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626.39-202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9-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626.39-2023

中文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Part 39:Radiated fields in close proximity immunity tes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2-28

实施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7549692

相关标签: 电磁兼容 试验 测量 技术 近距离 辐射 抗扰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磁兼容性(EMC)>>33.100.20抗扰性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综合>>L06电磁兼容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1000-4-39:201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0页

标准价格:65.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马士平 赵文晖 陈世钢 李妮 黄攀 吕飞燕 姚利军 高凯 李焕然 王伟明 刘嘉伟 邢琳 田禾箐 金善益 桑昱

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6)

提出单位: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暴露在近距离使用的射频(RF)发射机的辐射电磁能量下的抗扰度要求。建立了试验等级和所需的试验程序。适用频率范围为9 kHz~6 GHz。考虑了暴露于便携式发射装置的固定安装设备,暴露于固定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以及暴露于其他移动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 本文件旨在建立一个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距离辐射源的射频电磁场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要求。本文件并不取代IEC 61000-4-3和IEC 61000的其他部分规定的电气电子设备对辐射电磁能量的一般抗扰度要求,仅适用于设备或系统暴露于近距离骚扰源时。 本文件中,“近距离”一般是指发射源和受影响设备间的距离,频率高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200 mm,频率低于26 MHz时距离不大于500 mm。 本文件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在各自的频率范围内对特定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方法。产品委员会将考虑试验的适用性,且在必要时,根据受试设备(EUT)、频率范围、骚扰源等,选择适用的试验方法。 注:按照IEC GUIDE 107里的描述,本文件是为产品委员会所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正如IEC GUIDE 107声明的,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采用本文件,如果采用,他们负责确定适当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 本文件涉及与RF磁场和电磁场相关的抗扰度试验,这些电磁场来自于任何靠近其他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源。 本文件为独立的试验方法。当宣称符合本文件时,不宜采用其他试验方法来代替本文件提出的方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100.20
CCS L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626.39—2023/IEC 61000-4-39: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Part 39 :Radiated fields in close proximity immunity test[IEC 61000-4-39 :2017,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Part 4-39: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Radiated fields in close proximity-Immunity test, IDT2023-12-28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试验等级
试验频率
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的试验等级5.3
150kHz~26MHz频率范围内的试验等级5.526MHz~380MHz频率范围内的试验等级5.6
380MHz~6GHz频率范围内的试验等级试验设备
磁场抗扰度
磁场抗扰度,9kHz~150kHz
6.1.3磁场抗扰度,150kHz~26MHz6.2射频辐射场抗扰度
场发生装置,26MHz~380MHz
场发生装置,380MHz~6GHz
7试验布置
磁场抗扰度
试验设施
EUT的布置
使用辐射环的试验方法
7.2射频辐射场抗扰度
试验设施
EUT的布置
8试验程序
GB/T17626.39—2023
GB/T17626.39—2023
气候条件
电磁环境
EUT的布置和运行模式
磁场抗扰度
8.5.19kHz~150kHz的电平设置程序150kHz~26MHz的电平设置程序
试验实施
8.6射频辐射场抗扰度·
电平设定程序
8.6.2试验实施
试验结果评价
10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
频率范围
场分布
TEM喇叭天线
TEM喇叭天线的总体设计
附录B(资料性)
试验频率、等级和调制
概述·
9kHz~26MHz范围内的磁场发射体B.2
26MHz~6GHz范围内的无线电业务B.3
附录C(资料性)
现场试验
试验程序
C.3试验报告
参考文献
GB/T17626.39—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Z)17626《电磁兼容了以下部分:
GB/T17626.1—2006
GB/T17626.2—2018
—GB/T17626.3—2023
试验;
GB/T17626.4—2018
—GB/T17626.5—2019
—GB/T17626.6—2017
GB/T17626.7—2017
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GB/T17626.8—2006
-GB/T17626.9—2011
GB/T17626.10—2017
GB/T17626.11—2023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第39部分。GB/T(Z)17626已经发布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bzxZ.net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间谐波的测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2023
GB/T17626.13—2006
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4—2005
-GB/T17626.15—2011
GB/T17626.16—2007
试验;
GB/T17626.17—2005
——GB/T17626.18—2016
GB/T17626.19—2022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1
闪烁仪功能和设计规范;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GB/T17626.20—2014
