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3331-2023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
GB/T 43331-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3331-2023

中文名称: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Internet data center(IDC) technical and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6683283

相关标签: 互联网 数据中心 技术 分级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020信息技术(IT)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3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文件编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5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郭亮、李洁、何宝宏、张炳华、王月、张佳斌、王少鹏、吴美希、谢丽娜、周天宇、李孝众、衣斌、彭妍妍、孙晓钢、陈延钧、张海涛、李代程、王嵩、吕行、王峰、毕成、李永伟、季伟光、蒋炜、钱声攀、刘莉莉、赵继壮、赵雪飞、曹鲁、李莺、梁艳、杨海峰、张游、居静、杜军等

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5)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绿色节能、可用性、安全性、服务能力、算力算效和低碳等方面的技术和分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5.020
CCSL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331—202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Internet data center (IDC) technical and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第一级要求
绿色节能
可用性
安全性
服务能力
算力与算效
二级要求
绿色节能
可用性
安全性
服务能力
算力与算效
第三级要求。
绿色节能
可用性
安全性
服务能力
算力与算效
第四级要求
绿色节能
可用性
安全性
服务能力
算力与算效
GB/T43331—2023
GB/T43331-—2023bzxz.net
第五级要求·
绿色节能…
可用性…
安全性
服务能力,
算力与算效
GB/T43331—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中金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秦准数据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创意银河电子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亮、李洁、何宝宏、张炳华、王月、张佳斌、王少鹏、吴美希、谢丽娜、周天宇、李孝众、衣斌、彭妍妍、孙晓钢、陈延钓、张海涛、李代程、王、吕行、王峰、毕成、李永伟、季伟光、将炜、钱声攀、刘莉莉、赵继壮、赵雪飞、曹鲁、李莺、梁艳、杨海峰、张游、居静、杜军、侯兴泽、张文利、崔楠、钟歆、蒋军、刘广红、陈鸣飞、武彤、吴健、李国强、张春阳、严瀚、孙黎阳、蔡永顺、谷长城、万晓兰、田婷、谷曙媚、张剑、赵永为、杨猛、杜秋、申成钢、王丹丹、刘治国、商彦强、李韬然、韩会先、付东明、张勇、杨磊、曹士彧、申连腾、李凌、李哲、方宏宽、韩勋建、盛凯、刘鹏云、李宁东、芦帅、许可欣、郑常奎、张一星、孙聪常金凤、邱奔。
1范围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GB/T43331—2023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绿色节能、可用性、安全性、服务能力、算力算效和低碳等方面的技术和分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
GB4943.12022
GB/T9254.1一2021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1部分:发射要求GB40879—2021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术语和定义
建筑火火器装置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数据中心
datacenter
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开展互联网业务的数据中心。
IT设备
ITequipment
用于承载数据中心中运行应用系统的物理设备,并为用户提供信息处理和存储、通信等服务,同时支撑数据中心的监控管理和运行维护注:包括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不同类型的设备。3.4
温控系统temperaturecontrolsystem为保证IT设备运行所需温、湿度环境而建立的配套设施3.5
供配电系统
power system
用于提供满足设备使用的电压和电流,并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配套设施。1
GB/T43331—2023
电能利用效率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数据中心全年消耗电量与数据中心IT设备全年消耗电量的比值。注:全球数据中心通用的一种衡量数据中心能效的综合指标,无单位。3.7
