卜凡民 刘福海 周刚 湛文涛 刘彦涛 钱敬之 荣建 赵彦飞 吴宇凡 杨亚鹏 吕进刚 余文瑞 刘磊

起草单位: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交建筑集团北京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奥科瑞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衡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

提出单位: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的组成及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随机文件和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_93.080.30
CCS R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764—2024
代替GB/T26764—2011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Multifunctional high-speed highway condition monitor2024-05-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9-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成及功能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随机文件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计算程序附录B(规范性)车辙包络线计算模型附录C(规范性)SMTD计算方法
附录D(规范性)跳车计算方法
附录E(资料性)弯道试验方法
附录F(资料性)紧急制动或快加速试验方法附录G(资料性)
超低速试验方法
GB/T26764—2024
GB/T 26764—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764—2011(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与GB/T26764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跳车、磨耗、几何数据和逆反射亮度系数的术语和定义(见3.6~3.9);b)更改了“组成及功能”(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c)增加了承载车辆公告符合性要求[见5.1..1d]]d
增加了探地雷达采用一体化结构集成方式与承载车连接的要求[见5.1.1.1e];e
更改了里程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2、5.3、6.4,2011年版的5.2、6.5);f)
增加了路面损不检测系统技术要求中的三维数据采集方式(见5.1.4.1);删除了路面损不识别准确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1年版的5.4.2、6.7),g)
h)增加了平整度、车辙、构造深度、跳车、探地雷达和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系统的数据统计方法(见5.1.5.2、5.1.6.2、5.1.7.2、5.1.8.2、5.1.9.2、5.1.11.2);i)增加了构造深度和磨耗检测系统、跳车检测系统、探地雷达检测系统、几何数据检测系统和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系统等检测装置和软件的通用要求、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7~5.1.11、5.3、6.9~6.13);
更改了地理位置信息采集装置的测量误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6.5,2011年版的5.3、6.6);k)增加了裂缝最小分辨宽度和路面损坏面积测量误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3、6.6);更改了车辙检测系统的测量相关系数技术要求(见5.3.2011年版的5.6.1);1)
m)更改了平整度和车辙的测量重复性检验、速度影响误差检验、测量相关性检验的式验方法(见6.7.3~6.7.5、6.8.3~6.8.5,2011年版的6.8.2~6.8.4、6.9.3~6.9.5);n)增加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RD计算程序,车辙包络线计算模型和跳车计算方法(见附录A、附录E和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交建筑集团北京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奥科瑞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衡正工程质量检则有限公司、胡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北通华公路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京炜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成利、车霄宇、巩建、陈洁、张凯、杜,毛利建、魏中华、卜凡民、文刘福海、周刚湛文涛、刘彦涛、钱敬之、荣建、赵彦飞、吴宇凡、杨亚鹏、吕进刚、余文瑞、刘磊。本文件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Ⅲ
1范围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GB/T 267642024
本文件规定了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的组成及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随机文件和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的生产、检验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4267
光电测距仪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力法GB/T16311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9953数码照相机分辨率的测量GB25254
货车及挂车车身反光标识
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multifunctionalhigh-speedhighwayconditionmonitor可白动检测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构造深度、磨耗、跳车、几何数据、道路结构内部状况、逆反射亮度系数、道路前方图像和地理位置等丙项及以上路况信息的一体化智能检测装置,3.2
