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851.2-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5851.2-2023
中文名称:流动式起重机 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 第2部分: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能力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obile cranes—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crane performance—Part 2:Structural competence under static load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6992333
相关标签:
流动
起重机
性能
试验
测定
载荷
作用
结构
能力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材料储运设备>>起重设备>>53.020.20起重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80起重机械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11662-2:2014,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页
标准价格:7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单增海、丁宏刚、胡海鹏、黄清、李长青、张艳、秦小虎、曹永、朱天罡、朱守法、李雪峰、侯政良
起草单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下列部件的流动式起重机:
a) 钢丝绳、主臂或主臂及固定副臂(见附录E中图E.3);
b) 钢丝绳、主臂、变幅副臂及固定副臂(见图E.1和图E.2);
c) 伸缩臂或伸缩臂及副臂(见图E.4)。
流动式起重机制造商能使用本文件来验证图E.1~图E.4所示的流动式起重机的设计。
本文件描述了流动式起重机通过使用电阻应变计,在规定的静载条件下测定起重机结构中产生的应力的试验程序。
标准内容
ICS 53.020.20
CCS J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 25851.2—2023/ISO 11662-2:2014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
流动式起重机
第2部分: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能力Mobile cranes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crane performance-Part 2:Structural competence under static loading(ISO 11662-2:2014,IDT)
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加载方法
起吊载荷
侧载(SL)
挠度标准
设备、仪器及材料·
试验前准备
试验程序和记录
最终试验准备
零应力状态
空载应力状态
负载应力
超载试验工况
应力评估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附录C(规范性)
附录D(资料性)
附录E(资料性)
参考文献
均匀应力区
应力集中区
压杆屈曲区
板的局部屈曲区
材料强度
压杆屈曲应力
试验工况和强度安全系数
报告格式
典型起重机示例
GB/T25851.2—2023/ISO11662-2:20141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25851.2—2023/IS011662-2:2014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是GB/T25851《流动式起重机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的第2部分。GB/T2585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倾翻载荷和幅度;
一第2部分: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能力。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1662-2:2014《流动式起重机,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
第2部分:静载荷
作用下的结构能力》。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单增海、丁宏刚、胡海鹏、黄清、李长青、张艳、秦小虎、曹永、朱天罡、朱守法李雪峰、侯政良。
GB/T25851.2—2023/IS011662-2:2014引言
GB/T25851旨在规定对流动式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图表进行验证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倾翻载荷和幅度。目的在于规定当载荷作用在吊钩滑轮组上时,测定流动式起重机最大平衡能力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能力。目的在于规定测定流动式起重机在静载条件下产生的应力的试验方法。
对流动式起重机进行的设计计算基于一个理想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所有的构件和部件完全平直且制造精确。对于受拉构件和受弯构件,起重机实物与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异通常不明显。但是,对于受压构件,需要考虑直线度和制造的偏差。当使用应变计对流动式起重机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时,确定的应力本质上包括了直线度和制造精度偏差的影响。
