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648-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648-2023
中文名称:城市色彩设计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Guidance for urban color desig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3-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4807396
相关标签:
城市
设计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01.120标准化总则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6颜色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彩图】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京红、王晓琳、吕品晶、邱跃、于化云、王引、朱子瑜、边兰春、周明德、常志刚、于幸泽、王桓、韩布新、孙若端、刘毅娟、郭婧、何俊乔、干靓、王波、张炼、肖世孟、何唯平、刘方、吕光、张旭辉、郜飞、龚天保、沈标、付建武、朱丽莎
起草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保福(北京)科技园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0)
提出单位: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0)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色彩设计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城市色彩设计需考虑的因素、设计内容和成果内容,作为城市色彩相关工作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全域空间城乡建设中的色彩设计及管理,也适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教学与科研。
注1: “全域空间”指设计工作范围内的全部空间,包含了由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线划分的生态控制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注2: “城乡建设”包括城乡新建、更新和治理等建设行为。
标准内容
ICS01.120
CCSA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48—2023
城市色彩设计指南
Guidancefor urbancolor design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9-01实施
GB/T42648—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需考虑的因素
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
时代发展
空间特征
大众需求
6设计内容
层级划分
宏观城市色彩设计
中观城市色彩设计
微观城市色彩设计
配色要点
成果内容
成果的组成
宏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中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微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附录A(资料性)
城市的日照类型
A.2中国部分城市年日照时数数据附录B(资料性)
远景、中景、近景
GB/T42648—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可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保福(北京)科技园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京红、王晓琳、吕品晶、邱跃、于化云、王引、朱子瑜、边兰春、周明德、常志刚、于幸泽、王桓、韩布新、孙若端、刘毅娟、郭婧、何俊乔、干靓、王波、张炼、肖世孟、何唯平、刘方、吕光、张旭辉、部飞、龚天保、沈标、付建武、朱丽莎。1范围
城市色彩设计指南
GB/T42648—2023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色彩设计的总体原则,提供了城市色彩设计需考虑的因素、设计内容和成果内容,作为城市色彩相关工作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全域空间城乡建设中的色彩设计及管理,也适用于城市色彩设计的教学与科研。注1:“全域空间”指设计工作范围内的全部空间,包含了由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线划分的生态控制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注2:“城乡建设”包括城乡新建、更新和治理等建设行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98
GB/T15608
GB/T18922
GB/Z35473
GB/T37370
术语和定义
颜色术语
中国颜色体系
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
色彩设计系统
中国常见色色名和色度特性
GB/T5698、GB/T15608、GB/T18922、GB/Z35473、GB/T373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色彩
urban color
自然及人工环境颜色的视觉感知总和。3.2
+urban color design
城市色彩设计
