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881-2023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
GB/T 4288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881-2023

中文名称: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Maturity model for smart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8-06

实施日期:2023-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7738709

相关标签: 城市 社区 持续 发展 智慧 成熟度 模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环境保护>>13.020.20环境经济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TS 37107:2019,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2页

标准价格:54.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锋、孟凡奇、万雨龙、邵超峰、周波、张奔、阎毛毛、董山峰、胡凡、张国义、康国虎、李京阳、王维、孙唐、杨旸、黄俊、邓高峰、穆红英、乔红梅、周琪、王楠、苗瑞、陈良、任静、王斌、吴克辛、杨钰、王鸿斌、关运龙、牛志强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智城国际标准信息咨询(杭州)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仙居县人民政府、北京御道十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普新区管委会、施勒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7)

提出单位: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为智慧可持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成熟度模型,既可用于单个城市和社区的自我评估,也可作为多个城市联合评估的基础。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模式,可让管理者评估城市标准实践过程中的成熟度,确定优势和劣势,由此找到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标准和指南。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020.20
CCS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
Sustainablecitiesandcommunities-Maturity model for smart sustainable communities(IS0/TS37107:2019,IDT)
2023-08-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方法和结构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设计原则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概述4.3
4.4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和特征4.5成熟度级别
5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结构和用途5.1如何确定当前成熟度的基准线...
5.2如何使用该模型来提高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5.3如何将该模型与其他成熟度模型结合使用附录A(资料性)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绩效标准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11
有助于城市解决成熟度模型各个维度问题的文件附录B(资料性)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和ISO18091之间的联系附录C(资料性)
参考文献
GB/T42881-2023/IS0/TS371072019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TS37107:2019《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智慧可持续社区成熟度模
型》,文件类型由ISO的技术规范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本文件做了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删除了ISO/TS37107:2019的前言,增加了本部分的前言。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智城国际标准信息咨询(杭州)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深圳市海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仙居县人民政府、北京御道十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普新区管委会、施勒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御道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志信分公司、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智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金普新区统计局、饶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锋、孟凡奇、万雨龙、邵超峰、周波、张奔、阎毛毛、董山峰、胡凡、张国义、康国虎、李京阳、王维、孙唐、杨旸、黄俊、邓高峰、穆红英、乔红梅、周琪、王楠、苗瑞、陈良、任静、王斌、吴克辛、杨钰、王鸿斌、关运龙、牛志强。GB/T42881—2023/IS0/TS37107:2019引言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者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改造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远景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旨在到2030年结束贫困并促进繁荣和福让,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目标11直接针对城市,旨在“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为了满足城市和社区管理者对于简单易用高级城市诊断工具的需求,本文件通过对比先进案例,帮助管理者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件涉及的成熟度模型是与试点城市联合建立的,试点城市包括:英国伯明翰、英国剑桥、英国格拉斯哥、英国伦敦、英国彼得伯勒、阿联酋迪拜、中国天津、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澳大利亚悉尼。
本文件由5章组成:
第1章描述了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范围;第2章列出了规范性参考;
第3章规定了本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第4章描述了在制定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时使用的方法和原则;—第5章介绍了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并指导如何使用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包括:
·如何利用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对当前成熟度进行基准线分析;·如何利用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来提高绩效;·如何结合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与其他成熟度模型解决智能驱动下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问题(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智慧韧性成熟度模型,以及在ISO18091中涉及的地方政府主要职能部门服务水平质量保障模型。在本文件的三个附录中,包括以下支持工具:附录A是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详细诊断工具;-附录B是更广泛的国家及ISO标准和指南,城市可使用这些标准和指南,以其优势,解决在应用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时存在的缺点;附录C更详细地描述了该模型与ISO18091中涉及的地方政府主要职能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两种工具的联合使用。
1范围
GB/T42881—2023/IS0/TS37107:2019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
本文件为智慧可持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成熟度模型,既可用于单个城市和社区的自我评估,也可作为多个城市联合评估的基础。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模式,可让管理者评估城市标准实践过程中的成熟度,确定优势和劣势,由此找到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标准和指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术语(ISO37100:2016,IDT)GB/T40758—2021
GB/T42883—202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估和改善成熟度模型(ISO37153:2017,IDT)3术语和定义
GB/T40758—2021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方法和结构
