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9.88-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5009.88-2023
中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6
实施日期:2024-03-06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033127
相关标签: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
膳食
纤维
测定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综合>>X09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性食品及其制品以及添加了膳食纤维组分的食品中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 5009.8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与GB 5009.88-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方法适用范围;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试样酶解条件;
——增加了对不可沉淀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修改了膳食纤维计算公式。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9.88—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2023-09-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4-03-06实施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5009.88一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标准与GB5009.88一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方法适用范围;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试样酶解条件;
增加了对不可沉淀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修改了膳食纤维计算公式。
GB5009.88—2023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GB5009.88—2023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性食品及其制品以及添加了膳食纤维组分的食品中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术语和定义
dietaryfiber;DF
膳食纤维
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聚合度≥3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膳食纤维根据来源分为:天然存在于植物可食用部分中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如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采用物理、酶解或化学手段,由食物原料中分离提取或合成获得,并经科学证据证明具有有益生理作用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2.2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dietaryfiber;SDF能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包括不可消化的低聚糖和部分多聚糖等检测过程中根据可否被78%乙醇沉淀,分为可沉淀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P)和不可沉淀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S)。
2.3不溶性膳食纤维
insolubledietaryfiber;IDF
不能溶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
2.4总膳食纤维
total dietary fiber;TDF
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之和。3原理
试样经匀质化处理,采用酶解去除淀粉和蛋白质后,得到不可消化的酶解液将酶解液用78%乙醇沉淀,收集沉淀部分经洗涤、干燥、称重后,测定残渣中部分DF(包括IDF和SDFP)质量;收集滤液部分,经脱盐、浓缩后,采用液相色谱法(内标法)测定SDFS,二者之和为TDF。将酶解液直接抽滤并用热水洗涤,收集滤渣部分经洗涤、干燥、称重后测定IDF残渣质量。收集滤液部分再用78%乙醇沉淀,沉淀经干燥、称重后测定SDFP残渣质量,滤液部分测定SDFS,SDFS和SDFP之和为SDF。
TDF、IDF和SDFP残渣质量需扣除残留的蛋白质、灰分和试剂空白质量,即可得到相应部分的膳食纤维含量。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1
GB5009.88—2023
4.1试剂
4.1.195%乙醇(CH.CH2OH)。
4.1.2丙酮(CHsCOCH3)。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4.1.3石油醚:沸程30℃~60℃。4.1.4氢氧化钠(NaOH)。
4.1.5重铬酸钾(KzCr2Oz)。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NO3,Tris)。顺丁烯二酸(C4H4O4)。
4.1.8浓盐酸(HCI)。
4.1.9冰乙酸(CzHO2)。
浓硫酸(H2SO4)。
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4.1.11
胰α-淀粉酶:CAS号9000-90-2,40U/mg~60U/mg,于一20℃冰箱储存。酶活性单位定义及酶活性判定标准参照附录A。
4.1.13热稳定α-淀粉酶液:CAS号9000-85-5,≥250U/mg,于0℃5℃冰箱储存。酶活性单位定义及酶活性判定标准参照附录A。
4.1.14蛋白酶:CAS号9014-01-1,7U/mg~15U/mg,于2℃~8℃冰箱储存。酶活性单位定义及酶活性判定标准参照附录A。
4.1.15淀粉葡萄糖苷酶液:CAS号9032-08-0,30U/mg~60U/mg,于2℃~8℃冰箱储存。酶活性单位定义及酶活性判定标准参照附录A。4.1.16硅藻土:CAS号68855-54-9。4.1.17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OH-):功能基团为叔胺基的交联丙烯酸凝胶,平均粒径0.50mm~0.75mm,离子交换容量(以OH-计)≥1.6mmol/mL。4.1.18强酸性氢离子交换树脂(H+):功能基团为磺酸(SO)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平均粒径0.82mm~1.00mm,离子交换容量(以H+计)≥1.6mmol/mL。注:可采用Na+型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需转化为H+型:量取500mLNa+型离子交换树脂于5L烧杯中,加人2L1mol/L盐酸溶液,浸泡1h,间隔5min搅拌1次;待树脂沉淀后,弃去上清液,再加人4L水,搅拌5min后静置,待树脂沉淀后,弃去上清液;将树脂转移到预先铺好滤纸的过滤器上,用水冲洗树脂,直到树脂pH在4~7之间,备用。
4.2试剂配制
4.2.1乙醇溶液(78%):取821mL95%乙醇,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L,混匀。4.2.2乙醇溶液(85%):取895mL95%乙醇,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L,混匀。4.2.3盐酸溶液(1mol/L):量取83mL浓盐酸,缓慢加人500mL水中,混合均匀后加水稀释至1L。4.2.4盐酸溶液(2mol/L):量取167mL浓盐酸,缓慢加人500mL水中,混合均匀后加水稀释至1L。4.2.5氢氧化钠溶液(4mol1/L):称取16g氢氧化钠,缓慢加人60mL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
4.2.6氢氧化钠溶液(1mol/L):称取4g氢氧化钠,缓慢加人60mL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
4.2.7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称取0.4g氢氧化钠,缓慢加人60mL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
4.2.8顺丁烯二酸缓冲液(50mmol/L):称取11.6g顺丁烯二酸溶于1600mL水中,用4mol/L氢氧2
