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5193.10-2003 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GB 15193.10-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5193.10-2003

中文名称: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tes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3-09-24

实施日期:2004-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0565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100微生物学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3食品卫生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 15193.10-199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7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4-08-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徐应年、丁辰

起草单位:浙江医科大学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诱变性和/或致癌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用这种短期筛选方法可以检测出一些短期体外试验法所不能检出的诱变剂和/或致癌剂。 GB 15193.10-2003 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GB15193.10-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7.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15193.10--2003
代替GB15193.10—1994
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test2003-09-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5-01实施
GB 15193.10—2003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代替GB15193.10—1994《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本标准与GB15193.10—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在“范围”中增加了受试物的具体内容: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在“试剂”中,增加了“参考阳性对照物”: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thracene),2乙酰氨基(2-acetylaminofluorene),4-硝基喹啉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N-甲基亚硝胺(N-dimethylnitrosamine);
在UDS的液体闪烁计数显示法”中:增加“每组(包括对照组)至少做6个培养瓶。”在“UDS的放射自显影显示法”中,增加了“应同时设有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包括加S-9和不加 S-9两种情况”;
增加了“结果判定”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15193.10—1994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医科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应年、丁辰。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70
1范围
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GB 15193.10---2003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诱变性和/或致癌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用这种短期筛选方法可以检测出一些短期体外试验法所不能检出的诱变剂和/或致癌剂。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非程序性DNA合成unscheduledDNAsynthesis,UDs当DNA受损伤时,损伤修复的DNA合成主要在S期以外的其他细胞周期,称非程序性DNA合成。
3原理
正常情况下,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仅S期是DNA合成期。当DNA受损伤时,损伤修复的DNA合成主要在其他细胞周期,称程序外DNA合成,即 UDS,因此发现UDS增高,即表明DNA发生过损伤。
