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241.1-2023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 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
GB/T 15241.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241.1-2023

中文名称: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 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Ergonomic principles related to mental workload—Part 1:General ter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mental workload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5528820

相关标签: 相关 原则 术语 测评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180人类工效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5人类工效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5241-1994

采标情况:ISO 10075-1:2017;ISO 10075-3:2004,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GB/T 15241.1-2023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运红、张欣、范晓丽、杨海波、董大勇、陶达、刘拓、丁文兴、何吉波、孙向红、欧阳高翔、赵起超、丁锦红、赵朝义、冉令华、杨毅、谭军、司峰、甄宗雷、斯白露、王清菊、杨苒、朱小青、范洁云、周佳伟、吴博、杨傲林、刘太杰、杨洋、刘国利、胡悦琳、赵静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人因智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中标能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提出单位: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定义了心理负荷领域的相关术语,包括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以及精神紧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积极和消极后果,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确立了心理负荷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准则及要求,并具体提出了对测量工具的要求。 本文件为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及通过评估和测量心理负荷来改善各相关部分的交流提供了信息支持。 本文件适用于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作条件设计,旨在促进专家和从业者之间在人类工效学领域以及相关基础领域中术语的通用性。主要适用于人类工效学专家,如具备相关研究方法理论背景、使用以及对结果判读方面培训的心理学家、职业健康专员以及生理学家,在其开发或评估心理负荷评价方法的过程中可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也适用于非专业人士,如雇主、雇员以及他们的代表,系统管理人员和设计师,以及公共机构可找到他们在评价和测量心理负荷领域方向的有用信息,如哪些方法可用,哪些标准与评估和测量工具有关,以及哪些工具能满足需求且可用。 本文件可为不同情形下选取相应的方法提供指导。针对不同目的、情形以及精度水平的需求,用户可从众多方法中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测量方法。 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可指导用户评估最适合他们特定目的的测量方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180
CCS A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241.1—2023
代替GB/T15241—1994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
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Ergonomic principles related to mental workload-Part 1 :General ter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mental workload(ISO 10075-1 :2017,Ergonomic principles related to mental workload-Part 1 :General issues and concepts,terms and definitions;ISO 10075-3 :2004;Ergonomic principles related to mental workload-Part 3 : Principles andreguirements concerning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mentalworkload, NEQ)
