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987-2023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
GB/T 42987-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987-2023

中文名称: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Requirements for data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7

实施日期:2023-09-07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4062976

相关标签: 城市 地下 空间数据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40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测绘>>A75测绘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8页

标准价格:76.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江贻芳、周京春、耿丹、邓兴栋、蒋欣、薛梅、黄恩兴、李志刚、李琳琳、李黎、王芙蓉、李超、丁孝兵、李丹彤、张鹏程、尹琴丽、王永、陈子申、金国庆、诸敏秋、刘晓丽、张志锐、刘克会、高健、汪枫、王大成、张永命、张志华、侯至群、郑晓华

起草单位: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昆明市测绘研究院、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及关系数据、属性数据等方面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的获取、更新、管理和应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40
CCS A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87—2023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
Requirements for data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bzxZ.net
2023-09-07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基本要求
数据内容与分类
时空基准
元数据
数据质量
空间数据及关系数据
基本要求
几何数据
三维模型数据
关系数据
地下建筑物属性数据
地下交通设施属性数据
轨道交通设施
地下道路设施
地下停车设施
地下管线属性数据
综合管廊属性数据.
地基基础属性数据
地质属性数据
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监测数据.
分析与评价成果数据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附录C(规范性)
附录D(规范性)
附录E(规范性)
附录F(规范性)
附录G(规范性)
附录H(规范性)
地下空间数据分类
元数据内容
连通关系数据
地下建筑物属性数据
地下交通数据属性数据
地下管线数据属性数据
综合管廊数据属性数据·
地基基础属性数据
GB/T42987—2023
GB/T42987—2023
附录(规范性)
附录J(规范性)
地质数据属性数据
地下空间设施通用属性数据
参考文献
GB/T42987—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昆明市测绘研究院、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宁波市测绘和遥感技术研究院、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中煤(西安)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上海博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绘宇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广州市天驰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贻芳、周京春、耿丹、邓兴栋、蒋欣、薛梅、黄恩兴、李志刚、李琳琳、李黎王芙蓉、李超、丁孝兵、李丹彤、张鹏程、尹琴丽、王永、陈子申、金国庆、诸敏秋、刘晓丽、张志锐、刘克会、高健、汪枫、王大成、张永命、张志华、侯至群、郑晓华1范围
城市地下空间数据要求
GB/T42987—2023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及关系数据、属性数据等方面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的获取、更新、管理和应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590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GB/T35636城市地下空间测绘规范GB/T35644地下管线数据获取规程GB5013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undergroundspace
地下空间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等需求在地表以下开发、建设和利用的空间。[来源:GB/T35636—2017,3.13.2
地下空间数据
undergroundspacedata
描述地下建筑物、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基基础等地下空间设施空间及关系和属性信息的数据及地下空间(3.1)相关地质环境条件数据3.3
