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262-2023非金属密封填料试验方法
GB/T 23262-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262-2023

中文名称:非金属密封填料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sealing packing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909866

相关标签: 非金属 密封 填料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流体系统和通用件>>流体动力系统>>23.100.99其他流体系统部件

中标分类号:建材>>其他非金属矿制品>>Q69其他非金属矿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23262-200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红林、马琼秀、楼晓刚、周岐文、吴凯珺、曹俊才、祝海峰、乔星耀、龚旭远、丁芩华、黄海、崔姗、郑长文、张松、王涛、韦凯、贾润枝、童明艳、侯彩红

起草单位: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澄宇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市东山南方密封件有限公司、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烟台石川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06)

提出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非金属密封填料尺寸偏差、pH值、耐温失量/烧失量、体积密度、灰分、浸渍剂含量、酸失量、碱失量、压缩率、回弹率、摩擦系数、磨耗量、腐蚀性和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编织型、绞合(扭制)型非金属密封填料。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3.100.99
CCS Q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262—2023
代替GB/T23262—2009
非金属密封填料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sealing packings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GB/T23262—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3262—2009《非金属密封填料试验方法》,与GB/T23262—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增加了“尺寸偏差的测定”(见第5章);增加了“pH值的测定”(见第6章);b)
更改了“烧失量/耐温失量的测定”(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4章和第6章);将(105±5)℃”更改为“80℃~90℃”(见10.2.5,2009年版的8.2.5);d)
更改了“酸失量的测定”(见第11章,2009年版的第9章);更改了“碱失量的测定”(见第12章,2009年版的第10章);将\2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及5%(质量分数)锌粉”更改为“200mL氢氧化钠(质量分数g)
20%)及100mL锌粉(质量分数5%)”(见15.3.4,2009年版的13.3.4);h)增加了“密封性能的测定”(见第16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澄宇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市东山南方密封件有限公司、咸阳海龙密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烟台石川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慈溪市高新密封材料有限公司、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杭叉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杭州中能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红林、马琼秀、楼晓刚、周岐文、吴凯珺、曹俊才、祝海峰、乔星耀、龚旭远、丁芩华、黄海、崔姗、郑长文、张松、王涛、韦凯、贾润枝、童明艳、侯彩红。本文件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非金属密封填料试验方法
GB/T23262—2023
本文件描述了非金属密封填料尺寸偏差、pH值、耐温失量/烧失量、体积密度、灰分、浸渍剂含量、酸失量、碱失量、压缩率、回弹率、摩擦系数、磨耗量、腐蚀性和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编织型、绞合(扭制)型非金属密封填料。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
3术语和定义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试样制备
在垂直于试样长度的方向,全截面截取一定长度的样品作为试验样品,根据各单项试验需求确定样品的数量和长度,并进行干燥处理5尺寸偏差的测定
5.1仪器设备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5.2试验步骤
5.2.1填料尺寸偏差:截取长度为3m的试样,用游标卡尺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精确至0.1mm),取编制填料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每隔1m测量一次,以三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填料环尺寸偏差:测量内、外径时取等弧三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测量高度时应沿圆周方向等弧测量三点,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6pH值的测定
6.1仪器设备
6.1.1酸度计:精度不低于0.01。1
GB/T23262—2023
烧杯:容积250mL,配有表面血
天平:精度不低于0.1g。
恒温干燥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6.1.5
干燥器。
量筒:容积100mL。
水银温度计:-20℃~110℃。
6.2试验步骤
用天平称量干燥试样3.0g,放人250mL烧杯中,再加人2mL~4mL乙醇用量筒量取100mLpH值为6.8~7.2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在室温下静置24h6.2.4配制标准缓冲溶液,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标准缓冲溶液的液体温度。6.2.5
用标准缓冲溶液对酸度计进行校准。6.2.6取下表面皿,用玻璃棒将混合液搅拌均匀后静置2min~3min作为被测样品,并用水银温度计记录液体温度
6.2.7用酸度计对被测样品进行测量,待酸度计读数稳定后,记录测量的pH值。6.3结果表示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7耐温失量/烧失量的测定
7.1仪器设备
7.1.1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高温炉:室温至1000℃,控温精度士10℃。7.1.2
3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
7.1.4干燥器。
7.1.5埚。
7.2试验步骤
7.2.1分别截取三段长度为100mm的试样,放在已知质量(m。)的埚中,置于105℃电热恒温箱内干燥1h。
7.2.2将试样和移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1。7.2.3将称量后盛有试样的埚放人已升温至规定温度(耐温失量350℃和450℃,烧失量800℃)的高温炉内,灼烧1h。
7.2.4将埚从高温炉内取出,待红色消退,移人干燥器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2。
7.3结果计算
耐温失量/烧失量按公式(1)计算:Wi
ml -m2 × 100%
(1)
式中:
烧失量或耐温失量;
灼烧前的试样和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mi
灼烧后的试样和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m2