2023-11-27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GB/T15241.1—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与精神紧张影响相关的术语和定义3.3
与心理负荷测量和评估相关的术语和定义4心理压力相关分析
心理压力
5心理负荷的测量和评估
一般原则
方法要求
测量工具的定量要求
文件记录要求
附录A(资料性)术语和概念的补充说明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参考文献
关于概化的补充信息
工具检查单
GB/T15241.1—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5241《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的第1部分。GB/T15241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一第2部分:设计原则。wwW.bzxz.Net
本文件代替GB/T15241—1994《人类工效学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与GB/T15241—199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置信区间”的术语和定义;从时间维度对精神紧张的重要影响“易化效应”和“损害效应”进行了区分和详细说明,增加了“学习”“能力发展”“应激反应”和“职业倦怠”等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对“心理足”情感体验的描述,并对原来的相关术语进行了分类别说明(见第3章);b)增加了心理压力相关分析一章(见第4章);c)增加了心理负荷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一章(见第5章)。本文件参考ISO10075-1:2017《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第1部分:基本问题和概念,术语和定义》和ISO10075-3:2004《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第3部分:心理负荷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准则与要求》起草,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人因智能工程技术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中标能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运红、张欣、范晓丽、杨海波、董大勇、陶达、刘拓、丁文兴、何吉波、孙向红、欧阳高翔、赵起超、丁锦红、赵朝义、再令华、杨毅、谭军、司峰、甄宗雷、斯白露、王清菊、杨再、朱小青、范洁云、周佳伟、昊博、杨傲林、刘太杰、杨洋、刘国利、胡悦琳、赵静。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4年首次发布为GB/T15241—199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标准编号改为GB/T15241.1一2023。GB/T15241.1—2023
本文件主要针对心理负荷及其测量和评估。由于在这个领域要考虑一些具体后果,因此,有必要更加详细地描述心理负荷领域的基本问题、概念和术语以及测量和评估方法。心理负荷领域的概念主要包括心理压力、精神紧张及其影响。由于在口语和科学术语方面对心理负荷、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存在不同的概念表述,因此,有必要对工效学领域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标准化。在本文件中,心理负荷被认为是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的总称。心理压力被认为是一个中性术语,而不是工作负荷和其他方法中的因素产生的负面结果。这样,在工程领域中,“压力”与“紧张”经常被等价使用。因此,在本文件中,心理压力是精神紧张的起因,精神紧张是压力反映在个人身上的结果,这与其他工效学标准中术语的使用一致,如热应力在本文件术语层面,心理负荷被视为总的或通用的术语,指在本文件中提到的所有概念和结构,并且在文件中没有自已特定的或标准的含义,这与该术语在工效学及其应用中的用法是一致的,其中它可指心理压力、精神紧张及其影响,既可是原因,也可是结果。因此,在本文件中,“心理负荷”术语不再被看作技术术语,而只是该领域的统称,注:附录A给出了术语和定义的补充说明。由于心理负荷是总负荷的一部分,本文件的使用者通常也熟悉国家标准GB/T16251中的概念和条款。本文件虽然明确给出了心理负荷评价相关的环境构建、评价和测量工具选择所涉及的技术信息,但未具体规定使用哪种测量工具,如心理量表或生理测量法,具体测量工具的选取需根据提供的具体信息来确定。本文件中所涉及的概念对各条款的理解都具有重要作用。GB/T15241由2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梳理了心理负荷相关术语,明确给出了心理负荷评价相关的环境构建、评价和测量工具选择所涉及的技术信息,提出了心理负荷测量工具不同方面的要求。旨在厘清心理负荷概念并为心理负荷测量工具的开发提供信息,为心理负荷测量工具的可用性评估程序提供技术规范,第2部分:设计原则。给出了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作系统设计中的指导原则,包括一般原则以及涉及减少疲劳、单调、警觉性下降、履足等的设计指南。I
1范围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
