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420-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420-2023
中文名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Spec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reporting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in case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3-17
实施日期:2023-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5022606
相关标签:
智慧
城市
基础设施
突发
事件
居住
社区
数据
获取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环境保护>>13.020.20环境经济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万碧玉、杨锋、姜栋、曾昱、王晶、聂明、阎毛毛、王芙蓉、毛洪强、陈正伟、陈冬梅、郭春兰、冯可、李玲玲、章建兵、李城、马蓉、杜青峰、周落根、武文、李宁丽、刘威、彭清山、孙雅庚、王双龙、吴伟理、王艳慧、张然、徐诗童、吕锦刚、保丽霞、王杉、简德武、范毅雄、刘洋等
起草单位: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科维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7)
提出单位: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的基本要求、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内容和特征、数据获取和报送以及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非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可参照使用。
标准内容
ICS13.020.20
CCS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42420—2023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规范Smartcommunityinfrastructures-Specification fordata acquisition andreportingofresidentialcommunityinfrastructurein caseofpublichealth emergency
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0-01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内容和特征5.1数据内容
5.2数据特征
6数据获取和报送
6.1概述
6.2数据采集
6.3数据处理
6.4数据存储
6.5数据上报
7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
7.1个人信息管理
7.2数据安全管理
附录A (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参考文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性管理
GB/T42420—2023
GB/T42420—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科维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民商业公司有限公司、深圳巨湾科技有限公司、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制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合肥)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地理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创数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天众达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迈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碧玉、杨锋、姜栋、曾昱、王晶、聂明、阎毛毛、王芙蓉、毛洪强、陈正伟、陈冬梅、郭春兰、冯可、李玲玲、章建兵、李城、马蓉、杜青峰、周落根、武文、李宁丽、刘威、彭清山、孙雅庚、王双龙、吴伟理、王艳慧、张然、徐诗童、吕锦刚、保丽霞、王杉、简德武、范毅雄、刘洋、杨卫军、徐玉红、张亮、邵长宇、司马晓、文江涛、董文雷、田一鸣、刘一翔、王国良、陈应、肖俊、谭东林、赵根庄、谭斌、徐国建、夏心红、孟焕平、捷捷、龚春林、朱荣军、王健、廖飞、李三民、陈刚、赵阳、赵国建、赵嘉雯、杨光明、刘丙宇、杨宏、吴沂梅、文建、王华伟、汪晶、王佐。m
GB/T42420—20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检验。尤其在当前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城市韧性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居住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服务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的重要基本单元。通过规范智慧城市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可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效率和精准性,有利于及时控制、降低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文件。需要说明的是鉴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紧迫性,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不是干篇一律的,可根据各地区政府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IV
1范围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规范GB/T 42420—2023
本文件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的基本要求、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内容和特征、数据获取和报送以及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非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获取和报送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722—2019
9信息技术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功能要求GB/T38961—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参考模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支件。3.1
publichealthemergency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注:包含但不限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3.2
居住社区residentialcommunity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服务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注:包含但不限于人、建筑、交通、环境及其社会服务,[来源:MZ/T053—2014,2.1,有修改】3.3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residentialcommunityinfrastructure居住社区(3.2)运作与活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系统。注: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水、交通、废弃物、信息通信技术(ICT)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来源:GB/T40758—2021,3.6.1,有修改]3.4
个人健康信息码
personalhealth information code(PHI-code)与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绑定,表达用户授权他人或组织临时访问特定个人健康信息的一串数字或字母的序列。
注:通常使用二维条码作为其存贮媒体。1
GB/T42420—2023
