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314-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314-2023
中文名称: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rrosion control engineering life cycle—General 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2-28
实施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5484443
相关标签:
腐蚀
控制工程
生命周期
通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公司(企业)的组织与管理>>03.100.99有关公司(企业)组织管理的其他标准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01技术管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任振铎、韩恩厚、孙阔腾、李济克、廖永浩、王海涛、张洪江、高玉柱、张凯、刘瑶、宁淼福、邓宇强、周卫青、莫烨强、王熙俊、孙永亮、尹志彪、詹耀、姬传领、黄余、孙晓光、姚文艳、周经中、过民龙、曹福想、李星辰、何佳捷、罗俊平、刘国特、王生平、聂晋峰、于法鑫、苏保齐
起草单位: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蚀国际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腐蚀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81)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控制因素的通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型的腐蚀控制工程。
标准内容
ICS03.100.99
CCS A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代替GB/T33314—2016
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
Corrosion control engineering life cycleGeneral requirements(ISO23123:2020,IDT)
2023-12-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腐蚀源
贮存和运输·
安装和调试
验收·
运行·
维护保养
报废和处理·
文件和记录·
资源管理
综合评定
附录A(资料性)
参考文献
腐蚀控制工程应用案例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前言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3314—2016《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通用要求》,与GB/T33314—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a)
增加了“最佳效益”“因素”“部件”“绿色预案”术语及定义(见3.3、3.4、3.5和3.6);b)
更改了“总则”“目标”的内容(见第4章、第5章,2016年版的第3章、第4章);c)
删除了“腐蚀控制工程体系的持续改进示意图”(见2016年版的图1);更改了“腐蚀源”“材料”“技术”的内容(见第6章~第8章,2016年版的第5章~第7章);e)
删除了“开发”的内容(见2016年版的第8章);更改了“设计”的内容(见第9章,2016年版的第9章);g)
增加了“研发”一章(见第10章);更改了“制造”“施工与安装”“装卸、贮存和运输”的内容(见第11章~第13章,2016年版的i)
第10章~第12章);
将“调试”更改为“安装和调试”,并更改了安装和调试的内容(见第14章,2016年版的第13章);更改了“验收”“运行”的内容(见第15章、第16章,2016年版的第14章、第15章);k)
删除了“测试检验”一章(见2016年版的第16章);更改了“维护保养”的内容(见第17章,2016年版的第17章);m)夏
将“维修”更改为“修复”,并更改了修复的内容(见第18章,2016年版的第18章);n)
删除了“延寿”一章(见2016年版的第19章);o)
将“报废”更改为“报废和处理”,并更改了报废和处理的内容(见第19章,2016年版的第20章);p)
q)更改了“文件和记录”的内容(见第20章,2016年版的第21章);将“资源”更改为“资源管理”,并更改了资源管理的内容(见第21章,2016年版的第22章);r)
将“评估”更改为“综合评定”,并更改了综合评定的内容(见第22章,2016年版的第23章)。s)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23123:2020《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一增加了术语“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注1和注2(见3.1)。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腐蚀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蚀国际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鼎新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江苏帝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腐蚀控制技术协会、烟台广慈涂料有限公司、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茂名检测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东莞市祺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北昊天热力发展有限公司、沧州君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豪德博尔实业有限公司、青岛大仓防腐有限公司、金隅微观(沧州)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尚核电力E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振铎、韩恩厚、孙阔腾、李济克、廖永浩、王海涛、张洪江、高玉柱、张凯、刘瑶、宁森福、邓宇强、周卫青、莫烨强、王熙俊、孙永亮、尹志彪、詹耀、姬传领、黄余、孙晓光、姚文艳、周经中过民龙、曹福想、李星辰、何佳捷、罗俊平、刘国特、王生平、聂晋峰、于法鑫、苏保齐、黄良发、杨睿、郑榆发、郑鹏宇、李传禧、周建国、张猛、郑睿娜、宋方琛、张国祯、杨渝成、金少波、李侠、王婉煜、王雅洁、刘轩、邵骞、王贵明、张冉、田娟。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V
