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3379-2023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GB/T 13379-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379-2023

中文名称: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visual ergonomics—The lighting of indoor work plac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7

实施日期:2024-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7858525

相关标签: 视觉 原则 室内 工作 场所 照明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180人类工效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5人类工效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3379-2008

采标情况:ISO 8995-1:2002,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赵建平、张欣、罗涛、冉令华、张滨、高雅春、方翔、俞燕、王小冬、林燕丹、张屹、黄云峰、魏彬、姜化朋、林小炜、张恭铭

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时空科

归口单位: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提出单位: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室内工作场所照明视觉工效学的准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室内工作场所。 本文件不适用于低照度作业场所,如放投影、看幻灯、处理感光材料以及用辅助设备放大物件等场所。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180
CCSA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379—2023
代替GB/T13379—2008
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场所照明
Principles of visual ergonomics-Thelightingof indoorworkplaces(ISO8995-1:2002,Lightingofworkplaces—Part1:IndoorNEQ)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4-01实施
GB/T13379-—202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照明设计准则
光环境
亮度分布
视觉疲劳
光的方向性
颜色特性
闪烁和频闪效应
天然采光
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场所的照明照明系统的调节性能
应急照明
照明装置的维护和运行
节约能源
附录A(资料性)
参考文献
视觉作业效率和错误率测试流程次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13379—2023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GB/T13379—2008《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与GB/T13379—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视觉工效学、视觉功效、色容差、闪烁、(光)闪变指数、频闪效应可视度等术语(见第3章);
增加了墙面、顶棚的照度要求(见4.3);-增加了频闪要求(见4,8);
更改了照度均匀度(见4.3.9,2008年版的4.3.7);增加了保护罩灯具的表面亮度最大限值的规定(见4.4.3);一更改了视觉显示终端灯具平均亮度限值的规定(见4.10.2,2008年版的4.9.2);增加了视觉疲劳的规定(见4.5);增加了照明系统的调节性能的要求(见4.11)。本文件参考ISO8995-1:2002《工作场所照明第1部分:室内》起草,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提出井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且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时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爱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建平、张欣、罗涛、冉令华、张滨、高雅春、方翔、俞燕、王小冬、林燕丹、张屹、黄云峰、魏彬、姜化朋、林小炜、张恭铭。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2年首次发布为GB/T13379—1992,2008年第一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范围
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场所照明本文件规定了室内工作场所照明视觉工效学的准则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室内工作场所。GB/T13379—2023
本文件不适用于低照度作业场所,如放投影、看幻灯、处理感光材料以及用辅助设备放大物件等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699
GB/T5700
GB50033
GB50034
GB55015
GB55016
GB55037
JGJ/T119
采光测量方法
照明测量方法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第302部分:电子视觉显示器术语(Ergonomicsofhuman-ISO9241-302
system interaction-Part 302Terminology for electronic visual displays)3术语和定义
GB/T5699、GB/T5700、GB50034、JGJ/T119、ISO9241-3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luminousenvironment
光环境
与光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果相关的物理环境。3.2
视觉作业
visualtask
执行工作作业中的视觉元素。
注;视觉作业也体现为在工作和活动中,对呈现在背景前的细部和目标的观察过程,3.3
visualergonomics
视觉工效学
研究人所处的光环境对人是否合适,以获得最佳的视觉安全、视觉功效和视觉舒适的科学。1
GB/T13379—2023
视觉功效visualperformance
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一定视觉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以完成视觉作业的速度和精确度表征,3.5
作业区域
taskarea
包含一个或多个视觉作业的区域。3.6
邻近周围
immediate surrounding
视野内作业区域周围至少0.5m宽的区域。3.7
workingplane
工作面