地下交通设施undergroundtrafficfacility建于地下用于行人通行、车辆通行或停放的设施。[来源:GB/T35636—2017,3.3]3.4
地基基础
foundation
直接与地基接触用于传递荷载的结构物的下部扩展部分3.5
地质数据
居geologydata
与城市地下空间(3.1)开发、建设和利用相关的各类地质环境条件数据。3.6
地质环境监测数据
geological environmentmonitoring data对地下水、地质灾害等自然地质环境或者工程建设影响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定期观察测1
GB/T42987—2023
量、采样测试、记录计算等产生的数据。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LOB:二进制大对象(BinaryLargeObject)LOD:细节层次(LevelofDetail)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5基本要求
5.1数据内容与分类
5.1.1地下空间数据应描述的地下空间对象包括地下空间设施和地质。5.1.2地下空间设施数据包括地下建筑物数据、地下交通设施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综合管廊数据和地基基础数据。
5.1.3地质数据应包括与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及利用相关的地质调查与监测数据以及分析与评价成果数据,可包括地层信息、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资源等数据。5.1.4地下空间数据分类应按附录A执行,当附录A规定的类别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小类进行扩展,但大类和中类不宜扩展5.1.5地下空间数据内容应包含空间数据、关系数据和属性数据。5.1.6空间数据及关系数据应能完整地反映地下空间对象的空间形态及关系特征,并符合第6章的要求。
属性数据应能完整地反映地下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并符合第7章~第12章的要求5.1.8可根据实际数据资源情况和应用需求,在第7章~第12章的基础上,对其空间数据、关系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扩展。
时空基准
5.2.1地下空间数据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应与所在城市基础测绘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一致。
5.2.2地下空间数据的日期应采用公元纪年,时间采用北京时间。5.3元数据
5.3.1地下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可由描述数据标识、数据限制、数据质量、数据维护、数据参照系、数据内容及数据分发等信息的一系列元素构成。5.3.2元数据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5.3.3元数据应与其描述的数据同步建立和更新。5.4数据质量
5.4.1地下空间数据质量应包含数学基础、位置精度、时间精度、几何表达、属性精度、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附件质量等内容。
5.4.2地下空间数据的数学基础应符合5.2.1的要求。5.4.3地下空间数据的位置精度应符合GB/T35636的要求2
5.4.4地下空间数据的时间精度应符合时间属性和时序关系的准确性要求。GB/T42987—2023
5.4.5地下空间数据的几何要素类型应表达正确,要素取舍、图形概括合理,不应存在几何图形异常等问题。
5.4.6地下空间数据的属性精度要求数据分类正确、属性数据内容满足第7章~第12章的要求、属性值正确。
5.4.7地下空间数据的完整性要求不存在遗漏或多余的要素数据。5.4.8地下空间数据的逻辑一致性要求数据物理存储的结构、格式应符合统一的规范要求,要素之间的关系反映正确。
5.4.9地下空间数据的附件质量要求元数据应完整、准确,采用或链接的各类附属文档应完整、正确。6空间数据及关系数据
6.1基本要求
6.1.1空间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6.1.2几何数据采用三维坐标表达,并应能真实地反映其轮廓、空间方位和对象的几何特征。6.1.3地下空间对象宜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并与其几何数据进行关联。三维建模应符合GB/T35636的要求。
6.1.4地下空间对象之间应建立几何拓扑关系,可建立连通、从属、时间等关系。6.2几何数据
6.2.1地下空间对象的儿何数据按照其空间特性应处理为点、线、面三种要素类型,其中点分为无向点和有向点,线分为简单线和复合线。6.2.2地下建筑物的几何数据应包含地下建筑物的建筑范围、各层的空间轮廓、内部通道、出入口和附属设施的儿何数据,其要素表达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范围是地下建筑物的各层空间轮廓综合而来的最大外轮廓,建筑范围和各层的空间轮凰a)
采用面要素表达;
b)内部通道采用线要素表达;
出入口采用点或面要素表达,出口的通行方向限制采用有向点表达;c)
附属设施采用点要素表达。
6.2.3地下交通设施的几何数据应包含轨道或道路线路、辅助线路、轨道或道路区间隧道段的几何数据及其地下场站、地下停车设施和附属设施的儿何数据,其要素表达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轨道或道路线路、辅助线路由其区间隧道、场站及附属设施的空间轮廓综合而来的最天外轮a)
廓,采用面要素表达:
轨道或道路的区间隧道段采用线要素表达;b)
地下场站、地下停车设施和附属设施的几何数据要求同6.2.2。6.2.4地下管线的几何数据应满足GB/T35644中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a)
大型地下排水、蓄水等设施和任何一边大于2m的地下井室采用面要素表达,是其最天外轮廓的几何数据;
