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465-198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电学、磁学、电和磁的测量>>17.220.20电和磁量值的测量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L85电子测量与仪器综合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标准化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GB/T 11465-1989 电子测量仪器热分布图 GB/T11465-198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测量仪器热分布图
Temperature proflle for
electronc megsurlng instrumests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测量仪器(以下简称仪器)热分布图的测试方法。1.2适用范围
GB 11465—89
本标准适用于获取仪器和系统的热分布数据及验证热设计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也可用作评价可靠性指标的依据,
当果用多个仪器组成机柜式系统时,亦可用热分布图来寻求最佳的组装形式。2引用标准
t.GB 6587.1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GB2903铜-康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GB4993镍铬-康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GB913镍铬-考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3术语、符号
3.1 术语
3. 1. 1温度临界的元、器件
表面温度接近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的元、器件。3.1.2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
按 6.1. 1 条的公式让第的温度值,称为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3.1.3元、器件表面热点温度
元、器件表面接近温升最高点的温度。3.1.4温度稳定
当大多数元、器件(包括发热量最大的元、器件)的温度,每小时的变化值不大于2亡时,称为温度稳定,
3.1.5表面面积和总表面面积
表面面积指仪器某一个面的设让面积。总表面面积指仪器各表面的设计面积之和,与散热器垂直面有关的面积不包括在内。3.1.6热时间常数
从开始通电至温度稳定后,元、器件温度值的63%时所需要的时间。3.2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31批准1990-01-01卖施
A仪器的表面面积,m;
A,仪器的总表面面积.m*
Ip:元、器件表面热点的温度,℃,Lu: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C,1:仪器周用的空气温度,C;
t:试室(或箱)壁的温度,℃,
2m:环境温度的平均值,℃;
ta:仪器外壳的湿度,:
P:元、器件或仪器的电功耗,W,V.空气流速,m/s;
:热时间常数,h t
t:时间,h。
4测试内容和试验要求
4.1测试内容
4.1.1温度临界元、器件表面热点温度。G 11465—89
4.1.2实际功耗超过仪器总功耗1%的所有元,器件表面热点的温度。其中,安装位置相似,功耗相同的元、器件,可以只抽测有代表性的元、器件表面热点的温度。4.1.3发热量最大的元,器件表面热点的温度。4.1.4仪器机箱的外表面温度。
4. 1.5测试室(或测试箱)壁的温度。4.1.6仪器周围的空气温度。
4.1.7仪器内部关键点的空气温度4.1.8风冷仪器的风道出口处的空气温度。4.1.9风冷仪器的空气流速。
4.1.10仪器的表面面积。
4.1.11仪器的总功耗。
4. 1. 12 热时间常数。
4.2试验要求
4.2.1热分布试验的环境条件按GB6587.1的规定和气流速度小于0.2m/s,在不产生疑义时可在相应的室内环境或测试箱中进行,然后,按6.1.3条公式(3)把数据推算到仪器的最高工作温度。4.2.2测试时,仪器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全部盖板都应上好),不能有额外的散热通道。仪器水平放置。不允许将仪器下方的支架撑起。4.2.3仪器应在引起最大热消耗的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4.2.4测试时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由直径小于0.25mm的热电偶丝焊成。其热电势应符合GB2903.GB4993和JB913相应的分度表。当使用的热电偶可能对元,器件的温度场产生影响时,应采用直径更小的热电偶丝。在不影响温度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它温度传感器。4.2.5试验:1使用的测试设备的最大允许公差为:a:
温度、±2C;
流速,±5%,
功率,±5%。
4.2.6测量带电元.器件表面温度及其周围环境温度时,应保证传感器有足够的电气绝缘性能。4.2.7
当被测点或热偶丝通过的空间存在较强的交变电磁场时,热偶丝应妥普屏蔽。5试验方法
5.1 测试点位置的选择
GB 11465-89