视觉作业所处平面。
注,工作面又称为参考平面。
illuminance
表面上一点处的光照度是人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面积之商。注:照度的单位为勤克斯(Ix),其计算见公式(1)。d
式中:
d人射到目标点所在面元上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m):dA
目标点所在面元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维持平均照度
maintained average illuminance照明装置需要进行维护时,设定在工作表面上的平均照度值。3.10
照度均匀度
uniformityratio of illuminance规定表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注:照度均匀度有时也采用最小照度与最大照度之比,3.11
亮度luminance
表示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量。注:亮度的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ed/m\),其计算见公式(2)。d
dA.cosg.dn
式中:
由指定点的光束元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dn内传播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Im);包含给定点的光束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光束截面法线与光束方向间的夹角,单位为度();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单位为球面度(sr)。眩光
..·(1)
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或观察细2
部或自标能力下降的视觉现象。3.13
discomfortglare
不舒适眩光
引起不舒适感的眩光。
disabilityglare
失能眩光
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的眩光。3.15
unifiedglareratingUGR
统一眩光值
GB/T13379—2023
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注:统一眩光值按规定计算条件,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统一眩光值公式计算。3.16
光幕反射
veilingreflection
出现在被观察物体上的镜面反射,使对比度降低到部分或全部看不清物体的细部。3.17
shielding angle
遮光角
光源发光体最边沿一点和灯具出光口的连线与通过光源光中心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注:遮光角也称为保护角。
色表colourappearance
与色刺激和材料质地有关的颜色的主观感知特性。3.19
色温(度)
colourtemperature
当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黑体的色品相同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注:色温的单位为开尔文(K)。3.20
相关色温(度)
correlated colour temperature当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注1,相关色温(度)的单位为开尔文(K)。注2:相关色温(度)适用于色品点不在黑体轨迹上的光源的色表评价。3.21
CIE一般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
CIEgeneral colour rendering index光源对CIE规定的八种标准颜色样品特殊显色指数的平均值。3.22
色容差
chromaticitytolerances
表征一批光源中各光源与光源额定色品的偏高。注:色容差的单位为额色匹配标准偏差(SDCM)。3.23
flicker
在亮度或光谱分布随时间波动的光照射下,静态环境中静止观测者观察到的视觉不稳定现象。3
GB/T13379—2023
stroboscopiceffect
频闪效应
在以一定频率变化的光照射下,观察到物体运动显现出不同于其实际运动的现象。3.25
(光)闪变指数
short-termflickerindicatorof illuminance短期内低频(80Hz以内)光输出闪烁影响程度的度量。3.26
频闪效应可视度
stroboscopiceffectvisibilitymeasure;SVM光输出频率范围为80Hz2000Hz时,短期内频闪效应影响程度的度量。3.27
采光系数
daylight factor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上,由直接或间接的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3.28
应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
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注: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3.29
escapelighting
疏散照明
用于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3.30
safetylighting
安全照明
用于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照明。3.31
备用照明
stand-by lighting
用于确保正常活动继续进行的照明。3.32
维护系数
maintenancefactor
照明设备使用一定周期后,在工作面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安装时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照明功率密度
lightingpowerdensity
单位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
注1:照明功率密度核算时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的功率。注2:照明功率密度的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4
照明设计准则
光环境
照明应满足下列对工作环境的要求:4.1.1
a)视觉安全,使工作者能够看清周围的路径和发现险情;b)视觉功效,使工作者在长时间和视觉难度高的作业中,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视觉作业;4
视觉舒适,使工作者感到舒适安宁,有利于其身心健康;d)
满足上述要求前提下,做到安全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4.1.2
GB/T13379—2023
为满足4.1.1的要求,应采用下列与光环境有关的视觉和非视觉特性参数进行光环境评价:a)
亮度分布:
b)!
照度;
眩光;
光的方向性;
光的颜色特性;
闪烁及频闪效应;
光的变化;
h)天然光。
