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193.11-200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100微生物学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3食品卫生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4-08-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徐惟安、叶恩赐、祝慧娟、历曙光
起草单位:浙江医科大学、上海铁道医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遗传毒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GB 15193.11-2003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GB15193.11-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07.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193.11-—2003
代替GB15193.11-1994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Sex-linked recessive lethal test2003-09-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宝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5-01实施
GB15193.11—2003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代替GB15193.11—1994《果蝇伴性隐性致死实验》。本标准与GB15193.11—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在“范围”中增加了: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将“剂量及分组”改为与“操作步骤”并列的一章;在剂量及分组中,增加了“如果受试物毒性较小,受试物加人饲料的最大剂量可占饲料的5%。阳性对照物可用甲基磺酸乙酯、甲基磺酸甲酯、N-亚硝基二甲胺”;在“操作步骤”中,增加了“受试物配制”。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15193.11-1994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医科大学、上海铁道医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惟安、叶恩赐、祝慧娟、历曙光。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78
1范围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GB 15193.11—2003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遗传毒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含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2原理
2.1隐性基因在伴性遗传中的交叉遗传性,即雄蝇的X染色体传给F代雌蝇,又通过F,代传给F2代雄蝇。
2.2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能在半合型情况下于雄蝇中表现出来。据此,利用眼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并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关联的特征来作为观察在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的标记,故以野生型雄蝇(红色圆眼,正常蝇)染毒,与Basc(Muller-5)雌蝇(淡否色棒眼,在两个X染色体上各带一个倒位以防止F1代把处理过的父系X染色体和母系X染色体互换)交配,如雄蝇经受试物处理后,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致死,则可通过上述两点遗传规则于F2代的雄蝇中表现出来,并籍眼色性状为标记来判断试验的结果。即根据孟德尔分类反应产生四种不同表型的F2代,有隐性致死时在F,代中没有红色圆眼的雄蝇。3仪器与试剂
3.1仪器与器材设备
电热恒温于燥箱、生化培养箱、立体解剖显微镜、放大镜、空调机、麻醉瓶、牛奶瓶、大小玻璃试管(3cmX8cm、2cm×9cm)、试管盘及架、白瓷板、海绵垫、毛笔、海绵塞。3.2试剂
乙醚、75%乙醇、丙酮、吐温。
3.3培养基的制备
大小试管和海绵塞洗净后于120℃2h干燥消毒后备用。3.3.1蔗糖26g酵母粉4g,加水150ml。3.3.2玉米粉34g、酵母粉4g,加水150ml。3.3.3步骤:按3.3.1煮沸溶解后再按3.3.2倒人混匀、煮沸,然后加丙酸2mL,搅勾,分装于试管内,备用。
4实验动物
果蝇。雄蝇用3天~4天龄的野生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uster),雌蝇用Basc(Muller-5)品系3天~5天龄的处女蝇。
5剂量及分组
按常规方法求出ICso或LDsn值。然后按1/2LCs或LD5o为大剂量,1/5LDs,~1/10LDs为小剂量,另设阴性(或溶剂)及阳性(2mmol/LMMS)对照组。如果受试物毒性较小,受试物加人饲料的最大79
GB15193.11—2003
剂量可占饲料的5%。阳性对照物可用甲基磺酸乙酯、甲基磺酸甲酯、N-亚硝基二甲胺。6操作步骤
6.1受试物配制
一般受试物应溶解在水中,如受试物不溶于水,可用食用油、医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配成乳化液或悬浮液,然后再在给样前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避免用二甲基亚砜作为介质。受试物应于灌胃前新鲜配制,除非有资料表明以溶液(或悬浊液、乳独液等)保存具有稳定性。6.2处女蝇的收集
开始羽化后,清除管内所有成蝇,然后在6h~12h内收集的雌蝇即为处女蝇。将处女蝇放人新试管,一只管中不超过25只,以免过分拥挤。6.3接触受试物
受试物接触方法常用溶液饲养。受试物溶解后用1%~5%的蔗糖水稀释成不同浓度,试管内放人一团手纸,加人1m受试液使纸充分湿透,放人经饥饿4h的雄蝇进行喂饲,新配制的培养基冷却到55℃时,倒人受试物,快速磁搅拌2min,接触受试物时间1天~3天。6.4交配程序及方法
为检测受试物对哪-期生殖细胞最敏感,将雄蝇在接触受试物后按2一3一3天间隔(分别表示对精子、精细胞和精母细胞的效应)与处女蝇交配。即每一试管以一只经处理过的雄蝇按上述程序顺次与2只处女蝇交配,再以所产F1代按雌与雄(1:1或1:2)进行F一F2交配。12天~14天后观察F2代,孵育温度为25℃。
每一个实验组至少应有3000个样本数。7数据处理
根据受试染色体数(即F,代交配的雌蝇数减去不育数和废管数)与致死阳性管数求出致死率。致死管数
致死率(%)=主
×1000
受试染色体数
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致死率按KastenbaumandBowman方法进行统计。8结果判定
对F2代结果的判断标准如下:
8.1每一试管在多于20个仔代(雌及雄)中没有红色圆眼的野生型雄蝇为阳性,属致死突变。如有2只以上的红色圆眼的野生型雄蝇者为阴性。8.2每一试管如确少于20个仔代或只有一只野生型雄蝇的可疑管,需进行F:代的观察。8.3不育:仅存雄、雌亲本而无仔蝇者。8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