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1444.4-1996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四部分:中速数据传输设备
GB/T 11444.4-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444.4-1996

中文名称: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四部分:中速数据传输设备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 transmission, reception and grou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4: Medium-speed data transmission equip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1-02

实施日期:1997-01-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6842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080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5卫星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 12406-1990

采标情况:IESS 308,REF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222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9, 字数:32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出版日期:2004-07-25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6-12-1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第一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中速数据传输的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4/6GHz频段,信息速率为2048kbit/s和8448kbit/s的中速数据传输设备。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和技术改造,并作为制造设备的技术依据。 GB/T 11444.4-1996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第四部分:中速数据传输设备 GB/T11444.4-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11444.4-1996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规则涉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内中速数据传输的各种设备,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自前在网上运行的各种进口设备、国产设备的规范化,有利于这类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通信网的正常运行。
本标准参考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的IESS-308(ReV.6)标准和国标GB11443.5—94制定。
本标准在内容上是GB11444.1--89~GB11444.3-89三个标准的继续,与这三个标准配套。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培康、诸应琪、吴寿康、潘新康、洪筱培。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中速数据传输设备
第四部分 
Trarsmitter,receiver and grou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ed in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s.-...Technical requirementsPart 4 :Intermediate data rate(IDR)transmission equipment1范围
GB/T 11444. 4.--1996
本标准规定了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除天线分系统和终端设备分系统外,中速数据传输的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4/6GHz频段,信息速率为2048kbit/s和8448kbit/s的中速数据传输设备。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和技术改造,并作为制造设备的技术依据。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1443.5一9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五部分:中速数据数字载波通道GB7611一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CCITTV.35使用60—108kHz基群电路的48kbit/s速率的数据传输3设备组成
中速数据传输设备主要由高功率放大器、中功率放大器(选用)、低噪声放大器、上变频器、下变频器、调制器和解调器等组成。各单元之间接口电平为推荐典型值。各功能单元应提供监控接口.并且般应有主、备用,适应自动或人工倒换。4设备工作条件
a)温度:室内 +5℃~+40℃;
室外—35℃~+55℃;
b)相对湿度:室内5%~85%;
室外5%~95%;
c)气压:70kPa~106 kPa;
d)电源:单相交流,电压(220土22)V,频率(50士1)Hz;或三相交流,电压(380±38)V,频率(50±1)Hz。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18批准1997-12-01实施
5设备输人、输出连接器
5.1射频
同轴N-50K
5.2中频
周轴BNC-75K
5.3高功率放大器输出
FDM-70波导法兰
