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7625.5-200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00电磁兼容性(EMC)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EC 61000-3-7: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7191
页数:30页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04-0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张文亮、徐达明、聂定珍、万保权、蒋虹
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广播电力工业局
归口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
提出单位:国家电力公司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用于决定大型波动负荷(产生闪烁)接入公用电力系统的一些基本原则。 GB/Z 17625.5-2000 电磁兼容 限值 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 GB/Z17625.5-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Z 17625.5—200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1000-3-7:1996《电磁兼容第3部分:限值第7分部分: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推荐了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方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是《电磁兼容限值》系列国家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以下标准:GB17625.1-1998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17625.3-2000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17625.4—2000
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畸变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GB/Z17625.5—200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 A、附录B、附录C、附录D 和附录E为提示的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力公司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广州电力工业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文亮、徐达明、聂定珍、万保权、蒋虹。146
GB/Z17625.5-2000
IEC 前言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由所有参加国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促进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有关标准化的全部问题的国际-一致。为此,除开展其他活动之外,还出版国际标准,标准委托由技术委员会制定。任何对制定项目感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均可参加。与IEC有联络的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也可参加这一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两组织间的协商确定的条件密切合作。2)由于各技术委员会都有来自对相关制定项目感兴趣的所有国家的代表,所以IEC对有关技术内容作出的正式决定或协议都尽可能地表达国际一致的意见。3)所产生的文件可采用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以推荐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一致,IEC国家委员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把IEC国际标准转化为其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对相应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与IEC国际标准之间的任何分歧均应在标准中清楚地说明。5)IEC不对符合标准与否的争议表态,也不对任何声称符合某一标准的设备承担责任。IEC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在特殊的情况下,技术委员会可以出版下列类型之一的技术报告。
·类型1,当尽管经过再三努力仍不能作为国际标准出版时;·类型2,当这个主题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或者由于任何其他原因在今后而现在不能马上同意作为国际标准时;