4.1背景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应使用GB/T42883一2023中的方法进行开发。它与其他广泛使用的成熟度模型标准(例如ISO/IEC15504(所有部分)中提出的解决软件开发领域成熟度问题的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应用的方法高度相关。该方法与由此产生的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说明如下:
-4.3,提出了关于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概述;—4.4,详细地说明了模型中评估智慧可持续城市的维度和关键特征;一4.5,描述了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中用于描述每个关键特征的5个成熟度级别4.2规定了在应用GB/T42883一2023中的方法,建立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时应遵循的原则。
4.2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设计原则GB/T42883—2023中的成熟度模型是用于评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成熟度。在本文件中,应用它是为了评估城市整体的成熟度。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宽泛性必然要求在应用GB/T428832023方法时应做出许多选择。这些选择由表1中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八大原1
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则决定。
模型越具全面性,便越不易操作,这也导致八大原则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性,因而需采取措施保持八大原则之间的平衡,但要以原则1(以使用者为中心)为核心原则,以此进行八大原则间的平衡协调。
表1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设计原则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
以使用者为中心
全面性
普适性
易用性
灵活性
技术中立
实用性
可扩展和互操作性
成熟度模型宜与城市管理者密切合作,以使用者为中心,确保满足使用者体验成熟度模型宜涵盖成为智慧可持续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大部分关键挑战成熟度模型宜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城市,包括乡村成熟度模型不宜复杂,宜直观并易于使用,并且不宜要求进行大量且花费巨大的数据收集工作
无论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如何,成熟度模型都宜适用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由于技术更送,在建立成熟度模型时,宜避免根据采用特定技术或解决方案来定义成熟度级别
成熟度模型的设计宜使评估后的任何问题或差距都能易于与国际标准中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建议相匹配
成熟度模型宜使用模块化、可扩展和互操作性的结构,应用GB/T428832023中推荐的标准化方法,便于未来扩展,例如:-开发特定领域的模型;
与其他更详细的成熟度模型建立互操作性。这些更详细的成熟度模型考察了比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这样的概览模型更多的特征4.3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概述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模型为矩阵形式,将4个维度(战略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数字化和物理资源管理;可持续性宗旨)下的32个特征,根据5个成熟度级别按1~5从低到高进行评价。
4.4描述了特征和维度,4.5描述了成熟度级别的定义。成熟度模型绩效标准参见附录A,它详细描述了达到某一成熟度级别所必须符合的条件。2
32个智慧可持续城市特征
分为4个维度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热度模型维度智能化驱动
1.战略管理
2.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
3.数字化和物理资源管理
在城市范围内,
进行以人为本的全面提升
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成果标准表格2345
成熟度的5个级别评估
可持续结果输出
4.可持续性宗目
吸引力
保护和改善环境
负责任的资源利用
社会凝聚力www.bzxz.net
与相关方一起,
开放协作地提升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成熟度级别级别5
级别4
级别3
级别2
级别1
可持续优化
部分实现
图1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结构4.4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和特征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从4个维度进行评估。逐步提升
该模型的维度1-3评估了城市在建立智能化驱动方面的成熟度。评估维度来自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家标准\中的最佳实践。
维度1-3包括26个“智能化驱动”2):战略管理:治理、规划和决策的关键方面,需要将所有城市部门、组织或行业统筹管理;1)具体而言,根据GB/T40761—2021、GB/T41150—2021、GB/T42192—2022和ISO/TR37152中的最佳实践案例,成熟度模型可以提供城市成熟度的总体概况。4个维度的关系是根据GB/T41150一2021制定的,而在子维度(如图2所示)中,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热度模型2)
的结构与GB/T411502021相似但不相同。因为GB/T41150一2021关注智慧城市的管理过程,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热度模型侧重于衡量绩效和产出。当一个流程有助于提高多个智慧城市特征时,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会评估每个特征的成熟度,而GB/T41150一2021对整体管理提出综合建议。3
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为城市中的居民和企业规划和提供智能化服务,包括通过合作的方式设计符合本地条件和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和物理资源管理:改变城市中实体、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加快城市更新,降低城市更新带来的风险和成本。维度4按照GB/T40759—2021中智慧城市六大宗旨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城市的成熟度吸引力;
保护和改善环境;
韧性;
负责任的资源利用;
社会凝聚力;
—福证。
这4个维度及其子维度的关系情况如图2所示。使用时宜注意,维度和子维度的目的只是让城市能够在不同级别的汇总信息中体现成熟度模型的评估结果,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的实际评估根据这些维度中的32个详细特征进行。4
GB/T42881—2023/ISO/TS37107:20192
不降s
GB/T42881—2023/IS0/TS37107:20194.5成熟度级别
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中的成熟度级别应采用GB/T42883一2023中的建议。每个级别的详细定义根据评估特征的性质略有不同。表2为智慧可持续城市成熟度模型中的级别定义。表25个成熟度级别的定义
维度1-3:智能化驱动
2.部分实现
5.可持续优化
具有一体化和服务居民
特征的城市
尚未建立智慧化管理流
程或由不同的组织分散
在制定全市实施方案方
面正在取得一些进展,但
不是在一个持续应用的
全市管理框架内
城市已经建立了全范围
的管理流程,将会成为地
区范围内的最佳实践
城市可以评价措施实施
情况,并且取得了积极的
在实时或接近实时的情
况下,城市可以提供全面
持续改进的明确事实
具有开放和协作特征的
城市b
尚未建立管理流程或完
全由地方政府管理,未让
城市参与或未对城市公
开流程
已经建立了部分相关方
的管理流程,但都是临时
已经建立了全范围内的
沟通机制和参与流程,以
确保相关方的有效参与
城市可以证明相关方(不
仅仅是当地政府)参与治
理过程当中
城市可以证明通过与相
关方的有效协作和智能
化参与机制,持续提高全
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维度4:目的
是否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城市六大宗旨。城市无法实现目标;措施是临时的和分散的
城市管理者已经确定了可持续目标的优先事项,并制定了一个全市实施方案来实现目标
城市管理者根据现有的基准线分析,确定了优先发展的目标,并建立了具体的标准和时间计划方案,帮助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建立了全范围的间责和治理机制,保障优化措施的实施城市管理者正在根据可持续目标的关键指标评价绩效,并为相关方反馈建立了明确的流程。有大量的城市和权威机构参与到流程当中,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可持续发展水平正在改善
数字仪表板帮助相关方近乎实时地了解城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优先事项上的表现。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城市正在评估其政策的有效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利用反馈信息推动持续改进
一包括在城市内部以及更广泛的区域、国家和国际之间
:指的是图2中的特征1.1.2,1.2.1,1.2.3,1.4.1,1.5.1,1.5.2,1.5.3,2.1.2,2.4.2,3.1.3。b指的是图2中的特征1.2.2,1.3.1,1.3.2,1.4.2,2.1.1,2.2.1,2.2.2,2.3.1,2.3.2,2.4.1,3.1.1,3.1.2,3.2.1,3.2.2。指的是图2中的特征1.1.1,4.1,4.2,4.3,4.4,4.5,4.6。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