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用UDS的测量来显示DNA修复合成的主要关键在于如何鉴别很高水平的半保留DNA复制和水平较低(充其量只有半保留DNA复制的5%)的UDS。这可以用同步培养将细胞阻断于G1期并用药物(常用羟基脉)抑制残留的半保留DNA复制后显示。同步培养可用缺乏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的培养基(ADM)使DNA合成的始动受阻而使细胞同步于G1 期。在这些半保留DNA合成明显抑制和阻断了的细胞中,UDS即可用\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人增加显示。它可用放射自显影或液体闪烁计数法进行测量。4试剂与器材
4.1试剂
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双蒸水。4.1.1参考阳性物对照物:可用7,12-二甲基苯并葱(7,12-dimethylbenzathracene),2-乙酰氨基苏(2-acetylaminofluorene),4-硝基喹啉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N-甲基亚硝胺(N-dimethyinitrasamine)。
4.1.2细胞增殖用培养基:Eagle氏最低要求培养基(MinimalEssentialMedium,简称EMEM)85份,小牛血清15份,加人青霉素、链霉素贮存液1份,使青霉素、链霉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00单位及100μg/mL。EMEM培养基可选用各种商品供应之粉末培养基按生产厂商提供资料配制并除菌。4℃冰箱贮存。
4.1.3同步用培养基:不含精氨酸之Eagle氏MEM培养基(ADM)98份,小牛血清2份,青霉素、链霉素浓度同细胞增殖用培养基。
GB15193.10—2003
4.1.4Hanks平衡盐溶液(HBSS)贮液A:将氯化钠160g,氯化钾8g,硫酸镁(MgSO.·7H.0)2g及氯化镁(MgCl2·6H,O)2g溶于800mL双蒸水(50℃~~60℃)中。另取无水氯化钙2.8g溶于100mL双蒸水中。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后,加水至1000 mI,加人三氯甲烷2 mL,保存于4℃冰箱中。贮液B:将磷酸氢二钠(NazHPO4·12HzO)3.04 g(或 NazHPO.·2H2O1.2g)、磷酸二氢钾(KH,PO4·2H2O)1.2g(或KH2PO40.95g)、葡萄糖20g溶解于800mL双蒸水中,加人100mL0.4%酚红溶液(取酚红1g,溶于3mL1mol/I.氢氧化钠中,待完全溶解后,加人双蒸水中至250mL),加水至1000mL,加入三氯甲烷2mL,保存于4℃冰箱中。贮液C:1.4%碳酸氢钠以双蒸水配制。应用液的配制:取A液1份,B液1份,水18份,混合后分装于玻璃容器内;高压灭菌,4℃冰箱保存。用前加人1.4%碳酸氢钠,将pH调整至7.2~7.4。4.1.5磷酸缓冲液(无钙、镁的Dulbecco氏磷酸缓冲液)(pH7.4)取氯化钠8.00g、磷酸二氢钾0.20g、氯化钾0.2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O)2.89g溶于1000ml双蒸水中。
4.1.60.02%乙二胺四乙酰二钠或四钠(EDTA)溶液。取EDTA0.2g溶于无钙、镁之磷酸缓冲液中,使成1000mI。高压灭菌后使用。4.1.7抗菌素贮存液
取临床注射用青霉素G100万单位及链霉素1g之粉针,在无菌操作下溶于100mL之灭菌蒸馏水中,使青霉素及链霉素在溶液中之浓度分别为1万单位及10000μg/mL,使用时每100mL培养基中加人抗菌素贮存液1mL。
4.1.8大鼠肝微粒体S-9组分的制备:按GB15193.4执行。S-9混合液可按以下方式配制:将磷酸氢二钠(NazHPO·12HzO)86.8mg、磷酸二氢钾7.0mg、氯化镁(MgCl2*6HzO)8.1mg、6-磷酸葡萄糖(G-6-P)5.4mg、辅酶I(COⅡ)(纯度90%)4mg溶于ADM中,加人 1 mol/I.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溶液0.2 mL及大鼠肝 S-9 组分0.8 mL~4mL或20mL,并用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至7.2~7.4。4.1.9显影液及定影液(放射自显影用)4. 1.9.1 Kodak D-170 显影液
贮液:无水亚硫酸钠25g、溴化钾1g,水加至200mL。使用时用水稀释至1000mL,溶人Amitol(2-氨基酚盐酸盐)4.5g。
4. 1.9.2Kodak D-196 显影液
水(50℃)500mL,顺次溶入米吐尔(硫酸对甲氨基苯酚)2g,无水亚硫酸钠72g,对苯二酚8.8g,无水碳酸钠48g,溴化钾 4,加水至全量1000mI4.1.9.3停显液:98%冰乙酸15mL,加水至1000mL。4.1.9.4KodakF-5定影液
水(50℃)100mL,依次溶人海波240g,无水亚硫酸钠15g,28%乙酸48mL,硼酸7.5g,钾矾15g,加水至1000mL。
4.1.100.25mol/L及0.5mol/L高氯酸:70%高氯酸(售品)8.57mL,加水至100mL为1mol/L。4.1.11闪烁液:称取2,5-二苯基唑(PPO)5g、1,4-双-[5-苯基唑基-2]-苯(POPOP)300mg溶于甲苯中,使成1000mL。