水资源利用效率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WUE数据中心水资源全年消耗量与数据中心IT设备全年消耗电量的比值。注:衡量数据中心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单位是升每千瓦时[L/(kW·h)]。3.8
碳利用效率
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CUE数据中心温室气体全年排放总量与数据中心IT设备全年耗电量的比值。注:测量和评价数据中心碳利用效率的指标,单位是吨每千瓦时[tcoz。/(kW·h)].其中teo指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值。
computationalpowerCP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实现结果输出的一种能力。注1:算力包含通用计算能力、智能计算能力等核心要素。注2:算力为IDC内所有服务器的算力加和,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两部分,单位为: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注3:算力等级评价采用单物理机架单精度(FP32)能力,单位为:TFLOPS/架(平均单机架每秒执行1万亿次浮点运算次数)。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CE
数据中心算力与功率的比值,即“数据中心单位功率所产生的算力”。注:算效等级评价采用单精度(FP32)能力,单位为:GFLOPS/W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CUPS:交流不间断电源(alternatingcurrentuninterruptedpowersupply);CCS:碳捕提及封存技术(earboncaptureandstorage);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television)CDN: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network);CE:算效(computationalefficiency);CP:算力(computationalpower);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UE:碳利用效率(carbonusageeffectiveness)DCI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atacenterinfrastructuremanagement);DCUPS:直流不间断电源(directcurrentuninterruptedpowersupply):EOP:应急操作流程(emergencyoperatingprocedure);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ICT: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2
GB/T43331—2023
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gasificationcombinedcycle);IP:国际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AM:IT资产管理(ITassetmanagement);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ernel-basedvirtualmachine);MOP:维护操作流程(methodofprocedure);PDU:电源分配单元(powerdistributionunit);PUE:电能利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SOP: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powersupply);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s);WUE: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usageeffectiveness)。5第一级要求
5.1绿色节能
资源效率
PUE指标
应统计除建筑办公设施外,IDC中IT设备、制冷设备、供配电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用电量,根据设计或实测形成全年电能利用效率计算文档PUE应不大于2.0。
5.1.1.2PUE质量
采样测量点位置与测试方法应符合GB40879—2021中6.2.1和6.3.2的要求。宜采用自动采集方式。
采集数据精度宜在士1%内。
检测数据偏差宜在士1%内。
WUE指标
应统计加湿给水、冷却塔补水、冷冻水补水等环节用水量,计算IDC全年累计水流量,根据设计或实测形成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文档。WUE应不大于3.0。
5.1.1.4WUE质量
用水计量方式宜采取分项计量不同设备用水测量和存储方式应采用电子系统定期存储数据或每月人工抄表记录。5.1.2节能技术
5.1.2.1IT系统
设备宜采用节能技术。
宜能对KVM设备配置进行调整、部署并使用。3
GB/T43331--2023
2温控系统
设备采用技术宜具备控制机房设计温度的作用。5.1.2.3供配电系统
设备宜采用节能技术
5.1.2.4其他系统
照明设备、辅助设备等其他系统宜采用如智能控制等节能技术。5.1.3
绿色管理
宜符合以下要求
设计规划:具备IDC全生存周期的节能设计、规划及方案a)
管理体系:
