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35-2023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
GB/T 1835-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35-2023

中文名称: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Corner fitting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851261

相关标签: 集装箱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35-2006

采标情况:ISO 1161:2016,MOD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金菁、王文刚、郑静、宋世安、孙可佳、何思东、胡锦平、徐进永、张建良、姜封顺、胡松渊、刘志平

起草单位: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装箱(锦州)有限公司、宜兴市太平洋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提出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系列1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与运输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T 1413、GB/T 5338.1、GB/T 7392、GB/T 16563、GB/T 16564和GB/T 17274等规定的系列1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设计、生产和制造。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5.180.10
CCS A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1835—2023
代替GB/T1835—2006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Corner fitting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ISO 1161:2016,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Corner and intermediate fittings—specifications,MOD)2023-11-27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3-01 实施
GB/T1835—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标志、包装与运输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
1161:2016的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附录B(资料性)典型的吊具转锁参考文献
... 14
GB/T1835—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835一2006《系列1集装箱角件》,与GB/T1835一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适用范围,包括增加了中间角件,增加了GB/T16564和GB/T17274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角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等规定的系列1
增加了45ft集装箱中间角件的规定,以及45ft集装箱角件及中间角件的示意图(见4.1、图2);
删除了英制尺寸的角件图(见2006年版的图2、图4);e)
更改了右顶角件图、右底角件图(见图3和图5,2006年版的图1和图3);增加了右中间顶角件图(见图4);f)
9)增加了角件外表面粗糙度、角件焊接面圆弧、角件外表面直角度和内腔净空高度的要求(见4.3.2、4.3.4、4.3.7和4.3.8);更改了化学成分的要求(见4.4.1,2006年版的D.3.1);h)
更改了力学性能的要求(见4.4.2,2006年版的D.3.2);i)
更改了堆码、起吊、栓固和偏置等多种工况下的设计载荷要求,并增加了竖向限制(见4.5,2006j)
年版的5.1);
k)更改了必备特性的内容(见4.6,2006年版的5.2);1)
更改了最小承载面积的规定(见4.7,2006年版的第6章);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5章,2006年版的D.4);m)
更改了标志和包装要求(见6.1、6.2,2006年版的第7章和D.6);n)
0)增加了运输要求(见6.3);p)删除了集装箱专用车辆上转锁栓固装置的位置和尺寸要求(见2006年版的第8章和附录C)。本文件修改采用IS01161:2016《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规范》。本文件与IS01161:201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S01161:2016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主要调整如下:
●用GB/T1413替换了ISO668(见第1章,4.5.1);用GB/T5338.1替换了IS01496-1(见第1章,4.5.1);●增加引用了IS03874(见4.5,1)●增加引用了ASTM
A609/A609M和ASTM
E94/E94M(见5.3);
增加引用了GB/T223.5、GB/T223.9、GB/T223.11、GB/T223.14、GB/T223.18、GB/T 223.23、GB/T 223. 26、GB/T 223.59、GB/T 223.64、GB/T 223.85 和 GB/T 223.86(见5.4);
●增加引用了GB/T228.1(见5.5);I
GB/T1835—2023
用GB/T229替换了IS0148-1(见5.5)。增加了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边缘不应出现尖锐棱角的要求,以及表面粗糙度、角件焊接面圆弧、直角度、内腔净空高度的要求,便于控制角件生产尺寸(见4.3.1、4.3.2、4.3.4、4.3.7和4.3.8);增加了铸造角件所使用的材料化学成分要求,以确保达到角件的力学性能要求(见4.4.1);一更改了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冲击功限值的说明(见4.4.2,IS01161:2016的第4章)一增加了外观检测、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的试验方法,以确保角件试验全面、方法合理,便于整体控制质量(见5.2、5.3、5.4、5.5);一一更改了角件永久标记项,便于角件的质量检查,有利于实际操作(见6.1,IS01161:2016的第7章);
增加了包装和运输的相关要求,使标准内容完整,并保障角件运输质量(见6.2、6.3)一删除了铁路等试验项和对应的附录A,因其试验方法不符合实际操作,该试验无必要性(见IS01161:2016的8.3.2~8.3.12、附录A);一更改了角件和中间角件图,便于控制集装箱尺寸和性能(见图3图5,IS01161:2016的图1、图3);
增加了本体取样位置示意图,便于产品取样的操作(见图8)。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更改了标准名称,将《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规范》改为《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装箱(锦州)有限公司、宜兴市太平洋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菁、王文刚、郑静、宋世安、孙可佳、何思东、胡锦平、徐进永、张建良、姜封顺、胡松渊、刘志平。
本文件于1980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I
1范围
