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768-2023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GB/T 42768-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768-2023

中文名称: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ublic security—Risk assessment for urban securit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3-05-23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4654506

相关标签: 公共安全 城市 安全 风险 评估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200事故和灾害控制

中标分类号:综合>>社会公共安全>>A90社会公共安全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0页

标准价格:92.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超、秦挺鑫、康荣学、翁文国、张少标、徐凤娇、陈凌、朱伟、张辉、王皖、吴建松、周倩、代宝乾、左哲、陈缨、陈勇、刘梦婷、周扬凡、屈莹、曾明荣、吕刚、刘建友、臧延伟、蒋军成、张明广、庄永忠、康跃明、陈杰、李兵、胡辉、郑建红、张明、刘家国、安刚建、王华等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市城市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1)

提出单位: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原则,规定了总体要求、基本流程,以及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成果及应用、风险沟通与更新。本文件适用于副省级城市、地级行政区以及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县)建成区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两类风险的风险评估。其他区域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安全风险评估可参考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200
CCS A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768—2023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Public securityRisk assessment for urban security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5-23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原则和要求
总体原则
总体要求
基本流程
计划与准备
确定目标与范围
成立组织
制定计划和方案
前期准备
7风险识别
基本流程
划分识别单元
现场调查
识别单元内的风险
8风险分析
筛选需要分析的风险
点位风险分析·
类别风险分析
区域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免费标准bzxz.net
基本要求
点位风险评价
类别风险评价:
区域风险评价
9.5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结果
10风险评估成果应用
GB/T42768—2023
GB/T42768—2023
风险处置
信息化管理
预案、演练及资源准备
11风险沟通与风险更新
风险沟通
风险更新
附录A(资料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典型风险识别单元·附录B(资料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方法B.1城市安全风险识别基本方法·B.2城市安全风险分析基本方法
B.3城市安全风险评价基本方法
附录C(资料性)城市安全典型风险源建议清单C.1典型自然灾害风险源建议清单C.2典型事故灾难风险源建议清单附录D(资料性)事件情景描述纲要性问题附录E(资料性)事件后果指标集及后果等级准则E.1事件后果指标集
E.2事件后果等级准则
附录F(资料性)
附录G(规范性)
G.1基本格式
G.3封面格式
G.4正文格式
参考文献
风险评估基本原理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图1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图2点位风险分析流程图
图G.1封面式样
图G.2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正文格式表1可参考的可能性等级准则(以市为例)表2应用风险矩阵法的风险等级准则表3可参考的区域风险等级准则
点位风险清单内容
表5类别风险清单内容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典型风险识别单元19
表B.1城市安全风险源识别基本方法表B.2
城市安全事件识别基本方法
表B.3城市安全风险的后果分析基本方法表B.4城市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分析基本方法表B.5
城市安全风险的风险水平评价基本方法城市安全风险的风险等级评价基本方法典型自然灾害风险源建议清单
典型事故灾难风险源建议清单
事件情景描述纲要性问题
事件后果指标集
后果指标“人(M)”的等级准则后果指标“经济损失(EC)”的等级准则表E.4后果指标“供水(O1)”的等级准则表E.5
后果指标“电力(O2)”的等级准则后果指标“燃气(O3)”的等级准则后果指标“交通(O4)-
:后果指标“交通(O4)-
区域”的等级准则
-城市道路”的等级准则
后果指标“通信(O5)\的等级准则表E.10
后果指标“食物(O6)”的等级准则表E.11
后果指标“公共管理和服务(O7)\的等级准则·表E.12
后果指标“保护区(EN1)”的等级准则表E.13
后果指标“土地(EN2)”的等级准则表E.14
后果指标“水域(EN3)—河”的等级准则表E.15
后果指标“水域(EN3)一湖”的等级准则后果指标“大气(EN4)\的等级准则后果指标“社会生活中断(S1)”的等级准则表E.18
后果指标“社会关注度(S2)”的等级准则·…GB/T42768—2023
GB/T42768—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市城市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成都鼎安华智慧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久核地质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地质局、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保利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致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厦门市九安安全检测评价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管理中心、中铁建设集团中南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超、秦挺鑫、康荣学、翁文国、张少标、徐凤娇、陈凌、朱伟、张辉、王皖、吴建松、周倩、代宝乾、左哲、陈缨、陈勇、刘梦婷、周扬凡、屈莹、曾明荣、吕刚、刘建发、藏延伟、蒋军成、张明产、庄永忠、康跃明、陈杰、李兵、胡辉、郑建红、张明、刘家国、安刚建、王华、贾东荣、杨佳岩、徐成华、杨海军、马君伟、刘建红、赵明生、陈凯、何淼、李迪、康永泰、饶胜斌、苏春生、杜镔、方恩权、鲁光银、张上伟、童景盛、罗生、胡惠华、邓军、田玉中、田亮、喻邦江、胡运兵、杜尊龙、常仁凯、袁齐虎、张飞、陶然、汤国毅、李飞、冯强、朱德荣、李杰、王燕、胡怀玉、孟兆海、张永忠、李福清、魏小楠、廖鸿雁、张家松、王春波、刘榕、邱有富、余穗荣、刘华强、吴恒卿、刘荣鹏、卢成绪、王健。V
GB/T42768—202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城市安全风险呈现出新的特点,城市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提出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服务于城市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能够全面、准确识别城市安全风险源,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城市运行中断、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影响等方面后果,确定风险等级,为后续开展风险处置,以及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重要工作建立基础。为规范我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本文件,提出风险评估全过程的规范性要求和技术方法:为提高我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升风险评估对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建设等的支撑作用。
