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361-2023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 4236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361-2023

中文名称: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ea area use demonstr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3-17

实施日期:2023-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9184873

相关标签: 海域 使用 论证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5海洋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 页

标准价格:7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贾后磊、谢健、刘志军、李珊、刘百桥、张翠萍、杨亮、吴玲玲、赵明利、李涛、孙岳、吴建政、于永海、汤海荣、严淑青、胡恒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海域使用论证的工作程序、论证内容、技术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内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其他用海论证工作参照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60
CCSA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3612023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ea area use demonstration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论证原则
论证依据
论证内容
论证成果
论证程序
论证等级
论证范围
论证重点
临时海域使用活动的论证
5论证基础资料
资料内容
资料基本要求
现场勘查
5.4海洋调查
6项目基本情况与用海必要性分析6.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用海需求
项目用海必要性
7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7.1海洋资源概况
海洋生态概况
资源生态影响分析
总体要求
资源影响分析
生态影响分析
生态评估
9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9.1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分析利益相关者界定
需协调部门界定
GB/T42361—2023
GB/T 42361—2023
9.5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9.6项目用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9.6.1与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协调性分析9.6.2与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10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10.2
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10.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12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生态用海对策
12.3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13结论
附录A(规范性)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格式与内容附录B(规范性)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格式与内容.附录C(资料性)论证重点参照表附录D(规范性)资料来源说明
附录E(资料性)海洋生态详细调查要求附录F(资料性)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重要图件名录参考文献
GB/T42361—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后磊、谢健、刘志军、李珊、刘百桥、张翠萍、杨亮、吴玲玲、赵明利、李涛、孙岳、、吴建政、于永海、汤海荣、严淑青、胡恒。m
1范围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本文件规定了海域使用论证的工作程序、论证内容、技术方法和要求。GB/T 42361—2023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内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其他用海论证工作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所有部分)海洋调查规范GB17378(所有部分)海洋监测规范GB/T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
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HY/T080
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 081
HY/T082
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083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123
海域使用分类
HY/T124
海籍调查规范
HY/T251
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
HY/T0306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指标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海域使用
Hseaareause
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GB/T42361—2023
[来源:HY/T123—2009,2.1]
用海方式 seausepattern
根据海域使用特征及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程度划分的海域使用方式。[来源:HY/T123—2009,2.3]
宗海 seaplot
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同类型用海单元。[来源:HY/T251—2018,3.1]
cadaster of sea parcel
宗海图
记载宗海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及其与相邻宗海位置关系的各类图件的总称。注:包括宗海位置图、宗海界址图和宗海平面布置图。宗海位置图指反映项目用海地理位置、平面轮廓及其与周边重要地物位置关系的图件。宗海界址图指反映宗海图及内部单元的界址点分布、界址范围、用海面积、用途、用海方式及其相邻宗海信息的图件。宗海平面布置图指反映同一用海项目内多宗宗海之间平面布置、位置关系的图件。
[来源:HY/T251—2018,3.2]
宗海内部单元unitof sea parcel宗海内部按用海方式划分的海域。[来源:HY/T251—2018,3.3]
界址点boundarypoint
用于界定宗海及其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拐点。[来源:HY/T124—2009,3.4]
界址线boundaryline
由界址点按顺序连接而成的线。[来源:HY/T251—2018,3.5]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
受到项目用海影响而产生直接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3.5
近岸海域nearshorearea
距大陆海岸较近的海域。
注: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和北湾一般指水深10m以浅海域[来源:GB/T19485—2014,3.3]
沿岸海域 coastal area
近岸海域之内靠近大陆海岸,水文要素受陆地气象条件或径流影响大的海域。注:一般指距大陆海岸10km以内的海域。[来源:GB/T19485—2014,3.4]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marineecologicalprotectionandrestorationGB/T42361—2023
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地对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全面有效保护与修复的过程。4基本规定
4.1论证原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坚持节约集约用海,促进海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坚持保护优先,守住海洋生态安全底线;坚持国家利益优先,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4.2论证依据
4.2.1法律法规
海域使用论证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齐全、有效,引用时应标明发文机关、文号、实施时间等内容。
4.2.2标准规范
海域使用论证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应齐全、有效,引用时应标明发布机构、标准号(文号)、实施时间等内容;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时,应明确所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准值。4.2.3规划
海域使用论证应依据现行有效的规划,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含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以及与用海区域相关的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引用时应标明规划的发布机关、实施时间等内容。
4.2.4项目技术资料
项目技术资料宜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相关专题调查和研究报告等,引用时应标明资料来源、完成时间等内容。4.3论证内容
海域使用论证内容主要包括:
a)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
资源生态影响分析:
c)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d)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
e)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f)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4.4论证成果
海域使用论证成果为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根据论证工作的要求不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分为报告书和报告表。报告书编制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报告表编制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3
GB/T42361—2023
4.5论证程序www.bzxz.net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分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分析论证和报告编制四个阶段。a)准备工作阶段。研究有关技术文件和项目基础资料,收集历史和现状资料,开展项目用海初步分析,确定论证等级、论证范围,筛选、判定论证重点等,制定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方案。实地调查阶段。根据项目用海需求,走访相关部门和用海单位、个人,了解周边海域使用权属b
与实际使用情况;开展现场勘查,了解项目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海岸线位置和开发利用现状等。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情况,开展必要的现状补充调查。C)分析论证阶段。依据所获得数据、资料,分析论证项目用海必要性、资源生态适宜性、开发活动协调性、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项目用海合理性等,提出生态用海对策措施和论证结论。d)报告编制阶段。根据分析论证的内容和结论,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4.6论证等级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按照项目的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论证等级判定依据表1进行。当项目用海存在表1中未包含的用海方式时,可根据用海特征、用海规模、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程度等,按相近的用海方式判定论证等级。用海方式界定按HY/T123执行。
同一项目用海按不同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海域特征判定的等级不一致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论证等级,
-级、二级论证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三级论证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表1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
用海方式
填海造地
构筑物
二级用海方式
非透水构筑物
跨海桥梁
明挖海底隧道
暗挖海底隧道
所有规模
用海规模
构筑物总长度大于(含)500m或用海面积大于(含)10 ha
构筑物总长度(250~500)m或用海面积(5~10)ha
构筑物总长度小于(含)250m或用海面积小于(含)5ha
长度大于(含)2000m
长度(800~2000)m
长度小于(含)800m
单跨跨海桥梁
长度大于(含)250m
长度小于250m
所有规模
所在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论证等级
用海方式
构筑物
开放式
二级用海方式
海底仓储
海底水族馆等
人工鱼礁
透水构筑物
表1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续)用海规模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用海面积大于(含)50ha
用海面积小于50ha
构筑物总长度大于(含)2000m或用海总面积大于(含)30ha
构筑物总长度(400~2000)m或用海总面积(10~30)ha
构筑物总长度小于(含)400m或用海总面积小于(含)10ha
用海面积大于(含)100ha
用海面积小于100ha
用海面积大于(含)100ha
用海面积(20~100)ha
用海面积小于(含)20ha
用海面积大于(含)10ha
盐田、围海养殖、围海式游乐场、其他围海
开放式养殖
浴场、游乐场
其他开放式
用海面积小于10ha
用海面积大于(含)700ha
用海面积小于700ha
用海面积大于(含)500ha
用海面积小于500ha
长度大于(含)10km或疏浚长度大于(含)3km
长度(3~10)km或疏浚长度(0.5
长度小于(含)3km或疏浚长度小于(含)0.5km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GB/T42361—2023
所在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论证等级
GB/T 42361—2023
用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人工岛油气开采
平台式油气开采
表1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续)用海规模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海底输水管道、无毒无害
物质输送管道等
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输送
管道、有毒有害及危险品
物质输送管道、海洋排污
管道等
海底电(光)缆
海砂等矿产开采
其他方式
工业取、排水口
其他取、排水口
污水达标排放
核电温排水
温冷排水
其他温冷排水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
倾倒(限于开放式)
长度大于(含)10km
长度小于10km
长度大于(含)5km
长度小于5km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所有规模
污废水排放量大于(含)3万m2/d污废水排放量小于3万m2/d
所有规模
排放量大于(含)200万m2/d
排放量小于200万m2/d
排放量大于(含)5万m2/d
排放量小于5万m2/d
倾倒(工程)量大于(含)500万m倾倒(工程)量小于500万m2
用海面积大于(含)30ha
用海面积小于30ha
所在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敏感海域
其他海域
所有海域
所有海域
论证等级
注1:敏感海域是指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重要河口、海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所在海域,特别保护海岛所在海域等。
注2:构筑物总长度按照构筑物中心线长度界定,并行铺设的海底电缆、海底管道等的长度,按最长的管线长度计。注3:扩建工程温冷排水量和污水达标排放量包含原排放量。注4:项目占用自然岸线并且改变海岸自然形态和影响海岸生态功能的,占用长度大于(含)50m的论证等级为一级,占用长度小于50m的论证等级为二级。注5:石油平台开采甲板外扩或外挂井槽、续期调整的论证等级可下调一级,其他用海方式、用海规模等未发生变化的续期调整用海参照执行。6
4.7论证范围
GB/T 42361—2023
论证范围应依据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
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一级论证向外扩展15km,二级论证8km,三级论证5km;跨海桥梁、海底管线、航道等线性工程项目用海的论证范围划定,一级论证每侧向外扩展5km,二级论证3km,三级论证1.5km。论证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标示,说明其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内容。4.8论证重点
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用海管理要求,结合项目海域使用类型和用海方式、所在海域特征和对资源生态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论证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涉及填海、围海等完全或严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应重点关注用海必要性、用海选址、用海规模、生态影响和生态用海对策措施;涉及占用自然岸线、改变海岸自然形态和影响海岸生态功能的,应重点关注占用岸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涉及非透水构筑物用海的,应重点关注用海选址、用海方式和用海面积合理性及生态用海对策措施;
位于敏感海域的,应重点关注生态影响分析和生态用海对策措施;一海砂等矿产开采、大面积开挖海床、破坏海洋底质环境的,应重点关注对海岸侵蚀、海床稳定、地形地貌和海洋生态的影响。
具体海域使用类型的论证重点判定可参照附录C。4.9临时海域使用活动的论证
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临时海域使用活动,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5论证基础资料
5.1资料内容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充分收集和调查相关资料,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规划、基础地理信息、海域开发利用现状、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等资料。5.2资料基本要求
5.2.1资料获取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海洋调查资料。现有海洋调查资料不能满足论证需要的,应开展必要的现状调查。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须开展现场勘查,并应有勘查记录。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所使用的资料应在资料来源说明中给予说明。资料来源说明包括引用资料现状调查资料和现场勘查资料,资料来源说明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5.2.2资料可靠性要求
海域使用论证中采用资料的可靠性要求如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