以全域空间为研究对象,以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为目的的色彩设计工作。注:“城市色彩设计”为建筑设计做指引,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宜考虑的技术性工作。4总则
为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城市色彩设计宜:适应自然地理条件,挖掘地域文化特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把握时代发展特色:一统筹考虑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格局,彰显空间特征;一具有公共性,满足大众心理需求;1
GB/T42648—2023
便于管理实操。
5需考虑的因素
自然条件
5.1.1日照
注:本文件有关日照的内容侧重不同日光条件下的城市色彩明度关系(见附录A中A.1.1)。低日照城市
低日照城市指年日照时数小于1400h的城市(见A.2),其城市色彩设计需考以下事项:a)
在低日照城市,日光以低强度的漫射光为主,呈现明度较低的弱对比关系,相关示例见A.1.2:城市色彩设计宜加强明度对比,增加清晰度;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宜采用高明度色;b)
大面积的建筑色彩不宜采用高彩度色,地标建筑和特殊情况除外。5.1.1.2
中日照城市
中日照城市指年日照时数介于1400h~2700h之间的城市(见A.2),其城市色彩设计需考虑以下事项:
在中日照城市,日光以中等强度的光为主,呈现多层次、多变化的明度中等对比关系,相关示例见A.1.3;这种明度关系是地域色彩特征之一,城市色彩设计宜再现;b)
建筑色彩的明度关系宜是多层次的明度中等对比:宜采用质感明显的建筑外墙饰面材料;c)
大面积的建筑色彩不宜采用低明度色。5.1.1.3
高日照城市
高日照城市指年日照时数大于2700h的城市(见A.2),其城市色彩设计需考虑以下事项:在高日照城市,日光以高强度的光为主,影子很暗,呈现明度强对比关系,相关示例见A.1.4;a)
这种明度关系是地域色彩特征之一,城市色彩设计宜再现;b)
建筑色彩的明度关系宜是明度强对比;c)
宜采用高彩度色;
大面积的高明度色不宜采用光泽材质。5.1.1.4
靠近边界值的城市
年日照时数靠近1400h或2700h的城市(见A.2),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握日照的典型特征,参考相近类型的规律进行设计。5.1.1.5
日照特征的变化
城市色彩设计宜有预见性。如城市的日照特征主要由人为因素(如空气污染等)决定,宜分期设计。近期按现状日照特征设计,远期按自然地理因素决定的日照特征设计。5.1.2土壤
各地土壤色彩不同。土、石、沙等来自大地的色彩是地域色彩特征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时需考虑它2
的影响。
5.1.3植被
GB/T42648—2023
各地植被色彩和变化规律不同。植被色彩是地域色彩特征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时需考虑它的影响。植被色彩宜与建筑色彩形成恰当的对比关系。5.1.4其他自然地理因素
城市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其他自然地理因素都影响城市色彩的面貌,城市色彩设计宜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后的结果。示例:北方地区的城市色彩通常包括较多沉着温暖的中明度、中低彩度、偏暖的暖色,南方地区的城市色彩通常包括较多明媚灵动的高明度、中低彩度、偏冷的暖色和冷色。5.2历史文化
5.2.1传统建筑
城市色彩设计宜继承发展当地传统建筑色彩、传统建材色彩,合理利用传统建造工艺,突显地域特征。宜处理好当代建筑色彩与传统建筑色彩的关系。5.2.2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城市色彩设计宜研究当地文学、音乐、绘画、手工艺、节庆等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中获得色彩灵感并提取色彩特征,恰当体现在设计中。5.3时代发展
城市色彩设计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宜综合考虑各因素,尤其要关注新材料、新工艺、新生活方式。5.4空间特征
5.4.1城市定位
城市色彩设计宜符合城市定位的要求,通过整体城市色彩意象和局部特征色提示,凸显城市特色,注:“特征色”指象征城市形象的颜色;通常是中高彩度的色彩,用于城市宣传或空间中小面积的点缀,5.4.2城市规模
不同规模的城市,宜采取不同的城市色彩管理方式。5.4.3空间布局
城市色彩设计宜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进行统筹安排。5.5大众需求
城市色彩设计宜研究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如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对城市现状的建议以及对未来的期盼等;宜了解外来访客的体验,从多个维度促使设计成果成为共识。3
GB/T42648—2023
6设计内容
层级划分
城市色彩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级:宏观城市色彩设计;
中观城市色彩设计;
微观城市色彩设计。
6.2宏观城市色彩设计
6.2.1设计深度
宏观城市色彩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宜考虑的技术性工作。6.2.2主要内容
宏观城市色彩设计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
跨区域层面,运用城市色彩设计思维,协同构建国土空间景观格局b)
乡村层面,运用城市色彩设计方法,展现地域色彩特征。c)
市/县域层面,进行城市色彩总体定位,提出城市色彩愿景中心城区层面,提出城市色彩愿景,明确城市色彩主题;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建构城市色彩空间d)
秩序,进行城市色彩分区,其中:·城市色彩主题宜综合考虑定位、愿景、地域色彩特征等多因素确定;宜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恰当形式表达城市色彩主题;
