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675-2020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 15675-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675-2020

中文名称: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ntinuously electrolytically zinc/zinc-nickel alloy coated steel sheet and strip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0-09-29

实施日期:2021-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932528

相关标签: 连续 电镀 镍合金 镀层 钢板 钢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钢铁产品>>77.140.50扁平钢和半成品

中标分类号:冶金>>钢铁产品>>H46钢板、钢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5675-2008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出版日期:2020-09-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朱岩、涂树林、胡聆、姚锦元、侯捷、张维旭、唐牧、朱坦华、陈思、陈卓人、蒋光锐、郭荣秀、黄胜标、袁敏

起草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

提出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的术语和定义、牌号表示方法、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使用的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7.1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56752020
15675—2008
代替GB/T
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Continuously electrolytically zinc/zinc-nickel alloy coated steelsheetand strip
2020-09-2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
156752020
本标准代替GB/T156752008《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本标准与GB/T15675-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无铬钝化处理种类和代码(见表2,2008年版的表2);修改了基板类型(见7.1,2008年版的7.1):修改了镀层重量代码定义和镀层重量要求(见7.5.2,2008年版的7.5.2);修改了镀层附着性试验方法(见7.6,2008年版的7.6);一增加了镀层耐腐蚀性能要求(见7.9):一修改了镀层重量试样大小(见表6,2008年版的表6):一修改了镀层的公称厚度计算公式(见附录A,2008年版的附录A)。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岩、涂树林、胡聆、姚锦元、侯捷、张维旭、唐牧、朱坦华、陈思、陈卓人、蒋光锐、郭荣秀、黄胜标、袁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6751995、GB/T156752008。I
1范围
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156752020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的术语和定义、牌号表示方法、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使用的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5213
GB/T8170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20564(所有部分)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GB/T
3术语和定义
镀锌产品锌层附着性试验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纯锌镀层electrolyticzinccoating;ZE连续电镀锌生产线通过电镀法生产的由纯锌组成的镀层,镀层不含任何对粘结剂结合力或涂漆性能有害的微量元素。
锌镍合金镀层electrolyticzinc-nickelcoating;ZN连续电镀锌生产线通过电镀法生产的由锌镍合金组成的镀层,镀层中镍的质量分数范围约为8%15%,其余成分为锌。
耐指纹处理
anti-fingerprinttreatment
对钢板及钢带表面进行电解钝化处理并涂耐指纹膜,以提高电子或电气产品的耐沾污性。4牌号表示方法、分类和代号
4.1牌号表示方法
钢板及钢带的牌号由基板牌号和镀层种类两部分组成,中间用“+”连接。GB/T15675—2020
示例1:DC01+ZE,DC01+ZN
基板牌号:
镀层种类:纯锌镀层、锌镍合金镀层。示例2:CR180BH+ZE.CR180BH+ZN
CR180BH
基板牌号。
镀层种类:纯锌镀层、锌镍合金镀层。4.2分类和代号
钢板及钢带按表面质量分为三级,级别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普通级表面
较高级表面
高级表面
表面质量级别代号
4.2.2钢板及钢带按镀层种类分为二种:纯锌镀层(ZE)和锌镍合金镀层(ZN。4.2.3钢板及钢带按镀层形式分为三种:等厚镀层、差厚镀层及单面镀层。4.2.4
镀层重量代码用单面每平方米最小镀层重量的组合表示。示例1:钢板,上表面镀层重量(g/m2)下表面镀层重量(g/m),如:40/40、10/20、0/30。示例2:钢带,外表面镀层重量(g/m)/内表面镀层重量(g/m2),如:50/50、30/40、0/40。4.2.5
表面处理的种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表面处理的种类和代号
表面处理种类
铬酸钝化
铬酸钝化十涂油
磷化(含铬封闭处理)