1范围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通用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控制因素的通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类型的腐蚀控制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bzxz.net
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月corrosioncontrol engineeringlifecycle从腐蚀源(3.2)的识别到腐蚀行为得到控制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腐蚀控制材料和技术的选择、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验、评估和维护等全部环节。注1:腐蚀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与相应环境相互作用使其原有性能变化的过程。注2:工程是由众多相关因素经过科学、技术的有序有效的整合而集成为某一相应存在物的过程。世界上的工程分为自然形成的工程、人工形成的工程及自然和人工复合形成的工程。3.2
腐蚀源corrosionsource
造成或引起腐蚀的各种因素的总称。3.3
optimumbenefit
最佳效益
基于协调控制和优化选型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的最佳状态。3.4
因素element
影响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3.1)最佳效益(3.3)的全部要素。3.5
components
任何属于或者有助于最终组装的子部件、组装件、部分或过程。3.6
绿色预案
greenplan
综合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和工程废弃物的产生、回收等全部已知相关因素的绿色环保措施。4通则
4.1本文件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全部因素的通用要求进行了界定,并对腐蚀控制工程1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全生命周期内的目标、腐蚀源、材料、技术、设计、研发、制造、施工、贮存和运输、安装和调试、验收、运行、维护保养、修复、报废和处理、文件和记录、资源管理、综合评定等所有因素做出规定,满足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和优化性的原则,在确保人身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下简称安全)的基础上,以达到最佳效益为目标(见5.1)。4.2本文件并未对具体因素、环节、节点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专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及检测方法做出规定。
4.3应识别腐蚀控制工程所有因素并设置程序认定。5目标
5.1腐蚀控制工程应以满足主体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和优化性为原则,能有效控制腐蚀,实现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目标5.2腐蚀控制工程目标(见5.1)应分解落实到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内各因素中,并应沟通、实施、维护、定期审查和持续改进上述目标,以确保腐蚀控制工程的生命周期与受保护的主体工程的生命周期一致。
6腐蚀源
6.1腐蚀源应包括:
a)内部腐蚀源,如产生腐蚀的介质等;b)外部腐蚀源,如产生腐蚀的环境情况等。6.2应针对主体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从上述腐蚀源中系统、全面、准确地找出所有腐蚀源,包括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腐蚀源。
6.3腐蚀源的识别宜考虑主体工程和腐蚀控制工程本身的工况条件。6.4应通过相应的程序对腐蚀源进行认定,防止遗漏或错误判定。7材料
7.1应择优选用抗腐蚀的材料,实现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目标。注:大气腐蚀相关规定,参考ISO11303。7.2选用的材料应有相应的检验标准等作为依据。注:金属和合金腐蚀相关规定,参考ISO6509-1。7.3选用的材料应有相应的具体业绩和支持性实施案例等作为参考,确保能与其他因素、环节和节点相适应,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7.4材料应与其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优化。7.5选用的材料应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件并存档。8技术
