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3-200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60职业病诊断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书号:65036.4
页数:8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6-05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Z 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GBZ3-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Manganism200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06-01实施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3232-1982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在长期接触锰的职业活动中,常因防护不当而引起慢性锰中毒。为保护接触者的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慢性锰中毒,曾发布了GB3232-1982。本标准突出了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主要依据其损害程度进行诊断分级。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沈阳市职业病防治院、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及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com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GBZ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长期接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素乱。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锰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锰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慢性锰中毒亦可参照执行2诊断原则
应根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和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现场空气中锰浓度测定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如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等,方可诊断。
3观察对象
具有头晕、头痛、容易疲之、睡眠障碍、健忘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以及肢体疼痛、下肢无力和沉重感等症状。若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观察对象a)有多汗、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b)尿锰或发锰超过本地区正常值上限,4诊断及分级标准
4.1轻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a)肯定的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虽不肯定,但手指有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容易兴奋、情绪不稳定、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等精神情绪改变。4.2重度中毒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
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有静止性震颤,可引发出齿轮样强直:并可出现对指或轮替试验不灵活、不准确,闭目难立征阳性,言语障碍,或步态异常、后退困难等运动障碍:
b)中毒性精神病
有显著的精神情绪改变,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不自主哭笑、强道观念、冲动行为等。5处理原则
5.1治疗原则
早期可用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钠钙等治疗,并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损害或中毒性精神病时,治疗原则与神经-精神科相同。..com5.2其他处理
5.2.1观察对象
六个月至一年复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并根据病情发展趋势,适当处理。5.2.2中毒患者
凡诊断为锰中毒者,包括已治愈的病人,不得继续从事锰作业。轻度中毒者治愈后可安排其它工作;重度中毒者需长期休息。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A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资料性附录)