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GB/T15241.1—2023
本文件定义了心理负荷领域的相关术语,包括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以及精神紧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积极和消极后果,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确立了心理负荷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准则及要求,并具体提出了对测量工具的要求。本文件为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及通过评估和测量心理负荷来改善各相关部分的交流提供了信息支持本文件适用于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作条件设计,旨在促进专家和从业者之间在人类工效学领域以及相关基础领域中术语的通用性。主要适用于人类工效学专家,如具备相关研究方法理论背景、使用以及对结果判读方面培训的心理学家、职业健康专员以及生理学家,在其开发或评估心理负荷评价方法的过程中可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也适用于非专业人士,如雇主、雇员以及他们的代表,系统管理人员和设计师,以及公共机构可找到他们在评价和测量心理负荷领域方向的有用信息,如哪些方法可用,哪些标准与评估和测量工具有关,以及哪些工具能满足需求且可用。本文件可为不同情形下选取相应的方法提供指导。针对不同目的、情形以及精度水平的需求,用户可从众多方法中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测量方法。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可指导用户评估最适合他们特定目的的测量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和定义3.1.1
心理压力
Jmentalstress
由外部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所有可评估影响的总和,注1:由于本文件中的心理压力是指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的可评估的因素总和,因此“心理压力”一词在口语中的用法与本文件中“心理压力”的定义不一致。“可评估影响的总和”意味着心理压力通常包含对总的影响有贡献的不同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心理压力,额外因素会改变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结果,但不会被视为新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这一术语指的是所有这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在术语上明确区分作为影响效应总和的心理压力(如上所定义)与作为心理压力的组成部分的单个或多个因素注2:本文件中“心理压力”的使用与ISO6385中“工作压力”一词的使用是一致的,其中它与术语“外部负荷”同义使用。
mental strain
精神紧张
心理压力(3.1.1)对个体当前状态的即时影响。1
GB/T15241.1—2023
示例:相关的条件可能是年龄、性别、技能、应对策略、疲劳和情绪。注:3.1.1中注1也适用于精神紧张的概念,精神紧张是指心理压力导致的个体内部的直接影响的总和,3.2与精神紧张影响相关的术语和定义3.2.1短期暴露的易化效应
立warming-upeffect
热身效应
因精神紧张(3.1.2)而经常产生的一种现象,在活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执行该活动所需付出的努力比活动刚开始时大幅降低。
activation
引起精神和体力活动增强的内部状态,注:根据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精神紧张(3.1.2)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激活。确保最高的工作效率的激活水平存在最优的范围,如既不太低也不太高。3.2.1.3
学习learning
基于(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如计划、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3.2.2长期或反复暴露的易化效应3.2.2.1
练习效应practiceeffects
通过重复经历同一类精神紧张(3.1.2)之后,与学习(3.2.1.3)过程相关的个体表现的持久改变。3.2.2.2
能力发展competencedevelopment种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技能及能力的获得、巩固、增强和/或分化的复杂的学习形式。注1:能力发展是积极参与某项任务引起精神紧张的后果,有不同的方面,如事实、方法论和/或社会。注2:能力发展是一种长期处于心理压力状态下产生的易化效应。3.2.3短期暴露的损害效应
注:短期暴露的损害效应可通过效应出现和恢复的时间结构来区分,包括实现这种恢复所需的必要手段(可能需要花费时间进行恢复或活动变化),也可以通过一般或更具体的症候来区分这些损害效应3.2.3.1
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
身心机能效率的暂时性损害。这种损害取决于此前精神紧张(3.1.2)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时间模式。