·类型3,当技术委员会在例行出版国际标准的过程中,搜集到各种资料,例如“科学发展动态”时。第1类和第2类技术报告自出版时起到决定它们是否能够成为国际标准的三年内会受到复审。第3类的技术报告直到认为他们提供的资料不再有效或有用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复审。IEC61000-3-7是第3类技术报告,是由以下委员会制定的:IEC技术委员会77(电磁兼容)的77A分技术委员会(低频现象)。该技术报告是·IEC61000的第3部分第7分部分,按照IEC导则107,它具有基础EMC出版物的地位。
本标准文本基于下表中的文件:委员会草案
77A/136/CDV
表决报告
77A/154/RCV
上表中的表决报告中可找到表决通过本技术报告的全部信息。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和附录E仅作参考。147
GB/Z 17625.5-2000
IEC 引言
本标准是IEC61000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的构成如下:第一部分:综述
综合考愿(概述、基本原理)
定义、术语
第二部分:环境
环境的描述
环境的分类
兼容性水平
第三部分:限值
发射限值
抗扰度限值(由于它们不属于产品委员会的责任范围)第四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
试验技术
第五部分:安装和减缓导则
安装导则
减缓方法和装置
第六部分:通用标准
第九部分:其他
每一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分部分,它们作为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出版。148
1范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电磁兼容限值
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
发射限值的评估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Limits-Assessment of emission limits forfluctuating loads in MV and HV power systemsGB/Z 17625. 5-2000
idt IEC 61000-3-7:1996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用于决定大型波动负荷(产生内烁)接人公用电力系统的一一些基本原则。其主要自的在于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南,以保证对所有被接入系统的用户都有合适的供电质量。因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所给出的指南必须要以某些假定为根据,所以并不保证这些方法对所有的闪烁问题总是能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应该灵活地使用所推荐的方法,并应就工程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全部或部分地采用给出的评估程序。关于产生波动的设备能否接入电力系统的问题最终由供电公司快定。与电压波动有关的问题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来自光源的闪烁效应;
电压幅值有超出可接受的容许范围的危险。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重点主要放在控制或限制闪烁,但也有一章涉及电压幅值的变化及其影响。注
关于系统电压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下列术语:1
低压(LV)指的是UN≤1kV;
中压(MV)指的是1kV高压(HV)指的是35kV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网络的作用比它的标称电压更重要,例如:可能会对一个用于配电的高压系统给出一个“规划水平”(见第3章),这是一个位于中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之间的水平。2负被理解为整个用户的设备。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及指导性技术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及指导性技术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idtIEC60050(61):1990)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dtIEC61000-3-3:1994)GB/Z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4-03批准2000-12-01实施
GB/Z 17625. 5—2000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dtIEC61000-3-5:1994)IEC60868:1986闪烁计—-功能和设计规范3基本概念
闪烁计国际标准(见IEC60868)提出了两个表征闪烁严酷度的量:P(由每10min一个周期所得到的值,“st\表示“短时\)和Pi(由每2h一个周期所得到的值,It”表示“长时”)。与电压质量标准有关的闪烁一般是用Ps和/或Pit来表示的,从一组12个连续的Ps值可以推导出Pit:P
(1)
通常是在波动负荷的公共耦合点处(PCC),即在本标准中所述的MV级或HV级进行闪烁测量。然而,应该记得有关限制的背景是由于LV用户可能受到的骚扰。假定给闪烁计接上照明灯的电压,则不考虑LV配电系统的电压而采用相同的限值。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120V的灯对电压波动的敏感性不及230V的灯,而100V的灯则更不敏感(见图4)。单台设备或一个用户的总负荷的发射限值应该在电压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加以规定。在评估电压质量时要用到某些基本概念。为了使这些概念在评估方面是有用的,要根据它们应用的地点(位置)以及它们是如何测盘(测量的周期,采样时间,平均持续时间,统计方法)和计算等方面来加以定义。这里描述了这些概念并在图1和图2中进行了说明。有关定义可参见GB/T4365。兼容水平