路面损坏
pavementdistress
导致路面技术状况或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的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的统称。3.3
平整度roughness
导致车辆颠簸的路面表面相对于理想平面的竖向偏差。注:以国际平整度指数表示。
车辙rut
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注:以路面横断面最大辙撤槽深度衡量车辙大小GB/T267642024
构造深度texturedepth
规定区域内路表面开口孔隙的深度。注:又称宏观纹理深度。根据测试区域和计算模型的不同,主要有TD.SMTD、MPD种简称。3.6
跳车 bumping
由路面异常突起或沉陷等损坏引起的车辆突然颠簸。注:以路面跳车程度表示。
磨耗wearing
路面表面构造磨损状况。
注:以路面磨耗率表示。
几何数据geometric data
道路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注:以横坡度、纵坡度、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表示。逆反射亮度系数coefficientof retro-reflected luminance观测方向的光亮度与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上的法向照度之比。4组成及功能
4.1组成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以下简称“检测设备”)主要由承载车、里程测量装置、功能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检测设备组成示意见图1,其中,功能检测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系统;
一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平整度检测系统;
-车辙检测系统;
构造深度和磨耗检测系统;
跳车检测系统;
探地雷达检测系统;
一几何数据检测系统;
-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系统;
一前方图像采集系统。
承载车
4.2功能
里程测量装置
功能检测系统
图1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组成示意图数据处理系统
检测设备应满足不封闭交通条件下工作的要求,检测设备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如下。a)里程测量,能够准确为数据处理系统提供里程信息,并为各系统提供统一的驱动信号。2
GB/T26764—2024
b)地理位置信息采集,能够利用基于卫星的大地坐标定位装置,自动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软件技术与单程信息自动关联
路面损坏检测,能够利用平面图像采集装置或路面三维数据采集装置,自动检测包含裂缝、修c
补等损坏类型信息的路面图像,通过人工或自动识别分析,获得路面损坏分类的统计数据。d)平整度检测,能够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加速度计等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路面纵断面坡度变化信息,通过平整度模型计算处理,获得平整度数据。e)
车辙检测,能够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等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路面横断面形状信息,通过车辙模型计算处理,获得车撤深度数据。f
构造深度和磨耗检测,能够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等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路面纹理信息,通过构造深度模型计算处理,获得构造深度数据和路面磨耗数据。跳车检测,能够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等测量装置和惯性参照装置,自动检测路面纵断面相对高g)
程信息,通过跳车模型计算处理,获得跳车数据h)探地雷达检测.能够利用二维或三维探地雷达等测量装置,获得反映道路结构状况的电磁波回波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成像,获得结构层厚度及路下病害体信息数据。i)
几何数据检测.能够利用陀螺仪、角度加速度计等装置,自动检测路面横向和纵向角度变化及平纵线形曲率变化数据,通过几何模型计算处理,获得道路几何数据。j)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能够利用特种光源的发射、接收等测量装置,自动检测路面标线的逆反射亮度信息,通过数据后处理,获得逆反射亮度系数。前方图像采集,能够利用图像采集装置,自动采集道路前方景观图像,通过平面图像信息的处k)
理,获得路域环境、交通安全设施等信息。1)
数据处理系统.包括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采集软件具有同源驱动实集、存储和多源数据位置自动统一功能,采集软件的主界面可以实现全系统采集控制和运行监控,并具有设置检测路线、起点桩号、检测方向、检测车道、采样间距、保存位置和显示方式等参数的基本功能,允许检测过程中实时交准与核对里程桩号;数据处理软件具有分指标计算处理功能,可实现单一指标或多指标的统计和评价。
5技术要求
5.1通用要求
5.1.1整车要求
5.1.1.1外观
检测设备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
a)外观整洁,各部件完好,连接紧固,无缺损。检测设备外挂部分需喷涂或粘贴反光标志,承载车后部应喷涂“道路检测”等警示性安全标识b)
语或配置可变警示信息电子屏,安装警示灯等装置。警示性安全标识语为永久标志,清晰可辨、无遮挡,其外廓总面积不小于承载车后部投影面积的60%。承载车工作状态的外廓尺寸符合GB1589的要求。c
d)承载车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产品公告目录。探地雷达采用一体化结构集成方式与承载车连接。e)
5.1.1.2电气设备
检测设备的电气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3
GB/T26764—2024
a)承或车内部铺设防静电绝缘地板,外部配备防静电装置:b)配备满足检测设备需要的稳定供电系统及安全用电保护装置,具备外部电源供电的接口条件;c)车载供电系统具备持续工作供电的能力,保证电能质量,满足车载设备用电需求;d)其他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符合GB/T5226.1和QC/T413的要求。5.1.1.3防护等级