度试验;
GB/T17626.21—2014
-GB/T17626.22—2017
测量;
-GB/T17626.24—2012
方法;
GB/T17626.27—2006
GB/T17626.28—2006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
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混波室试验方法;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全电波暗室中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
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
GB/T17626.39—2023
GB/T17626.29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0—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GB/T17626.31一202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Z17626.33—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GB/T17626.34一20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626.39—202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1000-4-39:2017《电磁兼容(EMC)第4-39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为与我国标准体系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
调整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士平、赵文晖、陈世钢、李妮、黄攀、吕飞燕、姚利军、高凯、李焕然、王伟明、刘嘉伟、邢琳、田禾箐、金善益、桑昱,IV
GB/T17626.39—2023
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和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兼容问题是影响环境及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标准化工作已弓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这方面,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IEC61000系列出版物是制造业、信息产业、电工电气工程及能源、交通运输业、社会事业及健康、消费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中的通用标准,分为综述、环境、限值、试验和测量技术、安装和减缓导则、通用标准6大类。我国已经针对该系列标准开展了国内转化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体系。在该标准体系中,GB/T(Z)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关于电磁兼容领域试验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性标准,旨在描述传导骚扰、辐射骚扰等电磁兼容现象的抗扰度试验等内容,拟由39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抗扰度试验总论。目的在于提供电磁兼容标准中有关试验和测量技术的使用性指导,并对选择相关的试验提供通用的建议。一一一第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静电放电时的性能。
一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电气、电子设备受到射频电磁场辐射时的抗扰度评定依据。
一第4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端口、信号、控制和接地端口在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时的抗扰度性能。
第5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浪涌(冲击)时的抗扰度性能。第6部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自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收到由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时的抗扰度性能。第7部分: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间谐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目的在于规定可用于根据某些标准给出的发射限值对设备逐项进行试验,对实际供电系统中谐波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的仪器。
一一第8部分: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家用、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工频(连续和短时)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第9部分: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脉冲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第10部分: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中、高压变电站中电气和电子设备处于阻尼振荡磁场中的抗扰度性能。一第11部分:对每相输人电流小于或等于16A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额定输入电流每相小于或等于16A且连接到50Hz交流网络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性能一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在实验室中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抗扰度性能,同样也适用于发电站和变电站的设备。一第13部分: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对谐波、间谐波和电网信号频率的低频抗扰度性能。V
GB/T17626.39—2023
第14部分: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正和负的低幅值电压波动时的抗扰度性能。一一第15部分:闪烁仪功能和设计规范。目的在于为所有实际的电压波动波形显示正确的闪烁感知电平。
第16部分: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电气和电子设备经受共模传导骚扰测试的通用和可重复性准则。第17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用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电气和电子设备进行来自于如整流系统和/或蓄电池充电时叠加在直流电源上的纹波电压的抗扰度试验。第18部分: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阻尼振荡波时的抗扰度性能。—第19部分:交流电源端口2kHz~150kHz差模传导骚扰和通信信号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确认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公用电网下工作时能承受来自诸如电力电子和电力线通信系统(PLC)等的差模传导骚扰