4.2器材
应用一次性细胞培养用器皿及微孔滤膜,可避免繁琐的洗涤工作,并可提高实验质量。4.2.1玻璃类:在自来水中将污物冲净,在肥皂或洗衣粉溶液中煮沸5min,稍冷后在热肥皂水内反复洗刷,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干后浸于清洁液内过夜。取出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12次。再用蒸馏水冲洗72
GB15193.10—2003
2次,于蒸馏水中浸泡24h。取出后用蒸馏水再冲洗2次,烘干。所用玻瓶用纸包扎瓶口,移液管及滴管在近端管内塞人棉花栓后用纸包裹。4.2.2橡皮类:自来水中冲洗干净后,在肥皂水内煮沸,若为新购置的,则用4%氢氧化钠煮沸10min,再用4%盐酸煮沸10min。自来水流水冲洗2h以上。再于蒸馏水中煮沸2次,用蒸馏水冲洗后,浸泡于蒸馏水中24h,干燥后,用玻璃纸包装,置于容器内。4.2.36号玻璃滤器(除菌用):新购置的滤器浸人含少量亚硝酸钠的热硫酸内24h,蒸馏水抽滤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抽滤至中性,再用双蒸水抽滤2次,烘干后配上橡皮塞后包扎。滤器使用后立即用蒸馏水抽滤一次,随后用1%亚硝酸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浓度0.5mo1/L)抽滤后,浸于该硫酸溶液内(注意必须使滤板的两侧都浸于酸内)。清水冲洗后,用蒸馏水抽滤3次,干燥后,配塞包扎。4.2.4器材的消毒:对不带橡皮塞的玻具及金属用具可用十热火菌,温度升至140℃后,保持2h。橡皮类及带橡皮塞之玻具应用高压灭菌120℃30min。溶液除不耐热的应用抽滤除菌外,耐热的可用高压灭菌,一般用115℃10 min。
5操作步骤
5.1细胞的传代、维持和贮存
用于化学致癌物在体外培养细胞中诱发UDS的实验研究的哺乳类细胞的种类很多。人类细胞的UDS反应大于啮齿类细胞。在化学致癌性检测试验中很多人使用人类细胞。这有一个可取的优点,即某一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作评价时,可减轻因种属差异而导致推论错误的风险。使用最多的人类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 Hela细胞等。使用人羊膜细胞 FI. 株,是一种上皮细胞系,且该羊膜细胞富含有可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系。生长成单层的细胞,除去培养基。用Hanks平衡盐液(HBSS)洗涤后,用0.02%EDTA或0.1%胰酶溶液(于无Ca2+、Mg2+之磷酸盐缓冲液中)于37℃下处理数分钟使细胞退缩,细胞间隙增加。再用HBSS洗涤1次,加人适量培养基,反复吹吸,使细胞自玻面上脱下并分散于培养基中。取细胞悬液一滴,加于血球计数池中,计数四大格中的细胞数,计算出悬液中之细胞浓度(四大格的细胞数/4×104即为每毫升所含细胞数)。将细胞悬液生长培养基稀释至0.5×10°个/mI~1×10°个/mL。将上述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30mL培养瓶可接种3mL。100mL的培养瓶可接种10mL)。每次接种3份,长成融合单层后取其中瓶再按以上方法传代接种3瓶。另两瓶在证明传代成功后弃去或供实验所用,这样可保证细胞在实验中延续保持。有条件可按下法将细胞贮存于液氮中。若较长时间不用,不必在实验室中维持。在需要时取出经增殖后供实验所用。将细胞增殖至所需数量后,按上法制成细胞悬液(于生长用培养基中)。细胞浓度为1×10°个/mL~1.5×10°个/mL。在冰浴中,逐渐加人为细胞悬液总量10%的灭菌二甲基亚砜。然后将细胞悬液分装于洁净干燥之灭菌或细胞冻存专用塑料小管中,每份1mL。封口后,置于4℃中2h~3h,然后移至普通冰箱之冰室内 4h~5h,再移人一30℃~一20℃之低温冰箱内过夜。次日晨将安移人生物用液氮储存器内。需用时,将安或小塑料管锯(打)开,除去含有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加人适量之生长用培养基,并调整细胞浓度至10×104个/mL~15×104个/mI.。分种于细胞培养瓶中,37℃培养1h后,换培养基一次,将无活力之细胞除去,待长成融合单层后分传增殖维持于实验室中。5.2UDS的放射自显影显示法
将细胞增殖至所需数量后,按上述方法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悬于生长用培养基(EMEM85小牛血清15)中。浓度为0.5×105个/mL~1×105个/ml。将上述细胞悬液接种于置有小盖片(18mm×6mm)之培养瓶中,37℃培养1天~3天,使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至适当密度。培养瓶接种数目根据检品的数自、所选剂量级别而定。每一剂量作2个~3个样片,并另备4个~6个样本供溶剂对照和已知致癌物的阳性对照用。细胞在增殖培养后,按以同步培养用培养基(ADM补以1%小牛血清)作同步培养3天~4天。在实验前一日下午,加人溶于ADM之羟基脲(HU)溶液,使HU在培养基中之终浓度73
GB15193.10—2003
为10mmol/L。继续在37℃下孵育16h,然后将上述长有细胞之盖片置于含有不同浓度之检品、HU(浓度为10mmol/L)及3H-胸腺嘧啶核苷(5uCi/mL~10μCi/mL,30Ci/mmol)之同步用培养基中。37℃中孵育5h。以溶剂及已知致癌物为对照。检品及已知致癌物溶液在实验时新鲜配制。先将它们溶于适当之溶剂(蒸馏水、二甲亚矾、丙酮等)中,配成最高测试浓度100倍的储液。再依次以溶剂按10倍稀释,作成不同浓度之检品溶液。将各种浓度的检品溶液,加于培养基中,使溶剂的最终浓度为1%。应同时设有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包括加S-9和不加S-9两种情况。