[来源:GB/T38961—2020.3.9,有修改]4基本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基本要求如下:应明确数据获取和报送责任主体;a)
应遵循“合法、必要、适度”原则,响应主管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数据需求:c)
应遵循”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原则进行数据采集,避免重复采集应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相关处理,确保上报数据质量符合主管部门要求;d)
应进行个人信息保护;
应确保数据获取和报送全过程数据安全;g)
应确保数据仅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用途;h)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应与居住社区范围外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据有机衔接。5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内容和特征5.1数据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涵盖能源、水、交通、废弃物、信息通信技术、生活服务设施等,见附录A。
5.2数据特征
5.2.1数据及时性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及时性基本要求如下:a)应及时记录和传递相关数据,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信息获取的时间要求;b)应按照规定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上报数据。5.2.2数据一致性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一致性基本要求如下: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和报送的数据应符合统一的数据标准;a)
b)同一数据应具有唯一标识,支持数据源追溯。5.2.3数据完整性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完整性基本要求如下:a)应支持数据完整性校验机制,实现重要、敏感数据的传输完整性保护;b)应保障基础设施数据在采集、处理、存储、上报过程中无缺失和遗漏。5.2.4数据有效性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有效性基本要求如下:a)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业务需求,确保数据连续有效;b)
应支持数据容错和纠错机制。
5.2.5数据可维护性
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可维护性基本要求如下:2
GB/T42420—2023
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化的需要,充分考虑居住社区软硬件及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易于维护的数据获取报送系统,实时动态更新数据;数据获取报送系统应具备快速部署、弹性伸缩等可扩展能力,适应重大、紧急、突发业务需求。b)
5.2.6数据特征验证
对照5.2.1~5.2.5的要求定期对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特征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检查频次宜不低于每季度1次,检查记录应至少保存180天。6数据获取和报送
6.1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可划分为采集、处理、存储、上报4个阶段。见图1。
废弃物
信息通信技术
生活服务设施
居住社区
基础设施
物联网设备采集
第三方系统接入
人工录入
主动申报
数据果集
数据清洗
数据结构化
数据标签
数据校验
数据处理
其础设庭状态
人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
社区居民信息
数据库
灾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数据库
数据存储
图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基本框架文件交换
数据库交换
接口交换
流式交换
数据上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获取和报送覆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溯源全过程,见附录B。
6.2数据采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通过物联网设备、第三方系统接入、人工录入和主动申报等方式采集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数据采集基本要求如下物联网设备采集:对于可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的数据,应优先通过物联网设备进行自动化a
采集,如通过无线远传设备采集居住社区能源、水相关数据;第三方系统接入:对于需通过与第三方系统对接进行采集的数据,应规范系统间数据接口、数b)
据类型、时间粒度、传输协议,明确数据权属边界,如通过公共事业机构(水、电、气)相关系统接入提供数据。
c)人工录入:对于临时上报等需人工录入的数据,应实现人工录入数字化工具,统一人工录入渠道,规范人工录入数据单位、量纲等,对人工录入过程进行统一管理。d)主动申报:对于需数据采集对象主动申报的数据,应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电视等多渠道进行3
GB/T42420—2023
申报。
遵循“随采随验”原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检查是否符合上述要求,验证方法包括但不e
限于:
类型检查:检查字段类型与数据标准规定是否一致;1)
格式检查:检查属性值的格式是否正确;3)
值域检查:检查值域是否存在取值错误,多余字符,乱码等情况;代码检查:检查代码是否存在非法代码、代码与数据标准不一致等情况;4)
5)指标标准偏差检查:根据相关数据标准中指标数据所设范围,检查所采数据是否存在偏差。
6.3数据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处理基本要求如下。数据汇聚:应对居住社区基础设施多来源、多表单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清洗、结构化和标a)
签化,形成可支持决策的不同格式或分类的有效信息,基本要求如下:数据清洗:应对数据进行数据类型转换、行列变换以及补位补零等操作;1)
数据结构化:应对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数据标签化:应对地址门牌、时间、主体等维度的数据进行标签化,构建数据关联性。3)
数据校验:对汇聚的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和校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校验方法。b)
数据间交叉验证:应通过外部其他来源的数据对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多源数据的交叉验证。例如:通过地理信息数据校验地址信息;通过人口数据库校验个人身份证信息。勾稽关系校验:对数值类数据,应通过数据间的内在逻辑和算数关系,对新采集数据进行2)
比对,验证其准确性。例如:社区有1#、2#、3#共3栋住宅楼,社区居民总人数应等于3栋住宅楼人数分别统计之和,对于不符合勾稽关系校验的数据应标记为异常。历史数据回归验证:对社区基础设施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据,应通过使用逻辑回归、支3)
持向量回归、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历史数据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对新采集数值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对和验证,对偏离度大于设定國值的数据应标记为异常。c)记录数据校验结果。
6.4数据存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存储基本要求如下:基础设施状态数据库:应存储居住社区基础设施运行产生的状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水、a)
交通、废弃物、电子通信工具、生活服务设施和信息通信等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居住社区基础设施的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应存储行政区划、道路、建b)
筑物、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相关地理信息数据;c