1范围
公共安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GB/T42768—2023
本文件确立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原则,规定了总体要求、基本流程,以及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成果及应用、风险沟通与更新。本文件适用于副省级城市、地级行政区以及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县)建成区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两类风险的风险评估。其他区域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安全风险评估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T26376—2010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GB/T31593.3消防安全工程第3部分:火灾风险评估指南GB/T34708化学品风险评估通则
GB/T35561—2017突发事件分类与编码G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38076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指南MZ/T030暴雨引发的房屋倒塌风险评估方法QX/T8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51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国灾险普办发【202176号)3术语和定义
GB/T23694—2013和GB/T26376—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风险risk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1: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注2:不确定性主要指潜在事件发生及发展的不确定性。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注4:自然灾害风险,一般表达为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嫩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的组合。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的致灾因子频次与孕灾环境对致灾因子的敏感性,可对应到事件发生可能性;致灾因子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与承灾体对致灾因子的暴露度、特定孕灾环境条件下的致灾与成害的定量关系,可对应到事件后果。
GB/T42768—2023
[来源:GB/T23694—2013,3.1,有修改]3.2
风险源risk source
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3.1)的内在要素。注1:城市安全的风险源,包括事故灾难领域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隐患)”,也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注2:当一个事件(3.4)对应多个风险源时,宜根据风险特点和可控条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风险识别中的与该事件相应的“关键风险源”。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件的“风险源”指“关键风险源”[来源:GB/T23694—2013,4.5.1.2,有修改3.3
城市安全风险urbansafetyrisk
发生危险事件(3.4)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城市运行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和社会影响的严重性的组合。注:本文件中简称“风险”。
[来源:GB/T33000—2016,3.8,有修改]3.4
事件event
某一类情形的发生或变化。
注1:事件可以是个或多个情形,并且可以由多个原因导致。注2:事件可以是预期但未实际发生的情形,也可以是未预期但实际发生的情形。注3:事件可以是“风险源”。
注4:本文件用“潜在事件”表示风险源导致的“事件”,包括初始事件(3.5)和次生衍生事件(3.6)。[来源:GB/T23694—2013,4.5.1.33.5
初始事件initialevent
由风险源(3.2)直接导致的事件(3.4)。注:“初始事件”也称为“原生事件”。3.6
secondary and derivative event次生衍生事件
由初始事件(3.5)导致的事件(3.4)。注1:次生事件指由初始事件直接导致的、事件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的事件;衍生事件指由初始事件导致的、事件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事件。
注2:事件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是指依据GB/T35561一2017界定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事件类型发生跨类变化。注3:本文件中的衍生事件,一般指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初始事件间接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3.7
点位风险siterisk
类别风险(3.8)在地理坐标上的具体分布。注1:一般由某一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承担点位风险的安全管理责任。注2:一个点位风险可能对应该单位或社会组织包括的多个风险源。注3:“点位风险”中的“点”是抽象概念,除对应如“加油站”的点状区域外,还可以对应线状风险(如一段管线),或区域状风险(如某一工矿企业)。2
类别风险classificatoryrisk
同一种类风险(3.1)的集合。
注:“同一种类”一般指属于同一行业或领域。区域风险regionalrisk
可能影响区域安全的风险(3.1)。GB/T42768—2023
注1:“区域风险”中的“区域”指可以整体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范围,如行政区划的市、县(市辖区、县级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产业集聚区(园区、功能区)等。注2:区域影响主要指事件的后果超过了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的范围,造成了区域性影响;相应的应急处置与赖援需求,超出了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的能力,需要区域协同响应。区域影响可能由事件中的初始事件导致,也可能由耦合效应产生的次生衍生事件(3.6)导致。致灾因子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3.11)中的异变因子。[来源:MZ/T027-2011,3.5]
disaster-formativeenvironment孕灾环境
由自然灾害与人文环境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一系列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与价值流动的过程一响应关系。[来源:MZ/T027—2011,3.4]]3.12
承灾体
exposure
承受事件危害作用的载体。
[来源:GB/T32572一2016,2.2,有修改3.13
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3.1)的过程。注: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源(3.2)、事件(3.4)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来源:GB/T23694—2013,4.5.1,有修改]3.14
风险识别单元unitof riskidentification根据风险识别(3.13)目标、方法和范围,将区域划分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单元。注1:风险识别单元应相对独立,具有明显边界和单一的安全管理责任单位,便于风险识别的实施。注2:“风险识别单元”通常也是“风险管理单元”。3.15
风险清单risk list
以表格形式表达的风险基本信息:注:按风险清单的不同用途,分为点位风险清单、类别风险清单和区域风险清单,分别与点位风险评估、类别风险评估和区域风险评估相对应。点位风险清单重点关注风险点基本信息、风险特征描述、可能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现有管控措施及需要新增的建议措施等。类别风险清单应重点关注该类风险的成因描述、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风险管控责任部门等。区域风险清单应重点关注可能对城市安全有较大影响的较大及重大类别风险及无明确管理责任部门的类别风险。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