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743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7431-2023
中文名称:合格评定 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nformity assessment—Guidelines on methods of intermediate checks for measuring equip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7
实施日期:2023-09-07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1152110
相关标签:
合格
评定
测量
设备
期间
核查
方法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质量>>03.120.20产品认证和机构认证、合格评定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4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阳、林志国、安平、卫作之、修宏宇、胡畅、安晓宁、王桂娟、周硕、李鹏辉、师恩洁、彭继伟、齐小花、房法成、李名兆、王琦
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深圳市华测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计量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1)
提出单位: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1)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提供了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导,包括总则、期间核查的文件和记录、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及功能性和安全性期间核查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机构实施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活动。
注:机构包含但不限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验证提供者、科研实验室等。
标准内容
ICS03.120.20
CCS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431—2023
合格评定
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
Conformity assessment-Guidelines on methods of intermediate checksformeasuringequipment
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9-07实施
GB/T27431—202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期间核查的文件和记录
设备计量特性的期间核查
设备功能性和安全性的期间核查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附录D(资料性)
附录E(资料性)
参考文献
标准测力仪的期间核查示例·
质量比较仪的期间核查示例
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示例·
马丁代尔耐磨仪-李莎茹图形的期间核查示例生物安全实验室气密门的期间核查示例·10
GB/T27431—2023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深圳市华测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计量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阳、林志国、安平、卫作之、修宏宇、胡畅、安晓宁、王桂娟、周硕、李鹏辉、师恩洁、彭继伟、齐小花、房法成、李名兆、王琦。GB/T27431—2023
期间核查是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含相邻两次校准/检定之间)按照规定程序验证其计量特性、功能性和(或)安全性是否持续满足方法要求或规定要求而进行的操作。机构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寿命、可靠性、稳定性、使用风险和核查成本确定是否需要对其实施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通过技术手段验证测量设备性能状态的有效途径,是机构为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和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性而经常采用的质量控制方式,也是机构对测量设备进行精准管理的有效手段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JB2725A《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JJF106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对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均有相关规定。本文件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理解和正确实施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活动,确保期间核查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机构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本文件可以加深评审人员对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理解,统一评审尺度,保证评审质量和评审一致性。1范围
合格评定
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南
GB/T27431—2023
本文件提供了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指导,包括总则、期间核查的文件和记录、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及功能性和安全性期间核查等方面的建议本文件适用于机构实施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活动注:机构包含但不限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生产者、能力验证提供者、科研实验室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ISO/IEC指南99:2007国际计量学词汇基础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InternationalvocabularyofmetrologyBasicandgeneral conceptsandassociatedterms)3术语和定义
GB/T27000、JJF10012011和ISO/IEC指南99: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measuringequipment
测量设备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来源:JJF1001-20116.6]
fintermediatecheck
期间核查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含相邻两次校准/检定之间),按照规定程序验证其计量特性、功能性和(或)安全性是否持续满足方法要求或规定要求而进行的操作。注1:“方法要求”是检测/校准等方法对设备的计量特性、功能性和(或)安全性方面的相关要求。注2:“规定要求”由机构根据使用需求和风险自己确定,通常严于“方法要求”。3.3
核查标准
checkstandard
用于验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功能性和(或)安全性的设备、样品、系统或装置。3.4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计量特性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特性。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一般是校准的对象,1
