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757-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0757-2024
中文名称: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lassification of basic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 containing from 7% to 50% carbon
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发布日期:2024-05-28
实施日期:2024-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577257
相关标签:
含量
碱性
致密
耐火
制品
分类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81.080耐火材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耐火材料>>Q40耐火材料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2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秀华 李勇 薛庆斌 孙洋 崔娟 田志宏 王晓远 马晨红 刘响 符耀钰 陈坤 田晶晶 陈博
起草单位: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濮耐昆钢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3)
提出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3)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的分类和命名。本文件适用于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注: 所有制品可以外部包裹金属片,可以内加金属片或金属纤维增强。
标准内容
ICS 81.080
CCSQ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757—2024
代替GB/T30757—2014
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
耐火制品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basic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 containing from7% to 50% carbon
(IS 10081-3: 2003, Classification of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Part 3: Basic products containing from 7% to 5o% residual carbon, MOD)2024-05-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12-01实施
GB/T30757—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0757一2014《残碳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与GB/T30757一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更改了分类依据、制品种类和牌号、原料特性、结合形式的名称及描述(见第4章,2014年版的b)
3.1~3.5):
更改了命名的描述方式(见第5章,2014年版的第4章)。c)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0081-3:2003《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的分类第3部分:碳含量7%~50%的碱
性制品》。
本文件与ISO10081-3:2003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4.2对应ISO10081-3:2003中的3.2和3.3。本文件与IS010081-3:2003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930(见第3章),方便术语的查找和使用;4.1a)对应IS010081-3:2003中的3.1a)和3.1b),分类依据变为四种,种类和牌号合并,使内容衔接更具连贯性;
-4.2中选择适用的国家标准代替国际标准,GB/T17732代替ISO10060、GB/T21114代替ISO12677、GB/T34332代替ISO10058,并且增加了适用的GB/T16555检测方法。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分类》;删除了ISO10081-3:2003“范围”中的注1。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濮耐昆钢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秀华、李勇、薛庆斌、孙洋、崔娟、田志宏、王晓远、马晨红、刘响、符耀钰、陈坤、田晶晶、陈博。
本文件于201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
耐火制品分类
本文件规定了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的分类和命名。本文件适用于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注:所有制品可以外部包裹金属片,可以内加金属片或金属纤维增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30757—2024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555
GB/T17732
GB/T18930
GB/T21114
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致密定形含碳耐火制品试验方法(GB/T17732—2008,ISO10060:1993,MOD)耐火材料术语
耐火材料
ISO 12677:2011,MOD)
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
熔铸玻璃片法(GB/T21114一2019,菱镁矿和白云石耐火制品化学分析方法(GB/T34332一2017,ISO10058-1:2008、GB/T34332
ISO10058-2:2008、ISO10058-3:2008,MOD)3术语和定义
GB/T1893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分类
分类依据
碳含量7%~50%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按以下四项准则进行分类:a)
制品种类和牌号;
原料特性;
结合形式;
后期处理。
制品种类和牌号
分别用以下通用符号表示制品种类:镁碳质(MC);
镁钙碳质(MLC)(含石灰和/或合成的MgO-CaO共烧结料);1
GB/T30757—2024
镁白云石碳质(MDC)(含天然白云石烧结料);白云石碳质(DC)(含天然复合共烧结料)。制品种类和牌号如表1所示,化学分析选用GB/T16555、GB/T17732、GB/T21114或GB/T34332的规定进行。
制品种类可以按照氧化镁含量、碳含量以及抗氧化剂的有无划分牌号。不含抗氧化剂的制品牌号制品按以下两个原则划分牌号:如表1所示。
制品的氧化镁含量;
制品的碳含量。