注1:与类疲劳态(3.2.3.2)相反,心理疲劳的恢复是通过休息而不是改变活动来实现的。注2:机能效率的这种降低非常明显,如疲倦感、结果与努力的不匹配、发生错误的类型和频率。损害的程度也取决于个体的先决条件。
类疲劳态
fatigue-likestates
在缺少变化的情境下,精神紧张(3.1.2)引起的个体的心理状态。2
注1:与疲劳相反,在工作任务和/或环境/情境发生变化时,类疲劳态会很快消失。GB/T15241.1—2023
注2:与心理疲劳(3.2.3.1)有一个共同点,类疲劳态也会出现疲劳感。然而,不同于心理疲劳,这种状态非常短暂。类疲劳态在个体间的差异特别明显。3.2.3.2.1
单调感monotony
在长时间不变的重复性作业中激活(3.2.1.2)降低的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主要与嗜睡、疲劳、绩效下降和波动、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降低有关,并伴随心率变异性的增加。示例:长期、统一、重复的任务或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单调感,如装配任务、数据输人。注1:单调感通常比警觉降低(3.2.3.2.2)出现得更晚,在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后,也不一定能立即从此状态恢复注2:单调感和警觉降低(3.2.3.2.2)是根据他们的致因环境条件来区分的,而不是根据他们对绩效和警觉症状的影响来区分。高度重复性的同一任务中可能会出现单调感。3.2.3.2.2
警觉降低reduced vigilance
与很少变化的监控作业任务相关的激活和侦测绩效降低的状态。示例:警觉降低可能出现在监视或检查任务中,如监控雷达显示屏或仪表盘。注1:警觉降低可能出现在任务执行5min~20min之后,在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后立即恢复。注2:单调感(3.2.3.2.1)和警觉降低是用其因果条件以及恢复的常见模式来区分的,而与绩效和警觉表现无关。3.2.3.2.3
mental satiation
心理臀足
一种精神不稳定状态,对重复性的任务和形势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经历的事情感觉是在“消磨时间”或者“什么也干不成”的状态。注:心理履足常表现为发怒、绩效降低和/或疲倦感以及擅离职守的倾向。心理足同单调感和警觉降低相比,其区别在于前者的激活水平保持不变或者甚至有增加,并伴随着对任务的消极评价,导致负面情绪或心境。3.2.3.3
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
心理(包括认知和情感)和/或身体激活(3.2.1.2)水平增强的一种个体内部状态,由对心理应激的消极理解造成,这种消极理解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看作对他们自标和价值的威胁,示例:这种状态出现在限时条件下完成任务或使用工具的个体身上,对预期任务的完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注:根据定义,应激反应必然是负面的,这是由于个体对心理压力(3.1.1)相对于其可用资源的负面解读所致。3.2.4长期或反复暴露造成的损害效应3.2.4.1
职业倦怠burnout
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类型的心理压力(3.1.1)而导致的心理、情感和/或身体疲惫,工作态度不如以前,工作绩效下降等状态
注1:感知到心理、情感或身体疲愈,表现为持久的过度负荷、烦躁、紧张和缺乏动力的状态。注2:导致职业倦怠的特定条件是那些在短期内经历会导致疲劳、履足和/或单调感的条件。注3:在面向服务的任务中(如护理、呼叫中心的工作、烹饪),对个人的工作和工作内容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被称为去个性化,并对他人表现出冷漠、迟钝和愤世嫉俗的态度。注4:“感知绩效下降”是一种消极地评估自已的绩效并且没有足够的应对策略的倾向,其特点是与工作相关的自尊的减少或缺乏。
注5:可能存在其他具有长期影响的损害效应,这些影响未在本文件中列出,因为它们已经被定义和/或没有与引起条件充分确立因果关系
GB/T15241.1—2023
3.3与心理负荷测量和评估相关的术语和定义3.3.1
客观性objectivity
通过某种工具获取的结果与使用该工具、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人员无关。3.3.2
信度reliability
测试方法或工具能测出所测事物的可靠程度。注:信度通过测量的同质性、一致性或稳定性来评价,或者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测量评估者时,通过测量评估者一致性程度来评价。信度与概化能力密切相关。3.3.2.1
同质性homogeneity
测量方法的所有部分或条目测量的是相同/同一特征的程度。3.3.2.2
主consistency
一致性
测量工具的不同部分或复本测出相同结果的程度。注:将一个量表分为两个或以上的部分或使用一种测量工具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复本来进行测量。3.3.2.3
稳定性stability
重复操作一种测量方法(通常是时间上先后进行)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3.3.2.4
评分者信度
inter-rater-reliability
两个或以上的评估者在测量相同特性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3.3.3
效度validity
测量方法或工具能测出想要事物或事物特性的程度。注:效度通过同时效度(如测评结果与已被认可的用于测量预期方面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效标关联效度(如通过建立与相关标准的相关关系)或因素效度(如通过验证一种测量方法内部结构的具体方面)来进行评估。