一第20部分: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给出TEM波导的性能、用于电磁兼容试验的TEM波导的确认方法、在TEM波导中进行辐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的试验布置、步骤和要求。
第21部分:混波室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建立使用混波室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射频电磁场中的性能和确定电气电子设备的辐射发射等级的通用规范。一第22部分:全电波暗室中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测量。目的在于规定在同一个全电波暗室内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抗扰度的通用确认程序、受试设备的试验布置要求和全电波暗室测量方法。一第23部分:HEMP和其他辐射骚扰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描述HEMP试验的基本原理,以及防护元件试验的理论基础(试验概念)、试验配置、所需设备、试验程序、数据处理等重要概念。
第24部分: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规定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电压击穿和电压限制特性的试验,以及电压和电流快速变化时的残余电压的测量方法。
第25部分:设备和系统HEMP抗扰度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和可重现的基准,用于评估遭受HEMP辐射环境及其在电源、天线、I/O信号线和控制线上产生的传导瞬态骚扰时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性能。
第27部分: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为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不平衡的供电电压时的抗扰度评价建立参考。
第28部分: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为电气和电子设备在受到工频频率变化时的抗扰度评价提供依据。
第29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评价直流电气、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的通用准则。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目的在于规定50Hz交流供电系统中电能质量参数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的解释。
一第31部分:交流电源端口宽带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基准,以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交流电源端口在遭受有意和/或无意宽带信号源产生的传导骚扰时的抗扰度。第32部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模拟器概述。目的在于提供国际上现有的系统级HEMP模拟器以及它们作为抗扰度试验与验证设备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第33部分:高功率瞬态参数测量方法。目的在于给出高功率电磁瞬态响应波形的测量方法和M
特征参数的信息
GB/T17626.39—2023
第34部分: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扰度的通用准则。
第35部分:高功率电磁(HPEM)模拟器概述。目的在于提供国际上现有的系统级HPEM窄带(窄谱)和宽带(宽谱、亚超宽谱和超宽谱)模拟器以及它们作为抗扰度试验与验证设备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第36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有意电磁干扰抗扰度试验方法。目的在于为评估设备和系统对有意电磁干扰源的抗扰度提供了确定试验水平的方法。第37部分:谐波发射试验系统校准与验证协议。目的在于为制造商、终端用户、独立实验室、其他组织机构提供系统化指导,以规定一定谐波电流发射范围内适用的合规状态一一第38部分:电压波动和闪烁合规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和校准协议。目的在于为由型式试验设备组成的系统提供定期校准和验证的指南和方法。一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距离源的辐射射频电磁场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要求,供其他产品的技术委员会、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产品标准引用。
第40部分:调制或失真信号功率的数字测量方法。目的在于介绍两种适用于波动或非周期负载下功率量测量的数字算法,并说明所提出的算法的工作原理。V
1范围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9部分:近距离辐射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39—2023
本文件规定了电气和电子设备暴露在近距离使用的射频(RF)发射机的辐射电磁能量下的抗扰度要求。建立了试验等级和所需的试验程序。适用频率范围为9kHz~6GHz。考虑了暴露于便携式发射装置的固定安装设备,暴露于固定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以及暴露于其他移动发射装置的移动设备。本文件旨在建立一个通用的基准,以评估暴露于近距离辐射源的射频电磁场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要求。本文件并不取代IEC61000-4-3和IEC61000的其他部分规定的电气电子设备对辐射电磁能量的一般抗扰度要求,仅适用于设备或系统暴露于近距离骚扰源时。本文件中,“近距离”一般是指发射源和受影响设备间的距离,频率高于26MHz时距离不大于200mm,频率低于26MHz时距离不大于500mm。本文件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估设备或系统在各自的频率范围内对特定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方法。产品委员会将考虑试验的适用性,且在必要时,根据受试设备(EUT)、频率范围、骚扰源等,选择适用的试验方法。
注:按照IECGUIDE1O7里的描述,本文件是为产品委员会所用的基础电磁兼容(EMC)标准。正如IECGUIDE107声明的,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采用本文件,如果采用,他们负责确定适当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本文件涉及与RF磁场和电磁场相关的抗扰度试验,这些电磁场来自于任何靠近其他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源。
本文件为独立的试验方法。当宣称符合本文件时,不宜采用其他试验方法来代替本文件提出的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60050-161国际电工词汇(IEV)第161章:电磁兼容[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Vocabulary (IEV)—Chapter 16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注:GB/T4365—2003电工术语电磁兼容(IEC60050-161:1990,IDT)。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IEC60050-1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SO和IEC的术语数据库通过下述网址访问: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ISO在线阅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