兼容水平是用来协调供电网络组成部分的设备或由供电网络供电的设备的发射和抗扰性的参考值(见表1),以便保证整个系统(包括网络及所连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兼容水平利用以时间变量或空间变量表示的骚扰的分布,一般以整个系统的95%概率水平为基础。考虑到供电公司不可能在所有时间对网络所有各点进行控制,因此,应该以整个系统为基础,按兼容水平进行评估,而不对某个特殊位置的评估提供评定方法。
表1给出了在LV和MV系统中关于闪烁的兼容水平。表1在LV和MV系统中关于P.和Pi的兼容水平Pat
规划水平
兼容水平
规划水平是在规划时评估所有用户负荷对供电系统的影响时用的水平。供电公司为该系统的所有各电压等级规定了规划水平,并且规划水平可以认为是供电公司内部的质量目标。由于随着网络结构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划水平,所以只可能给出一一些指示值。作为例子,可以看到在表2中给出的P和P的规划水平。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表2MV、HV和EHV电力系统Ps和Pit的规划水平的指示值MV
规划水平
HV-EHV
1 这些值是根据假定 MV 或HV 系统与 LV 系统之间的传递系数为 1 来选择的。2实际上,从HV到LV的传递系数(TPatHL)常常比1要小,TPatHL的典型值是0.8。在这种情况下,HV系统的规划水平指示值变为LpuHV=0.8/0.8=1.0。150
GB/Z17625.5—2000
3表2中的规划水平不用于控制诸如电力系统故障等不可控事件产生的闪烁。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其余部分给出了利用这些规划水平评估每个要求接入系统的用户的程序。评定程序
应按IEC 60868进行测量,持续测量时间最少为一个星期。根据一个星期观测期间测得的Ps值,将可以得到P和Pi的累积概率函数(CPF)以及推导出百分值Pst95%、Pst99%、Plt95%和Pl199%:Pt99%不宜超过规划水平,
Pit99%不宜超过规划水平。
4把95%到99%的百分数分布值进行比较可能是有用的。如果它们之间的比大于1.3,就应该调查发生差异的原因。然后应该剔除可能异常的测量结果(例如由于雷暴引起的)。值得注意,关于一个星期的观测周期,超过 Pav99%的时间总计 100 min。从理论上讲,波动负荷可能在这段时间。5
内连续地产生严重的闪烁并引起投诉。经验表明;与持续时间相类似的负荷循环在一星期内可能出现多次,而非。
普通的负御循环(例如娱乐场所等)可能星期有次,通常持续时间长达1.5 h~2 h。图1和图2说明了上述的基本概念。它们力图强调这些基本变量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兼容水平
规划水平
概率密度
系统驱扰水平
抗扰度
试验水平
设备抗扰度水平
骚扰水平
图1用包括整个系统的时间/位置的统计分布说明电压质量基本概念的图示兼客水平
规划水平
评估水平,
概率密度
某位置处的
骚扰水平
当地设备
抗扰度水平
骤扰水平
图2用关于整个系统中某处的时间统计分布说明电压质量基本概念的图示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见图1),在某些场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干扰,因此在骚扰水平的分布和抗扰度水平之间有明显的重叠。规划水平一般等于或小于兼容水平,它们是由网络的业主规定的,抗扰度试验水平是根据有关标准的规定或者是由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商定的。在电力系统的大多数地方(图2只是一个例子),骚扰水平的分布和抗扰度水平没有重叠或只有很少的重叠。因此干扰根小,设备能令人满意地执行其功能。发射水平
来自某波动负荷的发射水平是假定没有其他波动负荷存在时,在电力系统中产生的闪烁水平。为了151
GB/Z 17625.5—2000
把用户总负荷的闪烁发射与发射限值比较,最小的测量周期应为一个星期。根据观测期间测量的P值,将可得出P和P的累积概率函数(CPF)并推导出百分值Pst99%和Pitg9%i。
一Pst99%:不宜超过发射限值Epani一Pltg9%i不宜超过发射限值Eplti。实际上,这些发射水平一般可从得到的与负荷和系统有关的数据来评估,它们也可能直接测量。在背景骚扰低的情况下(Ps≤0.5)在PCC处的闪烁水平应该按下列两种情况进行测量:一接有用户的波动负荷;
一不接人用户的波动负荷和任何补偿设备,应该利用立方求和法则从第一种情况下的闪烁值减去第二种情况下的闪烁值(见图6)。这种方法给出了用户的一般闪烁发射值:当在PCC处现有的P值大于0.5时,由于以前的方法会导致显著的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更精确的方法。例如,通过模拟把用户的负荷注入到供电系统的模型中可以估算出只由用户发出的闪烁发射。也可以采用某些其他的方法。
4基本原则
所提出的关于接受波动负荷的估算方法取决于用户的协议功率,产生闪炼的设备的功率和引起闪烁的设备的功率和系统特性。其目标在于把来自各用户的负荷总注人水平限制到不致超过规划水平。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确定了一种三级评估法,这三个等级可以按顺序使用或单独使用。第1级:扰发射的简化估算