敏感性sensitivity
种测量方法或工具能区分测量对象细微差别的程度,如精神紧张或心理疲劳的不同程度3.3.5
诊断性diagnosticity
一种方法或工具可区分心理负荷的不同种类或来源(如感知需求等)或者区分其影响(如疲劳、单调感、養足或警觉性降低等)的细微差别程度。3.3.6
generalizability
观察值(测量单位)可被推广到一个指定的环境领域(压力环境)和/或职业人群中的程度。3.3.6.1
相对概化
relativegeneralizability
负荷条件或人员的排序(如从低到高)可重现的程度(与进行关于相对位置的决策一样)。4
绝对概化absolutegeneralizabilityGB/T 15241.1—2023
在不考虑其他工作条件/人员的压力/紧张水平的情况下,特定工作条件/人员所产生的压力/紧张的绝对水平的可重复程度(与关于绝对值的决定一样)。注:更多关于概化的解释参见附录A。3.3.7
可用性usability
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以及用户的满意度。注:本文件中,产品是一种工具。3.3.8
临界值critical values
用于进行测量分数和/或合格-不合格评价决策时的参考标准。注:建立临界值的先决条件是,有关测量仪器的测量值支持高精度测量决策。另外,还需要说明临界值在哪种条件下有效(如事后测量等)。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θ的区间估计(T。,T,),其中作为区间限值的统计量T。,T1,满足 P[T,<注1:在统计学中,一个概率样本的置信区间是对这个样本的某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展现的是这个参数的真实值有一定概率落在测量结果的周围的程度,给出的是被测量参数的测量值的可信程度。注2:一个与置信区间相关的量是100(1一α)%,称为置信度、置信水平或置信系数,其中α是一个小的数。对任意确定但未知的总体9值,P[T。<4.1总则
任何活动,即使是体力活动,都会带来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压力”是一个术语,用来表示影响人类及其精神的任何外部影响。心理压力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心理压力会导致人体精神紧张的增加或减少,精神紧张的直接后果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可能造成损害,如心理疲劳和/或类疲劳态。精神紧张的间接后果可能是练习和训练效应。这里提到的精神紧张的后果可能在形式和强度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个体和情境的先决条件。4.2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的成分
在本文件中,“心理”主要用于分析个体体验和行为的过程,因此,心理与认知和情感过程有关。使用术语“心理压力”是因为认知和情绪过程彼此相关,因此,单独分析这些过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总的来说,心理压力是表示影响人心理的所有外部影响的一个术语。心理压力通常包括各种外部应激因素(见表A.1),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对个体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产生影响,而不是单个的压力因素产生作用。相应地,心理压力具有不同的定量和定性特征,这取决于工5
GB/T15241.1—2023
作任务的具体特征及其执行条件。对现有或计划的工作系统的心理压力的分析可识别认知、情感或社会因素的不同的压力组合。根据心理压力的类型和强度及其影响的时间结构(即持续时间、时间点及其变化)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超过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导致人类行为表现的差错。在心理压力超出完成任务所需的水平时,原则上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因此,宜通过充分设计任务、工具和人机/计算机接口来避免这种机能失调的出现。
示例:超过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心理压力可能由需要处理的一定量或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或者在不相容的通道或加工阶段并行处理信息(如在没有设置优先警报的过程控制系统中的紧急情况)而引起。这些情况/条件可通过把警报按优先级排序并优化它们的显示等方式来避免,如上所述,心理压力的变化可导致精神紧张的增加或减少。精神紧张的短期效应可产生积极影响,如有利于学习;另一方面,精神紧张的负面效应也可能发生,即心理疲劳和/或类疲劳态。心理压力的长期积极效应包括能力的发展;心理压力的长期消极效应可能是职业倦。这些结果的特征和强度将取决于给定的个体和情境的先决条件。如果可避免心理压力的消极影响,获得积极影响,那么心理压力会处于最佳水平。因此,最佳的应激条件只能通过恰当的任务设计和情境条件设计来实现,如表A.1中所述。