地下管线场站设施的儿何数据要求同6.2.2。6.2.5综合管廊的几何数据应包含管廊线路、舱体线路、舱室、通道、吊装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出人口、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的儿何数据,其要素表达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管廊线路、舱体线路和舱室采用面要素表达;a)
b)通道采用线要素表达;
GB/T42987—2023
吊装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出入口采用点要素表达;c)
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的儿何数据要求按6.2.2。6.2.6地基基础的几何数据应包括其范围、基桩和围护结构的几何数据,其要素表达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范围是其基桩和围护结构的最大外轮廓,采用面要素表达;a)
b)基桩采用点要素或面要素表达;围护结构采用线或面要素表达。c)
6.2.7地质数据的几何数据应包括钻孔、地层、断层、地下含水层(带)、岩溶、地下采空区、垃圾填埋场、矿床和地质分析与评价数据分布范围的几何数据,其要素表达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钻孔采用点要素表达;
断层采用线要素表送:
地层、地下含水层(带)采用面要素表达;c
岩溶、地下采空区、垃圾填埋场和矿床等采用面要素表达;d)
e)地质分析与评价数据的分布范围采用面要素表达。6.3三维模型数据
6.3.1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数据应能准确地表达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等信息,宜表达表面纹理信息。
6.3.2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应与数据源的精度保持一致。6.3.3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数据应分级、分类进行组织,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制作不同级别的LOD模型,并制定相应细节层次的表现内容细则;同一级细节层次模型还应按照地下空间设施的类别和服务区域分类组织数据。
6.3.4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数据应建立三维空间索引。6.3.5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数据应在兼顾真实表达效果的同时,降低模型的几何面数和纹理分辨率;模型的制作应按地物的实际尺寸建模,不得扭曲;模型的定位点位置和基底应统一。6.3.6对重复使用的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和纹理,应分别建立统一的模型库和纹理库。6.3.7地质三维模型应包含地层、断层、工程地质层、地下含水层(带)、岩溶、地下采空区、垃圾填埋场、地下矿床等空间分布信息,及钻孔、物探剖面等信息。6.4关系数据
6.4.1地下空间对象应与其关联的地上空间对象之间建立数据衔接关系。6.4.2地下空间对象之间的连通关系、从属关系、时间关系应采用建立属性表的方式来表达。连通关系应按照附录C采用绑定两个连通对象标识的方式建立:从属关系采用记录对象上级标识的方式建立;时间关系采用标定时间戳的方式建立。6.4.3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数据应与相应地下空间对象的属性数据之间建立关联关系。7地下建筑物属性数据
7.1地下建筑物属性数据应描述除地下交通设施、综合管廊、地下管线及地基基础外的地下空间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属性特征。7.2地下建筑物属性数据应包括总体概况数据、内部分层数据、出入口数据、通道数据、地下建筑物附属设施数据和地下人防工程特殊属性数据7.3在地下建筑物的同一内部分层中,应根据需要对功能分区的空间对象和属性数据进行细化。4
GB/T42987—2023
7.4总体概况信息用于描述地下建筑物的共性或基本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附录D中D.1的要求。
7.5内部分层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D.2的要求7.6出入口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D.3的要求。7.7通道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D.4的要求7.8地下建筑物附属设施信息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类独立建立和存储,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D.5的要求7.9地下人防工程信息应在7.4~7.8的基础上增加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D.6的要求。8地下交通设施属性数据
轨道交通设施
8.1.1轨道交通设施属性数据之间应建立关联关系,应能完整描述单条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对象和城市轨道交通全部路网的信息。8.1.2轨道交通设施属性数据应包括描述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地下、高架及地面线路和车站信息8.1.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体概况信息应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路网信息,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附录E中E.1的要求。