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GB/T23262—2023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体积密度的测定
仪器设备
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
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干燥器。
试验步骤
截取长度约为100mm的试样,放在平台上,使其成平直状态。在不加外力的情况下,用游标卡8.2.1
尺测量试样的长度(准确至0.1mm),记为L。然后用游标卡尺沿长度方向等距离测量试样的高度和宽度各3点(准确至0.1mm),取其平均值为宽度和高度的测量值,记为W和H。8.2.2将测量尺寸后的试样置于电热恒温箱中,在105℃下干燥1h。8.2.3取出试样,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3。8.3结果计算
体积密度按公式(2)计算:
β=LWH
式中:
体积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高度,单位为毫米(mm)。..(2)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9灰分的测定
9.1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9.1.1
高温炉:控温精度士10℃。
天平:精度不低于0.0001g。
GB/T23262—2023
9.1.4干燥器。
9.1.5瓷方舟。
9.2试验步骤
9.2.1用天平称量试样2g,松散并除去灰化温度高于900℃的增强材料。9.2.2将按照9.2.1处理好的试样放人称量瓶,置于电热恒温箱内,在105℃下干燥1h取出,移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9.2.3将称量瓶中的试样倒入预先在800℃~850℃下灼烧至恒重的瓷方舟中,立即称量(准确至0.0001g),记为m4。
9.2.4将瓷方舟和试样放入温度为950℃的高温炉中灼烧,直至无黑色斑点。取出瓷方舟,待红色消退,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01g,记录称量结果,继续灼烧30min,如此反复,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之差小于0.0005g,将最后一次称量结果记为m5。9.3结果计算
灰分w2按公式(3)计算:
式中:
灰分;
ms -m × 100%
ms——灼烧后试样质量和瓷方舟质量,单位为克(g);mT——瓷方舟质量,单位为克(g);m4——灼烧前试样质量和瓷方舟质量,单位为克(g)。·(3)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10
浸渍剂含量的测定
试剂和仪器设备
丙酮:分析纯。
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
玻璃血。
三角烧瓶。
冷凝回流器(蛇形或球形))。
电热恒温水浴锅。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干燥器。
2试验步骤
用天平称量试样3g~5g,拆开成线段,放在已知质量(m,)的玻璃血上,置于电热恒温箱内,在105℃下干燥1h。
将试样和玻璃皿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6。10.2.2
将干燥称量后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内,注人丙酮50mL~100mL10.2.4
将三角烧瓶连接在冷凝回流器上,通冷却水,水浴锅加热回流,使其沸腾3h。GB/T 23262—2023
10.2.5取出试样,将三角烧瓶中的滤渣和溶剂移玻璃血,待溶剂自然挥发后,置于80℃~90℃电热恒温箱内干燥2h。
10.2.6干燥后取出,移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记为m?。10.3结果计算
浸渍剂含量w3按公式(4)计算:3
式中:
浸渍剂含量;
滤渣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m
m。——玻璃血质量,单位为克(g);m6—试样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4)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11
酸失量的测定
试剂和仪器设备
H,SO4溶液:5%(质量分数)。
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士2℃。11.1.2
11.1.3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11.1.4
冷凝回流器(蛇形或球形)。
三角烧瓶:250mL。
11.1.6过滤装置:漏斗为石英质。11.1.7
电炉。
试验步骤
截取长度约为50mm的试样,放在已知质量(m,)的玻璃Ⅲ中,置于电热恒温箱内,在105℃下干燥1h。
将试样和玻璃皿移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s。11.2.2
11.2.3将称量后的试样整体放人三角烧瓶内,注人150mL的H2SO溶液。11.2.4将三角烧瓶连接在冷凝回流器上,通冷却水,并用电炉加热三角烧瓶,使其沸腾4h。11.2.5待冷却后,将试样和酸液移人石英漏斗中,抽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滤液呈现中性为止(pH=7)。
11.2.6将滤渣放在前次称样时的玻璃皿上,放人电热恒温箱中,在105℃下干燥2h,移人干燥器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录称量结果,如此反复,直至恒重,将恒重后最后一次称量结果记为mg。
11.3结果计算
酸失量w4按公式(5)计算:
×100%
mg一mu
·(5)
GB/T23262—2023
式中:
w4——酸失量;
ms——试样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mg——滤渣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mu—玻璃血质量,单位为克(g)。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天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12碱失量的测定
试剂和仪器设备
NaOH溶液:25%(质量分数)。
电热恒温箱:室温至250℃,控温精度土2℃。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
冷凝回流器(蛇形或球形)。
三角烧瓶:250mL。
过滤装置:漏斗为石英质。
电炉。
试验步骤
截取长度为50mm的试样,放在已知质量(m)的玻璃皿中,置于电热恒温箱内,在105℃下干12.2.1
燥1h。
将试样和玻璃Ⅲ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为m1012.2.2
将称量后的试样整体放人三角烧瓶内,注人150mL的NaOH溶液。12.2.4
将三角烧瓶连接在冷凝回流器上,通冷却水,并用电炉加热三角烧瓶,使其沸腾4h。待冷却后,将试样和碱液移人石英漏斗中,抽滤,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滤液呈现中性为止(pH=12.2.52
将滤渣放在前次称样时的玻璃皿上:放入电热恒温箱中,在105℃下干燥1h,移人于燥器冷至室温,一起称量,精确至0.001g,记录称量结果,如此反复,直至恒重,将恒重后最后一次称量结果记为m。
12.3结果计算
碱失量w5按公式(6)计算:
m10 =mll ×100%
m10一m
式中:
碱失量;
试样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滤渣和玻璃皿质量,单位为克(g);玻璃血质量,单位为克(g)。
(6)
以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偏差应不大于10%,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6
压缩率和回弹率的测定
仪器设备
13.1.1材料试验机:能速施加载荷,最大载荷不小于15t,负荷测量精度士1%。GB/T23262—2023
测试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头直径为80mm,端面淬火硬度40HRC~50HRC,表面粗13.1.2
糙度Ra3.2,活塞杆上端面和压头下端面与活塞杆轴线垂直度为6级,与底座上端面平行度为2级,千分表精度不低于0.001mm。
13.1.3试件模(见图2):上、下垫圈两端面平行度为2级,压套上、下两端面平行度为2级13.1.4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标引序号说明:
活塞杆;
千分表;
一压头;
4—试件模;
5——底座。
图1压缩率回弹率测试装置示意图6
标引序号说明:
压套;
模芯:
外套;
压面;
5——试件;
6——底面。
图2试件模结构示意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