制定节能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2)有日志管理、能耗监测管理体系的设置,PUE等指标定期统计、计算分析;把绿色节能纳人考核指标;具备绿色节能分析周报、月报等报告,以及持续改进措施文件。3)
绿色推广:具备向业界公开绿色节能最佳实践的证明材料。5.1.4绿色创新
宜符合以下要求。
创新实践:
1)有在国内率先使用某项绿色节能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2)采用新型节水设备和技术,采取相关节水措施。b)绿色能源:
1)采用自主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进行供电;2)采购绿色电力以及绿色电力的使用量;3)有热能、雨污水、燃油等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其他:采用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等绿色节能创新技术。5.2可用性
5.2.1供电系统、温控系统、设备和环境监控系统机房市电引入、中压配电系统中配电设备和回路、低压配电系统中配电设备和回路、变压器、水源引人(采用水蒸发冷却的系统)中水源、冷源系统(冷冻水、冷却水、补水系统)、控制系统和管路系统、空调未端(包含ICT机房及动力机房)中系统设计设备、空调未端(包含ICT机房及动力机房)中控制设计控制系统、湿度调节系统、ACUPS(含蓄电池)、DCUPS(含蓄电池)应按基本要求N引人(N指系统运行所需的组件数量)。
机房蓄电池备用时间应满足市电停电后ICT设备关机时间。机房供配电机房空调配置应与供电系统可用性要求相当,并参考该等级下空调系统要求机房空调配电系统应与空调系统可用性要求相当,并参考该等级下的供配电系统要求机房环境监测中,应具备温度露点在线监测,以及漏水感应在线监测机房供配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监测中,应能根据需要选择监测相应的电力参数4
GB/T43331—2023
机房集中空调和新风系统、动力系统监测中,应能对设备运行状态、滤网压差进行在线监测。机房监控系统的供电、安全性、数据库、组网应按基本要求N配置。网络布线
IDC机房网络布线满足自身使用需求,无特殊要求。5.3安全性
物理安全
应符合以下要求,
机房具备对核心生产区域、辅助生产区域的安全管理规范,规则清晰;园区具备有效的物理隔离手段,具备完善的巡逻频次及连续无间断值守制度;b)
机房内具备完整的门禁权限管理制度:d)
建筑各出入口、楼层出入口、运营机房内具备连续无间断小时无盲点监控5.3.2
人员安全
人员配置应完整,覆盖电气、暖通、弱电专业,且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维护人员获得国家认可的电气及暖通职业资格证书;应具备基本的装备配置,配置比不低于总运维人数的10%。5.3.3
设备安全
应符合以下要求:
物理安全符合GB4943.1—2022的要求:a)
电磁兼容安全符合GB9254.1一2021的要求:具备防水防潮安全能力;
具备防静电安全能力:
具备温湿度配置能力:
具备防尘能力;
具备操作流程指标;
具备运维平台。
1消防安全
应符合以下要求:
机房具备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基本要求符合GB50116一2013;a)
机房配备灭火器,基本要求符合GB501402005。5.3.5
网络安全
应符合以下要求:
网络架构方面,IDC内部网络进行安全域划分;a)
网络管理方面,IDC具备跨安全域访问控制策略:入侵防范方面,对所有进出IDC的流量进行防护;网络监测方面,在互联网接口处,对所有进出IDC的流量进行监控;网络设备方面,所采用的网络设备满足相关设备技术规范、设备安全要求以及设备入网管理相关规定。
GB/T43331—2023
5.4服务能力
5.4.1关键基础设施运营保障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针对供配电系统、暖通系统开展日常巡检,包括日常巡检制度及巡检内容要求、巡检记录或a
检报告、辅助智能巡检手段等:b)
具备消防验收报告:
具备极早期探测系统;
具备安全防卫机制:
综合布线系统相对完整。
2运维管理能力
应符合以下要求:
具备至少一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制,如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识别a)
机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目标等管理机制;具备至少一项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如网络流量攻的监控及预警机制、IDC网络稳定性保障机b)
制、网络攻击行为发现及屏蔽机制、网络敏感信息(涉黄、涉毒、涉赌、反动等)筛查及屏蔽等机制:
初步具备资产管理流程和保障机制。5.4.3网络运营能力
应初步具备骨干网接人能力。
应具备线路元余能力。
网络到国内主要城市的时延应能支持数据备份存储、大数据处理等高时延业务内部网络互联可满足基本需求。5.4.4服务品质提供能力
服务资质应相对完整。
应能提供至少两种基础服务产品及增值服务产品,包括IDC空间(机架)、带宽租用服务、主机托管服务、运维外包服务、IT设备租赁服务、网络加速服务及CDN等服务。可初步提供主动反馈服务。
应初步具备故障处理能力。
运维团队人员配置应相对完备。5.5算力与算效
5.5.1概述
算力与算效是指从服务器算力、IT设备功率等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计算。算力与算效等级类别分为通用算力与算效等级(用CP-Normal和CE-Normal表示,缩写为CPN和CEN)、智能算力与算效等级(用CP-Turbo和CE-Turbo表示,缩写为CPT和CET),评价方法分以下两种情况:若IDC中所有服务器只包含CPU.则评价方法按照通用算力与算效分级进行;a)
b)若IDC中所有服务器除CPU以外,包含GPU或AI芯片,则评价方法按照智能算力与算效分级进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