GB5009.88—2023
化钠溶液调整至pH=6.0,再加人0.6g二水合氯化钙,加水稀释至2L。在4℃避光保存,保存期不超过1个月。
4.2.9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0.75mol/L):称取90.8gTris固体溶于约800mL水中,加水稀释至1L。
4.2.10乙酸溶液(2mo1/L):量取115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L。4.2.11混合酶溶液:取0.5g胰α-淀粉酶与0.05g淀粉葡萄糖苷酶,用50mL50mmo1/L顺丁烯二酸缓冲液配成每毫升含400U胰α-淀粉酶和30U淀粉葡萄糖苷酶的溶液,涡旋振荡5min。临用现配。注:如需降低淀粉酶解时间,可配制高浓度混合酶溶液,即胰α-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浓度分别为800U/mL和340U/mL。
4.2.12蛋白酶溶液:取2.5g蛋白酶,用50mL50mmol/L顺丁烯二酸缓冲液配成每毫升含50mg的蛋白酶溶液,涡旋振荡5min。临用现配。使用前于4℃储存。4.2.13酸洗硅藻土:取200g硅藻土于600mL的2mo1/L盐酸中,浸泡过夜,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为中性,置于550℃士5℃马弗炉中灼烧后备用。4.2.14重铬酸钾洗液:称取100g重铬酸钾,用200mL水溶解,把烧杯放于冷水中冷却后,缓慢加人1800mL浓硫酸混合,边加边用玻璃棒搅动,防止溅出。4.3标准品
4.3.1二甘醇(C4H1.O):CAS号111-46-6,纯度≥99%。4.3.2D-葡萄糖(CH12O。):CAS号50-99-7,纯度≥99%。4.3.3蔗果三糖(C1sH32O16):CAS号470-69-9,纯度≥98%。4.3.4D-麦芽糖一水合物(C12H22O11·H2O):CAS号69-79-4,纯度≥98%。4.4标准溶液配制
4.4.1二甘醇内标溶液(100mg/mL):准确称取10g(精确至0.1mg)二甘醇,用水稀释,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4.4.2D-葡萄糖标准溶液(10mg/mL):准确称取1.0g(精确至0.1mg)D-葡萄糖,用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4.4.3D-葡萄糖/二甘醇溶液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吸取0.50mL、1.0mL、2.0mL、4.0mL和8.0mL10mg/mLD葡萄糖标准溶液至10mL容量瓶中,再加人0.2mL100mg/mL二甘醇内标溶液,加水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标准系列工作液中D葡萄糖含量分别相当于0.5mg/mL、1.0mg/mL、2.0mg/mL、4.0mg/mL和8.0mg/mL,二甘醇含量相当于2.0mg/mL。临用现配。4.4.4定性用标准溶液:称取约0.10g蔗果三糖和0.10gD-麦芽糖一水合物,用水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人1mL100mg/mL二甘醇内标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5仪器和设备
5.1分析天平:感量0.1mg和1mg。5.2膳食纤维测定装置
5.2.1真空过滤装置:真空泵或有调节装置的抽吸器。1L抽滤瓶,侧壁有抽滤口,带与抽滤瓶配套的橡胶塞,用于酶解液抽滤。
5.2.2恒温振荡水浴箱:带自动计时器,控温范围在室温十5℃~100℃,温度波动士1℃。5.2.3高型无导流口烧杯:400mL或600mL。5.2.4埚:具粗面烧结玻璃板,孔径40μm~60μm。清洗后的埚在马弗炉中550℃土25℃灰化3
GB5009.88—2023
6h,炉温降至130℃以下取出,于重铬酸钾洗液中室温浸泡2h,分别用自来水和水冲洗干净,最后用15mL丙酮冲洗后风干。用前,加人约1.0g硅藻土,130℃土3℃烘至恒重;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约1h,称量记录埚质量(含硅藻土,mg),精确至0.1mg。5.3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置示差折光检测器和80℃柱温箱。5.4烘箱:40℃±1℃,105℃±2℃,130℃±3℃。5.5
5马弗炉:550℃土25℃。
旋转蒸发仪
5.7干燥器:二氧化硅或同等的干燥剂。5.8pH计: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精度士0.1。用前用pH4.0、7.0和10.0标准缓冲液校正。5.9水相微孔滤膜:孔径0.45um。5.10匀浆机或粉碎机。
