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549-2023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20549-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549-2023

中文名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or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peat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3-17

实施日期:2023-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325945

相关标签: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 电磁兼容 技术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磁兼容性(EMC)>>33.100.01电磁兼容性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20549-200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郭雨、刘巍、弓健、王文俭、刘晓勇、董奇峰、王亚冬、安少赓、郭敏

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9)

提出单位: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9)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包括辅助射频放大器)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测试项目、电磁骚扰限值、抗扰度试验等级、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评价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1x/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LTE T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NBIoT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采用其他技术体制的移动通信直放机的电磁兼容性。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100.01
CCS L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書
GB/T20549—2023
代替GB/T20549—2006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or digital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srepeate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0-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试验条件
通用条件
实验布置
免测频段
窄带响应
5性能评估和性能判据
5.1性能评估
5.2抗扰度的性能判据
6测量/试验项目
6.1骚扰测量项目
抗扰度试验项目
7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谐波电流
电压波动和闪烁
天线端口传导杂散骚扰
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
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
直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
电信端口传导骚扰
8抗扰度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GB/T 20549—2023
GB/T20549—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0549—2006《移动通信直放机电磁兼容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与GB/T20549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设备的谐波电流和电压波动与闪烁要求(见7.1和7.2);b)
删除了表3(见2006年版的表3);c)
更改了谐波电流和电压波动与闪烁的使用端口(见表1,2006年版的表1);将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的检波方式更改为均方根值(见7.4.2,2006年版的7.4.2);d)
更改了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的限值分类,并增加了电信中心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电压限e)
值(见表3和表4,2006年版的表4);更改了直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的限值(见表5,2006年版的表5);f)
增加了电信中心电信端口传导骚扰限值(见表6):g)
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最高频率提高至6000MHz(见8.1.2,2006年版的8.1.2);h)www.bzxz.net
增加了室外设备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等级(见8.4.2);i
删除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中“优先选择电流钳注入法”的规定(见2006年版的j)
8.5. 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9)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雨、刘巍、弓健、王文俭、刘晓勇、董奇峰、王亚冬、安少、郭敏。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6年首次发布为GB/T20549—200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范围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20549—2023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直放机(包括辅助射频放大器)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测试项目、电磁骚扰限值、抗扰度试验等级、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评价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1x/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LTET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LTE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NB-IoT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采用其他技术体制的移动通信直放机的电磁兼容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254.1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1部分:发射要求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第1部分: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T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Z17625.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17625.6
