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3057-202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3057-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3057-2023

中文名称: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trength of seats and their anchorages of passenger vehicl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8

实施日期:2024-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5056517

相关标签: 客车 座椅 车辆 固定 强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商用车辆>>43.080.20客车

中标分类号:车辆>>汽车>>T42客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13057-201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2和M3两类中的Ⅱ级、Ⅲ级和B级客车用前向乘客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也适用于此类客车上安装于座椅前方的约束隔板及其车辆固定件。 本文件不适用于后向座椅、侧向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也不适用于驾驶员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80.20
CCS T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3057—2023
代替GB13057—2014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Strength of seats and their anchorages of passenger vehicles2023-09-0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2024-01-01实施
GB13057—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6同一型式判定
标准的实施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允许伤害指标的确定
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
GB13057—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13057—2014《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与GB13057一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前向座椅”“锁止装置”“座椅间距”“约束隔板”的定义(见3.1、3.4、3.11、3.12,2014年b)
版的3.2、3.5、3.13、3.14);c
增加了术语“调节装置”“移位装置”“车辆固定件”“座椅连接件”三维H点装置”及其定义(见3.2、3.3、3.5、3.6、3.8);
删除了术语“座椅型式”“调整装置”“位移装置”“固定件”“连接件”“辅助座椅”“假人”及其定义(见2014年版的3.1、3.3、3.4、3.6、3.7、3.9、3.12);e)
更改了座椅(或约束隔板)对乘员限制作用的要求(见4.1.2.1,2014年版的4.1.2.1);f)
更改了座椅(或约束隔板)对乘员保护的要求和伤害指标(见4.1.2.2和4.1.2.3,2014年版的4.1.2.2);
增加了图1约束隔板与区域A未接触示意图”(见图1);g)
更改了座椅及其安装要求(见4.1.2.4,2014年版的4.1.2.3);增加了在进行5.3规定的试验后对座椅及假人的要求(见4.1.2.5);更改了对座椅或约束隔板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的要求(见4.1.3.1,2014年版的4.1.3);增加了对约束假人的安全带的要求(见4.1.3.2);更改了车辆固定件要求(见4.2.1和4.2.2,2014年版的4.2.1~4.2.4);m)
删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能够通过GB14167的试验来满足车辆固定件强度要求的情况(见2014年版的4.2.5);
更改了座椅安装的要求(见4.3.1,2014年版的4.3.1);更改了试验豁免条件(见4.3.2,2014年版的4.3.2);增加了“图2座椅与区域B未接触示意图”(见图2);增加了当不进行5.1规定的试验时的座椅安装要求考核方法(见4.3.3);更改了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动态试验(见5.1,2014年版的5.1);更改了台车减速度、加速度下限的时间历程图(见图3,2014年版的图1);增加了“表1台车减速度或加速度下限的节点坐标”(见表1);增加了乘员保护试验(见5.2);u)
增加了组合试验的试验方法(见5.3);更改了车辆固定件静态试验(见5.4,2014年版的5.2);增加了“图4车辆固定件静态试验示意图”(见图4);y)