·城市色彩分区宜综合考虑自然边界、行政边界、功能区划、高度分区、密度分区、风貌分区等因素,不宜根据分区的方位简单定色6.3中观城市色彩设计
6.3.1设计深度
中观城市色彩设计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宜考虑的技术性工作。6.3.2主要内容
中观城市色彩设计落实宏观城市色彩设计的要求,并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划定城市色彩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重点地区包括重点控制区、重点设计区,其中:a)
城市色彩重点控制区,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提出控制要求;城市色彩重点设计区,宜彰显城市色彩意象,强化色彩秩序,体现城市整体景观的多样性:城市色彩一般地区,宜结合城市规模等具体情况提出控制要求;通常给出各分区单元的色2)
谱、图谱,并进行城市色彩空间布局注1:“色谱”指将颜色按某种秩序排列的色表。注2:“图谱”指按类编制的色彩组合示意图图集。b)确定城市色彩重点设计和一般引导的线性空间,其中:1)城市色彩重点设计的线性空间宜给出色谱、图谱,综合远景、中景、近景涉及的因素(见附录B),对沿线界面城市色彩进行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推敲各物质载体色彩的显隐关系、主次关系,获得城市色彩的画面感、层次感及节奏感;4
2)城市色彩一般引导的线性空间,宜给出色谱、图谱。注3:“线性空间”包括但不限于道路、边界、廊道、轴线等城市空间。确定城市色彩重点地标、节点,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提出色彩要求c)
GB/T42648—2023
提出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系统(如建筑、景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系统)的色彩要求。d)
提出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并宜包括不适用的明度关系。6.4微观城市色彩设计
6.4.1设计深度
微观城市色彩设计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开展的技术性工作。6.4.2工作内容
微观城市色彩设计落实中观城市色彩设计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一项至多项内容:测量、计算环境效应,确定当地效果色和材料色的差值;此项工作有利于微观城市色彩设计要a)
求的实施,宜首先进行;
注1:“环境效应”指建筑表面的大面积色块与周围环境之间,多次反射日光并叠加,导致效果色和材料色差异的现象。
注2:“效果色”和“材料色”是一一对应的,均指某个具体的、确定的颜色。“效果色”特指建筑峻工后给人的颜色视觉印象。峻工前的“效果色”需由建筑效果图准确表达。“材料色”特指应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表面的建筑材料的色彩,在建筑现场观察“材料色”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以地块为最小单元的、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的材料色色谱、图谱,宜纳入地块的管理要b)
求;建筑色谱宜包括建筑屋顶、外墙、窗玻璃、窗框、各类构件等建筑外围护结构可见部分的色彩,注明材料色或效果色是至关重要的;宜说明对材料、工艺等的要求;建筑图谱宜给出这些可见部分的色彩关系;
提出以地块为最小单元的建筑色彩空间布局或重点地块内的单体建筑色彩布局d)
对于线性空间,宜协调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进行以地块为最小单元的沿线界面城市色彩设计;或重点地块的沿线建筑立面色彩设计;e)
提出重点地标、节点的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的材料色色谱、图谱;f)
提出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并宜包括不适用的明度关系;g)www.bzxz.net
制作管控工具(材料色色卡、色标尺等)。6.5配色要点
6.5.1城市色彩设计宜先设计好明度关系。明度关系不正确的配色(见5.1.1),纳入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
6.5.2城市色彩设计时,把握色彩之间的整体协调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剥离其他色彩及相关因素,单独分析、孤立设计某个颜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示例:去掉天空、地面、树木、阴影等色彩,单独提取出建筑色彩,分析其和谐度,结果将失真。因为人感知城市色彩是整体感知,一起看到的。
6.5.3不同日照类型的城市(见5.1.1),群体或单体建筑色彩配色参考以下要点:一在低日照城市,宜明度配色,通过明度强对比增加清晰度;当均采用高明度色时,宜色相配色,凸显此类日光的特点,增加丰富性;小面积的建筑色彩可采用中高彩度色;一在中日照城市,当空气质量好,城市建筑随地势高低起伏或随道路婉蜓错落布局,或建筑单体造型凹凸明显时,宜采用有天然色差、肌理明显的单色;当大气能见度欠佳,或位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或道路缺少蛇蜓变化,或建筑立面平淡缺少变化时,宜采用多色;辅助色在主调色基5
GB/T42648—2023
础上衍生,首选有明度差异的色彩,色相、彩度也可适度变化;一在高日照城市,宜明度配色和色相配色,采用明度极端(极高或极低)的、高彩度多色相组合。6.5.4高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区域,建筑色彩宜采用明度较高的色6.5.5超大体量或超长建筑物宜通过色彩变化减少负面感受。6.5.6其他要点可参见GB/Z35473。7成果内容
成果的组成