GB/T27431—2023
【来源:GB/T19000—2016,3.10.5,有修改3.5
repeatabilityconditionofmeasurement重复性测量条件
重复性条件repeatabilitycondition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注1:与一组特定可重复条件相关的测量条件才是重复性条件。注2:在化学中,术语“序列内精密度测量条件”有时用于指“重复性测量条件”。[来源:ISO/IEC指南99:2007,2.20]3.6
测量重复性
measurementrepeatability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来源:JJF1001—2011,5.13]
4总则
4.1概述
4.1.1在测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使用过程中,机构根据检测/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设备自身条件、核查的必要性、核查的有效性、核查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对设备实施期间核查。注:期间核查适用于所有设备,但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4.1.2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时,机构制定期间核查文件,并按照文件规定实施核查。
4.2期间核查的类型
根据设备期间核查的内容和目的可将期间核查分为以下三类:a)计量特性的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示值、重复性、稳定性、检出限等;b)功能性的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功能和运行状态;c)安全性的期间核查,核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等。
4.3被核查对象的范围
在确定被核查对象范围时,机构宜重点关注以下设备:4.3.1
检测/校准方法对期间核查有要求的设备;a)
历次校准结果波动较大或临近最大允许误差的设备;新购置的不了解其性能及变化规律的设备;需经常携带到客户现场使用或脱离控制(如对外借出)的设备:稳定性较差的设备(如易漂移、易老化、易受损、数据易变的设备);需要经常拆卸安装的设备;
更换关键零部件的设备;
经过维修的设备;
有可疑现象发生或测量结果异常的设备。在确定被核查对象的范围时,机构也需要关注以下因素:4.3.2
质量控制的情况及结果;
实施期间核查所需的资源和成本;b)
设备的历次校准结果及变化趋势;c)
测量结果的用途及风险大小;
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
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设备校准周期的长短;
GB/T27431—2023
设备的使用范围(如发生过载)、使用频率、试验的环境条件和存储条件等情况。4.4期间核查的频次
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实施不定期核查或定期核查。2不定期核查是按照不固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的核查,机构可对以下设备实施不定期核查:4.4.2
检测/校准方法对核查时机有明确要求的设备,如检测/校准方法要求在试验前进行核查的a)
设备;
用于非常重要场合的设备,如对准确度等级和可靠性要求高、存在重大测量风险的设备;b)
离开固定场所到客户现场进行试验的设备:脱离控制后返回机构的设备;
试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发生较大变化的大型仪器或精密设备;f
发生碰撞、跌落、电压冲击、错误操作、过载、运行中突然断电、死机等意外情况的设备;性能受到怀疑的设备。
4.4.3定期核查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的核查,机构可对性能稳定、使用频率固定、试验的环境条件可控、校准周期长的设备实施定期核查。对于性能稳定、日常维护及时有效、对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贡献小、使用频率低的设备,可降低核查频次
对于校准结果接近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差、运行状态可疑、测量结果可疑、使用频率高、对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责献天,易于实施期间核查的设备,可增加核查频次。5期间核查的文件和记录
5.1期间核查文件
当需要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时,机构制定的期间核查文件宜至少包括:实施期间核查相关人员的职责要求;a)
实施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通常包括以下信息:b)
被核查对象:
。核查项目或内容;
。核查标准(适用时);
核查的环境条件要求(适用时);核查频次(适用时);
核查步骤(或方法);
。核查结果的判定及处理;
·核查的记录表格。
GB/T27431—2023
5.2期间核查记录
期间核查记录包括核查计划和核查原始记录。核查计划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被核查对象及核查项目;
·核查时间;
·实施核查的人员;
核查计划的制定和批准人员。
b)核查原始记录宜清晰、准确、真实、完整、便于追溯。6设备计量特性的期间核查
6.1概述
6.1.1对于GB/T27025一2019的6.4.6中规定的需进行校准的设备,期间核查是验证设备在相邻两次校准之间的计量特性的有效方法,机构可根据核查的结果、有效性和风险调整设备的校准周期。以下设备通常不必进行计量特性的期间核查:a)历次校准结果表明稳定性好、校准结果的最大误差远离最大允许误差的设备;b)
不具备实施期间核查条件的设备,如不能获得有效的核查标准或核查标准的配置成本过高的设备;
在有效期内、按规定要求正常存储的标准物质,除非怀疑其被污染或发生变质。e)
RB/T034给出了设备校准周期调整方法的建议。6.1.2对于不在GB/T27025—2019中6.4.6规定的需进行校准的范围内、有计量特性要求、无计量溯源性要求、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贡献较小的辅助设备,机构通过期间核查就可以验证其计量特性能否持续满足要求时,不必对设备进行额外校准。与校准相比,期间核查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是推荐采用的方式,
注:机构根据使用风险确定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贡献较小的辅助设备的范围,如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贡献小于10%的辅助设备
示例:某检测方法对试验环境温度条件的要求为(20士5)℃,检测结果的处理不涉及试验的环境温度。机构配置有2支同型号的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棒式、规格0℃~50℃、分度值0.1℃、最大允许误差士0.2℃),其中1支温度计经校准满足要求,另1支温度计通过与其比对的方式进行核查。若核查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如两者间的差值不超过士0.2),则经过核查的温度计可以对试验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且满足方法要求,不必进行额外校准,6.2核查标准
6.2.1选择
对设备进行计量特性期间核查时,通常选择以下设备作为核查标准: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优于被核查对象的设备,如选择可对被核查对象进行校准的设备;a)
b)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被测样品或实物量具,如量块、础码、硬度块、标准电阻、标准铂电阻等设备;具有良好稳定性、重复性和足够分辨力(或分度值)的设备;c)
d)有证标准物质。
6.2.2参考值的确定
6.2.2.1用于准确性核查的核查标准,其参考值可从溯源证书或其他证书(如标准物质证书)获得。核查标准的参考值未知时,可以使用6.2.2.2的方法获得参考值。4
GB/T27431-2023
6.2.2.2被核查对象经校准后,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按照规定要求立即用被核查对象重复测量核查标准n次,测得值分别为工1,工,工,,其算术平均值按式(1)计算:-+++.