删除了标准实施过渡期要求(见2014年版的第6章);z)
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见第6章);aa)
增加了标准的实施(见第7章);ab)
增加了假人胸部压缩指标(见A.3);增加了假人胸部变形量的测量[见B.2.2c)]。I
GB13057—20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3年首次发布为GB13057一2003,2014年第一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范围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本文件规定了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GB13057—2023
本文件适用于M2和Ms两类中的Ⅱ级、Ⅲ级和B级客车用前向乘客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也适用于此类客车上安装于座椅前方的约束隔板及其车辆固定件。本文件不适用于后向座椅、侧向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也不适用于驾驶员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551一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14166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GB14167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GB15083一2019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29120—2012H点和R点确定程序3术语和定义
GB11551—2014、GB14166、GB14167、GB15083—2019、GB/T15089、GB/T29120—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前向座椅
forward-facing seat
车辆行驶中使用的座椅,其面向车辆前方布置,座椅的对称垂直面与车辆对称垂直面形成的角度为0°±10°
[来源:GB15083—2019,3.2.1]3.2
调节装置
adjustmentsystem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来源:GB15083—2019,3.7,有修改]3.3
移位装置
displacementsystem
在没有固定的中间位置情况下,可使座椅或某个部件横向或纵向移动,以方便乘员进出的装置。[来源:GB15083—2019,3.8,有修改]3.4
置lockingsystem
锁止装置
能保证座椅或其部件保持在其使用位置的装置。1
GB13057—2023
L来源:GB15083一2019,3.9,有修改3.5
anchorage
车辆固定件
用于固定座椅的车身部分,包括用来将座椅安装到车身上的螺栓等零件。3.6
座椅连接件
seat attachment
座椅上用于和车身相连接的部分3.7
Etrolley
用于动态再现包括正面碰撞在内的道路交通事故的试验设备。3.8
three-dimensional H pointmachine;HPM三维H点装置
用于测定车辆上的实际H点和实际驱干角的装置[来源:GB/T29120—2012,3.1]3.9
referenceplane
基准平面
通过HPM两脚跟与地板接触点的水平面。3.10
reference height
基准高度wwW.bzxz.Net
座椅顶部至基准平面的距离。
座椅间距
seatspacing
后方座位的座椅靠背中垂面前部凸起部分至前方座位的座椅靠背(或约束隔板)中垂面后部凸起部分之间在车辆前进方向上的距离,注:在基准平面上方620mm高度处水平测量。3.12
restrainingbarrier
约束隔板
安装在车身结构上,用于在碰撞事故或紧急制动过程中药束或保护紧邻其后方乘客的装置。技术要求
1座椅要求
4.1.1通则
每种型式的座椅和约束隔板都应满足4.1.2规定的动态试验要求。每个调节装置和移位装置均应配备自动锁止装置,试验后座椅的调节装置和锁止装置应能保持锁止状态。4.1.2动态试验要求
4.1.2.1座椅(或约束隔板)应能够将紧邻其后方乘坐的无安全带约束的HYBRID血假人或TNO10假人限制住。按照5.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假人躯干和头部的任何部分向前位移不应超过位于假人乘坐座位R点前1.6m的横向垂面。当约束隔板后方紧邻的座椅配备安全带时,该约束隔板可不进行5.1规定的试验,注:HYBRIDⅢ假人指符合HYBRIDⅢ型要求的50百分位男性假人。2
GB13057-2023
4.1.2.2座椅(或约束隔板)应能够保护紧邻其后方乘坐的有安全带约束的HYBRIDⅢ假人不受到严重伤害。按照5.2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假人的伤害值应满足4.1.2.3的要求。当约束隔板后方紧邻的座椅未配备安全带时,或不与图1所示的区域A相接触时,该约束隔板可不进行5.2规定的乘员保护试验。
注:区域A为以后方座椅R点为圆心,840mm的杆沿该座椅纵向中垂面,从垂直位置向前旋转至水平位置的范围。
图1约束隔板与区域A未接触示意图装备测试仪器的HYBRIDⅢ假人应满足附录A确定的允许伤害指标,其允许伤害指标为:4.1.2.3