6分析步骤
6.1试样制备
所有试样均需匀质处理。必要时可根据水分、脂肪和糖的含量进行脱水、脱脂或脱糖处理。6.1.1匀质处理
固体试样经碾磨、粉碎、混匀后备用,半固体、液体试样经匀浆混匀后备用。6.1.2脱水
水分含量70%且不易混匀的固体、半固体及含有沉浮物的液体试样,称取适量试样(mc,不少于50g),置于105℃土2℃烘箱干燥4h。将试样转至干燥器中,待试样温度下降到室温后称量(mp)。根据干燥前后试样质量,计算试样质量变化因子(f)。干燥后试样匀质化处理后,置于干燥器中待用。注:也可参照GB5009.3采用减压干燥的方法。6.1.3脱脂
脂肪含量>10%的试样,称取适量试样(mc,不少于50g),置于1000mL锥形瓶中,加人500mL石油醚混匀、放气,振摇2min,放置10min后,去除石油醚,连续3次。脱脂后试样混匀再按6.1.2进行干燥,称量(mp),计算处理后试样质量变化因子(f)。试样勾质化处理后,置于干燥器中待用。注:若试样脂肪含量未知,可按先脱脂再干燥粉碎的方法处理。6.1.4脱糖
称适量试样(mc,不少于50g),置于1000mL锥形瓶中,加人500mL85%乙醇溶液,混匀,振摇2min,去除乙醇溶液部分,连续3次。脱糖后试样置于40℃烘箱内干燥过夜,称量(m),计算处理后试样质量变化因子(f)。试样匀质化处理后,置于干燥器中待用。注:一般情况下试样无需脱糖处理,如试样因糖含量较高导致黏度过大,影响后续酶解、抽滤效果,宜采用脱糖处理;需要测定SPFS的试样不宜进行脱糖处理。6.2称样
准确称取2份待测试样(m),精确至0.1mg,2份试样质量差≤0.005g。一般固体试样称取0.25g~3g,液体试样称取1.0g~5.0g。4
6.3酶解
GB5009.88—2023
将试样转置于400mL~600mL高脚烧杯中,加人50mmol/L顺丁烯二酸缓冲液35mL,用磁力搅拌直至试样完全分散在缓冲液中。同时制备2个空白样品同步操作。注:搅拌均匀,避免试样结成团块,以防止酶解过程中试样不能与酶充分接触。6.3.1淀粉酶酶解
6.3.1.1酶解条件1(适用于不含抗性淀粉的试样)热稳定α-淀粉酶酶解:向高脚烧杯中加人50uL热稳定α-淀粉酶液,缓慢搅拌,加盖铝箔,置于95℃~100℃的恒温振荡水浴箱中,当温度升至95℃开始计时,振摇反应35min。将烧杯取出,冷却至60℃,打开铝箔盖,用刮勺将烧杯内壁的糊状物以及烧杯底部的胶状物刮下,用5mL50mmol/L顺丁烯二酸缓冲液冲洗烧杯壁和刮勺。注:为帮助淀粉分散,可适当加人10mL~15mL二甲基亚砜。淀粉葡糖苷酶酶解:向高脚烧杯中边搅拌边加入100L淀粉葡萄糖苷酶液,盖上铝箔,继续置于60℃士1℃水浴中,当水温至60℃时计时,振摇反应30min。6.3.1.2酶解条件2(适用于所有试样)向高脚烧杯中加人5mL胰α-淀粉酶和淀粉葡萄糖苷酶混合酶溶液,缓慢搅拌,加盖铝箔,置于37℃的恒温振荡水浴箱中持续振摇,当温度升至37℃开始计时,酶解16h。注:如采用高浓度混合酶溶液,酶解时间可适当缩减,不少于4h。打开铝箔盖,向试样溶液中加入3.0mL0.75mo1/LTris溶液,使试样溶液pH至8.2土0.2。盖上铝箔,置于95℃~100℃水浴箱中水浴加热约20min,不时轻摇烧杯。取出烧杯冷却至60℃土1℃。6.3.2蛋白酶酶解
向每个烧杯中加人100μL蛋白酶溶液(如为动物性食品加人500μL蛋白酶溶液),盖上铝箔,置于60℃士1℃水浴中持续振摇30min。打开铝箔盖,边搅拌边加入4mL2mol/L乙酸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盐酸溶液调pH至4.3士0.2。注:一定要在60℃土1℃调pH,因为温度降低会使pH升高。注意空白样的pH测定,保证pH在适宜范围内6.3.3加入内标溶液
如测定SDFS,向酶解液中加2mL100mg/mL二甘醇内标溶液,混匀。6.4总膳食纤维(TDF)的测定
6.4.1沉淀
向试样酶解液中,加入4倍体积已预热至60℃士1℃的95%乙醇。取出烧杯,盖上铝箔,室温条件下沉淀1h~2h。
6.4.2抽滤
取已处理的,用15mL78%乙醇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接上真空抽滤装置,抽去乙醇使中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将试样乙醇沉淀液转移人埚中抽滤,用刮勺和78%乙醇将高脚烧杯中所有残渣转至中,用15mL78%乙醇洗涤残渣2次。收集滤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使用78%乙醇定容至刻度,用于SDFS的测定,残渣用于IDF和SDFP的测定。5
GB5009.88—2023
6.4.3残渣测定