流的限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日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8日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YD/T1483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GB/T20549—2023
直放机repeater
能同时对移动通信基地台(BTS)发射频段的信号和相应的接收频段的信号进行接收、放大和发射的双射频设备。
天线端口antennaport
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天线的设备端口。3.1.3
维护端口maintenanceport
维护、测试或配置时使用且运行时不需连接的外部接口。3.1.4
机箱端口enclosureport
设备的物理边界,电磁场可以通过该边界辐射。3.1.5
电信端口telecommunicationports设备与电信网、局域网以及类似网络相连接的端口。注:电信网:如公共交换电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局域网:如以太网、令牌环网。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交流电(AlternatingCurrent)AMN:人工电源网络(ArtificialMainsNetwork)DC:直流电(DirectCurrent)
EMC: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UT:受试设备(Equipment UnderTest)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neImpedanceStabilizationNetwork)RF:射频(RadioFrequency)
4试验条件
4.1通用条件
EUT应在相关标准或产品技术文件所规定的正常测试条件下进行;a)实验室的电磁环境不应影响测试结果:b)EUT的AC/DC供电电源应有足够的供给能力;c)应尝试接收最大辐射发射,例如,通过移动EUT的线缆;d)在整个测量/试验的过程中,应对EUT的增益进行测试。试验条件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2实验布置
EUT的配置、安装、布置应接近正常或典型的实际运行状态,具体要求如下。a)由数个独立单元组成的系统(如光纤直放机)在试验配置中所包含单元的品种、数量和组合应能代表典型系统所使用的配置,其配置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b)当设备具有不同类型的多个端口时,应选取足够类型和数量的端口进行测试(维护端口除外)。2
GB/T20549—2023
只有证明不会明显影响测试结果时,才允许每种类型端口选取其中一个进行测试。c
互连电缆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型号和长度。超长部分应在电缆中心附近折叠后捆扎起来,折叠长度为30cm~40cm。d)EUT、AMN或LISN、测量仪器等的参考接地点与实验室参考接地平板应良好搭接e)在试验中凡是需要端接的端口要尽可能使用实际负载。如果使用模拟负载,则应与端接端口的阻抗一致,能承受该端口的最大输出功率应无辐射,在正常运行时不需要端接的端口(如维护端口)可以不端接负载。
f)当EUT配置有一体化天线时,在试验时应将其断开,与之相连接的天线端口应正确端接,或接测量仪器,或端接无辐射的匹配负载。4.3免测频段
免测频段是指不进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频段。免测频段的频率范围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在两个RF端口之间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测量,其增益大于25dB;b)在两个RF端口之间的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测量,其增益与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工作频带的中心点增益相比,差值不大于25dB。4.4窄带响应
在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过程中,窄带响应和宽频现象有可能引起EUT射频输出电平增加,如果电平增加量超过性能判据值,则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判定a)将测试频点偏离2倍信道间隔,重复试验,如果输出电平增加的情况消失,则是窄带响应,可以忽略,EUT通过试验。
b)如果输出电平增加的情况未消失,在此种情况下,将测试频点偏离2.5倍信道间隔,重复试验,其结果有两种可能:
1)输出电平增加的情况消失,则是窄带响应,可以忽略,EUT通过试验;2)输出电平增加的情况未消失,则认为是宽频现象,EUT未通过试验。5性能评估和性能判据
5.1性能评估
性能评估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a)EUT的天线端口、电源、信号和控制、电信端口在试验报告中详尽列出,电源端口标明交/直流类型和电压范围。
b)开始试验时,需建立一条通信链路,并在试验进程中一直保持。如果EUT有多个放大支路,则分别试验。
c)EUT的性能评估参数为在工作频段内的增益,应保证EUT的增益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变化,比如环境温度变化、工作电源变化、EUT未能充分预热等原因。d)射频输出功率按照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最大额定功率,防止有用信号过载,测试过程中或测试结束后需要给出足够的论据,以证明设备的基本功能依然正常。测试结束后,需要评估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所需的用户控制功能是否正常和存储的数据是否e)
丢失。
f)光纤直放机的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放入同一试验环境中测试,能满足所有的骚扰测量和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GB/T 20549—2023
5.2抗扰度的性能判据
5.2.1连续骚扰的性能判据
在整个连续骚扰进程中,对EUT的增益进行测试,性能判据如下:a)同试验前相比较,连续骚扰过程中,EUT的增益变化应不大于1dB;b)试验结束后,EUT应仍能按预定方式工作,用户控制功能正常、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5.2.2瞬态骚扰的性能判据
试验前、试验中和每一次瞬态骚扰后,均需测量EUT的增益。性能判据如下:瞬态骚扰时,其增益的变化应不大于3dB:a)
同试验前相比,每一次瞬态骚扰结束后,其增益变化应不大于1dB;b)
试验结束后,EUT应仍能按预定方式工作,用户控制功能正常且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c)
6测量/试验项目
骚扰测量项目
骚扰测量项目见表1。
表1骚扰测量项目及适用端口
测量项目
谐波电流
电压波动和闪烁
天线端口传导杂散骚扰
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
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
直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
电信端口传导骚扰
6.2抗扰度试验项目
抗扰度试验项目见表2。
试验项目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静电放电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适用端口
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交流电源输入端口
天线端口
机箱端口
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电信端H
表2抗扰度试验项目及适用端口
适用端口
机箱端口
机箱端口
AC/DC电源输入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电信端口
限值及测量方法
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
试验项目
浪涌(冲击)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
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7.1谐波电流