头部伤害指标(HIC)应小于1000;胸部加速度指标(ThAC)应小于60g(持续作用时间小于3ms的峰值除外,g=9.81m/s);胸部压缩指标(ThCC)应不大于76mm;d)
大腿压缩力指标(FAC)应小于10kN;当持续作用时间大于20ms时,应小于8kN。座椅(或约束隔板)及其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4.1.2.4
试验期间,座椅(或约束隔板)连接件、附件或零件无完全分离。试验期间,即使一个或多个车辆固定件部分分离,座椅(或约束隔板)仍能固定住,且所有锁止b)
装置保持锁定
试验后,座椅(或约束隔板)或其附件的结构件无导致人体伤害的断裂或尖角、锐边。采用直径165mm的球体接触位于基准平面上方400mm水平面以上的座椅背面任意邵尔A硬度大于50的部分,其曲率半径大于5mm则认为满足此要求。4.1.2.5当制造厂选择采用5.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第一排座椅(或约束隔板)、第二排座椅和假人伤害指标应符合4.1.2.1、4.1.2.2、4.1.2.3和4.1.2.4的要求。4.1.3安装件和附件要求
4.1.3.1采用直径165mm的球体接触位于基准平面上方400mm水平面以上的座椅背面的任意部分,其曲率半径均应大于5mm。如位于刚性背面上的安装件和附件的任何部位均由部尔A硬度不大于50的材料制成,则本条款的要求仅适用于该刚性背面。4.1.3.2按照5.2或5.3的规定试验后,约束假人的安全带不应发生断裂,安全带固定点不应失效,带扣应保持锁止状态,试验后带扣解锁力不应超过60N。4.2车辆固定件要求
4.2.1当一种车型上有多种型式的车辆固定件时,每种型式的车辆固定件均应进行5.1和5.2规定的3
GB13057—2023
试验,或进行5.3规定的试验,并满足4.1的要求4.2.2若一种型式的座椅和一种型式的车辆固定件的组合满足4.1的要求,则该型式座椅和其他型式的车辆固定件组合时,可仅对车辆固定件按5.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车辆固定件不准许完全分离,充许车辆固定件或其周边区域产生永久变形(包括部分断裂)。4.3座椅安装要求
4.3.1所有座椅应满足4.1的要求,并符合下述条件。a)座椅基准高度应不小于1m。
座椅的H点与紧邻其后的座椅的H点的高度差应不大于72mm。如果大于72mm,应在该b)
实际安装高度进行试验。根据制造厂的选择,允许高度差以每增加72mm为一区间并按照该区间内最大高度差进行试验。
4.3.2座椅应按5.1和5.2,或5.3的要求进行试验,下列情况除外:a)
在座椅后面无前向座椅或座椅与其紧邻的后方座椅的座椅间距大于1.6m时,5.1规定的试验可不做,且此种情况不应按5.3进行试验;在座椅后面无前向座椅或座椅不与图2所示的区域B相接触时,5.2规定的试验可不做,且此b)
种情况不应按5.3进行试验
注:区域B为以后方座椅R点为圆心,840mm的杆沿该座椅纵向中垂面,从垂直位置向前旋转至水平位置的范围图2座椅与区域B未接触示意图
4.3.3当座椅不进行5.1规定的试验时,其安装位置的车辆固定件强度应按照5.2.2.3中第二排座椅的试验状态进行试验并满足4.1.2.4的要求。试验时可不放置第一排座椅且无需测量假人伤害。5试验方法
5.1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动态试验5.1.1座椅或约束隔板的准备
5.1.1.1考核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时,第一排座椅(或约束隔板)及第二排座椅应安装在代表车身结构的试验平台上,试验平台为座椅提供的固定件应与安装该座椅的车辆固定件相同。仅考核座椅时,允许将座椅安装在刚性试验平台上。5.1.1.2第一排座椅的装饰件和附件应齐全,如配有小桌、扶手等附件,应处于收起位置,4
5.1.1.3对于可横向调节的座椅,应调节到横向最宽位置。GB13057—2023
5.1.1.4对于座椅靠背可调整的座椅,应将座椅靠背调节到使HPM躯干倾角尽量接近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若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的位置。5.1.1.5对于装有高度可调头枕的座椅,头枕应调节到最低位置。5.1.1.6安装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应与原车状态一致并符合GB14166的规定。安全带固定点应符合GB14167的规定。
5.1.2试验步骤
试验平台固定
将试验平台固定在试验台车上,其固定方式不应对座椅和试验平台的连接产生加固效果。5.1.2.2
座椅安装
第二排座椅可与第一排座椅相同,并平行地安装在第一排座椅后方,调整状态一致。第二排座椅与第一排座椅间距为750mm,座椅间距的误差应不大于1%。制造厂也可选择按照车辆上的最小座椅间距进行安装。
假人放置
5.1.2.3.1HYBRIDⅢ假人或TNO10假人应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放置。a)
标准实施的第一阶段:将假人无约束地放置在第二排座椅上,使其对称平面与试验乘坐位置的对称平面重合。
标准实施的第二阶段:将假人无约束地放置在第二排座椅上,使其对称平面与试验乘坐位置的b)
对称平面重合;将假人放置在第一排座椅上,使其对称平面与试验乘坐位置的对称平面重合,假人应被安全带约束住。
5.1.2.3.2每个试验假人应按下列步骤放置在座椅上。按照5.1.2.3.1要求的位置将假人放置在座椅上。a)
将一块76mm×76mm的刚性平面放置在假人驱干的前面。b)
