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1505-2022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GB/T 41505-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505-2022

中文名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industr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7-11

实施日期:2023-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4527563

相关标签: 电子信息 制造 企业 绿色 供应链 管理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环境保护>>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综合>>Z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43.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宇涛、奚道云、赵冰清、杨檬、韩硕祥、刘娟、蔡毅、李胡升、王煦、滕云、赵立华、闻洪春、李艳波、王璟、毛涛、龚勋、刘宇、霍军亮、周国银、刘美华、张曼华、顾江源、刘靖宇、郭怡、田晖、孙婷婷、唐葵、郭红、张生春、郅慧、王洪涛、向思静、莫娟、孙言丽、姜涛、杨立娜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等

归口单位: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7)

提出单位: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7)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7)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领导作用、策划、实施与控制、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及相关方对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和评价。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020.01
CCS z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505—2022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manufacturingenterprises i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industry2022-07-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分析需求
明确目标
界定范围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明确职责及权限
制定方针和目标
系统规划
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应对
文件化信息
信息管理
实施与控制
销售与售后服务
回收利用及处置
文件、标识及其可追溯性
应急准备和响应
8绩效评价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过程
评价报告
9持续改进
附录A(资料性)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的示意图GB/T41505—2022
GB/T 41505—2022
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属性识别与管控信息的示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分示例......
GB/T41505—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富土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威海人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日日顺乐信云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华信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汇元海泰电子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宇涛、奚道云、赵冰清、杨檬、韩硕祥、刘娟、蔡毅、李胡升、王煦、滕云、赵立华、闻洪春、李艳波、王璟、毛涛、龚勋、刘宇、霍军亮、周国银、刘美华、张曼华、顾江源、刘靖宇、郭怡、田晖、孙婷婷、唐葵、郭红、张生春、慧、王洪涛、向思静、莫娟、孙言丽、姜涛、杨立娜、李春琦、张迎华、韩旭、熊华俊、杨清雨、马将军、方咪娌、杨小琴、苏安、陈军、杜晓琳、侯桃丽、熊得军、李振乐、张春华、盛子望、李边芳、赵永文、荆爱莲。
GB/T41505—2022
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将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人企业价值链活动,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相关方关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安全等绿色环保要求在各级供应链上有效传递并协同改进的供应链系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产品范围覆盖整机、元器件和原材料等多种类别,供应链长且复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子废弃物量巨大,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及其相关方在绿色环保方面需要关注的信息涉及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生产、运输、存储、包装、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等产品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供应链的整体实施和协同改进。本文件依据GB/T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给出的原则和框架,结合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特点,制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用于引导和规范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件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以下简称“PDCA”)的管理理念,采用过程方法,基于风险的思维,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中最高管理者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领导作用,围绕制定的方针和目标,通过策划、实施与控制、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建立健全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预期目标。PDCA与本文件框架之间的关系见图1。策划
持续改进
注:括号内的数字指本文件的相应章条号。领导作用
绩效评价
实施与控制
基于PDCA管理理念的标准框架
1范围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GB/T41505—2022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领导作用、策划、实施与控制、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及相关方对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1474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体系评价导则GB/T23685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电子电气产品环境意识设计
GB/T23686
GB/T 29770
电子电气产品制造商与回收处理企业间回收信息交换格式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GB/T33635
GB/T 38099.1
GB/T38099.2
GB/T39258
GB/T39259
SJ/T11364
3术语和定义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要求第1部分:小型IT设备和通信产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要求第2部分:含制冷剂的电器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子信息产品
electronicinformationproduct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来源:SJ/T11744—2019,3.2]3.2
供应链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注: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内部配送中心、分销商、批发商以及联系最终用户的其他实体[来源:GB/T24420—2009,3.1]3.3
绿色供应链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green supply chain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1
GB/T41505—2022
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来源:GB/T33635—2017,3.3]3.4
绿色属性
green attribute
组织、过程、产品和物料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特性。[来源:GB/T39259—2020,3.3
组织organization
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机构、合伙制企业、慈善机构或社会机构,或者上述组织的部分或其组合,无论是否为法人组织、公有或私有。[来源:GB/T45001—2020,3.1,有修改]3.6
interested party;stakeholder相关方
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者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来源:GB/T45001—2020,3.2,有修改]3.7
风险risk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指对预期的偏离,包括正面的或负面的注2:不确定性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缺乏甚至部分缺乏相关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注3:通常风险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两者的结合来表述注4:本文件中的“风险和机遇”指会对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属性造成负面或正面影响的风险和机遇,[来源:GB/T45001—2020,3.20,有修改]3.8
节点企业nodeenterprise
节点组织nodeorganization
供应链网链结构上的各个企业或组织。注1: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有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物流及信息服务,还有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内部配送中心、分销商、批发商以及最终用户等。注2:供应链节点企业具有上下游的关系,上游企业是相对下游企业而言的,指处于供应链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3.9