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应存储以居民及机构为单位的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居住人员信息、社区管理单位信息、社区工商服务部门信息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数据库:应存储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产生的居住社区数据,包括但不d)
限于社区病例数、患者病历基本信息、患者居住信息、患者/密切接触者出行路线、社区人员出入、流行病检测、疫苗接种、个人健康信息码等;e)对照GB/T37722一2019中6.1的要求,对上述数据库功能符合性进行检验。6.5数据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上报基本要求如下。4
a)数据上报应采取以下方式:
GB/T42420—2023
文件交换: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及数据体量较大的结构化数据,应根据数据源端文件路径。利用数据同步工具将文件读取并写入到主管部门文件系统或对象存储系统中;数据库交换:对于结构化数据,应通过从居住社区源端数据库向主管部门数据库归集的方2)
式完成数据上报,数据实时性要求很高场景下,应采用数据库流式处理方式实时上报数据;
接口交换:对于结构化数据,应通过数据AP接口进行定制化开发,通过调用接口进行数3)
据上报;
流式交换:对于流式数据,应通过流数据处理引擎持续将流式数据读取到消息总线,实现4)
数据的实时上报。
应根据数据属性与业务需求等维度对上报数据的更新频度进行评估和配置,满足数据在具体b)
业务应用中对于数据更新频率的最低要求。c)
应保证数据上报各个环节可靠性,不对相关业务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应进行过程记录,记录数据上报工作流基本信息、工作流执行记录以及数据推送记录等。d)
通过过程记录对数据上报进行确认和验证。7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
7.1个人信息管理
7.1.1概述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的个人信息数据包括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中与个人信息及其活动行为相关的所有数据(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出入与行程等)及可用于构建个人数据的数据(例如,通过居民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可以获取个人账户等信息)。7.1.2个人信息数据管理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基本要求如下:应告知所收集含居民个人数据的用途和保护原则,防止对公民、组织的知情权造成损害;a)
应遵从个人信息的最小够用原则,并设立相应的数据保存期限;应采用脱敏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并用技术手段保障数据被泄密、被篡改、且可溯源;应对不同级别个人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安全处理,如获取授权、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等;d)
个人健康信息码信息保护应符合GB/T38961一2020中7.4的要求;f)
建立日志,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检查是否符合以上要求,并将接收个人信息与相关材料的时间、接收人等进行记录,作为工作文件存档。
7.2数据安全管理
7.2.1数据安全控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的数据获取与报送中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对数据进行分领域、分安全级别管理;a)
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b)
建立日志,对涉及安全和个人信息数据的操作进行记录并归档管理,按要求进行数据分领域分安全级别管理及数据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5
GB/T42420—2023
7.2.2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以高安全、低成本、线上或线下均可使用为基本原则;应支持对通过各类型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设备、服务器进行获取报送的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的安全保护,保证信息内容及数据不受非法行为的影响。所用数据安全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基本要求。应采用非集中式、端到端、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双向可信认证,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数据报a)
送精准溯源需求。
应具备可双向离线可信认证的安全模式,保证在网络中断或系统故障等情况下仍能获取数据并及时报送。
所用数据加密技术的密钥容量应足够大,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居住社区基础设施中所获取数据精准、不被伪冒和改。
认证流程简单、高效,应满足所获取数据获取报送及时性的要求。d)
应定期组织对安全管理规范、授权规则和数据安全技术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调整完善获取与报送计划。引入新的数据安全技术和使用数据安全技术的过程中,对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进行验证,检查是否符合上述要求,验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对采用的安全技术进行安全认证测试,记录安全认证的流程、离线状态下的安全认证完成)
情况,检查是否符合数据传输双向可信认证要求,双向离线可信认证的安全模式要求以及认证流程是否简单、高效;
2)对采用的数据加密技术的容量进行测试和记录,检查是否满足密钥容量的要求;按要求进行安全管理规范、授权规则和数据安全技术可靠性的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置3)
措施、调整完善获取与报送计划,建立日志并对数据安全技术综合评估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
7.2.3数据的备份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数据应通过安全、可信的方法进行备份存储。备份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应依据数据备份需求,明确数据备份方式(增量备份/全备份、异地备份/云存储备份);b)应注明备份数据信息的来源、备份日期、内容、恢复步骤等;c
应对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等进行必要的检查;d
建立日志,对备份数据的相关信息及操作记录进行记录并归档管理,明确数据备份方式,注明备份数据信息的来源、备份日期、内容、恢复步骤等信息,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附录A
(资料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表表A,1给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表。表A.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住社区基础设施数据表基础设施
能源电
数据实体
(举例)
用电量
供电设
施维护
供电监测
电费缴
纳方式
数据含义
居住社区内用户用
居住社区供电设施
维护,例如变电站、
配电房、配电箱等
包括维护时间、计
划、操作方式和记
居住社区供电状态
居民缴纳电费的途
径,如网上缴费、物
业柜台缴费、上门收
费、供电公司营业柜
台缴费、银行柜台缴
数值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应用场景 (举例)
可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通过物联感知设备远程获取居住社区内用户用电
量,提供不见面不接触服务,避免交叉感染
可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开展供电设施巡
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障居民在居家隔离期能正常用电
可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通过第三方系统提供的接口,获取居住社区供电数据,做好供电监测,做好城市区域间的供电调剂与配送
可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通过第三方系统提供的接口等获取缴费方式,重点关注不具备智能设备缴费能力
的特殊人群,例如老人、残障人士等,在疫情期间为其提供特殊关爱服务通道,保障特殊人群在居家隔离期能正常用电
GB/T42420—2023
数据来源
(举例)
电网公司
电网公
司/物业
服务公司
电网公
司/物业
服务公司
数据获取方式
(举例)
物联网设备
主动申报
第三方系统
主动申报/第
电网公司
三方系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