对于用户安装的小型电气设备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必经供电公司进行专门的闪烁发射的评估。这些小型设备的发射一般由制造商负责限制。例如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是一个产品类标准,这个标准对连接到LV系统的设备规定了闪烁发射的限值。由于下列原因,当前还没有关于MV设备的发射标准:-中压等级的电压在1kV和35kV之间变动;一国际上对中压系统还没有规定基准阻抗。即使没有基准阻抗,也有可能规定关于MV系统(甚至HV系统)拟自行地接受用户设备的准则。假如总波动功率或用户的协议功率相对于在PCC处的短路容量较小,就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估算。第7章说明了关于采用第1级评估的特殊准则。第2级:与用户协议功率成比例的发射限值如果某负荷不满足第1级准则,则应该结合系统吸收闪烁的能力来评估产生闪烁的设备的特殊性质。系统的吸收能力是根据规划水平导出的,并且按照每个用户对系统总容量的需求分摊给各用户。在中压系统,当把规划水平分摊给各用户时,也应当考虑从高压系统导出的骊扰水平。这个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系统是满负荷的,并且所有用户最多都只注人各自的限值,那么总的骚扰水平将等手规划水平。在第7章给出了把规划水平分摊给各用户的一个程序。第3级:在特殊和根据不充足的情况下,接受高的发射限值在特殊情况下,用户可能请求接人骚扰发射超过第2级中允许的基础限值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商定容许接人畸变负荷特殊的条件。为了确定这些特殊的条件,必须对现有和将来的系统特性进行存细地研究。
注:按应用第7章、第8章推荐的方法所得到的发射限值是力图使闪烁水平低于规划水平。应用第9章推荐的另一152
GB/Z17625.5—2000
种方法是为了限制快速电压变化的幅值,责任范围
用户应负责保证在PCC处的发射低于由供电公司规定的限值。供电公司应遵照国家的要求负责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完全控制骚扰水平。供电公司必须提供用于评估用的网络数据,评估程序(见图3)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来设计的,即来自用户的闪烁发射不致引起整个系统的闪烁水平超过规划水平和兼容水平。然而,所推荐的方法并不保证总是不超过这些水平。
最后,当有必要鉴定减少骚扰发射的最佳方法时,供电公司和用户应相互配合。用户有责任选择减少这种发射的方法的设计。
供电部门
选择规妞水平Lpn和 Lrl
第1级
评估允许的当地负
荷的总闪烁发射
Gpa和Gpi
第2级
第3级
评估第用户
在允许的总闪
炼发射中的份额
Ept和EPki
根据实际情况和
其他的发射评估
预期的骤扰水平
按特殊条件接受
As/S (7. 1)
研究把发射减少到可
接受水平的方法
图3评估程序框图
功率变化量
△S和频度r
评估在PCC处
预期的闪炼发射
(其中计及可能的
减缓措施的效果)
5对发射水平评估的一般指南
GB/Z17625.5—-2000
应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对最不利的情况预测闪烁水平,对于每天和每季度的生产和负荷预报情况允许有些变化,因为将来对网络会有增加或改变以及某些计划停电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评估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内发射水平更详细的资料可参见另一份IEC出版物[1了1)然而,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给出了一些预测闪炼严酷度的简化方法,见附录A。这些方法是以“Pa=1曲线”(图4和表3)为基础的。它们对规则矩形的电压变化是有效的,并且相应于所感兴趣的LV配电系统的电压有不同的特性曲线[2]。10
100010000
每分钟矩形电压变化的次数
图4Pst1曲线(关于规则矩形的电压变化)注:两次连续的电压变化(一次正方向,一次反方向)组成一个“循环”,即每秒钟两次电压变化表示为1Hz的电压波动。
表3规则矩形的电压变化(Pst=1)r,min-l
1)方括号内的数字指的是附录E中参考书目的序号。154
6合成的结果
GB/Z17625.5—2000
可从下面的公式求出由各种负荷引起的短时闪烁严酷度的一般合成关系,式中Pa是要进行合成的各单个闪烁严酷度的水平:
早期研究表明:系数m所采用的值取决于主要波动源的特性,并且可以分成如下的5种类型:m二4:只用于由电弧炉,尤其是为了避开同时进行熔炼所引起的电压变化的求和;(2)
m二3:这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电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发生电压变化的危险率是小的。对不相关的扰的合成分析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一类。当对同时发生电压变化的危险率的大小有怀疑时,就要用这个系数;
m=3.2:这种选择是与P=1曲线的直线部分的斜率相配合的一m一2:在可能出现重登的随机噪声时用这个系数,例如几台电弧炉同时进行熔炼的阶段;-m=1,在电压变化同时出现率很高的情况下,合成的P.将会达到用这个系数算出的值。最近的研究指出:与测量结果最符合的求和法则取决于P.的百分值,这个百分值通常是供评估用的。例如在有两台,电弧炉的实例中,分析表明:对于 Par50% ,m1;对于 Pst75% ,m2;对于 Pst90% ,m3;对于 Pt99%,m~4。同一实例还表明:对于 Pin99%,m~3。一般地,广泛使用m一3这个值(立方和法则)已经有多年了。虽然已经发现给出了保守的结果,但一般地还是可以接受的。本标准中对P和Pi的求和用的就是这个值\:(3)