磷化(含铬封闭处理)十涂油
三价铬钝化
三价铬钝化十涂油
磷化(含三价铬封闭处理)
磷化(含三价铬封闭处理)十涂油无铬钝化
无铬钝化十涂油
磷化(含无铬封闭处理)
磷化(含无铬封闭处理)十涂油
磷化(不含封闭处理)
磷化(不含封闭处理)+涂油
订货内容
表面处理种类
耐指纹
三价铬耐指纹
无铬耐指纹
不处理
表2(续)
按照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a)
本标准编号:
产品名称;
牌号:
镀层种类及镀层重量;
表面质量级别:
表面处理种类:
规格及尺寸精度:
不平度精度:
重量:
包装方式:
其他特殊要求。
GB/T156752020
5.2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质量级别及包装方式,则以普通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质量级别为较高级表面,并按供方指定的包装方式供货。6尺寸、外形、重量
6.1钢板及钢带的公称厚度为基板厚度和镀层厚度之和。6.2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GB/T708的规定。6.3钢板通常按理论重量交货,也可按实际重量交货,理论重量计算方法见附录A。钢带通常按实际重量交货。
技术要求
7.1基板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钢板及钢带可采用GB/T5213、GB/T20564(所有部分)中产品作为基板。根据供需双方协商,也可采用上述标准以外产品作为基板。7.2化学成分
钢板及钢带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基板的规定。3
GB/T15675—2020
7.3治炼方法
钢应采用氧气转炉或电炉治炼,除非另有规定,治炼方式由供方选择。7.4力学和工艺性能
对于采用GB/T5213、GB/T20564(所有部分)等作为基板的纯锌镀层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7.4.1
及工艺性能应符合相应基板的规定。7.4.2对于采用GB/T5213、GB/T20564(所有部分)等作为基板的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力学性能,若双面镀层重量之和小于50g/m,其断后伸长率允许比相应基板的规定值下降2%(绝对值),r值允许比相应基板的规定值下降0.2:若双面镀层重量之和不小于50g/m2,其断后伸长率允许比相应基板的规定值下降3%(绝对值),T值允许比相应基板的规定值下降0.3:其他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应符合相应基板的规定。
7.4.3对于其他基板的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其力学和工艺性能的要求,应在订货时协商确定。
7.5镀层重量
纯锌镀层及锌镍合金镀层的可供重量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可供镀层重量范围
镀层形式
纯锌镀层(单面)
3~90.两面差值最大值为40
镀层种类
单位为克每平方米
锌镍合金镀层(单面)
10~40,两面差值最大值为20
注:50g/㎡纯锌镀层的厚度约为7.1μm,50g/m2锌镍合金镀层的厚度约为6.8um.
7.5.2推荐的镀层重量代码见表4,如需方有特殊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提供其他镀层重量。7.5.3
等厚镀层的单面、单点镀层重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7.5.4差厚镀层、单面镀层及表4中未列出的等厚镀层,其单面、单点镀层重量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时协商。
表4等厚镀层单面、单点镀层重量要求镀层重量代码
最小单面镀层重量(单点)
镀层重量代码
单位为克每平方米
最小单面镀层重量(单点)
GB/T15675—2020
7.5.5对于差厚的纯锌镀层,两面镀层重量之差最大不应超过40g/m2:对于差厚的锌镍镀层,两面镀层重量之差最大不应超过20g/m。7.5.6如需方对各镀层重量代码的单面、单点最大镀层重量有特殊要求,应在订货时协商。7.6镀层附着性
镀层附着性应按GB/T3913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除非另行规定,试验方法为180°弯曲试验,弯曲压头直径由供方选择,如需方有特殊要求,应在订货时协商。7.7
表面质量
各表面质量级别的特征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表面质量级别的特征
普通级表面
较高级表面
高级表面
不应有漏镀、镀层脱落、裂纹等缺陷,但不影响成形性及涂漆附着力的轻微缺欠,如小划痕、小辊印、轻微的刮伤及轻徽氧化色等缺欠则允许存在产品两面中较好的一面应对轻微划痕、辊印等缺陷进一步限制,另一面至少应达到FA的要求
产品两面中较好的一面应对缺陷进一步限制,即不应影响涂漆后的外观质量,另一面至少应达到FA的要求
7.7.2对于钢带,由于没有机会切除带缺陷部分,所以允许带有若干不正常的部分,但有缺陷的部分不应超过每卷总长度的6%。
7.8表面处理
7.8.1概述
使用本产品时,用户应根据其加工工艺、涂漆方法、涂漆设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并尽量缩短本产品的储存时间。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可减轻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白锈的倾向,同时能够改善涂漆层的黏附性,对镀层起保护作用。对后道加工工序需磷化和电泳等涂装处理的,不推荐选择铬酸钝化、耐指纹处理方式。
7.8.2铬酸钝化(C)、三价铬钝化(C3)和无铬钝化(CN)该表面处理可减少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期间表面产生白锈或黑锈。采用铬酸钝化处理方式,存在表面产生摩擦黑点的风险。三价铬钝化处理时,应限制钝化膜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六价铬成分。无铬钝化处理时,钝化膜中不含铬及铬离子。7.8.3铬酸钝化+涂油(CO)、三价铬钝化+涂油(CO3)和无铬钝化+涂油(CON)该表面处理可进一步减少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期间表面产生白锈或黑锈。三价铬钝化处理时,应限制钝化膜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六价铬成分。无铬钝化处理时,钝化膜中不含铬及铬离子。5