5.4低噪声放大器输入
FDM-40波导法兰
6发射设备
GB/T 11444.4 1996
包括高功率放大器和中功率放大器(选用)。高功率放大器通常可为速调管放大器、行波管放大器或固态功率放大器。
6.1高功率放大器
6.1.1频率范围
5925MHz~6425MHz(或扩展为5850MHz~6650MHz)。6.1.2输出功率
6.1.2.1速调管放大器或行波管放大器(饱和输出功率)400W~1000W各等级。
6.1.2.2固态功率放大器(1dB增益压缩点)50W~500W各等级。
6.1.3射频电平调节
0~20dB连续可调,
6.1.4增益
6.1.4.1速调管放大器和行波管放大器(低于饱和输出功率标称值6dB时)分为三个等级:
a)≥75 dB;
b)270 dB;
c)≥65 dB。
6.1.4.2固态功率放大器
分为三个等级:
a)≥65 dB;
h) ≥60 dB;
c)≥50 dB。
6.1.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4dB/MHz(f±14.4MHz)注:f。为放大器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下同。6.1.6增益稳定度
不劣于士0.25dB/d(在恒温、恒定电源电压下,恒定激励)6.1.7瞬时带宽
速调管放大器:
≥36MHz(带内增益波动1dB);
行波管放大器:≥500MHz(带内增益波动3dB);286
GB/T 11444.4—1996
固态功率放大器:≥500MHz(带内增益波动2dB)。6.1.8振幅/频率特性
≤0. 4 dB(p-p)(fa±14. 4 MHz);≤1 dB(p-p)(/.±18 MHz)。
6.1.9·输入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和固态功率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
6.1.10输出驻波比(冷态)
1.3:1最大)。
速调管放大器和固态功率放大器:1.25: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
6.1.11负载驻波比
速调管放大器:2.0:1(最大);行波管放大器:1.5:1最大)。6.1.12多载波互调比
1.3:1(最大)。
速调管放大器:≤-29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饱和输出功率7dB时);行波管放大器:≤一24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饱和输出功率7dB时);固态功率放大器:≤-33dBc(两相等载波总功率低于1dB增益压缩点输出功率7dB时)。6.1.13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速调管放大器:≤4/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行波管放大器:≤3dB(低于饱和输出功率6dB时);固态功率放大器:≤1°/dB(低于1dB增益压缩点6dB时)。6.1.14残余调幅
≤-40 dBc(F。<4 kHz);
≤-20(1+lgF。)dBc(4 kHz≤F≤500 kHz);≤-80 dBc(F。>500 kHz)。
注:F为所测量的4kHz频谱的中心频率,kHz。6.1.15残余调频
不劣于一60dB(相对于任意5MHz带宽内的4MHz峰-峰频偏)6.1.16群时延/频率特性
速调管放大器和行波管放大器(每36MHz带宽中):线性:优于±0.05ns/MHz;
抛物线:优于士0.01ns/MHz;
波动:≤l ns(p-p)。
固态功率放大器:
线性:优于±0.04ns/MHz;
抛物线:优于±0.005ns/MHz2;波动:≤1ns(p-p)。
6.1.17噪声和杂散
≤ -- 65 dBW /4 kHz(4. 2 GHz-~12. 0 GHz) ;≤ -- 130 dBW /4 kHz(3. 7 GHz~4. 2 GHz);≤--110 dBW/MHz(12 GHz~40 GHz)。6.1.18射频泄漏(机柜辐射)
≤1 mW/cm(离机柜5 cm)。
6.2中功率放大器(选用)
6.2.1频率范围
GB/T 11444. 4--1996
5 925MHz~6 425MHz(或扩展为5850MHz~6 650MHz)。6.2.2输出功率(1dB增益压缩点)100mW~1W各等级。
6.2.3增益
分为三个等级:
a) ≥20 dR;
b)≥30 dB;
c)≥40 dB。
6.2.4增益平坦度
不劣于+1dB(500MHz)。
6.2.5输入驻波比
1.5:1(最大)。
6.2.6输出驻波比
1.5:1(最大)。
6.2.7噪声系数
10 dB。
6.2.8三阶互调截取点
≥40dBm(对1W输出时),其余类推。7接收设备
通常采用低噪声场效应放大器
7.1频率范围
3700MHz~~4200MHz(或扩展为3400MHz4200MHz)。7.2噪声温度
30K~55K各等级(25C时)。
7.3振幅/频率特性
7.3.1在500MHz带宽内:
S1 dB(p-p).
7.3.2每36MHz带宽中:
≤0. 8 dB(p-p)。
7.4增益
分为两个等级:
a)≥60 dB;
b) ≥50 dB。
7.5增益斜率
不劣于±0.03dB/MHz。
7.6增益稳定度
7.6.1增益稳定度分为:
短期:不劣于±0.1dB/h;
中期:不劣于±0.2dB/d;
长期:不劣于士0.5dB/周。
GB/T 11444.4—1996
7.6.2在35℃~+55C温度范围内,允许增益变化±2.7dB。7.7最大输出(1dB增益压缩点)+10 dBm.
7.8输入驻波比
1.25:1最大)。
7.9输出驻波比
1.25:1(最大)。
7.10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优于士0.05ns/MHz;
抛物线:优于士0.01ns/MHz2。
波动:≤0.5 ns(p-p)。
7.11多载波互调比
≤一51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为7dBm时)。7.12调幅/调相转换系数
≤0.5°/dB(输出7 dBm时)。
7.13带内过载性能
10dBm输入时,性能不永久性恶化。7.14带外特性
一10dBm的发射频带范围内的信号输入时,正常工作。7.15杂散
低于热噪声功率(100kHz带宽测试)。8地面通信设备
8.1上变频器
8.1.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1.2输入频率
70MHz±18MHz(或140MHz±36MHz)。8.1.3输入阻抗
750。
8.1.4输入回波损耗
≥26 dB。
8.1.5输出频率
5925MHz~~6425MHz(或扩展为5850MHz~~6650MHz)。8.1.6输出阻抗
500。
8.1.7输出回波损耗
≥20 dB。
8.1.8额定输出电平
≥--10 dBm.
