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894-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894-2023
中文名称:集装箱 自动识别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Freight container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3-17
实施日期:2023-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集装箱
自动识别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婧、周受钦、李文晖、刘建平、许世博、孙韬、李继春、赵洁婷
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五矿物流集团天津货运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提出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集装箱自动识别的作业要求、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及格式、电子标签作业频率和灵敏度、接口要求以及AEI系统的试验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GB/T 1413-2023 界定的集装箱。
标准内容
ICS 55.180.10
CCS A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8942023
代替GB/T17894—1999
集装箱
自动识别
Freight container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IS010374:1991,M0D)
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7-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作业要求
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及格式
电子标签作业频率和灵敏度
7接口
8AEI系统的试验和要求
附录A(规范性)试验要求
附录B(规范性)
参考文献
AEI电能反射系统的技术要求
GB/T178942023
GB/T17894—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7894一1999《集装箱白动识别》,与GB/T17894一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b)删除了术语“集装箱”“必备和可择”“物体和电子安全保证”“AEI系统的可靠性”“AEI系统的精确性”(见1999年版的3.1、3.2、3.3、3.9、3.10);c)更改了术语“物体防护”“电子防护”“范围”“通过速度”“箱体动态”的定义(见3.1、3.2、3.3、3.43.5,1999年版的3.4、3.5、3.6、3.7、3.8);Φ)将“码板”“读码器”更改为“电子标签”“读写器”(见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1999年版的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e)增加了电子标签数据存储位置要求(见表3);f)将资料性附录“AEI电能反射系统的技术条件”更改为规范性附录(见附录B,1999年版的附录B)。
本文件修改采用IS010374:1991《集装箱白动识别》。本文件与ISO10374:1991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用规范性引用的GB/T18362017替换了ISO6346:1984(见4.3),以符合我国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电子标签数据存储位置(见表3),为提高电子标签操作的实用性,便于电子标签作业。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一纳入了ISO10374:1991/Amd.1:1995的修正内容,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I)进行了标示;
-用资料性引用的GB/T1413—2023替换了ISO668:1988统一了集装箱尺寸和质量公制单位;删除了ISO10374的部分注;
增加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五矿物流集团天津货运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木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婧、周受钦、李文晖、刘建平、许世博、孙韬、李继春、赵洁婷。本文件于199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Ⅲ
1范围
集装箱
自动识别
GB/T17894—2023
本文件规定了集装箱自动识别的作业要求、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及格式、电子标签作业频率和灵敏度、接口要求以及AEI系统的试验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GB/T1413—2023界定的集装箱。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6201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SO6346:1995,IDT)IEC68-2(所有部分)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Environmentaltesting—Part2:Tests)
ISO646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ISO的七节码(Information processingISO7-bit codedcharac-ter set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TIR国际公路运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RoadTransport)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物理防护physicallytamper-proof能够目视检查的防止使用常规工具进行蓄意拆卸和重新装配的设计。3.2