城市色彩设计成果文件宜图文并茂,包括核心成果和研究报告两部分。核心成果宜用条文表达,文字简洁、明晰。正文下可标注说明文字,不作为正式内容。正文宜配图。研究报告宜全面、详尽反映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包括必要的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7.2宏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成果文件有以下内容。
核心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的日照类型;
地域色谱、图谱及文字说明;
城市色彩愿景及其说明;
城市色彩主题及其说明;
城市色彩空间结构图及其说明;城市色彩分区图及其说明。
研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地域自然、人文色彩提取与分析图;2)
地域传统建筑色彩提取与分析图;3)
现状城市色彩提取与分析图;
现状城市色彩问题分析及对策;其他设计说明和资料汇编。
注:宏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均以“效果色”表达3中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成果文件有以下内容。
核心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对城市色彩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的要求,以色彩分区图、色彩空间布局图、各分区单元的1
色谱、图谱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2)
对重点设计和一般引导的线性空间的要求,以色彩分区(分段)图、色彩立面展开图、色谱、图谱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对重点地标和节点的要求,以色谱、图谱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3)
对各类物质载体系统的要求,以色彩空间布局图、各分区单元的色谱、图谱和必要的文字4)
说明等形式表达;
5)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
研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色彩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重点设计和一般引导的线性空间、重点地标和节点、各类1)
物质载体系统的分析图、分区(分段)图、设计图、色谱、图谱等;2)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的依据;3)其他设计说明和资料汇编
注:中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均以“效果色”表达。7.4微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
成果文件有以下内容。
核心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当地效果色和材料色的差值;
GB/T42648—2023
以地块为最小单元的、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的材料色色谱、图谱、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图(或重点地块内的单体建筑色彩空间布局图);以地块为最小单元的线性空间界面城市色彩设计图(或重点地块的沿线建筑立面色彩设计图);
重点地标、节点的城市色彩各类物质载体的材料色色谱、图谱;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
研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测量、计算环境效应,确定当地效果色和材料色差值的过程;确定建筑色谱、图谱的过程,如对不同建筑高度、密度等因素的分析图,对建筑屋顶、外墙窗玻璃、窗框、各类构件等建筑外围护结构可见部分色彩的分析图,对材料、工艺等的说明;
线性空间界面城市色彩设计过程图;重点地标、节点的城市色彩设计过程图:不宜使用的色彩清单的依据;
其他必要的设计说明、资料汇编。c)
鼓励进行案例推演,示范成果应用和设计方法。鼓励制作管控工具(材料色色卡、色标尺等)、注:微观城市色彩设计的成果均以“材料色”表达GB/T42648—2023
A.1概述
附录A
(资料性)
城市的日照类型
A.1.1日光条件决定了城市的日照类型,包括低日照城市、中日照城市和高日照城市;日照建立的城市色彩骨架一一明度关系各不相同A.1.2低日照城市笼罩在较弱的漫射光下,几乎看不到影子,明度关系是弱对比。这种光能把高明度、中低彩度的色相对比表现得很好,如图A.1左侧第一列。城市色彩设计宜加强明度对比,提高清晰度。在低日照城市,大面积高彩度的建筑色彩过于突元,除地标等特殊情况外,不宜采用。宜预估环境效应的影响,恰当选取建筑色彩的材料色,保障理想的实施效果。低日照城市
中日照城市
高日照城市
低日照城市
图A.1城市的日照类型示意图
中日照城市
高日照城市
A.1.3大多数城市属于中日照城市,明度关系是中等对比,有黑白灰多个层次。日光能把微妙的质感表现得很好。如图A.1中间列。适宜大面积使用的色彩覆盖了色三角的很大区域,给城市色彩设计提供了很多可能,参见GB/Z35473。宜预估环境效应的影响,恰当选取建筑色彩的材料色,保障理想的实施效果。
A.1.4高日照城市的光很强,影子深暗,天空很蓝。明度关系是亮暗两个层次的强对比,如图A.1右侧第一列。明度强对比的、高彩度的用色很悦目。宜预估环境效应的影响,恰当选取建筑色彩的材料色,保障理想的实施效果。
A,2中国部分城市年日照时数数据年日照时数是一年内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W/m2的时间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中国部分城市的年日照时数见表A.1,数据是2011年~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日照时数的平均值。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