8.1.9增益
≥10 dB。
8.1.10输出电平稳定度
不劣于±0.25dB/d。
8.1.11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5×10-8/月。
8.1.12振幅/频率特性
≤0.5 dB(p-p)(f,±18 MHz)
≤1 dB(p-p)(fo±36 MHz)
GB/T11444.4-—1996
注:为变频器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下同。8.1.13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优于±0.03ns/MHz;
抛物线:优于士0.01ns/MHz*
波动:≤1 ns(p-p)。
8.1.14多载波互调比
≤--40 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比额定输出电平低7dB时)。8.1.15本振泄漏
≤-70 dBm。
8.1.16杂散
≤--80 dBm/4 kHz。
8.1.17相位噪声
8.1.18频率控制
100 Hz
10 kHz
100kHz
≤--63 dBc/Hz;
≤-73 dBc/Hz;
≤-83 dBc/Hz;
≤-93 dBc/Hz。
由频率合成器调整,步级125kHz(或250kHz)。8.2下变频器
8.2.1变频方式
两次变频。
8.2.2输入频率
3 700 MIIz--4 200 MHz(或扩展为 3 400 MHz-~4 200 MHz)8.2.3输入阻抗
502。
8.2.4输入回波损耗
≥20 dB。
8.2.5输入电平范围
-70 dBm~-- 40 dBm .
8.2.6输出频率
70 MHz±18 MHz(或 140 MHz±36 MHz).8.2.7输出阻抗
752。
8.2.8输出回波损耗
≥26 dB。
8.2.9增益
≥30 dB。
8.2.10增益稳定度
不劣于±0.25dB/d。
8.2.11频率稳定度
不劣于±5×10-8/月。
8.2.12噪声系数
≤15 dB。
8.2.13振幅/频率特性
≤0.5 dB(p-p)(±18 MHz)
≤1 dB(pp)(fo±38 MHz)
GB/T 11444.4-1996
8.2.14群时延/频率特性(每36MHz带宽中)线性:优于±0.03ns/MHz
抛物线:优于士0.01ns/MHzz
波动:≤l ns(p-p)
8.2.15多载波互调比
≤—45dBc(两相等载波总输出为—15dBm时)。8.2.16
本振泄漏
≤-75 dBm。
8.2.17杂散
≤- 75 dBm/4 kHz。
8.2.18镜频抑制比
≥60 dBc。
相位噪声
8.2.20频率控制
100 Hz
100kHz
≤—63 dBc/Hz;
≤-- 73 dBc/Hz;
≤-83 dBc/Hz;
≤-93 dBc/Hz。
由频率合成器调整,步级125kHz(或250kHz)。8.3调制器
调制/解调器方框图见图1。
8.3.1调制方式
四相移相键控调制,所传输的比特码与调制器输出载波相位之间的关系如表1。表1
被传输的比特码
合成的相位
+180°
+270°(90°)
调制器的输出相位精度优于士2°,幅度精度优于土0.2dB。调制器为绝对调相。由FEC编码器中的差分编码来消除180°的载波相位模糊度。8.3.2输出功率
-*- 30 dBm ~~ -10 dBm 步级 0. 5 dB。8.3.3稳定度
不劣于0.25 dB/d。
8.3.4输出频率
8.3.4.1范围
GB/T11444.4---1996
70 MHz±18 MHz(或 140 MHz±36 MHz)。8.3.4.2步级
≤22. 5 kHz(或 2. 5 kHz)。
8.3.4.3稳定度
不劣于3×10-7/月。
8.3.5杂散输出
≤-50 dBc;
40 dBc。
8.3.6输出阻抗
8.3.7输出回波损耗
≥20 dB。
8.3.8发射滤波器特性
8.3.8.1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
见图2。
8.3.8.2滤波器群时延响应特性
见图3。
8.3.8.3输出的功率谱密度容限
见图4。
8.3.9信息速率
信息速率分为以下两种:2048kbit/s、8448kbit/s。8.3.10相位噪声
8.3.11扰码器
按 CCITT V.35。
8.3.12编码器
见图5。
8.3.12.1编码方式
100kHz
卷积编码(见图5)。
8.3.12.2编码率
3/4。
8.3.12.3约束长度