核心企业
core enterprise
核心组织
尺coreorganization
供应链中掌握核心技术、核心能力、核心环节的企业或组织。注:供应链核心企业或组织是一个供应链中最关键的环节总体要求
分析需求
4.1.1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
企业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议2
题和外部议题,包括所有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的环境状况。企业应对内部议题和外部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4.1.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应确定:
GB/T41505—2022
a)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外包方、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b)各相关方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需求和期望;b)中涉及的需求和期望中所构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合规义务。c)
4.2明确目标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应融人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识别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属性与相关风险,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相关方的有效管理和协同运作,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资源(包括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制定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4.3界定范围
企业应依据影响其绿色供应链管理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根据权限和实施控制及影响的能力来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边界和范围,原则上应包括: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存储、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a
生命周期全过程;
b)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制造企业(包括电子材料生产、电子元器件生产、整机生产)、信息服务商、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回收、拆解、再利用、废弃物处置等企业;c)企业产品以及生产、包装中使用的材料和物质的绿色属性;d)产品和物料的正向物流和信息流,还包括产品和物料的逆向物流和信息流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的示意图参见附录A。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列内容实现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
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b)
确保在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时考虑企业所处环境以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c)
确保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方针及目标,并与企业的战略方向相一致;在战略规划中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绩效;d)
确保可能影响绿色供应链的风险得到识别和应对;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纳入企业的运营过程;f)
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资源的供给;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绩效的意识;绿色采购及供给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指导并支持相关人员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保持以稳定提供满足绿色采购及供给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为焦点;促进持续改进和创新;
GB/T41505—2022
m)传达符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n)支持其他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发挥其领导作用。5.2明确职责及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企业内部明确规定并有效传达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职责及权限,以便:a)
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符合本文件的要求;确保供应链管理的相关过程实现预期的结果;b)
各级供应链的相关人员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和改进的需求:确保在企业及其各级供应链上提高满足相关方对于绿色环保要求的意识。d)
5.3制定方针和目标
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范围内制定方针,且方针应符合以下要求:适合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宗旨;a)
适合于企业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以及企业的风险与机遇;提供设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目标的框架,c)
绿色供应链方针应:
可获取并形成文件化信息;
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包括代表企业运作的人员;b)
可提供给相关方使之了解并理解。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企业应依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针制定相应的目标,并符合以下要求:确认企业涉及的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考虑其风险和机遇b)
确认产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
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
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中: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方针一致;a)
b)与供应链各环节相关;
在供应链上下游有效沟通和传递,并得以分解和落实。c)
6策划
6.1系统规划
6.1.1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业务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纳人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现有资源,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系统规划
6.1.2企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等管理体系应纳人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6.1.3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企业应收集并理解相关方关于绿色供应链的需求和期望,确定本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边界和范围,保持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改进。
6.1.4企业应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从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全价值链进行绿色供应链价值和风险分析,4
与供应链各相关方寻求环保和商业共赢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6.2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应对
6.2.1风险和机遇的识别
GB/T41505—2022
在策划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企业应依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的需求,识别和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6.2.2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企业应根据识别的风险和机遇,对降低风险和利用机遇做出相应分析和评价,并制定应对措施,6.3支持
企业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需的资源,至少应包括: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设施、设备、监视和测量系统、信息和通信系统等);a)
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包括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以减少运行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内部来源或外部来源获取符合相关方需求的知识;c)
提供所需的资金;
配备所需的人员,并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确保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意识;f)
确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相关信息流,g)
6.4文件化信息
企业应确定符合本文件所要求的和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并按GB/T19001的规定对文件的创建、更新和控制进行管理,使之受控。企业应在以下方面形成文件化信息,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产品/物料绿色属性识别;
风险识别及管理;
绿色采购;
供应商管理及评价;
绿色运输:
生产过程控制;
使用、维护控制;
应急准备与响应;
产品回收、再利用及报废处理: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置;
环境信息管理及公开声明;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等。
6.5信息管理
企业应通过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网络平台发布等可公开获得的方式,披露企业绿色供应6.5.1
链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及企业合规性声明;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