注:光不仅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同时还对人的登夜节律、神经内分泌、警醒度等产生作用,人体本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脑(ipRGC)的光敏感性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非视觉效应,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采用(日光)生理等效照度(melanopicEDD作为该效应的评价指标。应用时的推荐值如下:人眼位置的生理等效照度在登间不小于250Ix(优先采用天然光),夜间睡前至少三小时不大于10lx,睡眠时不大于11x。4.1.3室内工作场所还应根据下列影响视觉功效的人类工效学参数确定照明水平:a)
视觉作业特性,如识别物体尺寸天小、形状、距离、位置、颜色、细节和背景的反射比、作业与背景的亮度和颜色对比、运动速度和观察时间等;b)作业人员眼睛的生理能力,如视觉敏锐度、深度知觉、色知觉等。4.2亮度分布
亮度分布应保持良好的平衡,以提高下列视觉功效指标:4.2.1
视觉敏锐度(视力):
对比灵敏度(相对细小的亮度差别的辨识能力):e)
眼睛功能的效率(如调视、聚焦、瞻孔收缩、眼球运动等)。4.2.2视野内不同亮度分布可影响视觉舒适度,应防止产生下列情况:a)
可能引起眩光的过高亮度;
可能由于眼睛的不断适应性调节引起视觉疲劳的过高亮度对比;e
可能会造成混沌、阴暗和无刺激性工作环境的过低亮度和亮度对比;在同一个建筑内,从一个区域移到另一个区域出现的视觉不适应。室内各主要表面的反射比范围宜为:4.2.3
顶棚:0.6~0.9;
墙面:0.3~0.8;
工作面:0.2~0.7;
地面:0.1~0.5;
室内透明玻璃:0.1。
4.3照度
4.3.1照度标准值宜按20lx.30Ix,501x,751x1001x、150lx、200lx,300Ix,5001x、7501x、10001x,15001x、20001x.3000lx.50001x、75001x.10000x分级,4.3.2本文件规定的照度值均为作业面或参考平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一般条件下,各类房间或场所的维持平均照度值应符合GB50034、GB55016的规定。4.3.3如果视觉条件与一般条件不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及以上时,作业面或参考平面的照度,可按照5
GB/T13379—2023
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识别对象尺寸特别小或呈现特别低的对比度;特别重要的视觉工作;
修正错误的成本较大;
精确度或高生产效率极为重要;e)
作业人员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及以上时,作业面或参考平面的照度,可按照度标准值分级降低一级:4.3.4
数值。
识别对象尺寸很大或对比度很高;作业时间特别短。
在连续进行工作的区域内的维持平均照度不宜低于2001x邻近周围的照度与作业区域的照度应具有良好的亮度分布,邻近周围照度不应低于表1的表1
邻近周围照度
作业区城照度
≥750
≤200
邻近周围区域照度
与作业区域照度相同
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的三分之一。墙面、顶棚的平均照度宜符合下列规定:a)
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501x,顶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1x;人员长期工作并停留场所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或参考平面平均照度的30%,顶棚b)
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或参考平面平均照度的20%。4.3.9
照度均匀度满足下列要求:
作业区域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6;b)
邻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4;墙、顶棚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1。4.4眩光
应合理地选择百叶、遮光装置等来防止眩光,选用开散式或格栅式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4.4.3
表2开散式或格栅式灯具的遮光角发光体平均亮度(L)
20≤50
50L500
选用带保护罩灯具的表面亮度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表3
带保护罩灯具的表面亮度
与灯具中垂线向下方向形成的夹角()7590
70≤<75
60≤70
GB/T13379—2023
遮光角
规定角度范圈内灯具表面平均亮度的最大值kcd/m
照明系统的不舒适眩光应由UGR公式确定,其计算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UGR宜按13、16、19、22、25、28分级,对应不舒适眩光感受程度见表4,表4UGR对应不舒适眩光感受程度等级
UGR值
不舒适眩光感受程度
极轻微眩光,无不舒适感
轻微眩光,可忽略
轻微眩光,可忍受
有眩光,刚好有不舒适感
有眩光,有不舒适感
严重眩光,不能恶受
室内照明的UGR值不应大于GB50034的规定值,计算或检测UGR时,应取横向、纵向两个方向的最大值进行评价。
当采用UGR对灯具应用的不舒适眩光进行预评价时,应以房间尺寸4H×8H、距高比S/H为1、顶棚反射比0.7、墙面反射比0.5、地板反射比0.2为条件进行统一评估。注:H为灯具安装高度,S为灯具安装间距。4.4.8
可采用下列方法防止和减少由镜面反射引起的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a)
避免将灯具安装在干扰区内:
采用低光泽度的表面装饰材料;限制灯具亮度;
GB/T13379—2023
d)增加灯具发光面积;
照亮顶棚和墙表面,但避免出现光斑;e)
f)采用低反射玻璃。
4.5视觉疲劳免费标准bzxz.net
4.5.1应根据视觉作业的类型合理地选择照度水平,并应控制视野中的亮度分布及对比、频闪等因素防止视觉疲劳。
4.5.2视觉疲劳及对视觉功效的影响可采用剂量作业进行测试,视觉作业效率和错误率的测试见附录A.
4.6光的方向性
4.6.1方向性照明可被应用于物体的重点照明,以显现物体的质感,改善人或物观感,提高光的造型立体感效果。对于视觉作业,方向性照明可改善其可见度。4.6.2当光线明显地来自一个方向时,不应使光线过于直射,也不应过于漫射。4.6.3从一个特定方向照明,可显示视觉作业内部的细节,提高其可见度,使作业更易实施。4.7颜色特性
白光光源和天然采光的颜色质量应采用色表和显色性作为评价指标。光源的色表可采用光源相关色温表述,并可按其相关色温T。分为三组,其分组宜按表5确定。表5光源色表分组
色表分组
色表特征
相关色温
3300~5300
4.7.3色表的选择宜根据照度、室内装饰和家具的额色,当地气候和应用场所等确定。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宜采用冷色光源的色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宜采用暖色光源的色表。4.7.4物体和人的皮肤的颜色在环境中自然真实的显现,可提高视觉功效和舒适度,使人看起来健康并具有吸引力,应采用显色指数来评价:在照明设计中光源显色指数应满足下列要求:在人们长时间工作和停留的室内场所,R,值不小于80,特殊显色指数R,不小于零;a)
在灯具的安装高度大于8m的工业建筑中,R,低于80时,能够辨别安全色,即使这种条件下b)
也应采取适当措施来保证连续工作场所使用显色性较高的光源。4.7.5
一般室内场所照明的R,最小值应符合GB50034、GB55016的规定。4.7.6
同类灯或灯具的色容差不应大于5SDCM。4.8闪烁和频闪效应
4.8.1闪烁会分散精力并可能引发头疼等不良生理反应,照明系统不应产生闪烁,光源和灯具的闪变指数(PM)不应大于1。
4.8.2额闪效应有可能改变人的视觉对旋转式或往复式机械运动的运动知觉,造成危险。可采用下列措施来避免和减少频闪效应: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