4.2.2心理压力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在讨论心理压力的短期或长期影响时,宜注意短期或长期影响的含义或涉及的内容。心理压力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包含三个不同的维度:a)承受心理压力的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整个工作周期);b)效应的出现(立即出现或延迟出现);c)效应的持续性(从瞬间的到长期的)。例如,心理疲劳可能来自于心理压力的短期暴露(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具有高强度的压力)。心理疲劳在短暂的延迟(假设工作负荷很高)或在轮班的最后部分产生,但通常是暂时的,即可通过适当的恢复来降低或补偿。就效应的出现而言,这与单调感和養足一样,所有这些短期效应(那些在暴露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效应)可通过改变任务来消除,而不是只有通过休息才能消除。反复暴露在会导致養足的环境中,即使所有的短期效应都可通过工作之后的休息减轻或消除,但久而久之,这种持续、反复的暴露也会最终导致对工作的疏离感(倦怠的一组成部分)。只要不利条件持续存在,这种疏离感通常不是短暂的,而是会持续较长时间。即使不利的工作条件终止,它也可能成为种持续存在的慢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在某些情况下,以人为本)以减少不利影响。
由长期暴露导致的其他延迟出现、持续或慢性反应的长期效应可在个体特征的变化中发现,如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不符合工效学的工作条件下。示例1:处于导致社会活动受限的工作时间系统中可能导致价值观念的变化,如减少社会参与的价值。示例2:在创伤性经历中,可能会发现短时间暴露于压力状态下的即时或短期反应会带有长期持续效应,其中一些效应持续存在于人的一生之中
长期效应并不限于损害效应或负面效应,还能获取技能(如通过实践)和发展在工作条件中需要的能力,这种提升用来匹配要求和能力。对于复杂性较低的技能和能力,可在相当短时间的暴露之后即达到预期效果,而对于更复杂的能力,将需要长期和重复的压力环境下才可实现对技能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5心理负荷的测量和评估
5.1一般原则
心理负荷不是一个单一、一维的概念,因此,对心理负荷的评估和测量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流程。对6
GB/T15241.1—2023
心理负荷的评估并没有唯一最好的方法,因为评估和测量心理负荷的最佳方法需要依据评估的目的来决定,而这又可能要求评估心理负荷的不同方面,使用不同的测量技术以及不同的精度水平。因此,本文件使用的心理负荷模型是一个三维的结构,它考虑了如下内容:一心理负荷的不同方面,如心理压力、心理紧张、心理疲劳等;一不同的测量技术,如任务分析、行为评估、主观评分或者心理生理测量等;一不同的精准水平,如在定位、筛选或精确检测水平上的测量心理负荷的不同方面要加以区分,如心理压力、心理紧张以及心理紧张的结果对个体内部的影响。因此,在压力一紧张一影响过程中的评估和测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对产生心理压力的工作环境的评估,如在工作系统的研发和评估中;一对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的评估和测量,如评估紧张的可容忍度一紧张对员工产生的影响效应测量,如疲劳、单调感、養足或下降的警觉性。这些可能会影响她/他的健康和安全、幸福感以及工作表现和生产效率不同目的会要求不同方法和/或不同的精度水平,如危险技术的风险分析就不同于旨在给出不同工作系统一般概况的调查。
本文件没有规定要使用的精度,因为这取决于测量目的和环境,如出于法律要求或商定的规则,或者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
心理负荷的测量和评估方法,不管用什么技术,本文件将这些方法分为低、中、高三种精度水平类型。
—一第1级:出于精确测量的目的。高精度心理负荷测量的目的是获取有关负荷过载来源本质的、可靠的且有效的信息,进而优化工作环境。这种精度水平的方法很可能只有专家才能使用,例如心理学家、人类工效学家、职业健康专员以及/或生理学家,并且要求他们在此类方法的理论背景、使用以及结果解读方面均接受过相应的训练。一一第2级:出于筛选目的。在这种等级下的测量具有中级水平的精度,它最常用于筛选的目的,相比定位测量需要更高的精度,例如能预见心理负荷问题出现在哪,或需认定导致不合理负荷的原因何在。在这种精度下采用的测量方法相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际效度,并且能表明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一第3级:出于定向目的。这种精度下的方法会让用户收集到低精度水平的心理负荷信息。这些方法提供关于工人心理负荷方面的作业环境以及其主观、心理生理状态的基本信息,避免资源过度投入。这种精度的信息宜能支持通过运行层面的管理决策(如改变工作任务及/或方法、改变工作条件)来防止负面效应的产生。在这种精度下的测量通常仅限于定向测量,例如关于任务分析的粗略测量(具有中级水平的信度和效度等)、对工作环境可接受性以及涉及心理负荷各方面的主观状态的主观评定。在指定一种工具可用于哪种精度的测量时,宜标明测量对象,并说明它是一个人还是一种环境特征。如果目标对象是人,需要评估并详细说明心理测量学特性以用于人员的评估。如果预期的测量对象是情景特征,心理测量属性宜与评估条件有关。细节详见有关测试概化的内容(见5.2.7)。在确定一个工具可用于哪种精度的测量时,还需区分测量是基于单个评分/观测值,还是基于评分/观测值的均值,
所有的评估程序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测量误差,可通过多个评分/观测值的均值来减少误差。如果一个工具的单次测量分值/观测值达到定向目的的精度要求,那么,利用足够多的分值/观测值求平均值,就有可能使该工具达到筛选目的的精度要求。因此,需明确指出达到更高水平精度所需要的评分值/观测值的个数。
一种声称可评估心理负荷的工具,需在其声称有效的那些方面的评估中拥有被证明的有效性,并且这些测量领域要清楚声明。心理负荷评估工具需已论证了它在评估心理负荷各方面的效度,同时要清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