8.1.应针对主体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腐蚀程度,合理选用一种或多种技术实施腐蚀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保护和缓蚀剂。注:阴极保护相关规定,参考ISO12696。8.2选用的技术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相互协调优化,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2
保最佳效益的目标。
8.3应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者检验方法等来支持选用的技术。GB/T33314—2023/ISO23123:20208.4选用的技术应有在满足相应主体工程要求的条件下成功使用的业绩或实施案例。8.5为满足主体工程的腐蚀控制的要求,所采取的腐蚀控制技术应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件并存档。
9设计
9.1应以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因素、环节、节点以及其上相应的腐蚀风险为对象实施系统设计。
9.2应从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优化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设计,确保全部因素、环节、节点之间相互优化、相互协调、相互支撑。9.3应制定配套的绿色预案并实施。9.4应在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目标下,评价设计体系适用性,并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9.5设计文件应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档并存档。10研发
10.1应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因素、环节、节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开发,实现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目标。10.2整个研发过程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遵循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的原则。10.3所有研发项目应建立数据文件,具有可追溯性。11制造
11.1应优选抗腐蚀的制造方案,同时达到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目标。11.2在满足主体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优选的最佳制造应与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优化、协调、支撑。11.3部件的制造应符合最佳经济效益的相应标准要求。注:塑料管道系统相关规定,参考ISO15876-2。11.4应考察过往的案例和业绩,能否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5所有制造应经过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档并存档。11.5
12施工
12.1优选的施工应满足相应及相适应的有关条件,且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要求。
12.2优选的施工应有相应标准和规定等作为依据。注:热喷涂材料的施工相关规定,参考ISO2063-1。12.3应考察优选的施工方法过往的业绩和实施案例12.4应按相应程序对施工进行验收,应形成文件并存档。3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13贮存和运输
13.1应优选能够保护相应的装置、设备等不受损坏或破坏的,且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的最佳贮存和运输。13.2有特殊要求时,宜选用具有相应条件的贮存和运输。13.3应依据各设备和部件间的相互协调优化选出最佳的贮存和运输。13.4应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等择优选择贮存和运输方式。注:天然生胶和合成生胶的贮存和运输相关规定,参考ISO7664。13.5最佳贮存和运输应有一定的业绩或成功实施案例等作为依据。13.6应对提供的贮存和运输进行一定程序的认定,并形成文档并存档。14安装和调试
14.1应优选腐蚀控制系统的安装,满足相应和适应的有关条件要求,同时符合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的最佳效益目标,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安装。14.2优选的安装应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注:陆上管道的安装相关规定,参考ISO15589-1。14.3优选的安装应有一定的业绩和安装案例。14.4需要进行调试的(包括阴极保护和缓蚀剂等),应按照14.1、14.2、14.3的规定选用具有相应条件的调试,按照调试要求实施调试。14.5应对安装和调试结果进行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档并存档。15验收
腐蚀控制工程的验收应伴随在主体工程的过程中,运行之前应按照本文件规定的各个程序进行相应的验收,应形成文档和记录保存。16运行
运行参数应按合理的运行维护规程和腐蚀控制工程大纲进行设置,力求达到安全、经济、长寿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的最佳效益目标。且在验收的基础上加强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运行的监测,确保实时预警。
17维护保养
17.1应按照相应的维护保养手册实施维护保养,且维护保养手册宜符合腐蚀控制的本质要求。17.2使用电化学保护装置时,应设置专人在线监视,监控,调试,测试,达到预控和预警。17.3对局部点蚀产生的问题应及时跟踪处理,降低主体工程的腐蚀风险。17.4应确保监测设备保持良好状态。18修复