检测设备外部携挂装置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一2017中IP55的要求5.1.2里程则量装置
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等测量装置用于单程测量,装置应能提供统一的驱动信号5.1.3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系统
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如北斗等)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应能自动关联地理位置信息与桩号信息,采集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应以5m为间隔记录并保存。5.1.4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5.1.4.1检测装置
路面损坏检测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包括面阵成像、线扫成像、激光数字成像、三维数据成像等,根据需要配置辅助照明。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能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路面类型的路面损坏;b)路面图像或路面二维数据采用纵向连续检测方式c)路面图像是正视图像,具有准确的位置信息,图像的纹理清晰、亮度均匀,能用于自动识别5.1.4.2软件
检测设备应配备人工识别软件或自动识别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路面损坏识别结具计算路面破损率或路面损坏扣分值。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并保存路面图像或路面三维数据:b)数据处理采用自动识别技术时能人工辅助识别、复核和更正路面损坏,能保存识别标注图结果;
c)具有10m、100m、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力能。10m区间的路面破损率以区间内路面各类损坏面积乘以权重或换算系数后除以路面检测面积后得到,100m、1000m区问的路面破损率以区问内的全部10m区问路面破损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1.5平整度检测系统
5.1.5.1检测装置
平整度检测应采用基于惯性参照系的纵断面激光测量技术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能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工路面等不同路面类型的平整度;b)检测位置为单侧或双侧轮迹带中心线:c)加速度计的标称量程不低于土2g。5.1.5.2软件
平整度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
a)实时显示并保存路面纵断面检测数据。按附录A要求实时计算并保存10m区间的单侧或双4
例轮迹带中心线国际平整度指数(IRI)b)在检测条件异常时,软件具有辅助判断并标记无效数据的功能GB/T 267642024
c)具有10m、10Cm、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10m区间平整度以单侧10m区间IRI测值或双侧轮迹带中心线10m区间IRI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00m、1000m区间平整度以区间内的全部10m区间平整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1.6车辙检测系统
5.1.6.1检测装置
车辙检测应采用多点激光共梁或线结构光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横向采样间距不大于300mm.纵向采样间距不大于200mm;b)基于多点激光共梁技术的车辙检测装置,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标称测量范围应不小于200mm。5.1.6.2软件
车辙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
实时显示并保存横断面检测数据。按照附录B实时计算并保存每个断面的左侧车辙深度值、a
右侧车辙深度值和断面车辙深度值,断面车辙深度值取左、右两侧车辙深度值的较大值。在横断面数据出现异常或数据不完整时,软件具有自动判断并标记元效数据的功能。b)
c)具有10m、10Cm、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10m区间车辙深度以区间内全部断面车辙深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00m、1000m区间车输深度以区间内全部10m区间车辙深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1.7构造深度和磨耗检测系统
5.1.7.1检测装置
构造深度和磨耗检测应采用激光断面测量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纵向采样间距不大于2mm;
b)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位置:双线检测时,传感器布置在左、右两侧轮迹带的中线位置,三线检测时,传感器布置在左、右两侧轮迹带和车道的中线位置。5.1.7.2软件
构造深度和磨耗软牛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并保存路面纹理检测数据。按附录C计算并保存10m区旬的构造深度。b)
具有10m、100m、I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轮迹带10m区间构造深度以左、右轮迹带测线10m区间构造深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00m、1000m区间的构造深度以区间内全部10m区间构造深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车道中线10m区间的构造深度以车道中线测线10m区间构造深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00m、1000m区间的构造深度以区间内全部10m区间构造深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c)1)m区间构造深度按照路面磨耗率模型计算路面磨耗率,100m、1000m区间的路面磨耗率以区间内全部10m区间磨毛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1.8跳车检测系统
5.1.8.1检测装置
跳车检测采用单激光或激光组测纵断面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能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路面的跳车;5