6.4.3.1残渣质量:残渣分别用15mL95%乙醇洗涤2次,15mL丙酮洗涤2次,抽滤去除洗涤液。将增连同残渣置于烘箱内于105℃土2℃烘干过夜。将增埚转移至干燥器内冷却1h,称量包括竭质量及残渣质量(mGR),精确至0.1mg,减去埚质量,计算试样残渣质量(mR)。6.4.3.2蛋白质和灰分的测定:取1份试样残渣参照GB5009.5测定蛋白质含量(mp),折算系数为6.25。取另一份试样参照GB5009.4测定灰分含量,即在550℃土25℃灰化4h后转至干燥器中,冷却后精确称量埚及残渣总质量(mGA),精确至0.1mg,减去埚质量,计算灰分质量(mA)。6.4.4SDFS的测定
注:无添加膳食纤维组分的试样,由于大部分植物性食品及其制品SDFS含量较低,因此测定TDF时也可不包含SDFS部分。
6.4.4.1浓缩:取200mL滤液至旋转蒸发瓶中,于50℃水浴减压蒸发至近干。6.4.4.2复溶:量取20mL水加人旋转蒸发瓶中,溶解残留物形成复溶液。6.4.4.3脱盐:取15mL带盖聚丙烯管,预先装填阴离子交换树脂(OH-)和氢离子交换树脂(H+)各2g;取5mL复溶液加至聚丙烯管中,旋紧盖子反复颠倒混合5min以上进行脱盐,静置沉淀10min将上清液转移至15mL带盖聚丙烯管中;向沉淀物中加人5mL水,旋紧盖子反复颠倒混匀,静置5min以上,合并上清液,混合后经0.45um滤膜过滤,上机待测。6.4.4.4色谱参考条件
色谱参考条件如下:
色谱柱:高效水相体积排阻(SEC)凝胶色谱柱,以亲水性球形多孔聚甲基丙烯酸酯型高聚物作为填料,孔径小于20nm,柱长300mm,内径7.8mm,粒径7um,或等效柱,两根凝胶色谱柱串联;
保护柱:高效水相体积排阻(SEC)凝胶保护柱,填料与色谱柱相同,柱长40mm,内径6.0mm,b))
粒径12um;
流动相:水(一级水);
柱温:80℃;
检测器温度:50℃;
进样量:20μL;
流速:0.5mL/min
洗脱时间:60min。
5SDFS保留时间的确定:取定性标准溶液上机测定,至少平行测定2次。根据蔗果三糖和D-麦6.4.4.5
芽糖保留时间和基线分离效果,确定碳水化合物聚合度≥3与聚合度<3的分界值、待测组分保留时间区间。色谱图可参考附录B。
6.4.4.6D-葡萄糖响应因子(Rf)的确定:取D-葡萄糖/二甘醇标准系列工作液上机测定。以标准系列工作液中D葡萄糖质量与二甘醇质量比值为横坐标,以D-葡萄糖峰面积与内标二甘醇峰面积比值为级坐标,绘制过(O,O)点标准曲线,曲线斜率即为响应因子(Rf)。6.4.4.7SDFS测定:取脱盐后试样液上机测定,根据聚合度≥3聚合物峰面积(PASDFS)和二甘醇峰面积(PAis)计算SDFS含量。
6.5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测定6.5.1按6.2称样,按6.3酶解。
GB5009.88—2023
6.5.2抽滤:取已处理的埚,用3mL水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抽去水分使埚中的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将试样酶解液全部转移至中抽滤,残渣用10mL70℃热水洗涤2次,用于IDF的测定。6.5.3残渣测定:按6.4.3操作。6.6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测定6.6.1按6.2称样,按6.3酶解。
6.6.2按6.5.2抽滤。
6.6.3收集滤液:收集滤液至另一已预先称量的600mL高脚烧杯中,称量“烧杯十滤液”的总质量,扣除烧杯质量,估算滤液体积。
6.6.4沉淀:按乙醇与滤液体积4:1的比例加人预热至60℃土1℃的95%乙醇,盖上铝箔,室温下沉淀1h以上。
6.6.5再抽滤:按6.4.2操作。滤液用于SDFS的测定,残渣用于SDFP的测定。6.6.6测定:残渣按6.4.3测定SDFP;滤液按6.4.4测定SDFS。SDFP与SDFS之和为可溶性膳食纤维。
注:未添加膳食纤维组分的试样,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可不包含SDFS部分。分析结果的表述
6.7.1试样制备中质量变化因子按式(1)计算mc
式中:
试样制备过程中质量变化因子;试样制备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制备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注:如果试样没有经过脱水、脱脂、脱糖等处理,f=1。6.7.2埚中残渣质量按式(2)计算。mR=mGRmG
式中:
埚中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埚及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埚质量,单位为克(g)。
6.7.3试剂空白质量按式(3)计算。mB
式中:
mBR1.mBR2
mBRI+mBR2
试剂空白质量,单位为克(g);mBP-mBA