以250N~350N的水平力将此平面压向假人躯干;拉动假人肩部,将躯干向前拉到垂直位置,然后以背部靠着座椅靠背放回,该操作进行两次;保持头部中心平面与车辆对称平面平行。将该刚性平面移去。
将座椅上的假人向前移动,重复步骤b)~步骤d)。e)
5.1.2.3.3当使用HYBRIDⅢ假人进行试验时,假人的手应放在大腿上,肘部与座椅靠背接触,两腿尽可能平行并尽量前伸,脚跟接触地板。5.1.2.3.4安装的测量仪器在碰撞过程中不应对假人的运动有任何影响。5.1.2.3.5试验环境温度应稳定,并保持在19℃~26℃范围内。5.1.2.4
碰撞模拟
5.1.2.4.1台车模拟的速度变化范围应为50km/h土1km/h。5.1.2.4.2碰撞模拟过程中,台车的减速度或加速度应在30ms内达到至少20g且持续作用时间不小于20ms;台车的减速度或加速度应保持在图3和表1所规定的限定曲线上方(持续作用时间小于1ms的峰值除外),
注:g为重力加速度。
GB13057—2023
时间/ms
台车减速度或加速度下限的时间历程台车减速度或加速度下限的节点坐标表1
时间/ms
5.1.3对台车及假人所做的测量
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量,试验中不测量假人的伤害值。2乘员保护试验
5.2.1座椅或约束隔板的准备
按照5.1.1的要求对座椅或约束隔板进行准备。5.2.2试验步骤
试验平台应按照5.1.2.1的要求进行准备,5.2.2.1
2座椅应按照5.1.2.2的要求进行安装5.2.2.2
加速度/减速度(g)
将HYBRIDⅢ假人放置在第二排座椅上,使其对称平面与试验乘坐位置的对称平面重合,假5.2.2.3
人应被安全带约束住,并按下列程序进行调整。a)
假人头部传感器安装平面应水平,偏离角度在2.5°以内。为了使假人头部水平,应按下列顺序操作:首先应在5.2.2.3e)的范围内调节H点位置,以使假人头部传感器安装平面水平;若头部的传感器安装平面仍不水平,则在5.2.2.3f)规定的范围内调节假人的骨盆角度,若还未水平,则调节假人颈部支撑,调节量尽量小,使传感器安装平面与水平面的偏离在2.5°内。b)
假人的上臂应与座椅靠背及躯干两侧相接触。c)
假人的手掌应放在大腿上。
假人的上躯干应靠着座椅靠背,假人的对称面应铅垂并平行于座椅纵向中心线。假人的H点应在一个规定点的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各为13mm的范围内,该点位于按GB13057—2023
GB11551一2014附录A规定的程序所确定的H点位置下方6mm处。但当H点装置的小腿和大腿部分的长度分别调为414mm和401mm来代替432mm和417mm的这种情况除外。
假人骨盆角度应为22.5°士2.5°。f)
假人的大腿尽可能靠着坐垫,双腿膝部U型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70mm土10mm,假人的双g
腿应分别处在纵向铅垂平面内。充许为适应按5.2.2.3h)放置双脚而对假人腿部位置做最后的调整。
假人的双脚脚跟尽量靠前放置,脚掌平放在地板上,两脚的纵向中心线尽可能与座椅的纵向中心线平行。
安装的测量仪器在碰撞过程中不应对假人的运动有任何影响当假人与假人或车身结构发生干涉导致假人定位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按照实际情况调整j)
至最接近目标值的位置。
试验环境温度应稳定,并保持在19℃~22℃范围内。按5.1.2.4的规定进行碰撞模拟。5.2.2.4
5.2.3对台车及假人所做的测量
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量,假人允许伤害指标应按附录A的规定来确定。5.3组合试验的试验方法
5.3.1试验方法的选择
根据制造厂的选择,可用5.3的方法同时代替5.1规定的第二阶段和5.2规定的试验。5.3.2座椅或约束隔板的准备
5.3.2.1考核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时,第一排座椅(或约束隔板)、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三排座椅应安装在代表车身结构的试验平台上,试验平台为座椅(或约束隔板)提供的固定件应与安装该座椅的车辆固定件相同。仅考核座椅时,允许将座椅安装在刚性试验平台上。5.3.2.2第一排座椅(或约束隔板)和第二排座椅的装饰件和附件应齐全,如座椅配有小桌、扶手等附件,应处于收起位置。
5.3.2.3对于可横向调节的座椅,应调节到横向最宽位置。5.3.2.4对于座椅靠背可调整的座椅,应将座椅靠背调节到使HPM驱干倾角尽量接近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若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的位置。5.3.2.5对于装有高度可调头枕的座椅,头枕应调节到最低位置。5.3.2.6
安装在座椅上的安全带应与原车状态一致并符合GB14166的规定。安全带固定点应符合GB14167的规定。
5.3.3试验步骤
将试验平台固定在台车上,其固定方式不应对座椅和试验平台的连接产生加固效果。5.3.3.2第二排座椅可与第一排座椅相同,并平行地安装在第一排座椅后方,第三排座椅可与第二排座椅相同,并平行的安装在第二排座椅后方,调整状态一致,三排座椅之间的座椅间距为750mm,座椅间距的误差应不大于1%。制造厂也可选择按照车辆上的实际座椅间距进行试验。5.3.3.3将HYBRIDⅢ假人放置在第二排座椅上,使其对称平面与试验乘坐位置的对称平面重合,假人应被安全带约束住,并按5.2.2.3的程序进行调整。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