对于镁钙碳质、镁白云石碳质和白云石碳质制品,各个牌号均对CaO含量进行了规定。含抗氧化剂制品种类的牌号分类原则与上述相同,在名称中加“A”,表示存在抗氧化剂。表1
制品种类
镁碳质
镁碳、镁钙碳、镁白云石碳和白云石碳质制品分类烧后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Mgo
MC98/7
MC98/10
MC98/15
MC98/20
MC98/25
MC98/30
MC95/7
MC95/10
MC95/15
MC95/20
MC95/25
MC95/30
MC90/7
MC90/10
MC90/15
MC90/20
MC90/25
MC90/30
MC85/7
MC85/10
MC85/15
MC85/20
MC85/25
MC85/30
Mg0≥98
Mg0≥98
MgO≥98
Mg0≥98
Mg0>98
MgO≥98
95≤Mg0<98
95≤MgO<98
95≤MgO<98
95≤Mg0<98
95≤MgO<98
95≤Mg0<98
90≤Mg0<95
90≤MgO<95
90≤Mg0<95
90≤MgO<95
90≤Mg0<95
90≤Mg0<95
85≤Mg0<90
85≤Mg0<90
85≤MgO<90
85≤MgO<90
85≤Mg0<90
85≤Mg0<90
碳含量(质量分数)/%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制品种类
镁碳质
镁钙碳质
镁碳、镁钙碳、镁白云石碳和白云石碳质制品分类(续)表1
MC80/7
MC80/10
MC80/15
MC80/20
MC80/25
MC80/30
MLC80/7
MLC80/10
MLC80/15
MLC80/20
MLC80/25
MLC80/30
MLC70/7
MLC70/10
MLC70/15
MLC70/20
MLC70/25
MLC70/30
ML60/7
MLC60/10
MLC60/15
MLC60/20
MLC60/25
MLC60/30
MLC50/7
MLC50/10
MLC50/15
MLC50/20
MLC50/25
MLC50/30
MLC40/7
MLC40/10
MLC40/15
殿烧后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Mgo
80≤Mg0<85
80≤Mg0<85
80≤Mg0<85
80≤Mg0<85
80≤Mg0<85
80Mg0<85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70≤Mg0<80
70≤Mg0<80
70≤Mg0<80
70Mg0<80
70≤Mg0<80
70≤Mg0<80
6060≤Mg0<70
60≤Mg0<70
60≤Mg0<70
60≤Mg0<70
60≤Mg0<7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40Mg0<50
40≤Mg0<50
40≤Mg0<50
Cao≥10
Cao≥10
Cao≥10
Cao≥10
Cao≥10
Cao≥10
Cao≥20
Ca0≥20
Cao≥20
Cao≥20
Cao≥20
Cao≥20
Cao≥30
Cao≥30
Cao≥30
Cao≥30
Ca0≥30
Cao≥30
Cao≥40
Cao≥40
Cao≥40
Cao≥40
Cao≥40
Cao≥40
Cao≥50
Ca0≥50
Ca0≥50
GB/T30757—2024
碳含量(质量分数)/%
7≤c<10
10≤C<15
15≤20
20≤C<25
25≤C<30
30≤C<5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7≤<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30
30≤C<50
7≤c<10
10≤c<15
15≤C<20
GB/T30757—2024
制品种类
镁钙碳质
镁白云石碳质
镁碳、镁钙碳、镁白云石碳和白云石碳质制品分类(续)牌号
MLC40/20
MLC40/25
MLC40/30
MDC80/7
MDC80/10
MDC80/15
MDC80/20
MDC80/25
MDC70/7
MDC70/10
MDC70/15
MDC70/20
MDC70/25
MDC60/7
MDC60/10
MDC60/15
MDC60/20
MDC60/25
MDC50/7
MDC50/10
MDC50/15
MDC50/20
MDC50/25
MDC40/7
MDC40/10
MDC40/15
MDC40/20
MDC40/25
殿烧后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Mgo
40≤Mg0<50
40≤Mg0<50
40≤Mg0<50
MgO<40
Mgo<40
Mgo<40
MgO<40
MgO<40
Mgo<4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80≤Mg0<90
70≤Mg0<80
70≤MgO<80
70≤Mg0<80
70≤Mg0<80
70≤Mg0<80
60≤Mg0<70
60≤Mg0<70
60≤Mg0<70
60MgO<70
60≤Mg0<70
50≤MgO<6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50≤Mg0<60
40MgO<50
40≤Mg0<50
40≤Mg0<50
40≤Mg0<50
40≤Mg0<50
Cao≥50
Cao≥50
Ca0≥50
Ca0≥50
CaO≥50
Cao≥50
Cao≥50
Ca0≥50
Cao≥50
Cao>10
Cao≥10
Ca0≥10
Cao≥10
Ca0≥10
Ca0≥20
Ca0≥20
Ca0≥20
Cao≥20
Cao≥20
Ca0≥30
Ca0≥30
Cao≥30
Cao>30
Ca0≥30
Cao≥40
Cao≥40
CaO0≥40
Cao0≥40
Cao≥40
Cao≥50
Ca0≥50
Cao≥50
Cao≥50
Ca0≥50
碳含量(质量分数)/%
20≤c<25
25≤C<30
30≤c<50
7≤<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30≤C<50
≤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10
10≤C<15
15≤<20
20≤C<25
25≤c<30
7≤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7≤<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C<10
10≤c<15
15≤C<20
20≤C<25
25≤C<30
制品种类
白云石碳质
原料特性
镁碳、镁钙碳、镁白云石碳和白云石碳质制品分类(续)表1
DC40/7
DC40/10
DC40/15
DC40/20
DC40/25
应按以下四种原料特性进行分类:a)
烧结天然料;
烧结合成料;
共烧结料(镁钙质);
电熔料。
结合形式
应按以下三种结合形式分类:
殿烧后样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Mgo
Mgo<40
Mg0<40
MgO<40
MgO<40
Mgo<40
Cao≥50
Ca0≥50
Ca0≥50bzxz.net
Cao≥50
Cao≥50
有机化学结合:在室温或800℃及以下温度形成的结合;碳结合:烧成形成结合(800℃以上);无机化学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结合。后期处理
GB/T30757—2024
碳含量(质量分数)/%
10≤C<15
15≤<20
25≤c<30
若制品进行了后期处理,应按以下三种后期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分类:a)
热处理(温度可高至800℃);
烧成(温度高于800℃);
浸渍。
碳化后碳含量7%~50%(质量分数)的碱性致密定形耐火制品的命名应包括第4章中给出的四个分类依据:制品种类和牌号、原料特性、结合形式和后期处理。示例1:牌号为MC95/10的镁碳质制品,天然烧结镁砂和电熔镁砂、有机化学结合、热处理。示例2:牌号为MC85/10A的含抗氧化剂的镁碳质制品,烧结合成镁砂、有机化学结合、热处理、浸渍。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