GB/T267642024
b)检测位置为左、右轮迹带中心线,纵断面采样点间距不大于100mm。5.1.8.2软件
跳车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
a)实时显示并保存纵断面检测数据。具有自动剔除桥梁伸缩缝等异常数据及自动消除道路纵断线形影响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安附录D计算并保存10m区间左、右轮迹带中心线的跳车数及跳车程度。
b)具有10m、100m、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跳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10m区间跳车以左、右轮迹带中心线跳车检测结果按跳车程度分类统计求和,100m、1000m区间跳车结果以区间内的全部10m区间跳车结果按跳车程度分类统计求和。5.1.9探地雷达检测系统
5.1.9.1检测装置
道路结构内部状况检测采用二维或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检测设备采用多通道二维探地雷达或三维探地雷达等不同类型、不同频率的设备,多通道二维探地雷达的通道数不少于8个,三维探地雷达的通道数不少于16个。检测路面结构层厚度的探地雷达天线标称主频应不低于1GHz,检测道路结构内部缺陷的探地雷达天线标称主频为100MHz~1GHz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的纵向采样间隔不大于200mm,道路结构内部缺陷检测的纵向采样间b)i
隔不大于50mm。
5.1.9.2软件
探地雷达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并保存每个通道天线的原始扫描信息。探地雷达数据能够关联道路桩号和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解算、重构、识别等信息处理,能获得路面结构层厚度或道路结构内部缺陷的平面位置和埋深等信息。
具有10m、100n、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结构层厚度的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区间统b)
计结果包括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代表值。c)具有道路结构内部缺陷病害卡自动生成与统计报表功能。病害卡内容包括道路结构内部缺陷的类别、平面位置、埋深和图像等。5.1.10几何数据检测系统
5.1.10.1检测装置
几何数据检测采用加速度计和惯导系统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检测指标包括道路横坡度、纵坡度、平曲线由率和竖曲线曲率等;b)采样间隔不大于0.5m,样本输出间隔不超过1m。5.1.10.2软件
几何数据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保存承载车的姿态信息,通过几何模型计算及滤波技术能获得横坡、纵坡、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等儿何数据:
b)具有根据采集数据模拟展示道路三维的功能。6
5.1.11逆反射亮度系数检测系统5.1.11.1检测装置
GB/T 267642024
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采用30m几何光学测量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检测装置能单侧或双侧配置,光源与光接收器位置满足30m几何光学测量原理,即:标称入射角为88.76°,标称观测角为1.05°;b)光接收器与光源的光谱匹配,满足检测白色标线和黄色标线的要求;c)满足抗环境光干扰的要求,在昼间户外光照条件下测量仪能正常工作;d)满足高速移动测量要求,样本输出间隔不超过1m。5.1.11.2软件
逆反射亮度系数软牛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保存标线图片和逆反射亮度系数,绘制逆反射亮度系数的波动图。b)具有10m、100m、1000m等不同区间长度的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统计计算、保存和展示功能。10m区间统计结果包括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和合格率.100m、1000m区间统计结果汇总统计10m区间的统计结果,包括区间内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和合格率。5.1.12前方图像采集装置
5.1.12.1检测装置
前方图像采集采用面阵成像技术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a)图像是前视图像,采样间隔不大于10m;b)图像能够关联难号及地理位置信息;c)图像纹理清晰、亮度均匀,检测结果按照JPEG等通用格式保存。5.1.12.2软件
前方图像软件应满足如下要求:a)实时显示、保存前方图像,能设定图片采栏间隔及图片分辨率;b)具有路域环境、交通安全设施的自动识别功能,5.2工作不境条件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能满足我国不同地区检测要求。作业环境应满足如下要求:
环境温度:-10℃~5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海拔高度不超过5500m;
路面无积水、积雪、冰及污染;d
风力低于6级,
5.3性能要求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7
GB/T 26764—2024
地理位置信息
采集系统
路面损坏
检测系统
平整度
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
构造深度和
磨耗检测系统
跳车检测系统
探地雷达
检测系统
几何数据
检测系统
表1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性能要求项目
里程测量误差
静态定位偏差率
横向检测宽度/m
裂缝最小分辨宽度/mn
路面损坏面积测量误差
激光测距传感器
测量示值误差/mmbZxz.net
测量重复性
速度影响误差
测量相关系数
激光测距传感器
测量示值误差/mm
横向检测宽度/m
测量重复性
速度影响误差
测量相关系数
激光测距传感器
测量示值误差/mm
测量重复性
速度影响误差
测量相关系数
激光测距传感器
测量示值误差/mm
测量重复性
速度影响误差
≤10 cm
测量示
值误差
>10 cm
空耦大线
地耦天线
空耦天线
地耦天线
雷达天线覆盖宽度/m
道路结构内部缺陷检出率
(空洞、脱空)
测量示
值误差
50m曲线半径/m
测量重复性
速度影响误差
卫星信号覆盖良好时,平面偏位大于2m的测点比例不大于5%
不小于车道宽度的70%
符合GB/T14267的规定
符合GB/T14267的规定
符合GB/T14267的规定
符合GB/T14267的规定
不小于车道宽度的40%
≥9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