本试验方法旨在描述起重机整个承载结构中各单元所承受的近似最大负载工况(见附录D)。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通过分析指示出更严峻的负载工况。在这些情况下,更严峻的工况能添加到指定的试验工况或代替指定的试验工况。此外,该试验方法将应力区域划分为四大类:工类(均匀应力区)、Ⅱ类(应力集中区)、Ⅲ类(压杆屈曲区)和IV类(板的局部屈曲区)(见第10章),并定义了每一类型的限制。试验结果能用于关联臂架系统计算给出的Ⅲ类应力区域的臂架系统计算结果。整个结构中,I类应力区域的试验结果能用于检查任何可用的计算。用该试验方法对很少有计算可用的Ⅱ类应力区域进行评估。IV类应力区域可能出现不成比例的高应力读数,此时能通过计算方法复查以便更好地深入了解。如果同一分析程序显示其应力水平小于或等于原始应用中的应力水平,且支撑结构的刚性与原始支架相同,则按本文件方法评定的臂架系统能直接在另一台机器上使用,无需通过此处指定的方法重新进行试验。支撑结构的刚度由施加试验载荷时臂架根部轴线斜率的变化决定IN
1范围
GB/T25851.2—2023/ISO11662-2:2014流动式起重机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第2部分: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能力本文件适用于使用下列部件的流动式起重机:钢丝绳、主臂或主臂及固定副臂(见附录E中图E.3);a)
钢丝绳、主臂、变幅副臂及固定副臂(见图E.1和图E.2);b)
伸缩臂或伸缩臂及副臂(见图E.4)。流动式起重机制造商能使用本文件来验证图E.1~图E.4所示的流动式起重机的设计。本文件描述了流动式起重机通过使用电阻应变计,在规定的静载条件下测定起重机结构中产生的应力的试验程序。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9373起重机和相关设备试验中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Cransand related equipment一Accuracy requirements for measuring parameters during testing)注:GB/T21457一2008起重机和相关设备试验中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ISO9373:1989,IDT)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strain
材料在任何给定点相对于通过该点的特定平面的相对伸长或压缩,表示为每单位长度的长度变化量(m/m)。
应力stress
由应变产生的单位面积内力
注1:单位为帕斯卡(Pa)或牛顿每平方米(N/m2)注2:为简单起见,本文件将使用兆帕(MPa)。3.3
屈服点应力
屈服强度
stress at the yield point
应变不成比例增加而应力没有相应增加时的应力。注:在本文件中,届服点视为所用材料的相应标准规定的最小0.2%偏移拉伸届服点或届服强度。1
GB/T25851.2—2023/IS011662-2:20143.4
critical buckling stress
临界屈曲应力
在压杆构件中产生初始屈曲状态的平均应力(按附录C)。3.5
初始参考试验状态
initialreferencetestcondition磨合后建立的起重机零应力结构状态:a)将结构支撑起来,使重力影响最小化;起重机结构件处于未装配状态或用任何其他方法建立零应力状态。该状态下,获得每个应变b)
计的初始参考读数N1。
空载应力状态dead load stresscondition起重机在试验场地完成装配,处于准备在规定幅度起升规定载荷的结构状态。注1:该状态下,获得应变计的第二个读数N2注2:吊钩、滑轮、索具等被认为是起吊载荷的一部分,但在读取此读数时,这些部件可由起重机支撑。为获取空载载荷,吊钩位于初始”位置一一吊挂在起重机上,且未起吊试验载荷。将载荷放回地面后,重复该位置(见9.4.4)。3.7
dead load stress
空载应力
按照第10章的定义,通过3.6和3.5中获取的各应变计读数之差(N2一N,)计算得出的应力。3.8
负载应力状态
workingloadstresscondition
起重机在试验场地完成装配,处于支撑额定载荷的规定结构状态。注:该状态下,获得应变计的第三个读数N3。3.9
负载应力
working load stress
按照第10章的定义,通过3.8和3.5中获取的各应变计读数之差(N:一N,)计算得出的应力。3.10
复合应力
resultant stress
由空载应力(S,)或负载应力(S2)导致的结构中产生的应力,取绝对值较大者。3.11
平均杆压应力
column average stress
压杆中的直接压缩应力或由截面上几个应变计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见附录B)。3.12
最大杆压应力
column maximum stress
根据截面上的几个应变计确定的由屈曲平面计算得出的压杆中最大压缩应力(见附录B)。3.13
loadings
在规定条件下施加指定大小的重量和/或力。2
载荷幅度
loadradius
GB/T25851.2—2023/ISO11662-2:2014起重机在水平地面上安装时,起重机转台的回转中心线到起升线或滑轮组垂直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E
“R”
弹性模量
压杆有效长度系数
压杆无支撑长度
主臂长度
副臂长度
副臂沿轴任意投影长度
副臂撑杆沿轴的投影长度
强度安全系数
I类区域强度安全系数,屈服强度与复合应力或当量应力之比Ⅱ类区域强度安全系数,屈服强度与复合应力或当量应力之比Ⅲ类区域强度安全系数,由相互作用关系导出初始参考试验工况下的应变读数空载应力工况下的应变读数
负载应力工况下的应变读数
回转半径
制造商规定的额定载荷
垂直于臂架支撑根部中心线(CL)的平面制造商规定的额定幅度
空载应力
负载应力
平均杆压应力
临界屈曲应力
侧载,即0.02×RL
侧载百分比,表示为额定载荷百分比或%RL=额定载荷百分比左侧侧载
右侧侧载
最大杆压应力
比例极限
复合应力
最大压缩残余应力
屈服点应力
当量单向应力
载荷中心到各箱形臂节前支撑垫板中心的水平距离拉伸屈服应力
GB/T25851.2—2023/IS011662-2:2014x