式中:
重复测量得到的算术平均值;
工2.….,.—重复测量的测得值;n
重复测量的次数(通常n≥10,测量重复性较好时可适当减少测量次数)。通过式(2)或式(3)确定核查标准的参考值:z,-元。—e
z,-z。+c
式中:
核查标准的参考值;
被核查对象校准证书中核查点所对应的误差;被核查对象校准证书中核查点所对应的修正值。(1)
.........(2)
.(3)
注1:校准后立即进行核查的目的是将被核查对象的校准结果及时地赋予核查标准,减少被核查对象性能变化对核查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若校准后被核查对象性能发生变化或不能及时地进行核查,机构需考虑其对核查结果的影响。
对于用核查标准对被核查对象进行测量的情况,式(2)和式(3)中的e和c前均需改为相反的运算符号。
当核查标准只作为稳定的“中间媒介物”传递量值时,不必校准获得参考值。6.2.3管理、存储和使用
6.2.3.1机构宜妥善使用、存储、维护和保养核查标准,保持其量值稳定。6.2.3.2为避免核查标准性能发生变化或退化,其存储环境(如温度、湿度、电磁场、振动、光辐射等)需满足规定要求。
6.2.3.3若核查标准为标准物质,宜选用与被核查对象所测样品相适应的、同一批次和标号、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确保期间核查的有效性。资源允许时,为保证核查标准的稳定性,不宜将核查标准用于期间核查之外的其他活动。6.2.3.4
当对核查标准的性能或核查结果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时,机构需重新评估核查标准的适用性。6.2.3.5
6.3核查方法
6.3.1示值核查
6.3.1.1选择稳定性好、参考值已知的设备(如有证标准物质)作为核查标准时,可采用以下核查方法。被核查对象经校准后,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按照规定要求重复测量核查标准,得到算术平均值,则核查结果用示值误差按式(4)计算:8=元-
式中:
8核查的示值误差;
正一核查时,重复测量得到的算术平均值。(4)
6.3.1.2选择稳定性好、参考值未知的设备(如磁码、量块等)作为核查标准时,可采用以下核查方法。被核查对象经校准后,在规定条件下,立即用核查标准进行核查,用式(2)或式(3)得到核查标准的参考值,方法参照6.2.2。后续的核查方法按6.3.1.1执行,其中第j组核查结果用示值误差按式(5)或5
GB/T27431—2023
式(6)计算:
式中:
s,第i组核查的示值误差;
8,-1,-a,-a,-to+e
8,=1,=,10
,第i组核查得到的算术平均值。.(5)
对于用核查标准对被核查对象进行测量的情况,式(5)和式(6)中的e和c前均需改为相反的运算符号。
3宜根据前一次校准结果选择接近最大允许误差的测量点和(或)常用测量点作为核查点。6.3.1.3bZxz.net
6.3.1.4示值核查结果的判定,宜将被核查对象在核查点的最大允许误差(MPE)作为核查结果的符合性判据:
a)若或8,未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则核查通过;当或,接近最大允许误差时,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若8或8,超出最大充许误差,则核查不通过。注1:根据检测/校准方法对设备的要求和规定,由机构确定核查点的最大允许误差。注2;若核查点不是前一次校准结果中最接近最大允许误差的测量点,对符合性判据做加严处理。注3:制作控制图是观察和分析核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的一种方式,GB/T17989.2给出了理解和应用常规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指南。
示值核查示例见附录A。
6.3.2设备比对核查
6.3.2.1若无法获得合适的核查标准,机构配置有准确度等级相同(或相近)、经过校准的多台(3台及以上)设备时,可采用以下核查方法。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按照规定要求用被核查对象对选定的被测对象进行重复测量,计算得到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为。
在短时间内、相同条件下(包括操作人员、试验环境条件、操作步骤等),用其他设备分别对该被测对象进行重复性测量,计算得到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y3,y。在y,s,,y,的扩展不确定度的包含概率相同、各设备测得值的方差接近的情况下,按式(7)计算,y2,y,,y,的算术平均值,按式(8)计算得到归一化偏差E。值。y
式中:
(y+++y)
参加比对设备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被核查对象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他设备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E,,
式中:
E。——归一化偏差;
一参加设备比对的台数:
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
·(8)