GB/T15675—2020
7.8.4磷化(含封闭处理)(PC)、磷化(含三价铬封闭)(PC3)和磷化(含无铬封闭)(PC5)该表面处理为钢板进一步涂漆作表面准备,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同时可减少产品表面产生白锈或黑锈。三价铬封闭处理时,应限制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六价铬成分。无铬封闭处理时,钝化膜中不含铬及铬离子。
7.8.5磷化(含封闭处理)+涂油(PCO)、磷化(含三价铬封闭)+涂油(PCO3)和磷化(含无铬封闭)+涂油(PCON)
该表面处理可减少产品表面产生白锈或黑锈,并可改善钢板的成型性能。三价铬封闭处理时,应限制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六价铬成分。无铬封闭处理时,钝化膜中不含铬及铬离子。7.8.6磷化(不含封闭处理)(P)
该表面处理可减少产品表面产生白锈。7.8.7磷化(不含封闭处理)+涂油(PO)该表面处理可减少产品表面产生白锈,并改善钢板的成型性能,7.8.8涂油(0)
该表面处理可减少产品表面产生白锈。一般不作为后加工用轧制油和冲压润滑油。7.8.9耐指纹(AF)、三价铬耐指纹(AF3)和无铬耐指纹(AFN)耐指纹处理是对产品表面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在触摸产品时留下指纹及其他痕迹,适用于生产电气、电子器件、机箱、机芯等零件用途的电镀锌、锌镍镀层产品。三价铬耐指纹处理时,应限制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六价铬成分。无铬耐指纹处理时,钝化膜中不含铬及铬离子。7.8.10不处理(U)
不处理方式仅适用于需方在订货时明确提出不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并应在合同中注明。注:这种情况下,钢板及钢带在运输和储存期间表面较易产生白锈和黑点,用户在选用该处理方式时宜慎重。7.9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7.9.1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对钢板及钢带进行耐腐蚀性能评价。耐腐蚀性能评价的试验方法、评级标准和接受条件均应在订货时约定。7.9.2耐腐蚀性能一般采用耐中性盐雾试验进行评价。盐雾试验结果的评级标准、接受条件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时约定。
7.10其他技术要求
拉伸应变痕等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应基板的规定。8试验方法
每批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6
GB/T156752020
表6每批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试样数量、试样尺寸、试样位置及试验方法检验项目
镀层重量
成分、力学性能及其他工艺性能镀层附着性试验
耐中性盐雾试验
尺寸、外形
表面质量
试样数量
1组3个
遂卷/遂张
逐卷/逐张
试样尺寸
单个试样的面积不小
于1200mm2,见图1
取样位置
距钢板边部
L≥50
见相应基板标准的规定
GB/T39130
任意位置
距边部至少50
试验方法
GB/T1839
GB/T39130
GB/T10125
适宜的量其
镀层重量也可按荧光X射线测量方法进行检验,见GB/T1839—2008的附录A。此时,单个试样的面积应不小于314mm,仲裁时按GB/T1839—2008的质量试验方法执行。单位为毫米
说明:
钢板或钢带的宽度;
试样距边部的距离。
图1试样的取样位置
9检验规则
9.1钢板及钢带的检查和验收由供方检验部门进行。9.2钢板及钢带应按批检验,每批由不大于60t的同牌号、同一尺寸规格、同一镀层重量和同一表面处理的钢材组成。对于钢带,单卷重量超过30t时,两卷组成一个检验批次。9.3每批钢板及钢带的检验项目的试样数量、试样尺寸、试样位置应符合表6的规定。9.4钢板及钢带的复验应符合GB/T17505的规定。9.5
检验结果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修约,数值修约规则按GB/T8170规定执行。
GB/T15675—2020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钢板及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247的规定。如需方对包装有特殊要求,可在订货时协商。
镀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
镀层的公称厚度按照式(A.1)计算:m
式中:
镀层公称厚度,单位为微米(μm);双面镀层重量之和,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d一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7.3g/cm。
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式
纯锌镀层的密度为7.1g/cm2
钢板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按表A.1的规定。表A.1
计算顺序
基本重量/[kg/(mm·m2)]
基板的单位重量/(kg/m2)
镀层后的单位重量/(kg/m2)
钢板面积/m2
1块的重量/kg
1捆的重量/kg
总重量+/kg
钢板理论计重时的重量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7.85(厚度1mm,面积1m2的重量)基本重量[kg/(mm·m㎡2)]×(公称厚度一镀层公称厚度)(mm)
156752020
锌镍合金镀层的密度为
结果的位数
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基板的单位重量(kg/m)十镀层上下表面公称重量(kg/m)宽度(m)×长度(m)
镀层后的单位重量(kg/m2)×面积(m2)1块的重量(kg)×1捆中同一规格钢板块数各拥重量相加
钢板的总重量也可以1块的重量(kg)×总块数来求得。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修约到有效数字4位
修约到有效数字3位
修约到kg的整数值
kg的整数值
免费标准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