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架臂臂端斜率(平面外)
相对于平面“R”的桁架式主臂头部的侧向挠度相对于平面“R”的副臂头部的侧向挠度主臂头部向下距主臂头部L1处桁架式主臂的侧向挠度副臂撑杆头部的侧向挠度
缺陷系数
与副臂中心线(CL)之间的副臂安装角应变
应变花轴“a”处记录的应变
应变花轴“b”处记录的应变
应变花轴“c”处记录的应变
应变花轴“d”处记录的应变
最大主应变免费标准bzxz.net
最小主应变
应变单位,105
副臂臂头绕轴旋转角度(rad)
Pi=3.1416
剪切屈服应力
泊松比
屈曲应力比(=Scr/S,)
初始相对长细比
相对长细比(=入/入。)
长细比(=KL/r)
参考长细比(=元/E/S,)
许用屈曲应力
欧拉屈曲应力
耶格屈曲应力
5.1本方法适用于不同于动力传输机构的承载结构,仅限于静载工况下的应力测量和超载工况后的总体观察。
2应由具备结构分析和应变测量仪器使用能力的人员来进行试验。5.2
加载方法
起吊载荷
指定的载荷在指定的幅度上吊挂,并在地面上方一定高度处保持静止。吊钩、滑轮、索具等的质量应包括在规定的起吊载荷内。
6.2侧载(SL)
GB/T25851.2—2023/ISO11662-2:2014当试验要求侧向加载时,移动起吊载荷的力宜为水平方向,并垂直于回转平面(上车结构回转中心线与未偏转的臂架中心线构成的平面)。侧载应施加在各个水平方向上。通过施加侧载来模拟与起重机操作相关的各种影响,可包括会遇到的9m/s的风载荷。6.2.1桁架臂
对于桁架臂,在表C.2中列出的工况下施加的侧载应在各个水平方向上按额定载荷的2%(0.02RL)施加。
6.2.2主臂
对于主臂,在表C.1中列出的工况下,在载荷连接点的各个方向上施加的侧载百分比最小为该方向上额定载荷的2%(0.02RL)。
6.2.3伸缩臂
对于伸缩臂,在表C.3中列出的工况下施加的侧载应在各个水平方向上按额定载荷的3%(0.03RL)施加,且臂架位于起重机后端上方。6.3挠度标准
桁架结构(即桁架臂和副臂的组合)或伸缩臂的挠度有时受整个臂架结构以及单个构件的弹性稳定性影响。平面外弹性不稳定的初始表现为主臂和/或副臂端部挠度(侧向)过大,因为吊挂额定载荷时臂架是侧面加载的,因此规定了下列侧向挠度限制。6.3.1桁架臂
表C.2中的额定载荷和侧载的侧向挠度执行要求如下。首先,主副臂组合的挠度应小于或等于总组合长度的2%。此外,每个独立主臂或副臂构件的挠度应小于或等于该构件长度的2%。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宜注意单个构件的挠度不包括与之相连的构件的挠度、转角或斜率。对于安装在主臂上的单个副臂,其关系见公式(1)(见图1):Z;≤0.02L;+Z,+Z'(L;cosβ)+の(L;sinβ)计算数值如下:
斜率见公式(2):
z'=(ZhZ1)/L1
转角见公式(3):
0=(Z—Z2)/L2
若Z'和不能通过计算得出,则可删除公式(1)中的后两项。(1)
(2)
(3))
GB/T25851.2—2023/IS011662-2:2014标引说明:
臂架支撑根部中心线;
主臂中心线;
斜率z';
副臂中心线;
额定载荷(RL)。
图1带有副臂的桁架式起重臂架度测量的术语6.3.2伸缩臂
对于起重机伸缩臂结构,未建立端部挠度限制。当系统稳定时,应测量并记录主臂、变幅副臂和固定副臂的挠度。
6.3.3主臂
对于起重机主臂结构,未建立端部挠度限制。当系统稳定时,应测量并记录伸缩臂和副臂的挠度。6
7设备、仪器及材料
GB/T25851.2—2023/ISO11662-2:20147.1为无障碍地完成试验要求提供足够天的混凝土或其他坚固的支承面。在履带上进行试验时,起重机水平度应位于0.25%坡度范围内。7.2测量臂架根部轴线水平度的装置,精度为0.1%(按ISO9373)。7.3确定载荷幅度的装置,精度为士1%,不超过150mm。7.4施加起吊载荷横向位移的装置和测量此位移力大小的装置,所测力的精度为士3%。7.5温度补偿应变计、胶合剂、防水剂和其他必要的仪器安装设备。7.6应变记录系统。使用可公开购买、高质量、可靠性强的仪器来进行试验。记录系统的精度应确定为500μm/m~3000um/m应变范围内读数的土2%(以适当的增量确定)。校准能通过电气分流器或预先校准的应变条来完成,
7.7试验码和已知质量的起升装置,精度在土1%范围内7.8测量主臂和副臂侧向挠度的装置,精度在50mm范围内,8试验前准备
8.1应对每一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以确定高应力区。应变计的位置和方向应根据分析,必要时使用其他的试验技术来确定
8.2对起重机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承载部件的所有机械调整和状态符合制造商的建议。检查起重机的安装是否符合试验规范。
8.3对于之前从未使用过的起重机,宜在每个预期的试验加载处或附近进行磨合,以消除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残余应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过程中出现“应变计零点漂移”的可能性。8.4磨合结束后,对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油漆裂缝、氧化层脱落或其他变形迹象来确定高应力区域。
8.5在预先分析确定的点(见8.1)和根据8.4进行的检查而选择的任何区域内贴上应变片。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能够确保所有应变计类型正确、方向正确并且贴片牢固,以便正确地测量应变。8.6通过参考证明材料(如有)、适用标准或附录B确定每个应变片位置处起重机结构材料的最小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适用时,确定材料的临界屈曲应力(按附录B)。9试验程序和记录
9.1最终试验准备
9.1.1将起重机置于试验场地上,锁定行驶制动器和插销。在空载状态下,通过使用垫板或垂直支腿将起重机调平到0.25%的坡度内。对起重机施加负载后,不应重新调平。注:若在支腿上进行试验,则将起重机支起至所有轮胎或履带都不承重的位置,除非制造商提供的额定载荷图表中有其他要求。
9.1.2连接应变检测系统,调试仪器仪表,并清除一切故障。9.2零应力状态
如果将组装后的起重机作为试验的初始状态获取数据、将未组装的零部件作为试验的初始状态获取数据,重新组装起重机后做好机械性能调试。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