8.1.4区间隧道数据应包括列车载客运营的正线线路段的共性或基本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E.2的要求
8.1.5辅助线路数据应包括为保证正线运营而设置的其他辅助线路的共性或基本信息,应包含的基本属性项应符合E.3的要求。
8.1.6轨道交通场(车)站应按照7.4~7.7建立基本属性数据。可扩充的属性数据包括:总体基本信息扩充:所属的线路标识码、是否换乘站、换乘客流量、是否折返站、是否车辆基地、a)
场站结构(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地下车站)等属性项;b)内部分层信息扩充:主要功能(站厅、站台)等属性项。8.1.7轨道交通其他附属设施的基本属性数据应按7.8建立。8.2地下道路设施
8.2.1地下道路总体信息应包括城市地下道路及路网信息,应包含的属性项应符合E.4的要求8.2.2区间路段信息应包括地下道路各路段的共性或基本信息,应包含的属性项应符合E.5的要求,8.2.3地下车(场)站及其附属设施应按7.4~7.8建立基本属性数据。其总体概况信息可扩充的补充属性包括所属道路、上行区间路段、下行区间路段、停车车道、公交线路信息等。8.3地下停车设施
地下停车设施应按照7.4~7.8建立基本属性数据,其总体概况信息可扩充的属性项应符合E.6的要求。
9地下管线属性数据
9.1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属性数据要求应符合GB/T35644的要求9.2地下管线场站设施应按照7.4~7.8建立基本属性数据。9.3大型蓄水排水设施属性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a)主隧道的基本属性数据符合附录F中F.1的要求;5
GB/T42987—2023
b)重要节点的基本属性数据符合F.2的要求;c)控制中心按照7.4~7.8建立基本属性数据。10综合管廊属性数据
10.1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应与外部管线建立联系,数据要求按第9章。10.2管廊线路数据应包括一条单舱或多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的基本概况,基本属性项应符合附录G中 G.1的要求。
10.3舱体线路数据应包括综合管廊内部某一舱体线路的基本或共性信息,基本属性项应符合G.2的要求。
10.4舱室数据应包括在某一舱体内的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割而成的独立舱室的基本或共性信息,基本属性项应符合G.3的要求。
10.5通道数据应包括综合管廊内部的联络通道、疏散通道、检修通道等的基本或共性信息,基本属性项应符合G.4的要求。
10.6节点数据应包括综合管廊内部的吊装口、逃生口、管线分支口、出入口的基本或共性信息,基本属性项应符合G.5的要求。
10.7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数据应包括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变(配)电间等附属设施的基本或共性信息,并按照7.4~7.8建立基本属性数据。11地基基础属性数据
11.1地基基础的基础范围数据应描述该基础所有基桩或围护数据的最大外轮廓信息,基本属性项应符合附录H中H.1的要求。
11.2地基基础的基桩数据基本属性项应符合H.2的要求。11.3地基基础的围护数据基本属性项应符合H.3的要求。12地质属性数据
12.1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监测数据12.1.1地质调查与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工程地质中的钻孔地层数据、构造地质中的断层/断裂数据、水文地质中的地下含水层(带)数据,环境地质中的岩溶、地下采空区、垃圾填理场数据,及地质资源中的矿床数据等。
12.1.2地质调查数据应基于城市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以及遥感地质等调查工作,通过野外综合调查、施工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直接获取。
钻孔地层数据应包括钻孔参数、地层数据,由岩样试验数据、土样试验数据、原位测试数据、水文测试数据、地震参数测试数据等组成。其属性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a)地质钻孔数据的属性数据符合附录I中I.1的要求;b)地质地层数据与钻孔数据关联,反映各钻孔数据自上而下各地层的分布情况,其属性数据符合I.2的要求
12.1.4断层/断裂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3的要求。12.1.5地下含水层(带)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4的要求。12.1.6岩溶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5的要求。6
地下采空区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6的要求垃圾填埋场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7的要求。地下矿床数据的属性数据应符合1.8的要求分析与评价成果数据
数据。
GB/T42987—2023
分析与评价成果数据包括场地稳定性评价、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等场地稳定性评价数据的属性项应符合1.9的要求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数据的属性项应符合1.10的要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数据的属性项应符合1.11的要求。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