A.1锰中毒应注意与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炎、精神病、震颤麻痹、脑炎后遗症、肝豆状核变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症、脑动脉硬化、老年震颤等疾病相鉴别。A.2锰中毒目前尚无特异的化验诊断指标。本标准中所提出的尿锰、发锰,只能作为接触指标。生物材料中含锰量虽不高,但职业史明确,症状与体征典型,并能排除其它疾病时,应予诊断。
A.3有无肯定的肌张力增高,是诊断锰中毒的关键。肌张力明显增高者,检查时不难确定肌张力增高不太明显时,必须仔细地反复进行测试,必要时需经多人检查,方可确定。凡能确定为肌张力增高者,谓之肯定的肌张力增高。..com附录B
生物材料中锰测定法
(规范性附录)
现有的生物材料中锰测定方法,尚不够理想。下面推荐的方法,供各地工作中参考使用:B.1尿锰测定法
下面介绍高碘酸钾集锰法(参照周恒锋主编:《职业中毒检验》,第14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B.1.1原理
尿锰内加氨水后,使锰全部积聚于磷酸沉淀中,再用硝酸进行无机化,最后在稀硝酸溶液中用高碘酸钾将锰氧化成紫红色的高锰酸,用比色法测定。B.1.2试剂
氢氧化按(分析纯)。
硝酸(分析纯)。
1:1磷酸(分析纯)。
25%硝酸。
高碘酸钾(化学纯)。
10%硫酸钾硝酸溶液。
锰标准贮存液(1ml相当于0.1mg)。锰标准应用液(1ml相当于0.01mg)。h)
B.1.3操作步骤
取24小时混匀尿250ml,置于500ml锥形瓶内,加浓氨水20ml,混匀,放置过夜。a)
b)次日尽量倒去上层尿液(勿使沉淀物损失),于沉淀物中加入浓硝酸5ml,用微火加热蒸干。稍凉,加硝酸1ml,瓶口盖一5cm的表面玻璃,加热至瓶内冒浓黄烟,去盖去火。稍凉,再加硝酸1ml。覆盖后,加热至冒黄烟。去盖,待黄烟基本消失后去火。如残渣未全部转为白色,则再加硝酸1ml,继续消化,至转白为止。c)残渣中加人25%硝酸5ml(亦可略加温助溶)。倾入16x110mm的试管中,再用蒸馏水2ml洗涤烧瓶,洗液一并倾入试管。d)加1:1磷酸0.5ml,混匀。
e)加高碘酸钾0.3g,摇匀。置于沸水浴内15分钟,取出待凉,离心沉淀。f)在530nrn波长下,以空白管(由25%硝酸5ml,蒸馏水2ml,1:1磷酸0.5ml及高碘酸钾0.3g配成,与测定管同时煮沸15分钟)校正光密度至”0”点,读取测定管光密度读数,查阅标准曲线,求得250ml尿中锰含量,乘4,即得尿锰(mg/L)。g)如不用标准曲线,则每次测定同时制备2.5ug及10ug的2个标准管及一个空白管(方法见标准曲线的绘制)。如测定管的颜色低于2.5ug,可报告小于10ug/l,如高于2.5ug,则以空白管校正光密度”0”点,读取测定管与标准管(10ug)光密度读数后,按下式计算:×0.01×1.000
标本光密度
尿锰(mg/1)=
标准管光密度
B.1.4标准曲线的绘制
表中各管混匀后,在沸水浴内煮沸15分钟,取出,待凉。用530nm波长,以第1管为空白管校正光密度至“0”点,读取各管之光密度读数,绘成标准曲线。B.2发锰测定法
下面介绍甲醛法(参照贵州省劳动卫生研究所资料汇编,第135页,1980.10.)B.2.1原理
头发有机质破坏后,锰在碱性(pH1O)条件下受空气氧化,变为4价,与发中共存的铁和三聚甲醛共同形成络合物,用还原剂和EDTA将后者中的铁络合物分解,然后将剩余的紫红色锰络合物作比色测定。B.2.2试剂
a)甲醛试剂:称取盐酸羟胺(NH2OH·HCI)8g溶于蒸馏水100ml中,加37%甲醛溶液4ml,用蒸馏水稀释至200ml。此试剂配制后可用10天。b)氨缓冲液(pH-10):将氯化铵68g溶于蒸馏水300ml,加浓氨水570ml,用蒸馏水稀释至IL。
c)10%抗坏血酸水溶液:(W/V):临用时配制。0.1M的EDTA溶液:依地酸钠(EDTA一2Na)3.7g溶于蒸馏水100ml。d)
30%过氧化氢溶液(分析纯)。
消化混合液:硝酸及过氯酸按3:2比例配制。50%柠檬酸铵(W/V):配制后用氨水调至pH10(用精密pH试纸测试)。g)
50%磷酸溶液(W/V)。
锰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干燥的高锰酸钾143.8mg,溶于蒸馏水50ml中,加浓硫酸1ml。i
边搅拌边滴入亚硫酸氢钠溶液,至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消失为止。缓缓煮沸,使二氧化硫逸出。冷却后,移至1L容量瓶内,并准确地加蒸馏水至1L。此溶液含Mn50ug/ml。测试时取此液稀释成5ug/ml的锰标准应用液。试管号
各管相当锰含量,ugbzxZ.net
锰标准液(10μg/ml),ml
锰标准液(100μg/ml),ml
25%硝酸,m1
蒸馏水,ml
1:1磷酸,ml
高碘酸钾,g
B.2.3操作步骤
a)发样经5%洗涤剂浸泡后,用水冲洗5~6次,再用去离子水洗3~4次,在105℃的烘箱内烘干。
b)将处理好的发样剪成4--5mm左右备用:称取发样0.5g置于100毫升锥形瓶中,加消化混合酸5ml及玻璃珠2粒,在电炉上缓缓加热,保持微沸,至瓶中冒浓的白烟时取下。加人30%过氧化氢溶液1ml,此时产生黄绿色气体,继续加热至透明状态(如果在冒烟时溶液还不够透明,可再加过氧化氢数滴),并蒸发至干。取下锥形瓶,冷却后沿瓶壁加去离子水3ml,冲洗瓶壁上残留的过氯酸,再加热蒸干,至过氯酸被完全赶掉。c)冷却后,沿瓶壁滴入去离子水5.7ml,溶解残渣,加50%磷酸2滴,50%柠檬酸铵1ml,混匀。加入甲醛肠试剂与氨缓冲液各1ml,充分搅拌,放置5分钟使其完全显色。d)加人10%抗坏血酸溶液0.3ml及0.1M的EDTA溶液1ml,充分混合,放置15分钟,使铁络合物分解。将溶液倒入比色杯,以空白试剂作参比,于450nm波长测其光密度,查阅标准曲线,求出发锰的浓度。B.2.4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锰标准应用液0、0.5、1.0、2.0、4.0、8.0、12.0ug置于10ml出色管内,加水至5ml,加入50%磷酸2滴,50%柠檬酸铵1ml,混匀。以下操作步骤同B.2.3,最后加水至出色管10ml刻度处。将以上各管的比色结果绘制成标准曲线。有色溶液的光密度在1小时内保持不变。
B.3生物材料中含锰量的增高,须经多次(3次以上)检查方能确定。其数值以本地区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