电子防护electronicallytamper-proof为防止蓄意利用电磁效应对电子装置所储存的信息进行改动而设计的安全措施。3.3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有效读写的距离。3.4
通过速度
passingspeed
电子标签经过读写器时能被有效读写的速度3.5
containermovement status
箱体动态
集装箱与读写器的相对位置、速度和移动方向的信息。GB/T 17894—2023
4作业要求
4.1自动识别系统
4.1.1系统组成
自动识别系统(AEI应由两个基木元件组成:a)设置在箱体上的电子标签;
b)与箱体分离的读写器。
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应满足以下要求:
作为箱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保存箱体固有的识别信息;a)
将集装箱固有信息编制为适合于向读写器传输的代码;b)
在现场进行编程,但包含箱体固有信息的电子标签一旦被固定在集装箱上,已编就的程序不再编辑;
具有物理防护和电子防护:
在正常作业的条件下,电子标签的寿命至少为10年,在此期问无需进行定期维护;e)
若电子标签采用电池向读写器传输信息,则设有电能贮备情况的指示装置。f
4.1.3读写器
读写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阅读电子标签所含的信息;
b)将电子标签所含信息转译为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接受的信息。4.2电子标签信息种类
电子标签所含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必备的永久性信息(不可变的);a)
可选的永久性信息(不可变的);b)
可选的非永久性信息(可变的)。c
设在电子标签上的可择性信息不应对电子标签上所含必备的永久性信息的正常作业有不利4.2.2
影响。
4.3电子标签基本信息
电子标签应包含以下集装箱自身必备和永久性的基本信息:电子标签类型:
设备识别码;
符合GB/T18362017规定的箱主代码;符合GB/T1836—2017规定的箱号;d)
符合GB/T1836一2017规定的校验码:箱长,单位为毫米(mm);
箱高,单位为毫米(mm);
h)箱宽,单位为毫米(mm);
i)符合GB/T18362017规定的箱型代码;j)最大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k)空箱质量,单位为千克(kg)。4.4读写器的要求
4.4.1应能将4.3规定的电子标签信息,传输到自动化处理系统。4.4.2应采用可适应固定或移动安装的技术,或者便携式应用程序GB/T 17894—2023
4.4.3读写器和与其相联接的实时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均应能将下列工作信息添加到电子标签数据中:
读写器识别符:
日期和时间;
c)集装箱箱体动态。
4.5安全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自动识别系统设置和运用应符合有关安全和射频(r.f.)方面,以及其他关于辐射及射线对人体影响的规定。
自动识别装置应在军事的和非军事的辐射波对人体安全的充许范围内使用。在公共场地,自动识别装置辐射波的释出强度应符合非军事射线标准,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非军事射线的范围。4.6AEI系统运用的技术条件免费标准bzxz.net
4.6.1环境条件
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外表应具备防侵蚀功能,在沙、尘、盐雾、油污、雪、冰和烟垢环境下应能正常工作;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在搬运和运输作业过程中,应具备抗冲击和防震动能力。在全球范围的集装箱作业中,温度变化很大,并且长期暴露在包括紫外线在内的阳光下也很常见。电子标签在一50℃~+80℃的环境温度下应能正常工作,在一70℃~+85℃的环境温度下其所储存的数据信息也应能保持完整。
该系统应能够在运输设施的典型电磁环境中全面运行。电子标签应在50V/m的最大峰值场强下持续60S,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这可能来自任何射频源,如正常运行的舰载雷达或其他此类设备。4.6.2电子标签的正常显示
电子标签的正常位置和对读写器的定向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其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A、B、C和D四个位置。
a)电子标签在正常位置时能良好显示,即使电子标签有θ角的旋转也能正常显示(例如,图1中A电子标签沿垂直于电子标签平面的轴旋转20°时,也能正常显示)。对于不同的系统,0角的最大值符合表1的要求。
b)读写器主轴和其判读中心点与电子标签中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Φx和Φy(见图1)由有关设施决定(如入港大门,或岸壁起重机两支腿夹角,以及读写器的设计方案等因素)。因此,尽管存在来自各个方向的干扰信号,但是在20圆锥角范围内传示的问询信号,电子标签(如图1中的电子标签D仍能正常显示。电子标签信号的接收范围与读写器的设计有关,3
178942023
标引说明:
读写器主面;
读写器纵轴:
A、B、C、D
电子标签;
有效视角。
AEI系统的综合要求
图1电子标签的位置要求
根据表1和图2给定的综合要求,AEI系统应能读出集装箱上电子标签的数据。系统的综合要求
通过速度
有效范围
#有效范围在试验时应按上限和下限工况分别进行。b分辨距离为前后两个电子标签之间的距离。分辨距离
有效视角(0)
标引序号说明:
读写器;
2——竖极电子标签;
3箱体前端。
4.6.4AEI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图2电子标签的读取范围
GB/T17894—2023
按照本文件要求定位、编程和读取的电子标签信息传至读写器的可靠性应不低于99.99%,即1万次读写中的漏读次数不应超过1次;AEI系统的精确率可达到99.9999%,即在100万次读写中误读次数不应超过1次。
4.6.5电子标签的位置
电子标签应固定在箱体上的永久性设施,固定后不应超出整个箱体的外廓,且不能降低箱体结构和完整性维修要求。
每个集装箱仅应设置一块电子标签。当箱长小于或等于12.2m(40ft)时,电子标签应设于箱体右侧(观查者面对箱门)的外壁距前端0.3m处;在有侧壁波纹时,应设于第一和第二个侧壁波纹之间。在箱长大于12.2m(40ft)时,电子标签应设于起吊位后面约0.3m处。无论如何电子标签距集装箱中问横断面的距离应不大于5.94m(见图3和图4)。h表示集装箱的外部高度。对于非箱状、平滑表面的集装箱和保温集装箱,电子标签应设于底角件附近,作为前述位置的另一方案。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