当机构配置有更高准确度等级的同类设备时,采用与6.3.2.1类似的核查方法,得到两台设备6.3.2.2
GB/T27431—2023
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U,和又、U,,在两台设备测得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的包含概率相同、方差接近的情况下,按式(9)计算得到归一化偏差E,值。E
式中:
归一化偏差:
Vu?+u,
分别为两台设备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UU
分别为两台设备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6.3.2.3设备比对结果的判定规则如下:a)若E,/≤1,则核查通过,但当E。值接近1(如E,>0.7)时,需采取预防措施;b)若|E,[>1,则核查不通过。
参加比对的设备溯源途径相同时,需考虑相关性的影响。6.3.3稳定性核查
(9)
6.3.3.1对被核查对象进行稳定性核查时,可选择稳定性好的设备(与被核查对象相比)作为核查标准,采用以下核查方法。
被核查对象校准后,立即用被核查对象对核查标准重复测量n次并得到算术平均值x,后续进行定期/不定期核查。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如1个校准周期内)核查了㎡次,则该段时间间隔内被核查对象的稳定性S按式(10)计算:
S=Xm-Xmim
式中:
一规定时间间隔内被核查对象的稳定性:X、X一分别为该段时间间隔内重复测量得到的算数平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3.3.2稳定性核查结果的判定规则如下:检测/校准方法有规定时,按照方法规定进行判定。a)
检测/校准方法无规定时:
...·(10)
被核查对象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时,若S在被核查对象最大允许误差内,则核查通过,否则核查不通过;
·被核查对象在使用中需要加修正值使用时,若S小于被核查对象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则核查通过,否则核查不通过。注:稳定性核查通常用于准确度等级要求高的计量标准、特殊用途(如航空、军工等)的设备方法对设备稳定性有要求的设备,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进行稳定性核查。6.3.4重复性核查
6.3.4.1重复性通常用重复测量结果的分散性表示。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用被核查对象对选定的核查标准独立测量n次,得到的测量结果为y(i=1,2,.…,n)当测量次数n≥10时,重复性可用实验标准偏差表征,用贝寒尔公式按式(11)进行计算:台
式中:
实验标准偏差;
.(11)
GB/T27431—2023
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在测量次数n<10时,一般用极差法按式(12)近似地进行计算:R
式中:
实验标准偏差;
R极差,测得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C
极差系数(极差系数C可由表1查得)。表1
测量次数n
极差系数C
重复性核查结果的判定规则如下:2.06
极差系数
检测/校准方法有规定时,按照方法规定进行判定,b)
(12)
检测/校准方法无规定时,确认是否需要对不确定度评定文件进行修订。重复性核查结果用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时,着核查结果大于之前的核查结果,需重新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重复性核查示例见附录B
6.3.5检出限核查
空白标准偏差法评估检出限
通过分析样品空白或加人最低可接受浓度的样品空白确定检出限(LOD)。独立测试的次数不少于10次,计算检测结果的标准偏差,定量检测中检出限的表示方法见表2。表2定量检测中检出限的表示方法试验方法
样品空白独立测试10次(仅当空白中干扰物质的信号值高于样品空白值的3倍实验标准偏差的概率远小于1%时适用)加人最低可接受浓度的样品空白独立测试10次(仅当空白中干扰物质的信号值高于样品空白值的3倍实验标准偏差的概率远小于1%时适用)
加人最低可接受浓度的样品空白独立测试10次检出限的表示方法
样品空白平均值加上3倍实验标准偏差0加上3倍实验标准偏差
样品空白值加上4.65倍实验标准偏差注1:“最低可接受浓度”为所得不确定度可接受的情况下所加入的最低浓度。注2:假设实际检测中样品和空白分别测定,且通过样品浓度扣减空白信号对应的浓度进行空白校正。·只适用于标准偏差值非零时。“此模型来自假设检验。
样品空白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均受样品基质影响,因此不同基质种类的样品,最低检出限也不同。如果利用检出限进行符合性判定时,需要定期用实际检测数据更新精密度数值。6.3.5.2校准方程适用范围法评估检出限在检出限或接近检出限的样品数据无法获得时,可利用校准方程的适用范围评估仪器的检出限。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