2份试剂空白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试剂空白残渣中蛋白质质量,单位为克(g);试剂空白残渣中灰分质量,单位为克(g)。6.7.4根据残渣测定获得的IDF、SDFP和不含SDFS的TDF含量按式(4)计算,mR1 +mR2
mp-mA-mB
mi+m2×f
(1)
(2)
(3)
GB5009.88—2023
式中:
试样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mR1、mR2
mi、m2
2份试样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残渣中蛋白质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残渣中灰分质量,单位为克(g);试剂空白质量,单位为克(g);2份试样称量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制备过程中质量变化因子;换算为克每百克的系数
6.7.5SDFS的含量按式(5)计算。PAsDFsXmIs
XsDFS =
PAis ×mi +mz
式中:
X sDFS
PAsDFS
mi、m2
ExRf×f
试样中SDFS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试样上机液中待测物质峰面积;试样上机液中内标物峰面积;
试样酶解液中加人内标物质量,单位为毫克(mg);-2份试样称量质量,单位为克(g);标准物质与内标物质响应因子;试样制备过程中质量变化因子;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2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6.7.6检测结果的表达及换算关系(5)
未添加膳食纤维组分的食品,如植物性食品及其制品:TDF和SDF的检测结果中可不包括SDFS部分,TDF表示为TDF(酶重量法),结果相当于TDF=IDF十SDFP:SDF表示为SDF(酶重量法),结果相当于SDFP。
TDF(酶重量法)、IDF和SDF(酶重量法)可分别独立检测,也可根据换算公式进行相加或相减。TDF(酶重量法)=IDF十SDF(酶重量法)添加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组分的食品应测定SDFS,TDF和SDF测定结果分别表示为TDF(酶重量液相色谱法)和SDF(酶重量-液相色谱法)。TDF(酶重量-液相色谱法)=TDF(酶重量法)十SDFS6.8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2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8
A.1酶活性单位定义
A.1.1胰α-淀粉酶活性
附录A
酶活性单位定义及酶活性判定标准GB5009.88—2023
指以对硝基苯基麦芽糖为底物测试的淀粉酶活性。1酶活性单位(U)为:20℃,pH=6.9时,每3min内从淀粉中释放出1.0mg麦芽糖需要的酶量。A.1.2热稳定α-淀粉酶活性
指以对硝基苯基麦芽糖为底物测试的淀粉酶活性。1酶活性单位(U)为:20℃,pH=6.9时,每3min内从淀粉中释放出1.0mg麦芽糖需要的酶量。A.1.3蛋白酶活性
指以酪蛋白为底物测试的蛋白酶活性。1酶活性单位(U)为:37℃,pH7.5时,每1min从酪蛋白中水解得到一定量的酪氨酸(相当于1.0umol酪氨酸在显色反应中所引起的颜色变化,显色用Folin-Ciocalteau试剂)时所需要的酶量。A.1.4淀粉葡萄糖苷酶
指以淀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试的淀粉葡萄糖苷酶活性。1个酶活性单位(U)为:55℃,pH=4.5时,每3min从淀粉中释放1mg葡萄糖所需要的酶量。A.2酶活性判定标准
对于不同来源或不同生产批次的酶试剂,或超过6个月未使用的酶试剂,可按表A.1所列进行酶活性测定,以帮助校准酶用量,使之达到酶解的预期效果,并排除来自其他酶的干扰。准确称取相应质量的标准底物,按照6.3用量分别加入相应的酶溶液进行酶解,酶解一定时间后测定底物标准含量。回收率=(酶解后底物标准的质量/酶解前底物标准的质量)100%,回收率满足预期回收率即可正常使用。
表A.1酶活性测定标准
底物标准
柑橘果胶
阿拉伯半乳聚糖
β-葡聚糖
小麦淀粉
玉米淀粉
酪蛋白
底物标准质量
0.1~0.2
0.1~0.2
测试活性酶的种类
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
β-葡聚糖酶
α-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
蛋白酶
预期回收率
95~100
95~100
95~1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