孵育结束后,用HBSS充分洗涤,用1%柠檬酸钠溶液处理10min,随后用乙醇-冰乙酸(3:1)固定(4℃)过夜,空气中于燥后,用少量中性树胶,将盖片粘固于载玻片上,长有细胞的一面朝上,45℃烘烤24h
在暗室中,将适量之核-4乳胶移人浸渍用之玻璃器血中,置于40℃之水浴中令其融化,同时取等量之蒸馏水于一量筒中也置于该水浴中加热,待乳胶融化后,将热蒸馏水倾于乳胶液中,继续在水浴中加温,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等待10 min~20min,使气泡逸出。在以上准备过程中,将准备作自显影处理之玻片置于水浴之平台上预热。准备就绪后,将玻片垂直浸渍于1:1稀释之乳胶液中约5s,徐徐提出玻片,并将玻片背面之乳胶用纱布或擦镜纸拭去。将已涂有乳胶之玻片移人温度为29℃及一定湿度之温箱中(4h)待乳胶于滴。然后置于内置适量干燥剂(变色硅胶)袋之曝光盒中。曝光盒外包以黑色避光纸及塑料纸,置于4℃冰箱中曝光10天。曝光结束后,将玻片移人有机玻璃制成的玻片架上,在液温为19℃之D-170或D-196显影液中显影5min,在停显液中漂洗2min,在F-5定影液中定影6min~10min,再用水漂洗数小时。
细胞可在乳胶涂片前用地衣红(2%)冰乙酸溶液或在显影后用H.E或Giemsa染液染色。将玻片脱水透明后,用盖片封固。在油渍镜下,计数各样本细胞核上之显影银粒数,同时计数相当面积之本底银粒数,并自核上之银粒数减去。每张玻片至少计数50个细胞核,计出对照样本、各种浓度检品处理的样本及阳性致癌物对照样本中银粒数/核的均值及其统计量。5.3UDS的液体闪烁计数显示法
将实验用细胞悬于生长用培养基中,细胞浓度为0.5×105个/mL,将细胞接种于液体闪烁计数瓶中,每瓶1mL,并加人lC-胸腺嘧啶核苷终浓度为0.01μCi/mL(50mCi/mmol)。37℃中培养48h使细胞增殖并预标记,去培养基并用HBSS洗涤后,换以含!C-胸腺嘧啶核苷(0.01μCi/mL)之同步用培养基,在37C中进行同步培养2天~4天,同步培养结束后,于实验前一日下午去培养基,用HBSS充分洗涤后,加人含有浓度为10mmol/L羟基脲(HU)之同步用培养基,37℃中孵育16h,UDS的诱发同放射自显影显示法。细胞在含有HU及\H-胸腺啶核苷(5μCi/mL,30Ci/mmol)之同步用培养基中与不同浓度之检品接触5h,孵育结束后,去培养基及检品。以冷盐水洗涤2次,随后用冰冷之0.25mol/L过氯酸溶液处理2次,每次2min,以固定细胞并除去酸可溶性成分,再用乙醇处理10min以除去脂溶性成分及未掺入之标记物,干后以0.5mol/L~~1mol/L过氯酸0.5mL于75℃80℃之恒温箱中水解40min,使掺人之标记物释出。冷却后加人乙二醇乙醚3.5mI及闪烁液(PpO0.5%、POPOP0.03%,以甲苯为溶剂)5mL,振摇后使呈匀相,以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样本中之14C及\H的放射活性。每组(包括对照组)至少做6个培养瓶。标本中的\H放射活性即反映UDS中\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人量;而4C的放射活性反映实验细胞的数目或其DNA量,因此\H和1C放射活性之比(\H/14C)即为单位质量DNA或单位数目细胞中之UDS水平的反映值,若将溶剂对照的\H和14C比值作为100%(1.00),可计算出各个样本中对于对照变化量,并计算各种检品测试浓度的样本中的有关统计量。5.4受试物的代谢活性Www.bzxZ.net
建株细胞中药物代谢活化酶系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因此对一些需经酶性代谢活化才显示其DNA74
GB 15193.10—2003
损伤作用的化学物质,可在试验体系中加人以大鼠肝微粒体酶系及辅助因子组成的体外活化系统(S-9混合液),在检品接触时所用的培养基中,另溶人或加人氯化镁(MgCl2·6H2O)、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6-磷酸葡葡糖(G-6-P)、NADP(CoⅡ)及大鼠肝S-9组分,S-9组分所占比例视检品的亲脂性而变;亲脂性强的可用低百分数的S-9,反之,则所用S-9组分在活化系中之比例可高些。并加人HEPES(10 μmol/mL),以碳酸氢钠溶液将pH调至7.2~7.4。6
数据处理
可用“t检验”检验各检品接触与溶剂对照间差异有无显著性而做出判断。7结果判定
试验组处理的细胞\H-TdR掺人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或者最小剂量组反应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可判定为该试验阳性。受试物组处理的细胞\H-TdR掺人数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任何一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则认为受试物在该试验系统不引起UDS。判定结果时,应综合考虑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学意义。7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