18.1腐蚀相关损坏的修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修复和处理,确保不影响主体工程和腐蚀控制工程的4
安全及运行。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18.2修复工艺不应影响或损害其他功能或因素,且应与其他因素间相互协调优化,优选出最佳的修复。
18.3应评估修复风险,应优选能管控风险的最佳修复,并能对其业绩、修复案例等进行审核。18.4优选的最佳修复应有相应的选择依据,如标准、规范等。5应对优选的修复进行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档并存档。18.5
报废和处理
宜制定退役、报废和处理的绿色预案并实施。19.2对于报废的可循环再利用的设备,应优选相应的单位进行循环处理。19.3应制定详细的设备报废和处置计划,并经责任单位批准,防止污染环境。对于报废和处理的结果应进行一定程序的认定,应形成文档并存档。19.4
文件和记录
20.1对于各因素、环节、节点等都应形成具有可追溯性的支持性文件和记录,应涵盖整个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
20.2应对腐蚀控制工程文件和记录进行定期评审,确保腐蚀控制信息完整性21
资源管理
各个因素、环节、节点等应具备对应且恰当的工作人员、工艺工装、检测设备和作业场所,以及监理等有关要求。
综合评定
22.1应根据相应的环节、节点的要求,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因素进行综合性评定。22.2腐蚀控制工作需出具相应的评定报告,并且能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设计做出持续改进和完善的指导。
22.3腐蚀控制工程应用案例见附录A。5
GB/T33314—2023/ISO23123:2020附录A
(资料性)
腐蚀控制工程应用案例
以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塔腐蚀控制工程为例,依据本文件中的因素,结合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塔腐蚀控制工程项目实际,逐一对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因素、环节、节点进行分析。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塔腐蚀控制工程项目涉及以下因素。a)目标:为确保烟气脱硫装置脱硫塔腐蚀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目标。以下所述的因素都是围绕该目标进行设计与实施的。b)腐蚀源:烟气成分、脱硫剂成分不同,对脱硫塔内壁腐蚀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首先确定腐蚀源。同时,当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例如,温度等参数发生变化,腐蚀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腐蚀控制工程需将烟气成分、脱硫剂种类、最恶劣工况条件如最高温度作为腐蚀源。c)材料:材料的选择基于如下两个标准:1)选择能够抗腐蚀源的材料,确保选用的材料可经受不同烟气成分、不同脱硫剂、运行工况改变等腐蚀源对脱硫塔本体产生的腐蚀;2)根据安全、经济、长生命周期运行和绿色环保最佳效益原则来选择。所选工程材料符合相关材质标准的规定,且已得到工程验证。综合考虑上述要求后,选取玻璃鳞片。d)技术:根据腐蚀源和抗腐蚀材料选择的不同,根据主体工程协调统一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腐蚀控制技术。在本工程中,由于玻璃鳞片与脱硫塔内壁可以较好的结合,且有成熟的工艺,同时经济性较好,因此选择玻璃鳞片涂层腐蚀控制技术。设计:在确定了材料及腐蚀控制技术后,根据脱硫塔腐蚀控制工程上、下游系统以及脱硫塔施e)
工、运行等过程中相应的腐蚀风险为对象实施系统设计。首先,收集上游系统进入脱硫塔可能的烟气成分(包括上游设备正常运行及在故障状态下)、温度等工况条件变化、脱硫塔内部腐蚀状态监测、脱硫塔出口正常和故障监测(避免对下游设备造成严重影响)等情况;其次,依据收集的信息对设备、尺寸、流程等进行优化设计,对关键节点设置测点和预警设计。研发:当初选的抗腐蚀材料及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新的运行工况时,可根据f
需要不断研究、改进、开发新的材料、技术、工艺等。制造:工程抗腐蚀材料及设备的制造需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本工程中由于所需设备和材g)
料相对成熟,因此只需验收合格即可。h)施工: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方案,并且经过审批。玻璃鳞片施工需专业的人员施工,施工需按照标准流程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环境、表面处理、底涂、玻璃鳞片衬里、面涂等工序需按规范进行。在中国,玻璃鳞片施工工艺可以参照HG/T2640。贮存和运输:玻璃鳞片及玻璃鳞片涂层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并按行业i)
标准进行包装及防护,避免材料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安装和调试:对各分系统和主要设备进行考核试验,并在设计工况下开展168h试运行验收j)
试验。
验收:首先,对原材料和相关设备进行验收与复验;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标准验收指标的要k)
求对每一个节点进行验收,并规范、做好验收记录,形成文字性报告;最后,在具备整套运行条件后,开展整套试运和168h运行考核试验。运行:在工程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温度、烟气成分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运行调整烟气和浆液的1)
参数(涉及腐蚀性)在标准范围内,及时跟踪系统和设备的腐蚀状态,对异常状态及时有效预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