5.1.1元、器件的温度测试点,应在元、器件表面可接近的能产生最高表面温度的地方。当无法确定时,应根据实验来选择
5.1.2仪器周固环境的空气温度,应在距离仪器各生要表面几何中心点76mm处设置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5.1.3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在机内选择若干关键点测量空气温度。5.1.4在仪器机箱的各主要表面的中心位置安放温度传感器,测量机箱的表面温度。5.1.5风道出口空气温度的测试点选在距离风机轴心.7D处(对抽风式仪器),或出风量最大的出口靠机箱内侧处(对鼓风式仪器)。5.1.6沿风机轴线距离风机(0.6~0.7)D的平面上选择三点测量流速,取其平均值注:D足风机的直径。
5.2热电偶的安装
测量遍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图1等温线接触示意图
5.2.1测量表面温度时,用一种容易去除的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粘接剂,采用等温线接触形式,把热电偶的测量端固定在被测元、器件的表面,如图1所示。5.2.2测量空间温度时,热电偶的测量端应稳要聪固定在辅助支接物上,不得有见动、不得与任何发热物体接触。
5.3测试步骤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5. 3. 1按 4. 1 条的规定确定测试内容。5. 3.2按 5. 1 条规定选择温度测试点。5.3.3按5.2条规定固定热电偶。5. 3. 4恢复仪器的正常封闭状态,放置 4h 以上。5.3.5接通电源,立即以2min的间隔对温度临界的元、器件和其他有意义的流度,进行测量并记录。直到温度稳定为止。
注:有意义的温度是指最有代表性的元、器件的温度和变化的环境湛度。5.3.6接通电源,每隔30min对所有测试点进行测试。当仪器进入温度稳定后,即将数据记入记录表格,见附录A(补充件)。
5.4系统的测试
根据系统的结构特点,选择若下关键测试点,按照5.3条的步骤对系统进行热分布测试。6试验结果
6.1数据处理
GB 11465--.89
6.1.1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按式(1)计算。式中:m——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P,—元、器件的实际功耗,W
tm---元、器件表面热点的温度,C;1
元.器件数。
6.1.2平均环境温度按(2)式计算,它将作为单一的环境温度值用于各种计算。ZA.[()+(ra).
式中.t..
平均环境溢度,C,
仪器某一个面的表面面积,m,
一一仪器周围的空气温度,,
测试室(或箱)壁的温度,℃,仪器的总表面面积,m,
表面数。
6.1.3将室内环境条件下测试的数据按(3)式推算到仪器的最高工作温度。tg=t,+(tet)
式中,—推算后的温度值,℃;t
实测温度值,℃1
ra——仪器工作温度的上限值,℃。6.2作图
6.-2.1将5.3.5条记录数据的推算值作出温度临界的元器件温度变化曲线,见图2。(1)
(3)
6.2.2将5.3.6条记录数据的推算值,选择若干重要测试点作仪器内部的温度分布点方图(见图3)和平面位置示意图(见图4)。
元、课件(2)允许的最高温度
GE11465-89
元,提件允件的最高温度
元。 器许8,允许的量高温压
环境摄度
温临界的元、器件温度变化曲线10
图3仪器内部重要测试点的温度分布直方图245
6.3结论
GB11465—89
前面板方向
图4仅器内部关键测试点的平面分布顶视图设计人员应利用试验结果进行判断,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再进行一次或多次试验,直到认为仅器的热设计达到要求为止。
6.4文件处理
试验结果包括试验记录、曲线图表和试验报告见附录B(补充件)与环境试验报告一起归档。编号
环境温度
仪器顶端附近的空气温度1
仪器底部附近的空气温度t
仪器前方附近的空气温度1
仪器后方附近的空气温度
仪器右方附近的空气温度 t,
仪器左方附近的空气温度t
仅器顶谢对面室壁的遍度培
仪器底部对面室睡的温度1a
仪器前方对面室壁的温度1a
仪器后方对面室壁的温度 te
仪器右方对面室壁的温度 1.
仪器左方对面室壁的蕴度
仪器温度
仪器项端外荒的温度
仪器底部外壳的温度
仪器前方外壳的温度
仪器后方外壳的温度,
仪器右方外壳的温度 t。
仪器左方外壳的温度t
温度临界的元、器件表面温度
仪器内部其他检查点的温度
风冷仪器的参数
风道出口的温度.
空气流速
其世参数
GB 11465—89
热分布测试数据
(补充件)
实测值
推算值
仪器质部外表面面积1
仪器底部外表面面积4
仪器前方外表面面积 A
仪器后方外表面面积 Λ
仪器右方外表面面积 A
俊器左方外表面面积A
仪器的总功耗P
整理数据
仪器的总表面面积 A
元、器件温度的平均值
平均环境温度te
仪器的时间常数?
GB 11465—89
续表A
实测值
注:个测试7~12项时,如果室内温度差别不人时,可只测2至4点的温度来代替。当仪器机箱是非名面体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相应的试点。附录B
试验报告
(补充件)
受试仪器型号
受试仪器名称
环境组别
冷却方式
总功耗
温度临界的元,器件
试验结果和处理意见:
试验日期
试验操作者签字
附加说明:
元、器件名称
电路图中的位号
技术负责人签字
本标准由机械电了工业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负资起草。允许的量高温度
推算值
实际的最高表面温度
(推算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