7.1.1测量目的
表2抗扰度试验项目及适用端口(续)适用端口
AC/DC电源输入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电信端口
AC/DC电源输入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电信端口
机箱端口
AC/DC电源输入端口
GB/T20549—2023
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
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对公用低压系统发出的谐波骚扰电流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值。7.1.2限值
对于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应符合GB17625.1中规定的A类设备的限值要求。对于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应符合GB/Z17625.6中规定的第I级简化连接设备的限值要求。7.1.3测量方法
对于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测量按照GB17625.1规定的方法执行;对于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的设备,测量按照GB/Z17625.3规定的方法执行。7.2电压波动和闪烁
7.2.1测量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对公用低压系统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值。7.2.2限值
对于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应符合GB/T17625.2中相应的限值要求。对于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应符合GB/Z17625.3中规定的限值要求。7.2.3测量方法
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的移动通信直放机,测量按照GB/T17625.2规定的方法执行;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的直放机,测量按照GB/Z17625.3规定的方法执行。7.3天线端口传导杂散骚扰
7.3.1测量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对其传导给天线端口的内部噪声的抑制能力。5
GB/T205492023
7.3.2限值
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相关规定和产品标准的规定。7.3.3测量方法
测量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相关规定和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执行。7.4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
7.4.1测量目的
通过本项目测量,评估直放机对其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的抑制能力。7.4.2限值
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a)30MHz~1000MHz:不大于一36dBm(均方根值,测量带宽为100kHz);b)1GHz~12.75GHz:不大于-30dBm(均方根值,测量带宽为1MHz),7.4.3测量方法
测量按照YD/T1483规定的方法进行。a)机箱端口辐射杂散骚扰试验在全电波暗室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测量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m,且不小于2.5倍的被测设备最大物理尺寸。b)EUT放置在非导电的支架上,供电电源应通过射频滤波器与EUT相连。c)天线输出端口端接50Q无辐射负载。d)EUT在360°范围旋转,测量天线在不同的极化方向进行变化,以检测到最大杂散电平。e)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1)无RF输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EUT的天线输入端口端接50Q负载:2)有RF输入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F信号源阻抗为502,输出为连续的正弦波,其电平应使EUT有最大的额定输出功率,其频率为EUT工作频段的中心频率。EUT的工作频段应排除在测量范围外。在测试中,应防止有用信号过载对测量设备和测量结果的影响。7.5交流电源端口传导扰
7.5.1测量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在交流电源输入端口处对其内部噪声的抑制能力。7.5.2限值
限值应符合表3和表4的规定。
7.5.3测量方法
测量按照GB/T9254.1规定的方法执行。当采用准峰值检波器所测得的骚扰电压值不大于平均值限值时,则认为该设备满足了两种限值,不必再用平均值检波器进行测量。6
频率范围
0.15~0.50
>0.50~5
>5~30
表3非电信中心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电压限值限值
准峰值
注:在0.15MHz~0.50MHz频率范围内,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小。表4电信中心交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电压限值频率范围
0.15~0.50
>0.50~30
7.6直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
测量目的
淮峰值
GB/T20549—2023
平均值
平均值
本项目测量适用于直流电源线超过3m的直放机。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在直流电源输入端口处对其内部噪声的抑制能力。7.6.2限值
限值应符合GB/T9254.1的规定,见表5。表5直流电源端口传导骚扰电压限值频率范围
0.15~0.50
7.6.3测量方法
测量按照GB/T9254.1规定的方法执行。准峰值
平均值
当采用准峰值检波器所测量的骚扰电压值不大于平均值限值时,则认为该设备满足了两种限值,不必再用平均值检波器进行测量。GB/T 205492023
7.7电信端口传导骚扰
7.7.1测量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测量,评估直放机对其电信端口辐射杂散的抑制能力。7.7.2限值
限值应符合GB/T9254.1的规定,见表6和表7。表6电信中心电信端口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
0.15~0.5
准峰值
电压限值/dBμV
平均值
注1:在0.15MHz~0.5MHz内,限值随频率呈对数线性减少。电流限值/dBμA
准峰值
53~43
平均值
40~30
注2:电流和电压的骚扰限值是在使用了规定阻抗的阻抗稳定网络(ISN)条件下导出的,该阻抗稳定网络相对于受试的电信端口呈现1500的共模(非对称)阻抗(转换因子为:201g150=44dB)注3:对于在该频段内具备有效谱密度的快速业务,目前暂定允许在6MHz~30MHz频段内放宽限值10dB,但也仅限于通过电缆由有用信号转换成的共模骚扰。表7非电信中心电信端口传导骚扰限值频率范围
>0,5~30
准峰值
电压限值/dBμV
平均值
注1:在0.15MHz~0.5MHz内,限值随频率呈对数线性减少,准峰值
电流限值/dBμA
平均值
注2:电流和电压的骚扰限值是在使用了规定阻抗的阻抗稳定网络(ISN)条件下导出的,该阻抗稳定网络相对于受试的电信端口呈现1500的共模(非对称)阻抗(转换因子为:201g150=44dB)。注3:对于在该频段内具备有效谱密度的快速业务,目前暂定允许在6MHz~30MHz频段内放宽限值10dB,但也仅限于通过电缆由有用信号转换成的共模骚扰。7.7.3测量方法
测量按照GB/T9254.1规定的方法执行。8抗扰度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
8.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8.1.1试验目的
通过本项目试验,评估直放机在遭受到射频电磁场辐射骚扰时能否正常工作的能力。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