1)由于采用立方和法则,常常习惯于用等效的严酷度指示值A代替P,普如令A.=P,以简化计算。某些国家为了简化起见,系统地采用 A代替 P。这种替换的结果对于估算由多个闪烁源产生的总骚扰 A时给出一个线性的关系式:A.一ZiAti。此外,考虑到长时闪烁严酷度是由观紊周期内发生的 P.值立方和的平均值的立方根得出的,所以,长时闪烁严醋度也可以用等效的严酪度指示值A来表示:Al=Pi一Z,P/N一A/N。由于使用等效的严酪度指示值,从而简化了长时闪烁严酷度的计算。因此,计算变成为短时闪严酷度的微单平均,并在估算由多个闪烁源产生的等效长时闪烁严酪度也可以采用线性相加:Air=Z,Alti。应当记住:因为Pa是非线性的,所以A,和相对电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线性的。因此,相应于所考虑问题把两个严醛度指未值互换是有用的。以下给出用A.和Al表示的兼容水平和规水乎,表1'LV和MV电力系统中用A和A表示的兼容水平兼容水平
表2'LV、MV和EHV电力系统中用A和An表示的规划水平指示值规划水平
HV-EHV
注:在选用这些值时,假定 MV和一侧的 HV之间以及 MV和另一侧的 LV之间的传递系数约等于 1。155
7MV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的发射限值7.1第1级:骚扰发射的简化估算GB/Z 17625.5-2000
在第1级,可以批准小负荷接人,而不必对发射特性或供电系统的响应进行详细的计算。注:对于低压设备,见GB17625.2(每相输人电流≤16A)或者GB/Z17625.3(每相输人电流>16A)。(4)
如果在PCC处的功率变化AS在下列限值的范围内,则可以不必作进一步的分析,即可接受波动负荷接人系统。这些限值与每分钟电压变化的次数有关(在发生一次电压降落后,紧接着又恢复,则意味著有两次电压变化):
表4与每分钟电压变化次数有关的相对功率变化的第1级限值每分钟电压变化次数
10r200
K=(AS/S)mx,%
注:功率变化AS 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被考虑设备的護定功率 S(例如,对于电动机应该取起动时的视在功率,即它可能是 4S一(3~8)S)。
7.2第2级:与用户协议功率成比例的发射限值第2级能够使接在公用供电系统上的用户之间分配允许的总的闪烁发射闪烁骚扰在辐射型电力系统中的传播遵从十分简单的规律:在某给定电压等级,给出的闪烁值将以一个带有一些衰减的较低的电压传送到系统的各部分(传递系数稍徽小于1,例如0.8)1)。一由于故障水平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而增加以及电压变化的同时率低,所以,实际上不考虑从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向较高电压等级的系统提供的闪烁(传递系数等于0)。7.2.1用户之间对总发射的分摊
首先,必须应用式(3)或式(4)来确定由本MV系统供电的所有波动负荷提供的总的闪烁水平。在MV系统中的实际闪炼水平是由于来自上一级HV系统的闪烁水平和连接到该MV系统的所有波动负荷所引起的总闪烁水平合成的结果。这个实际的闪烁水平不应超过该MV系统的规划水平。令:GpMv为本地负荷在MV系统中提供的最大的总闪炼水平,(用P.表示),Lp,Mv为MV系统中闪烁水平的规划水平;Lp,HV为上一级HV系统中闪烁水平的规划水平;Tp,HM为上一级HV系统到MV系统的传递系数。应用式(3)得出:2)
GpatMv - VLaMy-TPsHM - LisHy类似地,从(4)得:
GpIMV =- LPeMV - TiHM · LAHy(5)
为了举例说明,在一实际的MV系统中应用了式(5)和式(6),假设来自上一级HV系统的传递系1)一个用于P或Pc的传递系数0.8意味誉对于A,和A来说传递系数为0.830.5。2)对于A,或At,同样的式子是线性的:GAnMV -HAtMV-TAxtHM - LAstHYGAltMV - HAlMy-TAtHM · LAtHY156
(5′)
(6′)
GB/Z17625.5-2000
数是0.8,并假定HV和MV系统的规划水平如表2所示。表5给出了计算结果。1)表 5假定HV.系统的传递系数为 0.8,可接受的 MV负荷提供的 MV闪炼水平的例Gpretrv
注:P.或 PI用的传递系数THM0. 8,这是常用的数量级,而 TML通常保持接近于 1(TML一0. 95)7.2.2各用户的发射限值
对一给定的供电系统内的每一个用户,所允许的发射只是可接受的总发射中的一部分,这是由于还存在誉其他的用户。在该系统满裁时;根据用户的协议功率S;(S,=P:/cosg)和直接以 MV.供电的负荷的总功事之间的比,可以确定其分配的部分。之所以选择这种判据是由于协议功率代表了供电的用途,而且与它在电力系统投资费用中相应所占的比例也是有关系的。当沿誉配电系统的线路前行时,在正常情况下,供电容量和网络等值抗之间的关系不是恒定的,但在供电变压器的母线上容易确定这种关系。因此,比值S:/SMv看来是对每一个用户分配允许的闪烁发射的一种合理的判据。
按照这种概念,将允许分配给一个用户的不仅是网络供给他的负荷的容量,而且还有接受最高达规划水平的骚扰发射的能力以及可能的发射的协调。此外,所有的MV波动负荷可能不同时使用,故可引人同时率FmV于1(FMv的典型值是0.2~0.3)。考虑到推荐的求和法则(式(3)和式(4)),因而各用户的发射限值为:2)S
Ep GaMy'NSM'Fmy
Epni = GpatMv°
(8)
背景水平(BpuMv)偶而也会出现比正常分摊的要高(\正常分摊”与 /SMv一S,/SMv成比例);应该以考虑,以免超过规划水平。因此,在式(5)中(或类似的在关于长时闪炼的式(6)中)LPnMV,用/LrMv一BMv代替\)。对于兼容水平低于协议功率的用户,上述方法可能会得出过于严格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建议某些最小2
的发射水平总是应该大于短时和长时闪烁严度。这些基本的值如表6所示:\表 6基本的发射水平
1)对于A或AIm,相应的传递系数是THM=0.5,并且表5变为:假定HV系统的传递系数为0.8可接受的MV负荷提供的MV闪烁水平的例表5″
2)对于A或Al.这些式子变成:
Easn GastMy *
SM'Fmu
EAlti == GAltMV
3)或者更简单地,用(LAMy-BAatMv)代替 LaAaiMV。4)若折算成A.或A,则这个表变为:EAt
表6′‘基本的发射水平
GAlnMy
(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