8.4解调器
8.4.1解调方式
相干四相解调。
8.4.2输入电平
8.4.2.1范围
-55 dBm~-35 dBm。
8.4.2.2最大的合成输入电平
--10 dBm。
≤-63 dBc/Hz;
≤93 dBc/Hz。
8.4.3输入频率
8.4.3.1范围
GB/T 11444.4-1996
70MHz±18MHz(或140MHz±36 MHz)。8.4.3.2步级
≤22. 5 kHz(或 2.5 kHz)。
8.4.4输入阻抗
752。
8.4.5输入回波损耗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20dB。
8.4.6捕获范围
8.4.6.1载波捕获范围
土25kHz(相对于标称输入频率)。8.4.6.2时钟捕获范围
±10-1。
8.4.7信息速率
信息速率分为以下两种:2048kbit/s、8448kbit/s。8.4.8接收滤波器特性
8.4.8.1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
见图6。
8.4.8.2滤波器群时延响应特性
现图3。
8.4.9解码器
8.4.9.1解码方式
软判决维特比解码。
8.4.9.2解码率
3/4。
8.4.9.3约束长度
K=7。
8.4.10误比特率性能(调制解调器中频环测时)P
解扰器
E/N。
按 CCITT V.35。
8.5顿单元
8.5.1顿首发生器
8.5.1.1报头帧发生器
见图7(信息速率为2048kbit/s)和图8(信息速率为8448kbit/s)。頔首(OH)长12比特,被分成三部分:a)前4比特用于告警、信令和数字ESC数据,每组告警信号和信令在8帧内传毕,因此每8帧构成-复帧。复顿周期为1ms。
b)第5~8比特为第一个ESC话音信道,速率为32kbit/s。293
GB/T 11444.4--1996
c)第9~~~12比特为第二个ESC话音信道,速率为32kbit/s。8.5.1.2慎与复顺的定位
帧与复顿的定位由复帧中每个帧的首\定位比特”来标志。定位比特包括各顿首的第-比特和复顿中第一、三、五、七顿的第2、3、4比特,这些比特的格式如图7、图8所示。当顿失步时,若连续搜索4个复顿同步码均无误码时,表示帧同步:当帧同步时,若连续搜索1个复帧同步码皆有误码时,表示顿失步,需要重新捕捉同步码。8.5.2多普勒与准同步缓冲器
缓冲器容量大小与卫星摄动人小和定时精度有关,其最小容量按GB11443.5的要求,8.5.3工程勤务电路(ESC)
a)ESC设备中的时钟应从接收和发射的数据流中提取;b)FSC能提供2路ADPCM(32kbi1/s)公务电话;c)ESC能提供1路低速(8kbit/s)ESC数据(在不用时该信息应置入“1\);d)话音接口
发电平—20 dBr:收电平
-2 dBr。
8.5.4终端(或DCME)接口
见GB7611---87有关章节。
8.5.5监控功能
顿单元具有对调制器、解调器、上变频器、下变频器、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工作状态采样的功能,并在监控面板上指示、音响告警。同时在采样的基础上对告警指示信号(AIS)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也在面板上显示,并将处理结果馈送到对端或本端。告警示意图见图9。
8.5.6AIS信号状态与故障情况见表2。8.5.7本地备用时钟
1×10-5/月。
检测到的故障
从地面网经接口
A至调制信道
从卫星线路经
接口E至解调信道
故障处理措施
经接口H至地面网
经接IID至卫星线路
检测到的故障
1)只在实际情况下可实现该功能。2)AH1部分非强制性的
AD2:
GB/T 11444.4--- 1996
表2(完)
调制器、上变频器、发射设备故障解调器、下变频器、接收设备故障地面方尚信号丢失(数据或时钟)卫星方向信号丢失
巅失步
误码大于1×10*3
远端站告警
紧急维护告警
维护告警
向地面方向告警
向对端站告警
向对端站告警
解码器
解码器
图1调制/解调器方框图
221241112
0.1K 0.2R 0.3R 0.4R 0.5R 0.6R 0.7R 0.8R偏移中心的归--化频率,Hz
故障处理措施
调制器
解调器
点的坐标
幅度,dB
注:滤波器响应特性不是强制要求,但它是用来规定必须要求的发射频谱。图2调制器滤波器幅度响应特性
归-化频率,Hz
R=传输速率(bit/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