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要求
GB/T1835—2023
本文件规定了系列1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与运输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T1413、GB/T5338.1、GB/T7392、GB/T16563、GB/T16564和GB/T17274等规定的系列1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设计、生产和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5-2008,IS04829-1:1986,IS04829-2:1988,MOD)GB/T223.9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GB/T223.11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ISO4937:1986,MOD)
GB/T 223.14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钼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GB/T 223.18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GB/T223.23
GB/T223.26
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223.11—2008,
GB/T 223.594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4钢铁及合金
IS010700:1994,IDT)
GB/T223.85钢铁及合金
IS04935:1989,IDT)
GB/T223.86钢铁及合金
2009,IS09556:1989,IDT)
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64—2008,
硫含量的测定
223.85—2009,
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3.86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一2021,IS06892-1:2019,MOD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20,IS0148-1:2016,MOD)GB/T1413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1413一2023,IS0668:2020,IDT)
GB/T5338.1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GB/T5338.1—2023,IS01496-1:2013,IDT)
ISo 3874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Series1freight containers—Handling and securing)ASTMA609/A609M碳素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及其超声波检验的标准实施规程(StandardPracticeforCastings,Carbon,Loe-Alloy,andMartensiticStainlessSteel,UltrasonicEx-amination Thereof)
1835—2023
射线照相检验用标准导则(StandardE94/E94M
Industrial
3术语和定义
Radiographic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4.1结构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每一个系列1集装箱均应有2个右顶角件(观察者面向集装箱任一端时的右边)和2个与之相对称的左顶角件。
底角件与顶角件结构相似,仅端孔不同。顶角件和底角件结构示意见图1。45ft集装箱除了具有上述角件外,还应在40ft位置设置4个中间顶角件和4个中间底角件(见图2)。
顶角件
b)底角件
标引序号说明:
顶端壁(顶面);
外端壁(外端面);
端孔;
外侧壁(外侧面);
侧孔;
顶孔;
底端壁(底面);
底孔。
图1角件结构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1——右顶角件;
2——右底角件;
3——左底角件;
4——左中间底角件;
5——左顶角件;
6——左中间顶角件
7——右中间顶角件;
8——右中间底角件。
4.2尺寸
图245ft集装箱角件及中间角件
1835—2023
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图3~图5的规定。图3为右顶角件,【图4为右中间顶
角件,图5为右底角件和右中间底角件;对于左顶角件、左中间顶角件、左底角件和左中间底角件,其结构和尺寸分别与右边的角件和中间角件对称。3
GB/T 1835—2023
R12.5(最大)
11(最小)
20.5(最大)
R14.5±1.5
164.5(最小)
101.5-1.5
16(最小)
图3右顶角件
单位为毫米
R12.5(最大)
11(最小)
20.5(最大)
(Y窖)
164.5(最小)
16(最小)
图4右中间顶角件
GB/T 1835—2023
单位为毫米
GB/T1835—2023
R12.5(最大)
4.3制造
R14.5±1.5
211(最小)
20.5(最大)
164.5(最小)
16(最小)
图5右底角件和右中间底角件
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边缘不应出现尖锐棱角。4.3.2角件和中间角件所有外表面粗糙度(Ra)应为25μm。A6/
4.3.3角件和中间角件孔的内、外边缘尺寸未作规定的,应作半径为3-1smm的圆角处理。4.3.4角件和中间角件相对角柱的焊接面的四周圆弧应不超过2mm。单位为毫米
4.3.5在2条圆角半径为6mm的边与圆角半径为14.5mm的边相交处,应从平直的外表面削去少量材料,使该角呈圆形。
4.3.6当角件或中间角件的内侧壁尺寸为最小尺寸149mm时,其与强制性水平面连接处可作圆角处理,圆角半径应不大于5.5mm。如果需要较大的圆角半径,则149mm尺寸应相应增大。4.3.7
角件和中间角件六个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均应为90°,且直角度误差不大于0.5mm。4.3.8角件和中间角件内腔净空高度应满足吊具转锁(见附录B)的操作空间要求。6
4.4材料
4.4.1化学成分
铸造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铸造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r、Ni、Mo和Cu四种合金元素总量不应超过0.70%。碳当量应不大于0.45%,按公式(1)计算:C=P.
式中:
一碳当量
Px——x元素含量。
1835—2023
... (1)
制造厂宜尽可能避免有害元素在生产过程中进入原材料,以保证角件和中间角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4.4.2力学性能
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
≥275
抗拉强度
≥480
延伸率
断面收缩率
-20℃
冲击功
表中冲击功为3个试样的最小平均值,允许其中一个试样的冲击功低于规定值,但不低于规定值的70%所有铸造的角件和中间角件应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满足表2中力学性能要求,热处理批次大小应作限制,以使所有产品热处理均匀,不出现过热或过冷的点。4.5载荷
4.5.1基本要求
集装箱设计载荷和参数,是确立本文件所规定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设计尺寸的依据。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承受的载荷应能满足GB/T5338.1和ISO3874对1AAA、1AA、1A、1AX、1EEE和1EE型集装箱所规定的强度及起吊要求。注意:如果集装箱额定质量超出了GB/T1413规定的范围,其角件和中间角件作相应的特殊安排。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